基于蓝光光盘的离线存储(mil)

合集下载

蓝光存储原理2篇

蓝光存储原理2篇

蓝光存储原理2篇蓝光存储技术是一种高密度、高容量的存储介质,它广泛应用于光盘、蓝光光盘和蓝光碟片中。

本文将通过两篇文章,探讨蓝光存储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篇:蓝光存储的原理蓝光存储是一种基于蓝紫色激光的光学储存技术。

其原理与传统的CD与DVD存储技术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储存的方式和数据密度上。

蓝光存储使用的是405纳米的蓝紫激光,比CD和DVD使用的激光波长更短。

这意味着蓝光光点可以更小,因此可以在同样大小的光盘上存储更多的数据。

蓝光存储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光的散射和干涉来储存和读取数据。

光盘表面有一层用于储存数据的光敏材料,通常是含有若干层介质的复合材料。

当蓝光激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时,会发生光的散射和干涉效应。

具体来说,蓝光激光在光敏材料表面形成一个微小的焦点,这个焦点的大小通常在几十至几百纳米之间。

这意味着每个光点都可以非常密集地存储数据,从而实现高容量的存储。

当蓝光激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时,光会散射并被记录在材料中的特定位置。

而当读取数据时,激光会通过反射和散射的方式将存储信息传递给读取器。

读取器会解读这些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使我们能够读取和播放光盘中储存的内容。

总的来说,蓝光存储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数据密度和更大的容量。

这一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了蓝紫色激光的短波长和光的散射和干涉效应。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同样大小的存储介质上储存更多的数据。

第二篇:蓝光存储的应用蓝光存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娱乐、存储和数据备份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蓝光存储的主要应用领域:首先,蓝光存储在娱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蓝光光盘和蓝光碟片可以储存高清晰度的视频和音频内容,使用户可以享受更好的观赏体验。

不论是家庭影院系统还是蓝光播放器,蓝光存储技术都能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娱乐内容的需求。

其次,蓝光存储也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和备份数据。

由于蓝光存储的高容量特性,许多企业和个人将其作为一种可靠的数据存储介质。

蓝光光盘和蓝光碟片可以存储大量的数字文档、照片和视频等文件,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分级存储技术在电子病历无纸化存储中的应用

分级存储技术在电子病历无纸化存储中的应用
述 方 法的有 效性 和 实用性进行 验证 。
[ 关键词] 分级存储 ;数据存储 ;电子病历 ;临床数据存储库
Ap l a i n o e a c ia t r g e h oo y i a e ls e t o i e ia c r s s o i g S S a p i t fHir r h c lS o a e T c n l g n P p re s Elc r n c M d c l c o Re o d t rn U h o—s e g, C NG Mi hn HE n

无纸化存储的电子病历需要 能够实现长期 ( 至
】 ・ 1
J U N LO D A F M T S 01 o.2,N . O R A F ME I LI O A I 2 1,V 1 C N C 3 o1 1
医学信息学杂志
2 1 年第 3 01 2卷第 1 期 1
盘 阵列 具有 以上 特 点 ,在 实 际应 用 中 被广 泛 应用 为
t e a o e meh d . h b v to s
[ y rs Kewod ]
H e cia s r e a t ae l t ncm dc  ̄CrS( MR) l i a psoy ir hc t a ;D t s rg ;Ee r i ei r a l og a o co l a O d E ;Ci c dt r oi r n a ae t l
R I 明确 标准 级别 ,分 别 是 0 、2 、4 、 AD有 、1 、3 、5
要建立临床数据存储库 ,实现 电子病历无纸化
存储 ,必须解决海量病历文档数据存储问题 。卫生 部规定住院病历必须保存 3 年 ,大量低使用价值 0 的历史数据 占用高端存储空间和高端存储设备。

基于蓝光存储的光盘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蓝光存储的光盘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摘要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数据量正在以指数形式快速地增加。

根据预测显示,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将是目前数据量的45倍。

而在这些数据中,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只占了20%,极少使用的冷数据却占了80%。

蓝光光盘库适用于存放不经常被修改的固定的资料,使用它来存储这些冷数据。

即使是冷数据也有被访问的时候,再加上存储的数量多,所以被访问的数据积累起来也较多,而蓝光光盘库的查询速度很慢,如何提高蓝光光盘库的查询速度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查询速度,一方面是从缓存层面,通过改进缓存替换算法来实现;另外一方面是从数据库层面,通过优化数据库来提高。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 本文研究了缓存替换算法的模型,分析了VDL 缓存模型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缓存模型下的几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传统缓存替换算法、影响缓存算法的性能参数的研究,再结合蓝光光盘库和磁盘阵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文件分类和对蓝光光盘分组的最近最久未使用(TypeAndDisk-LRU)算法。

LRU具有较容易实现和较低的开销的特点,但是会出现缓存污染,TypeAndDisk-LRU算法对传统的LRU算法做了改进,不仅具有速度快和效率高的优点,还具有磁盘阵列和蓝光光盘库的优点,同时缓解了算法所具有的缓存污染问题。

该算法通过与传统的LIRS和LRU算法进行比较得出,改进的算法效率更高效。

(2) 本文研究了影响数据库查询效率的主要的三个因素,然后针对影响查询效率的因素,设计了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对数据库连接池的优化、对索引进行优化和对SQL语句进行优化。

最后对这三个优化方案进行了实现,采用数据库优化的方式后,数据查询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本文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和改进并结合蓝光光盘库寿命长、容量大和磁盘阵列查询速度很快的优点,将磁盘阵列虚拟成蓝光光盘库,实现了一个光盘存储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文件的查询、上传、下载、分享等功能。

蓝光存储_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蓝光存储_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59摘 要: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的基础是存储。

蓝光存储是目前容量最大、最安全、成本最低的存储技术。

本文通过蓝光与红光之间的技术比较、蓝光技术具体应用,介绍了蓝光光盘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回顾了中国前三代光存储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冲击第四代、第五代光存储技术的条件和实力。

关键词:蓝光光盘 下一代DVD 离线存储 全息光盘韩海生 柏原圭 张进京蓝光存储—信息化的核心技术1 引言人类文明的任何传承都是信息存储下来的结果,如果不能存储下来,信息就只能是传说。

人类文化的各种存储手段,从甲骨、钟鼎、竹简、纸张一直到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蓝光光盘,都是人类文明记录和延续的媒介。

今天的信息产业,核心仍然是存储,离开存储,信息产业将无法存在;离开存储,所有的信息技术概念,包括电脑、打印机、因特网、物联网、数字对象、远程通信、三网融合等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在现有的存储技术中,磁存储的硬盘、半导体存储的U盘(含SD卡)、光存储的光盘三者并存。

但是,磁存储和半导体存储一样,遇到强电磁场冲击时信息会消失,而且信息可以随时改写;只有光存储,才可以做到只读,以及一次写入后不可改写。

因此,光存储是最安全的,而蓝光存储是目前容量最大、成本最低、市场前景最好的存储技术。

蓝光光碟(Blu-ray Disc,英文简称BD),是DVD之后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它可以储存高品质的影音和大容量的资料。

蓝光光碟采用波长为405纳米(nm)的蓝色激光束进行读写操作(DVD采用的是波长为650纳米的红色激光,CD采用的是波长为780纳米的红光激光)。

“Blue-ray”这个词在欧美口语有性含义,不能申请注册商标,所以商标注册申请单位蓝光光碟联盟把Blue中的英文字母e去掉了,目的是进行商标注册。

蓝光光盘采用的是高清格式,而传统DVD采用的是标清格式。

高清影像可包含高于标清影像6倍的图像资料。

蓝光光盘采用高分辨率的蓝色激光,所以叫做“蓝光”。

BD蓝光DVD

BD蓝光DVD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划。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2月16日……路透社东京分社也刊发了“东芝放弃HD-DVD,终结格式战争”的消息。
离线是绝对的,在线是相对的,任何内容、信息、资料等,必须通过离线方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才能起到传承的作用。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所采用的大规模非活动磁盘阵列存储(MAID)技术,就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有任务请求时,控制器就给相应的磁
盘驱动器通电,传输数据,然后再让驱动器断电。
在现有的存储技术中,磁存储的硬盘、半导体存储的U盘(含SD卡)、光存储的光盘三者并存。但是,磁存储和半导体存储一样,遇到强电磁场冲击时信息会消失,而且信息可以随时改写;只有光存储,才可以做到只读,以及一次写入后不可改写。因此,光存储是最安全的,而蓝光存储是目前容量最大、成本最低、市场前景最好的存储技术。
在数据记录表面不变的情况下,更短波长光线的光线所能读出和记录的数据容量远远大于长波长所能读出和记录的数据。但激光光束的波长越短,在覆盖层上就越容易产生衍射,因此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覆盖层越薄,物镜收敛激光束的性能就越容易提高,我们将物镜的这种 收敛性能称为N.A(Numerical Aperture)镜头数值孔径。N.A 镜头数值孔径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收敛激光束的直径与N.A 成正比,所以N.A 越大越好。据蓝光光盘标准,1倍速的读/写速度被定义为36Mbps。不过,由于蓝光电影需要至少54Mbps的数据传输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2倍速(72Mbps)。当然,蓝光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如果我们假设光盘的最高转速为10000rpm时,在光盘的外圈达到12倍速是有可能的(约400Mbps)。这就是为什么蓝光光盘协会(BDA)已经计划在将来把速度提高到8倍速(288Mbps)或者更高。

基于高密度光盘技术的蓝光光盘的研究

基于高密度光盘技术的蓝光光盘的研究

基于高密度光盘技术的蓝光光盘的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演进,信息的发展及多媒体的普及,记录媒体需要更高的记录密度及记录容量才符合信息存储的需要。

蓝光光盘一改传统光盘的记录密度受限于读出光斑的大小,即光学的衍射极限的限制,采用短激光波段及提高数值孔径等技术,有效的满足了人们在宽带网络时代对信息的多样化、信息数量的急剧膨胀、交互性和高质量的要求。

本文从高密度光盘技术中影响光盘记录密度的因素及提高光盘记录密度的途径出发,系统的阐述蓝光光盘的光盘结构及存储原理技术,并就蓝光光盘规格标准与当前的DVD 规格标准作了系统的比较,以突显蓝光光盘为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最后结合蓝光光盘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高密度光盘技术的研究动向,预测了蓝光光盘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蓝光光盘;衍射极限;激光波段;数值孔径;交互性;高密度光盘技术Based on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technology of the Blu-ray DiscAbstract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multimedia,Media need higher recording densities and record information storage capacity if they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Blu-ray disc change traditional recording density is subject to read out the size of the spot-The optical diffraction limit restrictions.Through the use of short laser wavelengths and increasing numerical aperture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people in the broadband network era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teractive and high-quality requirements.In this paper,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technology affecting optical recording density factors and improving optical recording density of the way, the Blu-ray Disc system on the disc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storage technology, and the current DVD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the Blu-ray Disc format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 and to highlight the Blu-ray Disc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Finally, union Blu-ray Disc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technology research trends, briefly described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lu-ray Disc.Keywords Blu-ray disc;Diffraction limit;Laser wavelengths;Numerical apertur;Interaction;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technology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I II 1 绪论 (1)1.1 光盘发展史 (1)1.2 蓝光光盘发展背景 (2)2高密度光盘技术概述 (4)2.1影响光盘记录密度的因素 (4)2.2 提高光盘记录密度的途径 (4)3 蓝光光盘技术分析 (6)3.1 蓝光光盘结构 (6)3.2 蓝光光盘存储原理 (7)3.3蓝光光盘规格技术与DVD规格技术的比较 (8)4 蓝光光盘的发展趋势 (11)5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绪论1.1 光盘发展史自1978年激光视盘(LD)系统开创了光盘存储技术的先河,至到今天光盘存储技术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光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光存储还衍生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仅仅是国际标准体系就有LD,CD,DVD,Blu-Ray等众多成员,而且各自旗下还包含大量子分类。

蓝光技术应用重获新生,助力银行离线数据存储与管理——2015年银

蓝光技术应用重获新生,助力银行离线数据存储与管理——2015年银

蓝光技术应用重获新生,助力银行离线数据存储与管理——2015年银行系统存储技术培训会成功举行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5年第5期本刊记者高曙东当前,以硬盘和磁带为代表的磁存储技术应用广泛。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往往关注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量和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却忽视了数据长期存储给现有存储技术带来的挑战。

如何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正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探讨存储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加强对蓝光光盘库的性能及应用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学习,2015 年4 月22 ~ 24 日,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携手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在大连举办了“2015 年银行系统存储技术培训会”。

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北京)、软件开发中心及一级(直属)分行相关领导和技术专家,以及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领导和技术专家,共计60 余人参加了培训会,并围绕蓝光存储技术的特性及其在工商银行项目的应用等重要课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金融机构迅速集聚了海量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在大数据时代,蓝光光盘技术再一次成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并开始在商业银行得到新的应用。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副总编辑李茜梅在为会议致辞时表示,希望与会代表和技术专家们,借此难得的机会,通过专业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共同为提高工行存储技术应用水平,助一臂之力。

早在十几年前,光盘库曾经在各银行得到广泛应用,后来由于相关技术滞后以及磁介质存储的发展而逐渐退出。

会议伊始, 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应用二处处长蔡惠宏回顾了光盘库的应用历史。

他表示,近几年,随着蓝光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用户市场的使用,蓝光光盘库在保存周期、维护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并在离线数据存储管理方面重新获得认可并逐步拓展应用空间,更好的满足了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存储需求。

基于光盘的新一代归档数据存储100429

基于光盘的新一代归档数据存储100429

新一代光盘归档数据存储技术•数字化归档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大脑•光盘是数字化档案唯一理想的数据最终载体•光盘库是未来安全归档存储的关键设备•磁光混合存储可实现大幅度的节能减排•数据长期安全存储的3-2-1策略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DMS DMS DMS))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法有诸多的缺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与政府的高效能管理需求,这主要体现在:1.可查找性:查找时间长;2.可提供性:要找的文件数据不一定马上能提供;3.流通效率:资料流通的管理效率低;4.保管费用:大量资料的管理费用很高;5.可共享性:资料无法同时供多人使用;6.版本更新:无法确保资料的实效性;7.资料完整性:文档资源可能与登记不符;8.专题检索:查找分散在各处的文档非常耗时;9.多媒体数据:无法即时剪辑和处理。

数字化档案管理(DMS)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根据其行业应用需求和规模已有许多成熟的解决方案,新的、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也在不断被投放市场。

在文件格式和行业应用规范上的标准化工作也在进步。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记忆力。

基于光盘的归档存储具有下列优点:1.数据安全性:DVD光盘可保存数据50年以上,异地存放可防止自然或人为破坏;2.法规遵从性:DVD光盘从物理介质上保证所存储的内容不可被修改;3.经济性:低运行成本,低管理费用,耗电省,极大节省办公室面积,配置更新容易,设备寿命长。

总体上具有最优的TCO(Total Cost ofOwnership),它客观地描述了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拥有一个产品或服务要付出的代价;4.提高效率:全方位拥有数据,检索快,信息提取能力强。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中,归档存储占有关键的地位。

在现代磁介质存储技术单位存储价格不断下降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存储和备份不等于归档。

因此,国际先进工业国家都纷纷专门立法(见下图),以保证归档数据的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蓝光光盘的基于蓝光光盘的海量数据海量数据海量数据离线存储离线存储离线存储 -关于我军数据长期安全存储的一些思考关于我军数据长期安全存储的一些思考
海量数据的长期安全存储是现代军事与国防的命脉,也是最易受伤的薄弱环节,因此仅把它视为存储技术问题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从战略发展角度来综合考虑。

关于关于战时战时战时电磁炸弹电磁炸弹电磁炸弹与复杂电磁环境与复杂电磁环境与复杂电磁环境
目前的磁盘、磁带存储体系不堪一击;
地点已知的豪华灾备中心形如虚设;
遭受第一次打击后无法快速恢复。

关于关于平时平时平时网络攻击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操作失误与操作失误与人为破坏人为破坏人为破坏
磁存储介质反复可写。

对于浩如烟海的核心档案数据,如地图,照片,音视频等,如遭人为修改不易被察觉,隐患防不胜防;
这样保有的历史数据从一开始就是不可靠的。

数据量的巨大使得数据的监测和质量控制变得实际上无法操作。

关于外军的存储动态关于外军的存储动态
根据我们在全球代理商的招投标情况显示,台湾军方,美国军方和德国军方都在采购BD 蓝光光盘存储设备。

关于民用的发展关于民用的发展
我国的在民用数据法规方面已经启动;
国资委对下属国有大型企业的归档数据做出具体要求:3份数据拷贝,要有离线拷贝,离线介质要用光盘,保密数据要物理隔离,非保密数据要逻辑隔离,保存介质5年定期检查等;
从明年起国家开始对上市公司实行企业内控指南,即中国的萨班斯法案。

这其中要求存储介质必须符合不可更改(WORM, read once read many)的要求。

关于数据长期安全的关于数据长期安全的““3-2-1”存储策略存储策略
3-2-1存储策略可以简单归纳为:“对于要长期存储的数据,至少要有3份拷贝,它们被存在两种不同的物理介质上,其中一份必须是可移动的,离线的永久拷贝”;
蓝光BD 光盘+光盘匣(可手动和自动操作)是离线数据长期存储的理想方法。

基于蓝光BD 光盘的离线存储光盘的离线存储::必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与可行性与可行性
BD 蓝光光盘已经标准化、产业化。

单片容量目前为每张50GB,到今年年底可达128GB。

内容一经写入不可修改,存储寿命大于50年。

可抗电磁冲击; 从数据安全的角度来讲必须有至少一份非磁介质的数据拷贝,BD 蓝光光盘介质是目前的唯一可选;
蓝光BD 光盘近线/离线设备已经国产化。

产品和技术平台具有完全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国外同类产品。

在智能离线柜方面属独创;
蓝光光盘离线存储可以在不影响现有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情况下被整合融入。

蓝光光盘离线存储的投资代价非常低,实施时间可以很短。

基于蓝光BD 光盘的离线存储的解决方案光盘的离线存储的解决方案与发展思路与发展思路与发展思路
多点地点未知的离线数据存储系统;
抗电磁打击的近线/离线蓝光光盘数据存储设备;
基于光盘库阵列的超高速数据恢复系统(速度超过磁盘阵列);
不依靠宽带数据通信的,低成本且行之有效的人工(通信兵)数据恢复策略; 具有物理隔离的大规模数据交换与物理隔离的云存储(多点,地点未知); 基于光盘库的数据物理隔离(光盘网闸),可用于内外网数据交换时的物理隔离,安全性优于电子网闸。

附件:蓝光光盘存储技术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