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级汉语阅读试题(卷)

初级汉语阅读试题(卷)

初级汉语阅读试卷姓名................ 班级........................国家............. 说明:满分60分,共5部分,时间约60分钟。

一、给()中的词语选择适当的位置(共5分,每题1分)1.我A不认为学B汉语C有那么D困难。

(好)2.大家A他B这种做法C很D不满意。

(对)3.这台A电视B坏了,需要C你来D一下。

(修)4.A这篇课文B有点儿复杂C,我没有看D。

(懂)5.A晚上他是B看电视,C就是D玩游戏。

(不)二、选词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不好应该戴。

2.他今天了一件白色衬衫,了一条灰色的领带。

3.我觉得那个运动员的有一米八。

4.钱包里______有一百二十块钱,买这条裙子了。

5.这枣树结的枣又大又甜,真好吃,我吃了好几。

三、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话(共10分,每题2分)1.电影喝着我们茶看2.他不太好像高兴3.上该汉语课了你4.这个有点儿石榴酸5.我们一会儿音乐听一起四、短文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马丁是我的学生,他美国。

马丁很聪明,很可爱,来中国以后,他了很多朋友,有外国人,也有不少中国人。

昨天他了张华的生日晚会。

在晚会上,他唱了一首送给张华作礼物,大家都说他唱得太好了,于是让他唱了一首。

2.小阮今天累。

早晨六点他起来了,他要到火车站去为大家买回家的车票。

六点半,他来到火车站,售票处已经有很多人等在那儿,他买了第二天的车票后,就赶回了学校,参加九点开始的阅读课考试。

下午,小阮去市中心家里人买了一些礼物,了不少钱。

回学校以后,小阮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晚饭,回宿舍整理东西,准备明天回家。

五、阅读理解(共25分)(一)阅读短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ד(共5分,每题1分)该起床了丈夫和妻子吵架以后,互相不说话。

晚上睡觉以前,丈夫发现自己家里的闹钟停了。

他第二天要早起上班,怕自己起不来,所以想让妻子叫自己,因为妻子每天很早起床。

hsk阅读考试及答案

hsk阅读考试及答案

hsk阅读考试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小明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中学生。

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每周都会和朋友们一起打篮球。

除了篮球,小明还喜欢游泳和跑步。

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并且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小明认为,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帮助他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1. 小明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2. 小明除了篮球,还喜欢哪些运动?3. 小明为什么喜欢运动?答案:1. 小明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

2. 小明除了篮球,还喜欢游泳和跑步。

3. 小明喜欢运动是因为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帮助他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完形填空2.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短文内容: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它位于山脚下。

那里的__1__很清新,__2__也很美丽。

春天,__3__开满了鲜花;夏天,__4__绿树成荫;秋天,__5__果实累累;冬天,__6__白雪皑皑。

我非常喜欢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选项:1. A. 空气 B. 环境 C. 天气 D. 风景2. A. 山川 B. 河流 C. 田野 D. 森林3. A. 村庄 B. 田野 C. 森林 D. 公园4. A. 村庄 B. 田野 C. 森林 D. 公园5. A. 村庄 B. 田野 C. 森林 D. 公园6. A. 山川 B. 河流 C. 田野 D. 森林答案:1. A. 空气2. B. 河流3. B. 田野4. C. 森林5. B. 田野6. A. 山川三、判断正误3. 阅读下面的陈述,判断每项陈述的正误。

陈述内容:1. HSK考试只包含听力部分。

2. 学习汉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看中国电影、听中文歌曲。

3.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4. 中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答案:1. ×(HSK考试包含听力、阅读和书写部分)2. √(学习汉语确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3.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4. ×(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四、信息匹配4. 阅读下面的信息,将每个问题与相应的答案匹配。

外国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外国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外国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中“了”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
A. 我吃了饭。

B. 他去了公园。

C. 她买了一本书。

D. 雨下了一整天。

答案:D
2. “马到成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
A. 马跑得很快
B. 事情刚开始就失败了
C. 事情进展顺利,成功在即
D. 马到达了目的地
答案:C
3. “请稍等”中的“稍”是什么意思?
A. 稍微
B. 稍微等待
C. 一点点
D. 很快
答案:C
二、填空题
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冒险就______。

答案:不能成功
5.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就像对着
______弹琴一样。

答案:牛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的爸爸是个医生,他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小明的妈妈是个老师,她每天很早就去学校。

小明的爷爷喜欢种花,他在花园里种了很多漂亮的花。

小明的奶奶喜欢做饭,她做的菜非常好吃。

6. 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答案:医生
7. 小明的妈妈每天去学校的时间是?
答案:很早
8. 小明的爷爷有什么爱好?
答案:种花
9. 小明的奶奶擅长什么?
答案:做饭
四、作文题
10.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以及你最喜欢的地方。

答案:[此处留白,考生需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作文内容]。

人教五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五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五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读翻译稿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解析:(1)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2)因为汉字已经同每个中国人融为一体,汉字还代表着中华民族。

【解析】【分析】(1)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3自然段找到答案。

(2)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2)因为汉字已经同每个中国人融为一体,汉字还代表着中华民族。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中文阅读理解题目

中文阅读理解题目

中文阅读理解题目第一题: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①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遭受沙尘暴袭击;南方有些城市出现泥雨天气。

几十年来,我们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为何沙尘暴和沙漠化愈演愈烈?②由于人口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承载率为50%—12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见脊梁”的荒漠化地带。

另一方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

③现在,国家林业局计划采用三项重要措施来遏制沙化土地扩展,使“沙进人退”的局面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④第一项措施是,在我国沙化严重推进地带开展大规划的防沙治沙工程。

第二项措施是依法治沙。

第三项措施是建立起荒漠化动态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⑤令人欣慰的是,防沙治沙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1.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人的一个成语是()A.坐以待毙 B.杯水车薪 C.纸上谈兵 D.束手无策2.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今年春季,我国的天气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3.归纳出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所产生并愈演愈烈的原因。

4.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正确的划分结果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5.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文中画线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有(至少写出两种)第二题:在离家住校的这段日子里,我害怕看到人家的灯光,那闪闪烁烁的灯光会映出我少年时曾频生过的家思。

这家思原来是有羽翼的,几度载着我在梦里回到只有咫尺之遥的家。

家中也有几盏与他处相同的灯,也与他处的一样,在这夜幕被拉下来的时候点亮。

只是这几盏在我心中,光韵更加柔和。

我要用中文阅读答案

我要用中文阅读答案

我要用中文阅读答案我要用中文蒋光宇①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

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

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只有三种。

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

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相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③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

④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

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⑥瑞典皇家科学院积极、友好地表示欢迎。

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⑦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⑧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⑨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⑩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11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

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12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言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档案。

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说明:本文档原为书稿,找了两家出版社,都要求包销一部分,没办法,只好作罢。

现在转念一想,还不如发在“百度文库”这一平台,读者可能还要多一些。

本文档虽然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绝大多数篇目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来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编者的话中学生中广泛流行着一则名为《三怕》的打油诗,其内容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这是因为:文言文枯燥无味,令学生望而却步;鲁迅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不易理解;写作文占有材料有限,无话可说。

这“三怕”的确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道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苦衷;然而这三者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三怕”,高中学生中有,初中学生中更是广泛存在。

后“两怕”如何消除,暂且放在一边,我们这里只解决其中“一怕”的问题。

如何消除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清楚——多读多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然而,如何操作,决非易事。

课本中就那几篇文言文,怎么多读?篇目少,文言文常用词汇出现的频率低,怎么积累?读得少,语感如何培养?事实证明,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必须拓展文言文的阅读面。

为此,我编写了这本《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

为了适宜中学生的阅读,本书的编写原则如下:一、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基于这一点,选文大都是“浅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趣味性较强;有简单情节,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也有极少部分说理性短文,不过内容都比较浅显,主题比较明确;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有启迪意义。

为了方便学生们的阅读,每篇短文后都加了简要的注释。

二、“阅读训练”的设置是以中考命题要求为标准,内容包括: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虚词,句式,句子翻译,主观表述题。

中文满级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文满级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文满级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形容颜色的?A. 碧绿B. 湛蓝C. 洁白D. 悠扬答案:D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什么?A. 小路B. 桃树C. 李树D. 果实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是什么意思?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答案:B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答案:C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春夜喜雨》C. 《登鹳雀楼》D. 《望岳》答案:A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体现了什么精神?A. 个人主义B. 爱国主义C. 利己主义D. 享乐主义答案:B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辛弃疾答案:C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A. 孤独B. 友情C. 爱情D. 亲情答案:B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是什么意思?A. 应当B. 将会C. 约会D. 遇见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答案:孟浩然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______。

答案:李煜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因为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发白帝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用中文蒋光宇
①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

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

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只有三种。

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

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相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③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

④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

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⑥瑞典皇家科学院积极、友好地表示欢迎。

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⑦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⑧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⑨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⑩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 11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

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12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言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档案。

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13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对丁肇中问道:“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14丁肇中答:“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

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 15主持人问:“但是您在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16丁肇中答:“那与我没关系。

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 17主持人为了进一步验证和确认自己的判断,又问:“您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懂?” 18丁肇中只答了一个字:“对。

” 19 “我要用中文”,这使人感到,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20 “我要用中文”,这使人感到,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

1.本文是在写丁肇中的爱国事迹,为什么开篇却写到他的父母?(4分)2.丁肇中为什么坚持要在颁奖典礼上使用中文? (3分)3.丁肇中在颁奖典礼上使用中文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3分) 4.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3分) 5. 丁肇中为什么因“发现‘J粒子’”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3分) 6.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第11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碰了一鼻子灰”的含义。

(2分) 7.联系全文看,丁肇中对祖国的热爱除了体现在颁奖典礼上使用中文,还体现在哪里?(2分)答案:1.开篇写丁肇中的父母,一是交代丁肇中的身世;(2分)二是强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世代相传。

(2分)2.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3.他要向全世界宣传祖国的语言,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留下祖国的声音,向全世界的中国人传达喜讯。

他还想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4.因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所以不会改变。

5.因为他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取得物理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6.想阻止丁肇中在颁奖典礼上使用中文却遭到拒绝而自讨没趣。

7.还体现在丁肇中便把他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因为英文的“J”与中文的“丁”很相
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