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分布 产业集群
现代化产业体系_案例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以山东省为例,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一、产业布局优化,构建“3+4+6”现代产业体系山东省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3+4+6”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3”即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家电家居。
山东省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这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4”即四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
山东省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3. “6”即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家电家居、新能源、新材料。
山东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山东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1. 加大研发投入。
山东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 强化产学研合作。
山东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培育创新型企业。
山东省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产业园区新高地山东省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了一批产业园区新高地。
1. 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省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载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山东省推动产业园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3.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山东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四、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山东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实施减税降费政策。
山东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山东省产业分布 产业集群

1 济南 2 青岛 3 淄博 4 枣庄 5 东营 6 烟台 7 潍坊 8 济宁 9 泰安 10 威海 1
14 聊城 15 临沂 16 菏泽 17 莱芜
山东省产业带分布明细
下辖行政区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 莱山区、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长岛县 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诸城市、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昌邑市、高密市、临朐县、昌乐县 任城区、兖州区、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泗水县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 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齐河县
旅游产业集群、广告设备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 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 群、农副产品加工
石化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物流产业链、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高新技术和先进 制造产业、能源建设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453.30)、信息技术产业(1491.50)、生物产业(215.40)、高端 装备制造业(271.90)、新能源产业(55.10)、新材料产业(966.60)、新能源汽 车(7.70)
备注
产业|为什么这25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

产业|为什么这25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随着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型迈入制造强国,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而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大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9年6月,工信部启动首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工作。
2021年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经过初赛、决赛等多轮遴选出了两批共25个(第一批15个、第二批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旨在让这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承担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冲击“世界冠军”。
本文通过剖析工信部评选出来的25个制造业集群,一方面归纳优胜队的共性特征,一方面通过总结这两批“国家队”的经验做法供未来我国培养更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参考。
壹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和产业领域集聚效应地域分布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市,从具体城市来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南京、青岛等21个城市,东部沿海区域集聚明显,占到7成以上。
图1 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分布及集群情况注:部分集群如广东省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等为多个城市共同申报,因此单个城市所涉集群数量超过25个。
产业领域分布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在信息技术(10家)、高端装备制造(8家)、新材料(3家)、生物(2家)和新能源(2家)五大领域。
图2 25个集群的产业分布情况贰先进制造业集群七大鲜明特征通过梳理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的发展脉络,发现这些集群大多具有明显先发优势、在产业规模上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产品品类齐全且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完备、“链主”企业集聚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主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一定行业话语权、集群创新要素丰富等共同特点。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
2024年激光产业研究报告

2024年激光产业研究报告01 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晶体材料特种光纤芯片材料……激光二极管光纤放大器光纤耦合器光纤合束器……光学器件伺服电机主控制板I/O设备数控系统……数控系统连续电源脉冲电源散热器……电学器件光学材料上游:元器件CO2激光器Y 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中游:激光器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雕刻激光钻孔激光医疗激光美容激光显示激光照明……下游:激光设备终端:应用场景汽车石油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通信医疗机械文化创意建材五金……国内: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华日激光国外:IPG、nlight、coherent国内: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帝尔激光、光峰科技、镭神智能国外:德国通快代表公司国内:柏楚电子、长光华芯福晶科技、光库科技、睿芯光纤国外:II-VI、Lumentum、nufern激光产业链光纤激光器6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激光产业链图谱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产业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2186亿元,同比增加6.4%;2023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2435亿元,同比增长11%;2024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至2650亿元,同比增长率8%。
174720552186243526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2020-2024中国年激光产业市场规模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器产业市场规模激光器是一种能发射激光的装置器件,是激光显示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件,也是激光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
2022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同比增长16.78%。
2023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长16.7%。
2024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1455亿元,同比增长20%。
702751888103712101455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2019-2024年激光器产业规模7518881037121014551747205521862435265043%43%47%50%5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激光器在激光产业中的占比激光器激光产业占比从2023年开始,激光器在整个激光产业中的占比已超50%,且呈上升趋势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器产业图谱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设备产业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激光设备销售规模约为862亿元,同比增长4.99%。
山东省产业分布 产业集群

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集 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兴战略产业集群,以 及商贸科技金融、文化生态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广告设备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 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 群、农副产品加工
石化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物流产业链、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高新技术和先进 制造产业、能源建设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453.30)、信息技术产业(1491.50)、生物产业(215.40)、高端 装备制造业(271.90)、新能源产业(55.10)、新材料产业(966.60)、新能源汽 车(7.70)
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
煤矿产业、旅游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
煤炭产业、化工化工、食品产业、纺织产业、服装产业、旅游产业
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装备、纺织服装、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
钢铁产业(376.61)、石化产业(74.62)、汽车产业(99.8)、粮油加工 (202.23)、制浆造纸以及应刷包装(56.08)、海产品加工(75.5)、塑料产业 (4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生态造纸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轴承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
兰山(费县)板材、临沭复合肥、沂水食品、莒南花生制品、蒙阴纺织服装、临沂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苍山县FD/AD食品
2023年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名单

2023年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一)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1 青岛市啤酒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2 胶州市调味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3 寿光市玉米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4 沂南县畜禽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5 夏津县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6 莘县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7 阳谷县畜禽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8 滨州市沾化冬枣及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二)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 1 济南市莱芜区肉制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区) 2 寿光市肉鸭屠宰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市) 3 济宁市兖州区粮油精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区) 4 金乡县大蒜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区) 5 嘉祥县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 6 泰安市岱岳区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区)
13
德州市陵城区经济开发区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 (区)
14 阳谷县石佛镇畜及畜产品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
15 阳谷县安乐镇肉鸡屠宰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
16 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产业强镇(街道)
17 高唐县梁村镇小麦精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
18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海蜇等水产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
(四)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1 枣庄山亭豆制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2 山东泰山黄精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3 荣成赤山集团鱿鱼精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4 泗水县休闲食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5 山东孔府宴酒业荷香酒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6 山东发达面粉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7 山东千喜鹤冷鲜猪肉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布局状况分析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布局状况分析作者: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11期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布局状况分析刘凡胜(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山东烟台 265600)摘要:产业布局状况关系到区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取相关数据,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两个方面研究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布局状况,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总体上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
关键词: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包括济南、青岛2个副省级城市和淄博、威海、烟台、东营、潍坊和日照六个地级城市,及其所辖章丘、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文登、荣成、乳山、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和昌邑、邹平(行政区划属滨州市)23个县级城市600多个建制镇。
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总面积的46.6%。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其发展关系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因此,本文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一对象,选取相关数据,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集聚状况三个方面研究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布局状况。
1.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空间布局是产业空间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要研究产业空间布局,必须首先了解产业结构。
表1.1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2015)单位:%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济南市 5.4 41.5 53.1 烟台市 7.4 57.7 34.9青岛市 4.6 47.6 47.8 潍坊市 10.1 55.4 34.5淄博市 3.6 60.2 36.2 威海市 8.1 54.0 37.9东营市 3.7 71.6 24.7 日照市 9.2 54.4 36.4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5》从表1.1来看,201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三次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只有作为双核心的济南、青岛二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超过了工业,排在第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
煤矿产业、旅游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
煤炭产业、化工化工、食品产业、纺织产业、服装产业、旅游产业
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装备、纺织服装、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
钢铁产业(376.61)、石化产业(74.62)、汽车产业(99.8)、粮油加工 (202.23)、制浆造纸以及应刷包装(56.08)、海产品加工(75.5)、塑料产业 (45.2) 滨州纺织家纺产业(1027)、形福商用厨具产业(57.8)、博兴钢板产业(200)、 惠民化纤绳网产业(20)、好生家具产业(40)、沾化枣制品产业(21.5)、阳信 不锈钢产业(11.6)、沾化盐化工产业(24) 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集 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兴战略产业集群,以 及商贸科技金融、文化生态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集群。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生态造纸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轴承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
兰山(费县)板材、临沭复合肥、沂水食品、莒南花生制品、蒙阴纺织服装、临沂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苍山县FD/AD食品
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
钢铁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建材产业
家电产业链、石化产业链、服装产业、链船舶海工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食品产业、链机械装备产业、链橡胶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
化工产业(4405.36)、医药产业(559.93)、纺织服装(344)、建材冶金 (1160)、日用陶瓷(297.4)、机械工业(2143.4)、电子产业(361.77)、轻工 产业(1080) 旅游产业集群、广告设备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 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 群、农副产品加工 石化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物流产业链、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高新技术和先进 制造产业、能源建设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453.30)、信息技术产业(1491.50)、生物产业(215.40)、高端 装备制造业(271.90)、新能源产业(55.10)、新材料产业(966.60)、新能源汽 车(7.70)
东昌府区、临清市、茌平县、东阿县、高唐县、阳谷县、冠县、莘县、聊城开发区
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郯城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沂南县、临沭县、费县
牡丹区、曹县、单县、巨野县、定陶县、成武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
莱城区、钢城区
带分布明细
产业带 交通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钢铁产业、石化化纤产业、机械装备产业、食 品药品产业、建筑业、服务业 备注
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利县、利津县
莱山区、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长岛县
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诸城市、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昌邑市、高密市、临朐县、昌乐县
山东省产业带分布明细
序号 行政区
1
济南
2
青岛
3
淄博
4
枣庄
5
东营
6
烟台
7
潍坊
8
济宁
9
泰安
10
威海
11
日照
12
滨州
13
德州
14
聊城
15
临沂
16
菏泽
17
莱芜
山东省产业带分布明细
下辖行政区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任城区、兖州区、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泗水县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
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