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危重症手足口病35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体会

3 5例 危 重症 手 足 口患 者 经 机 械 通 气 辅 助 治 疗 后 , 2 5例 患 儿治愈出院 , 放 弃 6例 , 死 亡 4例 , 抢救 成功 率 7 1 . 0 %。机 械 通气上机时 间最 短 3 d , 最长 1 4 d , 平均 8 . 5 d 。住 院 病 程 最 短
资 料 与 方 法 时 通知 医生 进 行 处 理 ; 通 气 过 程 中严 密 监 测 病 人 是 否 有 自主 呼
1 临 床 资 料 选 择 我 科 手 足 口病 患 儿 1 5 4 9例 中危 重 患 儿 3 7例 , 采用 机械通 气 3 5例 , 均符 合危 重症 病例 诊 断标 准。 其中男 2 2例 , 女 1 3 例, 男女之比为 1 . 6 9; 1 ; 年 龄 最 小 5月 , 最 大 4岁 , 病情加 重在 第 2 ~ 5天 3 4例 , 占9 8 , 脑炎 3 5例 , 占 1 0 0 , E V 1 病毒感染 2 5 例, 占7 l I 4 , 神 经 源性 肺 水 肿 3 1 例, 占8 8 . 6 , 急性迟缓性麻痹 1 1 例, 占3 1 . 4 , 心 肌损 害 1 6例 , 占4 6 , 多脏器功能障碍 1 O例 , 占2 9 , 肺炎 3 3例 , 占9 4 ,
吸, 以 及 与 呼 吸 机是 否 同 步 。 吸痰 前 后 注 重 察 看 两 侧 胸 廓 起 伏 动度 , 如果呼吸不对称 , 警 惕 气 管 插 管 进 入 一 侧 气 管 或 有 肺 不 张, 气胸等情况 ; 患 儿上 机期 间体 温较 难控 制 为正 常, 如 体 温 高, 尽 量 采 用 物 理 降温 方 法 , 如: 冰袋 , 冰帽 , 降温毯等 , 使 用 时
结 果
3 . 1 常规治疗 立即给 予入 抢救室 , 双 鼻导 吸氧 , 心 电 血 氧监测 , 测血压血糖 , 急查床头 胸片 , 心 电图, 血 气 分 析 等 。给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疗法的应用体会

生长速 率是 基于儿 童体格 的一种动态 、 纵 向的观察 , 评 价
为 肥胖 。
… 1 王惠珊. 生 长速率在儿童保健工作 中的应用f J 】 . 中国儿 童保健 杂志 ,
2 0 1 4 , 2 2 ( 5 ) : 4 5 1 - 4 5 4 .
[ 2 ] 涂小 平 , 王晓莉. 西城 区 0 ~ 3 6 月龄儿童生 平
( 宜春市人民医院 , 江西 宜春 3 3 6 0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 1 : 7 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采
用机械通 气疗法治疗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我 院收治的重症
手足 1 7病 合 并 急 性肺 水 肿 患 儿 8 6 例 , 随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治 疗
儿童生长发育方 面的问题 , 对儿 童保健 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
义。
参考文献
1 . 3 观察 指标及疗效 判定
本次研 究选取 的观察 指标为
1 年后 2 组月龄儿童的体重指数( B M I ) 以及 2 组婴儿 的健康状况。
依据世 界卫生组织对体重指数 的解释 , 体重指数 ( B M I ) =体 重/ 身 高 ( k g / m ) , 当1 8 k g / mZ <体重指数 ≤2 5 k g / m 时为 标准 ; 2 5 k g / m 2 <体重指数 ≤3 0 k g / m 时为超重 ;体重指数 > 3 0 k g / m 2 时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护理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护理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护理。
方法重症手足口病早期机械通气非常关键,保证插管位置正确,给予插管患者舒适体位,调整套囊的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掌握吸痰时机,防止肺出血的发生。
结果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可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
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阻止肺出血和肺水肿的发展。
标签:机械通气;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3岁以下学龄前儿童,重症病例发病时间1~5 d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2008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者66例,合并肺出血死亡6例。
手足口病患者强调早期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尤其是呼吸末正压(PEEP)对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发展,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关键。
机械通气指征: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易惊,肢体无力。
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气道分泌物成淡红色或血性,或呕吐物内有淡红色内容物,短期内肺部出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频繁抽搐伴深度昏迷;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花纹、指趾末端发凉、紫绀、心率增快>140~150次/min、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或持续血压降低,应及早行机械通气。
现将机械通气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气管插管的护理1.1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护士应和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两肺呼吸音,观察双侧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如果左侧呼吸音低或听不到提示插管滑入右侧支气管,或顶在气管隆突上方影响通气换气,插管过深应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定并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用红笔在中切牙处做好标记,或记录气管插管在中切牙外露长度,经常核对,详细记录,严格交接班[1]。
1.2正确固定固定插管的胶布松紧适度,以能伸进小指为宜。
置沙袋固定头部,对躁动患儿要用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
127例早期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127例早期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4-12-11T09:46:20.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苏婷欧春蓉黄春蓉[导读]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由多种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A16)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苏婷欧春蓉黄春蓉(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621000)【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4年1月—2Ol4年6月127例早期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随访,未发现后遗症。
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非常有效。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96-02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由多种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A16)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其中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感染该病的患者多为婴幼儿,其中以3岁以下的发病率最高。
[1]临床共分为五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第5期(恢复期),其中以第 3、4期为危重症病例,病死率极高。
[2]我科对收治的1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手足口病769例,其中重症268例。
1例因转入我院时已出现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27例进行早期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均治愈。
1.2 临床特征127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呼吸浅促、胸片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单片状渗出83例,双肺纹理增多、模糊44例),呼吸节律不规则87例,肢体抖动72例,呕吐15例,血压增高13例,抽搐2例,肠梗阻2例,尿潴留2例。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V病诊 疗指南( 00年版 ) 的临床诊 断标准》 , 中男 1 种注射或贴胶布时尽量 避开皮疹 、 I 21 》 … 其 6 疱疹 。手足有 大水疱 的患
例, 1 女 3例。年龄 5 个月 一 4岁 , 平均 17岁。其 中2 . 8例 E 1 V7 阳性 , E 1 1例 V 7 阴性。平均住院 2 . , 15d 平均机械 通气 1 . 34
2 5 营养支持 .
保证患儿营养 , 对不能进食 者遵医嘱给 予鼻
2 1 消 毒隔离 消毒 隔离 是重 症 H MD护 理 的基 础性 工 . F 作 J一旦 确 诊 应立 即 隔 离。病 室 每 目开 窗 通 风 2次 ,O , 3
饲配方奶 或补液治疗 , 严重者可输 入血浆营养支持 。
2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mn次 , i / 或用空气净化消毒机消毒。每 E用 50~10 含 2 6 1 密切监 护 监测 患儿 呼吸、 t 0 00mg .. 心率 、 压 、 血 体温 、 氧饱 血 氯消毒剂擦拭地面 2次 。为每位患儿听诊后 的听诊器用含氯 和度 、 血糖 、 血气 、 神志等变 化 , 若发现心 率显著增 快 、 血压 急
消化道 、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 口臀部 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 必要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行 口腔护理。 保持 床单 位 整洁 、 平整 、 干燥 、 碎 无
的斑丘疹疱疹 , 多数预后好 , 少数可出现脑炎 、 脑膜炎 、 脑脊髓 2 3 皮疹与皮肤 护 理 .
炎, 极少 数危 重型患儿并发脑干脑 炎、 水肿 、 环障碍 、 出 肺 循 肺 血 等并 发症 , 严重 者导致死亡 。2 1 0 3—1 1年 2月我科 共收 治
及 其 污 染 的 物 品应 按 医疗 垃 圾 处 理 消 毒 。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后喉头水肿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后喉头水肿护理体会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后并发喉头水肿病例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2.5岁平均1.2岁,体重9~12kg平均10kg,均有肺内渗出病变,肢体抖动12人,男7女5,机械通气时间48~72h,平均50h,监护时间72~120h,平均85h,二次插管者2例,无死亡。
2 护理体会2.1喉头水肿的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三凹征)、声音嘶哑的程度。
2.2用药的护理:地塞米松0.3mg/kg/d,静脉推注拔管前30分。
2.3对症处理:拔管后给予冷喷喉液(20ml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放置冰箱保鲜2小时)喷喉每2小时一次。
2.4减少氧耗:尽量减少患儿的躁动,持续监测呼吸波形以及血氧饱和度,每30分钟听诊双肺呼吸音,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口唇颜色、以及呼吸困难程度。
2.5喉头水肿预防及护理措施:(1)插管时动作轻柔,插管的选材应无刺激性,大小合适。
(2)小儿插管气囊2~3h放气1次,每次放气20min,或每小时放气5min,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避免多次插管,有效湿化气道。
(3)机械通气过程中减少患儿躁动,以减轻气管插管对患儿喉头的刺激。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拔管前吸净口、鼻、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轻、快、准确、效果确实,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期间不间断给氧。
(5)有拔管困难史者,延迟拔管时间。
(6)拔管时动作轻柔,使气管插管顺一侧口角轻轻拔出。
(7)拔管后给予冷喷喉液(20ml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放置冰箱保鲜2小时大约5℃左右)喷喉每2小时一次溶液喷喉。
3 讨论机械通气是对手足口病伴肺内严重渗出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小儿喉部声门下最狭窄,且粘膜组织疏松,血管、淋巴、腺体丰富,极易水肿和炎性侵润[1],机械通气各环节或各种微小刺激由于小儿喉腔狭窄、粘膜后组织疏松等特点,气管插管后易发生喉头水肿、喉梗阻都会引起喉部发生水肿或痉挛,急性喉头水肿是危及小儿生命的一种凶险,急症产生喉生理障碍继而产生呼吸困难,若不及时处理,易引起患儿窒息、心跳骤停、直至死亡。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杨爱军【摘要】@@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型最为常见.全年均有发生,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出现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危及患儿生命.我院为当地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定点医院,2011年1—10月特设手足口病房救治了7例重症EV71感染并发NPE的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11【总页数】2页(P1380-1381)【作者】杨爱军【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型最为常见。
全年均有发生,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出现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危及患儿生命。
我院为当地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定点医院,2011年1—10月特设手足口病房救治了7例重症EV71感染并发NPE的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0月共收治重症EV71感染并发NPE患儿7例。
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5岁。
本组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指南》(2010年)中规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以及重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肠道病毒检测,7例均为EV71阳性。
救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配合心得

救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配合心得摘要】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在救治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时加强抢救措施配合与护理、心肺功能受累的观察与护理。
结果 4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42例痊愈出院。
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细心护理,是提高危重患儿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护理配合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情况下,多数患儿病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少数重症儿童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疱疹少或多,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精神症状。
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
本文将重型手足口病儿童43例的主要救护心得回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医院共收治43例重症手足口病儿童,男24例,女19例,年龄6月龄一4周岁。
患儿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10d。
经过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42例患儿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2救护方法1.2.1抢救措施配合与护理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凹位,必要时给予吸痰吸氧。
其中1l例患儿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持续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改善。
次之要持续心电监测和肛温监测,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
昏迷患儿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紧密配合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若遇患儿末梢循环差可采用颈外静脉式正中静脉穿刺,以保证药物输注。
必要时可在病情稳定后行深静脉留置。
再者应降温与保温,高温在39~40℃儿童,为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给以冰帽使用。
注意保护好双耳以免冻伤,同时做好四肢的保暖,给以按摩和温水泡手脚。
同时应用微量泵输液,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晶体胶体交替输入,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衄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单路输液,并观察血压和微循环改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保持输液通畅以免外渗引起局部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李丽景张银瑞杨献玲胡丽红张瑜联霍习敏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 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给予机械通气的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35例患儿,28例治愈,3例好转,4例合并肺水肿、肺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
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机械通气;手足口病;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54Nursing experien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LI Li-jing,ZHANG Yin-rui,YANG Xian-ling,et al(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050031)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on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Methods:Form June2011 to July2012,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35case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giv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and summarized the nursing measures.Results:All of35cases,28cases were cured,3cases improved,4cases with pulmonary edema,pulmonary hemorrhage,respiratory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of death.Conclusion: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early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and prevent105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Hand-foot-mouth disease;Nursing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丙类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该病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患病,起病急,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预后良好,一般治疗后1周内即可痊愈,少数患儿可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1],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因此,针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于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 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危重型手足口病需机械通气治疗患儿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
年龄:1个月 2岁15例,3 4岁15例,5 6岁5例。
35例患儿中有25例在发病之前有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史,均在高热后继而出现手掌、足底、口腔、肛周皮疹及疱疹,为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1 4mm,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数量不一。
体温37.5 39.6ħ,不同程度地伴有易惊、肢体抖动、嗜睡、表情淡漠、呕吐、呼吸表浅或不规则等症状,2例出现抽搐。
10例患儿表现为不典型的皮疹,病程进展迅速且凶猛,很快出现颅高压综合征、休克、肺水肿等并发症。
1.2治疗方法出现脑干脑炎前驱症状时要把握关口前移的原则,争分夺秒,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是治愈此并发症的关键。
除机械通气外要给予对症处理,如强心、降颅压、抗病毒、抗感染,应用激素、免疫支持等。
尿潴留时禁止挤压膀胱,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常规留置尿管。
其中7例患儿休克和肺水肿并存,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来指导补液。
2护理2.1消毒隔离将患儿放在隔离监护室,环境消毒严格按传染病护理常规进行,避免院内感染。
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疗护理时戴口罩、手套,加强手卫生。
非一次性使用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袖带、监护仪、体温计、玩具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
每人固定一条止血带、一把备皮刀、一套吸痰器、一套氧气装置和复苏气囊,做到专人专用。
患儿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严格用漂白粉液搅匀、加盖作用2h 再倒入厕所。
餐具用后放在干热消毒机内消毒20 30min。
2.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减少刺激。
避免搬动患儿头部,以免引起脑疝。
床头抬高20ʎ 30ʎ,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严密监测患儿的意识、血压、瞳孔、心率和呼吸等。
频繁呕吐的患儿,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及时修剪指甲预防搔抓后疱疹感染[2]。
疱疹破溃时可涂0.5%络合碘,防止皮肤感染。
鼻饲配方奶或流食以保证足够能量摄入。
热量供应,应用康复新液做好口腔护理,每日4次。
大便干燥者可使用开塞露灌肠,防止用力排便而使颅内压增高。
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湿冷、指趾端发绀、四肢末梢发凉、心率增快、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休克早期表现。
密切监测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心率等,并控制输液速度。
正确执行医嘱,根据监测数据准确调整降压药物、强心剂等的用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2.3呼吸道的管理根据病情按需吸痰。
肺水肿患儿应酌情减少吸痰次数,以减轻肺水肿。
吸痰动作应轻柔,遵守无菌操作,一管一用。
尽量避免气管内滴液,以免发生咳嗽反射引起颅内压增高。
如气管插管带气囊,每2h放气1次,每次3 5min。
注意观察患儿的甲床、口唇及皮肤黏膜的颜色变化。
听诊肺部呼吸音、心音情况,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喘憋等异常变化,观察痰液的颜色及性质等。
急性肺水肿或肺出血是重症手足口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3]。
如口鼻腔及气管内出现多量稀薄痰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应警惕肺水肿的发生。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必要时使用沙袋固定患儿头部,防止意外脱管,躁动患儿须使用安全约束带,必要时用镇静剂。
作者单位: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科李丽景:女,本科,主管护师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杨翠芳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策略。
方法:将46例呼吸衰竭患儿在机械通气下置于俯卧位,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心律、指脉氧变化,同时注意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加强护理,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46例呼吸衰竭患儿顺利撤离呼吸机,且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患儿实施俯卧位通气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只要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儿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55俯卧位通气作为机械通气肺保护策略的一种手段,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有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肺部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1]。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俯卧位通气是安全、经济、有效的通气方法,而且简便易行。
2007年1月 2011年12月我科对46例呼吸衰竭患儿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
年龄2个月 8岁,平均1.5岁。
重症肺炎18例,肺炎肺不张11例,肺炎先天性心脏病7例,哮喘合并感染3例,格林巴利2例,脑炎2例,肺发育不良并感染2例,脑发育不良心肺复苏后1例。
鼻插管11例,口插管35例。
1.2方法充分评估患儿病情,排除俯卧位通气禁忌证。
选作者单位: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ICU病房杨翠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择日间进行,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及频率主要根据患儿耐受程度及改善氧合效果而定,一般采取俯卧位2h,仰卧位1h,且在鼻饲牛奶后1h行俯卧位,由2名护士和1名床位医师协助完成。
俯卧后床位护士严密监护实施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2结果46例患儿分别治疗3 5d,平均25h,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肺不张区域2 3d复张,未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护理并发症,患儿顺利撤离呼吸机,转出ICU。
3护理3.1俯卧前准备俯卧位通气前向患儿家长及大龄患儿说明俯卧位通气目的、作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患儿恐惧心理,取得配合,提高耐受性。
准备好支撑用的软枕,充分吸净气管内及口鼻腔分泌物。
检查并固定各种导管,记录各种导管的刻度,放净引流袋内引流液。
评估患儿的镇静指数,必要时遵医嘱予肌松剂或镇静剂,稳定10min,记录生2.4高热护理体温升高是患儿最常见的初始或病情加重的症状[4]。
发热期间每30min监测体温1次,高热者随时监测,可给予鼻饲温水或遵医嘱补液。
体温超过38.5ħ给予布洛芬等药物退热及冰袋冷敷物理降温。
持续高热不退者,使用降温冰毯物理降温。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宽松柔软、清洁,汗湿后及时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若患儿有高热不退、面色苍白、呕吐、心率突然加快等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2.5尿管的护理尿潴留的患儿禁止给予按压膀胱排尿,以防颅内压增高,应尽早留置尿管。
每日会阴护理2次,每小时记录尿量1次,观察尿色、尿量、有无浑浊等。
2.6心理护理清醒及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因手、足、口部位的疱疹疼痛刺激、陌生的监护环境,以及各种监护仪器的噪声使患儿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常表现为烦躁,甚至人机对抗。
因此护士要态度和蔼亲切,通过轻柔的动作、温柔的语言、写字板、抚摸患儿等方式取得患儿的信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紧张心理,配合治疗。
3结果35例患儿住院时间3 27d。
28例治愈,3例好转,4例因合并肺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
4讨论EV-71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脑炎先兆,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在护理中要特别重视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监护数据,根据病情及时准确调整抢救药物,做好基础护理和高热的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