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34页】

• (二)既往史:G1P1,足月剖宫产, 出生时否认 “缺氧窒息”史,发病前生长发育正常。
• (三)主诉:吞咽功能障碍3月余 • (四)病史:患儿3月前因“发热、皮疹伴嗜睡”
入住福建省立医院住院,住院后第二天出现昏迷, 呼吸节律不规则,心跳加快,抢救后入住重症医 学科,予以对症处理3日后病情改善,现留下吞咽 功能障碍入住我科行康复治疗。
神志清楚,反应一般, 咽反射弱,吞咽功能 差,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鼻饲喂养,胃内 无潴留,各项治疗按时执行。
33
34
13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黏膜:小疱疹多见,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 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 溃疡
手足部:斑丘疹多见,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 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不留痂,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 状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24
• 生长发育的改变 与手足口病留下的后遗 症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有关
•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25
气体交换障碍 与支气管炎症和吞咽功 能差有关
目标:患儿呼吸道通畅
措施: ① 观察咳嗽、咳痰性质,指导并鼓励患儿家长帮助患儿有
效咳嗽 ② 经常更换体位、正确拍背,必要时吸痰 ③ 提高病房湿度(60%左右),定时雾化吸入 ④ 观察呼吸、心率、面色、甲床、神志变化,必要时吸氧 ⑤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
HFMD)
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 龄组发病率最高
• (三)主诉:吞咽功能障碍3月余 • (四)病史:患儿3月前因“发热、皮疹伴嗜睡”
入住福建省立医院住院,住院后第二天出现昏迷, 呼吸节律不规则,心跳加快,抢救后入住重症医 学科,予以对症处理3日后病情改善,现留下吞咽 功能障碍入住我科行康复治疗。
神志清楚,反应一般, 咽反射弱,吞咽功能 差,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鼻饲喂养,胃内 无潴留,各项治疗按时执行。
33
34
13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黏膜:小疱疹多见,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 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 溃疡
手足部:斑丘疹多见,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 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不留痂,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 状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24
• 生长发育的改变 与手足口病留下的后遗 症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有关
•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25
气体交换障碍 与支气管炎症和吞咽功 能差有关
目标:患儿呼吸道通畅
措施: ① 观察咳嗽、咳痰性质,指导并鼓励患儿家长帮助患儿有
效咳嗽 ② 经常更换体位、正确拍背,必要时吸痰 ③ 提高病房湿度(60%左右),定时雾化吸入 ④ 观察呼吸、心率、面色、甲床、神志变化,必要时吸氧 ⑤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
HFMD)
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 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查房课件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 ,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消毒环境
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场所进行 彻底消毒,以消灭病毒。
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传 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加强监测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采 取措施控制疫情。
促进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的挑战。
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与患者接 触,不与他人共用餐具、 毛巾等பைடு நூலகம்人物品。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 眠,加强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
接种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 病毒感染。
控制策略
隔离治疗
将患者隔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免病毒传播
。
及时就医
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 岁以下的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具有自限性。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病理
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引起发 热、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肌 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肤疱疹或斑丘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等症状。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 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
02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基础护理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减少病毒在空 气中的浓度。
消毒环境
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场所进行 彻底消毒,以消灭病毒。
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传 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加强监测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采 取措施控制疫情。
促进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的挑战。
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与患者接 触,不与他人共用餐具、 毛巾等பைடு நூலகம்人物品。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 眠,加强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
接种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 病毒感染。
控制策略
隔离治疗
将患者隔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免病毒传播
。
及时就医
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 岁以下的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具有自限性。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病理
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引起发 热、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肌 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肤疱疹或斑丘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等症状。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 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
02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基础护理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减少病毒在空 气中的浓度。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对于高热的患儿,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 温处理,以防止高热惊厥。
继发感染预防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护理,防止继发感 染。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
05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康复期患儿生活起居调整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 患儿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与实施未要点找到bdjson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02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03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 腔感染。
0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家长心理疏导和支持工作部署
01
02
向家长解释手足口病的病程、治 疗及预后,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皮肤 护理、口腔护理等,增强家长的
预防感染
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减少人员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方法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变化。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休克的患儿,应立即给 予补充血容量治疗,以维持正常
血压。
护理配合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继发感染预防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护理,防止继发感 染。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
05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康复期患儿生活起居调整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 患儿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与实施未要点找到bdjson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02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03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 腔感染。
0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家长心理疏导和支持工作部署
01
02
向家长解释手足口病的病程、治 疗及预后,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皮肤 护理、口腔护理等,增强家长的
预防感染
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减少人员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方法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变化。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休克的患儿,应立即给 予补充血容量治疗,以维持正常
血压。
护理配合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查房ppt课件

04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5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患儿衣物、玩具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就医
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营养均衡
汇报人:XXX
查房对象:手足口病患儿
查房内容: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查房人员:医生、护士、家长
查房记录:记录查房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查房总结及反馈
03
查房结果:总结护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02
查房内容:观察患儿症状、体征,询问家长护理情况
01
查房目的:了解患儿病情,评估护理效果
04
反馈方式: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
预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
01
02
03
04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易消化
01
多喝水,补充水分
02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03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01
发热:体温升高,可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
02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溃疡,疼痛明显
03
手足皮疹:手掌、脚掌出现红斑、丘疹,部分可发展为疱疹
04
诊断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诊断
05
鉴别诊断:需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查房课件

皮肤护理措施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防止皮肤潮 湿刺激。
避免使用肥皂、热水等刺激皮肤,如有皮肤破损 可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消炎药膏。
患儿应穿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穿过紧的衣服摩 擦皮肤。
发热护理措施
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如出现发 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
擦浴、冰袋等。
避免过度穿衣或盖被,以利于 散热。
手足口病发病机制
•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肠道病毒的感染有关。病毒通过口腔和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侵犯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可高达38-39℃。
手足皮疹:手足部位会出现红色 斑疹或疱疹,通常会伴随着轻微 瘙痒。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口腔疼痛:患儿口腔内会出现疼 痛和溃疡,影响进食和说话。
2023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查房课 件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评估 •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措施 •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风险管理 •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效果评估
01
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定义
•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 手足皮疹等。
社会支持评估
家庭支持
了解患儿的家庭支持情况,如家庭成员的 照顾能力、家庭氛围等。
社会网络
了解患儿的社会网络支持情况,如朋友、 亲戚等对患儿的关心和支持程度。
社区资源
了解患儿所在社区的资源情况,如医疗设 施、康复中心等。
经济状况
了解患儿的家庭经济状况,如是否有经济 压力、医疗保险等。
03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措施
患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病情观察与护理
教育家属学会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 员。同时,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患儿护理方法,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疼痛管理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并教 授其使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口腔清洁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饮食习惯,指导其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营养丰富、易消 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
检查患儿口腔黏膜、唇、舌、齿龈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情况,评估其口腔疼痛程度 及进食能力。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以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有无惊 厥、嗜睡等。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评估患儿及家长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程度和情绪反应,了解其 心理需求。
询问患儿家庭环境、经济状况 等,以评估其对患儿治疗和护 理的支持能力。
复查提醒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 醒家属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
对于因口腔溃疡导致进食困难的 患儿,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以 保证营养摄入。
03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 分摄入,有助于排毒和降温。
04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肌炎监测及预防策略
01 监测患儿心率、心律及心音变化,定期评 估心脏功能。
02 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出汗、乏力等心 肌炎表现。
03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激,降低心肌耗氧 量。
04
护理措施及实施
隔离与消毒措施
01
02
03
04
患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与其他 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
教育家属学会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 员。同时,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患儿护理方法,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疼痛管理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并教 授其使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口腔清洁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饮食习惯,指导其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营养丰富、易消 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
检查患儿口腔黏膜、唇、舌、齿龈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情况,评估其口腔疼痛程度 及进食能力。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以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有无惊 厥、嗜睡等。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评估患儿及家长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程度和情绪反应,了解其 心理需求。
询问患儿家庭环境、经济状况 等,以评估其对患儿治疗和护 理的支持能力。
复查提醒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 醒家属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
对于因口腔溃疡导致进食困难的 患儿,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以 保证营养摄入。
03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 分摄入,有助于排毒和降温。
04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肌炎监测及预防策略
01 监测患儿心率、心律及心音变化,定期评 估心脏功能。
02 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出汗、乏力等心 肌炎表现。
03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激,降低心肌耗氧 量。
04
护理措施及实施
隔离与消毒措施
01
02
03
04
患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与其他 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之间。
该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造成进食困难和疼痛。
因此,需要定期给患儿清洁口腔。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盐水漱口,帮助减轻疼痛,消毒口腔。
避免给患儿喂食太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3.皮肤护理:手足口病患儿身上会出现水疱状的皮疹,容易痒和不适。
为了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可以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药膏。
对于瘙痒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局部止痒药膏。
4.营养补充:由于口腔溃疡和不适感,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影响进食。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儿的饮食情况,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可以选择软食、流质食物或果汁,避免给患儿喂食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
5.隔离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将患儿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对于共同生活的兄弟姐妹,也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等。
6.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皮疹和口腔溃疡的情况。
如出现并发症,如脱水、呼吸困难、手足坏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处理。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静养和关爱,鼓励患儿多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促进患儿康复。
此外,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相关的宣教,包括疾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技巧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护理手足口病患儿需要注意体温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营养补充、隔离措施等方面,同时关注病情变化和家长的需求。
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ppt课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循证护理实践是指基于实证的护理方法,即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 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在手足口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实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干预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
总结词:质量保障
VS
详细描述: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是提 高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 期对护理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发现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 完善。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和改进工 作,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 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特点
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一 般为3-5天,具有自限性,大多数 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病例可能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埃可病毒和 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
护理措施与操作
口腔护理
对口腔溃疡的患儿,可 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口腔
喷雾剂减轻疼痛。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皮疹处,防止继
发感染。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 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 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PART 03
手足口病护理难点与对策:研究进展
详细描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护理中。例如,新型的消毒技 术、智能护理机器人、远程护理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 和便捷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症患儿的护理
1、并发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1)病情观察 (2)高热的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颅内高压的护理 (5)惊厥的护理
(6)饮食与营养 (7)排尿困难的患儿应留置导尿,避免反复按压排尿。 (8)康复护理 2、并发肺水肿(肺出血)患儿的护理 (1)病情观察 (2)做好各项监测 (3)肺水肿的护理 (4)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的应用与护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 3、并发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咽后壁可见散在疱疹及溃疡,由家长抱入我 就诊。 2、查体:T:40.1℃、P:174次/分、R:38次/ 分。患儿神清、反应可、因手、足及臀部有少量 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 体较少,皮疹不痒、不痛、不结疤,口腔内有少 量白色溃疡,腿部斑丘疹较多,患儿未出现咳嗽、 流涕等症状。 3、诊断:手足口病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2015年5月护理业务查房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珠江
儿科 孟铭
2015年5月27日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主查教师:孟铭 主查教师职称:护士 参加人员:杨菊仙、杨云梅、杨菊芬、任琴
、普艳、倪艳、王燕鸿、赵敏敏
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
1、基本资料:患儿:陈晨曦、9床、女、2岁, 患儿因手、足及臀部有少量红色皮疹,咽充血,
6、病情观察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具有侵害 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炎、脑膜炎 和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7、心理护理 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 作爱抚及鼓励赏识。
8、健康宣教
平时多注意孩子身体状况变化,一旦有发热、 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 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 (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一)一般患儿的护理 1、消毒隔离 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 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 2、饮食护理 饮食要易消化,并以清淡、质软、温凉的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为宜。 3、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用 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或清洗口腔。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者)可出现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 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 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 体可见颈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 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 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 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 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 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 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 、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 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 人群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 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不 痛、不痒、不结疤。可伴有咳嗽、流涕、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 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 后良好,无后遗症。
Hale Waihona Puke 出院指导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 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 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 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 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 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谢谢大家,请多指教
4、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并 经常更换。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 各种刺激。 5、发热护理 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卧床休息,多饮水。患 儿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或药物降温,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 情况;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 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