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统计学-第三章统计调查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目的】1. 深刻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重点】1. 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难点】1.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2.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8 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与全貌。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例如,工业企业普查中,所调查的每个工业企业资料,只能说明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具体情况。
必须通过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等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 审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2. 应审查数据是否准确。
审查的办法主要有:①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审查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BE 4.CE5.BDE 6.ABC 7.ACE 8.ABCE9.BCE 四、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BE 2.AD 3.ABCE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三、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16.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CDE 3.AE4.ACE 5.ABC 6.CD 7.ACD 8.ABC 9.ABCDE 10.DE 11.BCDE第四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AC 2.CE 3.DE 4.BCDE 5.ACD 6.ABE7.ABE 8.CD E9.ACD 10.ACDE四、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分组标志为学习成绩,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采用的是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3.4数据资料的展示
3.4.1定类数据的展示 3.4.2定序数据的展示 3.4.3定距数据的展示 3.4.4定比数据的展示
3.4.1定类数据的展示
1)条形图:适合于展示分类型数据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长短来表 示数据的变动。 2)圆形图:适合于展示结构型数据 又称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 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
品质数列 分配数列 变量数列 组距数列 不等距数列 单项数列 等距数列
3.3.1分配数列
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后,再按一定顺序排列, 所组成的数列。如表3-2所示。
表3-2 某商学院新生按专业分组表
按专业分组 金融学 会计学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数(人) 56 55 50 58 54 40
1)钟型分布 2)U型分布 3)J型分布
钟型分布
钟型分布又叫正态分布,其特征是“两头 小,中间大”,分布曲线图宛如一口古钟。
钟型分布的类型
对称的钟型分布 非对称的钟型分布
U型分布
U型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 分布曲线图宛如英文字母U。
J型分布
J型分布的特征是“一边大,一边小”,分 布曲线图宛如英文字母J。 1)正J型分布:次数与变量值同向变化 2)反J型分布:次数与变量值反向变化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频率(%)
6 10 16 28 20 12 8 100
合计
3.3.1分配数列
不等距数列 表3-7 某企业职工月收入分组
按月收入分组 人数(人) 频率(%)
500以下
500—800 8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10
15 25 12 8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 统计整理

70 ~ 80
80 ~ 90
90 ~ 100
合
计
学生人数
(人)
5 15 18 10
2 50
由表3-1可见,整理后的学生考 STAT 分资料,较整理前的考分资料明 显要条理、系统。由上表可见, 在学生总体中,60分以下和90分 以上的学生人数都较少,绝大多 数学生的考分分布在60—90分之 间。
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它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表现(标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 的过渡,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
编制步骤:
⒈求变异全距 R X max X min 139 107 32(百万元)
⒉确定组距及组数 R≤组距(d) ×组数(m)
确定组距的原则:
要能区分各组的性质差异 要能反映总体资料的分布特征 为方便计算,尽可能为5或10的整数倍
编少)
要求编制组距数列。
STAT
• 排序结果为
• 107 108 108 110 112 112 113 114 115 117 117 117 118 118 118 119 120 120 121 122 122 122 122 123 123 123 123 124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7 128 128 129 130 131 133 133 134 134 135 137 139 139
合计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频率(%) 6 10 16 28 20 12 8
100
统计分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
按品质标志分组 志作为分组标志,如性别、
所有制类型
统计学(第三章)

四、统计分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 划分各组界限。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 分组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之 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 组标志,界限比较明确,类型比较稳定。 如,企业按所有制分组、人口按性别分组 等。
(二)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数量标志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之分,其分 组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 1、按离散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有2个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按连续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只有一 个(组距式分组)。
某班级学生按性别分组 学生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合 计 人数(人) 60 40 100
2、按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 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 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 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 若干组成部分。 3、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 计分组又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 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 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综上所述,设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 料进行审核是整理的前提,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 心环节,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是统计 整理的结果。
1.2、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认识问题的一种基 本方法,又是统计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之 一,因此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4、次数分配的类型
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左偏分布
正J型分布
反J型分布
几种常见的频数分布
U型分布
1、钟形分布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中间多,两边少”,这类 分布是以平均值为中心的,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 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其曲线就 像一口古钟。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C.统计汇总问题2. 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 及时性 C-全而性3.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编制统计表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B. 正确性 D.系统性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 A.等距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 A.随机变量 C.连续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B.单项式分布数列D.异距式数列 B.确立型变量 D ・离散型变量 )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 ) A.正态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B. J 型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 A.交叉 C.重叠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讣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不等 D.间断 B.逻借检查C.数据录入 E.制表打印 2. 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C.组距 E.组数据 3. 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C. U 型分布 D ・统讣汇总 )B.组限 D.组中值)B. x 型分布 D. J 型分布E. F 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C.单项数列D. 变量数列E. 开口数列5. 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 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 零件公差的分布C. 大学生身髙的分布D. 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 学生成绩的分布6. 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 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 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 ______ 叫次数(频数)。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严、格及控时制调性查(误不差,能把拖统)计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所、提供全的面统性计资(料不必能须缺符)合规定的时限,做到及时收集、 5及调、时查系整资理料统、内性及容时全(发 、不表调能查断项)目填写全、调查单位无遗漏。
客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之间有机衔接、时间上动态可比
男性 女性
人口总数及分类 数、性别结构、 比例等
1000元以下 1000元~2000元
居民总收入、人
……. …
均收入、收入差
异等
数据的测量尺度
数据的计量尺度
管理
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 定距尺度 定比尺度
理论
计量
….
数据的测量尺度
定类尺度 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
例如:性别、民族、班级 形成定类变量或定类 指标
性别
种族 运动项目
数据的测量尺度
定序尺度 对事物之间的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例如:产品等级、满意度 形成
特点:
定序变量或定序指标
管理
• 定序变量不同类别间存在顺序差异,不能随意排列。
• 定序变量的顺序性差异无法准确计量
• 定序变量的表现也是用文字表述
• 主要数学特征是理“论>”或“<” 计量
>
科学研究 调查
学术机构或科研部门为研究某一问 题而进行的调查。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 行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 表。
非全面调查
只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 进行的调查。包括:重点调查、抽 样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 表。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统计调查获取资料的方式分为
自填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
派员访问调查 电话调查 网络调查 小组座谈调查
派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调 查
利用电话向被调查者获取信息。
利用发e-mail或以网页为载体向被调 查者提出询问,获取信息。
邀请多位被调查人员,通过座谈方 式获取信息。
第二节 统计测量尺度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
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
≠
-
≠
≠
数据的测量尺度
定距尺度 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例如:温度、成绩 形成定距变量或定距
特点:
指标
• 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管序理,而且可准确指
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
• 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 果往往表现为数值
• 计量结果可以进理行论加减运算,不可以计进量行乘除计算 • “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
按调查是否连续进行分为
经常性调查
指定期、连续进行的调查。
一次性调查
不连续进行的调查,可以定期进行, 也可以不定期进行。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
统计报表
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地 布置,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 统计调查组织方式。
专门调查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专门组织的 一种调查方式。
• 定大小、
优劣之分。
• 定类变量或指标确切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不能用数值表 述。
• 对定类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
素个体出现的频理数论(frequency)。 计量 • 是最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注意: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必须符合穷尽和互斥要求。
温度
天气预报:沈阳:最高温度3℃,最低-7℃ 大连:最高温度6℃,最低-2℃
两地最高温度相差3℃ 沈阳最低温度较大连最低温度低5℃ 大连最高温度是沈阳最高温度的2倍
数据的测量尺度
定比尺度 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一种计量尺度
例如: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重量 特点:
• 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管也理表现为数值
• 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 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
• 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0”表示“没有理”论,即它有一个固定计的量绝对“零点” ….
零高度 零重量
真正的零: 一无所有
零资产 零产量
零体积 零面积 零人口
数据的测量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的比较
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 定距尺度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分为
直接调查
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 行测量、查看和计量,以取得原始 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凭证调查
被调查者以各种原始核算凭证为基 础向调查者提供原始资料的方式。
询问调查
调查者通过对被调查者提出问题, 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取得原始资 料的方式。
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数据的测量尺度
测量: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的有 关数值
统计测量:运用某种方法使自然或社会管经理济现象量化
分类 标识
测量结果:形成理变论量或指标….
计量
分类、标识即统计测量过程
自然或 社会经 济现象
按性质不同分类 按数量不同分类
变量 或指标
按性别不同分类 某个人 口总体
按收入不同分类
6和、连尊续重隐私权 (不能说)
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权,保护资料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组织者、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分为
部门调查 市场调查
指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领域的 调查,包括国家统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调查。如人口普 查。
有关市场决策部门组织的对市场营 销相关信息的调查。
第三章 统计调查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学习目标
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明确统计调查的分类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 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一般问题
河北大学统计学系
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概念: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管理
分类(=,≠ )
√
√
√
排序( < ,> )
√
√
间距( + ,- )
√
比值( × ,÷)
理论
计量 ….
定比尺度
√ √ √ √
四种统计测量尺度的测量效果
效果 尺度
任一务般:是按指照对统各个计总设体计单所位确搜集定资的料指,标为体原始系资,料通,过但具有时也指
次级资料。
体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 单位以数字为主体的信息。
意义:认识的基础
分析的前提 决策的依据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1、客观性(不能假) 2统、计准调查确必性须(能不够正能确错反)映客观现实而不受任何主观偏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