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图画心理的起源于19世纪末,那时的人们便开始尝试系统地通过图画了解人类自身,最初的研究重点在儿童身上,通过观察儿童绘画过程,进而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伯特(Burt,1921)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将儿童及青少年的图画分成不同阶段:2——3岁为随意涂鸦阶段,4岁开始有简单线条;5——6岁时用粗略的象征代表人和动物;6——10岁开始描画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他作品;12——14岁偏好几何图形和装饰;青春期对色彩及形状兴趣!

随后,古迪纳夫(Goodenough,1926),第一个尝试从儿童及青少年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和智力,图画技术首次和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后来哈里斯(Harris,1963)发展了古迪纳夫的学说,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并修订了古迪纳夫的评分标准,对人物绘画有了更具体的评分项目(73个):五官、四肢、衣着、比例等等。

布克(Buck,1948)首次公布了“屋——树——人”技术,乔莱斯(Jouess,1964)对屋——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整理和描述。哈姆尔(Hammer,1971)发展了“屋——树——人”技术并应用到临床中。

阿佩尔(Appel,1931)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方面,第一次提出“家庭图”这个概念,通过图画中的内容进而了解绘画者家庭成员的互动信息。此后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动态家庭图。

图画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他最早应用在儿童教育中,后逐渐出现在临床治疗、心理咨询、人事测评、企事业单位培训等领域。由自由画

像、“屋——树——人”图发展到画人、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树木人格图、家庭动态图、绘画讲故事、涂鸦、自由绘画和其他绘画技术。在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中,“沙盘游戏”和图画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严文华教授在主题画测验这一个项目有很深的研究,她为中国图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树木人格图和“屋——树——人”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修订了主题画测验的常模,这些对心理咨询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画心理学的研究从最开始就和应用联系在一起,图画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工具和临床治疗辅助手段,他有这某种天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他的发展和完善,将成为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

2011-11-12 15:43:44| 分类:设计之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早在18世界末,欧洲精神病医生就开始把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发现: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者艺术作品中出现。病人们经常说他们无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梦表达出来,单可以画出来。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

佛洛依德通常不主动要求病人画册梦中的表象,而另一个吸纳带心理学的先驱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画画。荣格对人的原始心理模型和视觉艺术中一般性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为人们理解绘画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础。荣格认为,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者磨难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编写的内心世界。相对语言的表达,孩子们似乎更多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1885年,库克(Cooke)对儿童绘画的各发展阶段进行了描述,而强调了这个阶段理论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开始兴起,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在20世界中期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观点的对峙,代表人物是玛格丽特·诺伯格(Magaret Naumburg)和依蒂丝·格拉玛(Edith Kramer)。其中,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法师在身上的事情进行知觉重组,而格拉玛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这种角色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成长。20世纪晚期,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绘画分析和治疗的发展。

除了临床上对绘画的分析和应用,从20世界初期开始,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1921年,伯特(Burt)用“画人”作为治理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伯特大量地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并把他们的绘画分为不同的阶段:2~3岁为涂鸦阶段,4岁时用简单线条描绘事物,5~6岁开始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和动物,6~10岁时学习描绘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作品,12~14岁用装饰、几何图形来表达,青春期时人才开始对色彩和形状感兴趣。

1925年,诺拉姆(Nolam)、路易斯(Lewis)和史滕(Stern)对神经官能症病人的自由绘画进行了心理分析。

1926年,弗洛伊斯·古德伊那伏(Florence Goodenough)尝试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这也是第一种标准化的绘画测验,它能很快地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测量治理的方法广泛使用。

随后,在1963年,哈里斯(Harris)进一步发展了古德伊那伏的研究。他让儿童画男性(一位)、女性(一位)和自画像各一张。他还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他还修订了古德伊那伏的评分标准,根据年龄的差异,选择了73个评分项目,包括身体部分、衣着细节、比例与透视等。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部分,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是否有手指等。哈里斯吧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模仿和复制,绘画中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悦。

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心理学家们开始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而且还作为测量儿童发展和人格特征的方法。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正式诞生。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儿童画房子、树和人等事物能够反映出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所以绘画展现了自我无法表达的信息。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