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读书笔记
《宪法学原理》读后感

《宪法学原理》读后感《〈宪法学原理〉读后感:探寻宪法背后的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为什么我们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同时又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这就不得不提到一部根本性的大法——宪法。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读了《宪法学原理》后的一些感悟,从宪法的基本概念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到一些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咱们一步步来深入了解宪法学原理背后的那些事儿。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宪法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
它就像一个大家族的族谱或者是一个公司的基本章程,是其他法律的基础。
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就有类似宪法的雏形,像古希腊时期各城邦的法律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确立起来。
各个国家的宪法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障公民的权利。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宪法的运行就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在工作。
首先,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政治体制,比如是总统制、议会制还是其他形式。
这就好比是确定了一个机器的框架结构。
然后,它划分了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
拿三权分立的国家来说,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司法权归法院,这就像是给机器的不同部件分配不同的任务。
而公民的权利呢,是宪法运行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像是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等,这就如同机器的保护装置,确保公民在这个国家机器运行过程中不被侵害。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游戏有它的规则,宪法就是这个国家游戏的规则,保障每个玩家(公民)的基本权益,同时也规定了不同游戏角色(国家机关)的职能。
3. 理论与实际应用3.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无处不在。
比如说,我们每天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宪法中言论自由权的体现。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信仰,这得益于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
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可以向警察求救,这是因为宪法保障了我们的人身安全等基本权利。
宪法读书笔记

宪法读书笔记一、宪法的特征宪法作为特定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具有同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他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内容都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又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以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为调整对象,规定的都是重要的根本内容。
从世界各国立宪实践来看,各国宪法的内容几乎都涉及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国家权力属于谁?服务于谁?国家权力由谁来行使以及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形式的原则和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来制约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如何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等等。
因此,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以及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都在宪法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面,而且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因而与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而且只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比,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国家的任何法律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一般的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关于宪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宪法的读书笔记宪法,这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把大伞。
这把伞可不得了,它罩着咱们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读宪法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图。
宪法里的条文啊,每一条都像是宝藏图上的一个标记。
比如说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一块,就像是告诉咱们,在这个国家里,哪些宝贝是咱们可以稳稳拿在手里的。
言论自由就是一个特别耀眼的宝贝,咱们可以畅所欲言,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
当然啦,这也不是让咱瞎胡说,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虽然能说话,但也得讲点规矩。
你不能恶意中伤别人,要是那样的话,就好比在宝藏堆里乱抢别人的东西,那肯定不行。
还有平等权,这可是个大宝贝。
不管你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有钱还是没钱,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这就像在一场游戏里,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没有谁因为穿了一身好装备就可以比别人先跑几步。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玩游戏,有个小伙伴家里比较有钱,老是想用更好的玩具来定规则,我们其他小伙伴可都不答应,这就是一种对平等的追求,在国家这个大环境里也是一样的。
再看看宪法里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那就是告诉咱们这个国家的大车是怎么组装起来的。
各个部门就像大车上的零件,有负责制定规则的,就像方向盘,指引着方向;有负责监督的,就像车上的刹车,防止出问题;还有负责执行的,就像发动机,让这个国家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些零件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让大车稳稳地行驶在发展的道路上。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附近要修一条路。
开始的时候乱糟糟的,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弄。
后来才知道是有不同部门的职能在那里交错。
这时候我就想到宪法里说的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了。
要是每个部门都能按照宪法规定的职能去做事,就像每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那就不会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了。
从宪法里我还能看到这个国家的发展脉络。
从早期的一些基本框架到现在不断地完善,就像一棵大树在不断地长粗长高。
开始可能只是一棵小树苗,能给人们提供的庇护有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枝叶越来越茂盛,给咱们老百姓的保护也越来越周全。
《宪法学》笔记

《宪法学》笔记2009-5-18第一章宪法绪论1、(识)宪法具有法的共性。
2、(识)宪法。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3、(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根本法,与一般法律具有不同特点:①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
②宪法的效力。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规范。
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⑤宪法与一般法律相比,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4、(应)通过对特定国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分析,说明宪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美国:1787年《宪法》由55名代表参加的“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修正案须经国会两院2/3的议员同意,或者应2/3的州议会的请求而召开制宪会议,才能提出;而且该修正案必须经3/4的州议会或3/4的州制宪会议批准,才能成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并发生法律效力。
中国:1954年《宪法》由毛泽东任主席,32名代表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经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经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为标准,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中的宪法。
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6、(识)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
以效力和修改程序的差异为标准,划分为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
柔性宪法是指宪法的法律效力及其修改程序同一般法律的效力及修改程序没有区别。
宪法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宪法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宪法相关书籍的读书笔记,供您参考:
《宪法学概论》读书笔记
作者:李步云
作为一名法学研究者,我对宪法学的关注一直比较浓厚。
最近,我阅读了李步云的《宪法学概论》,深受启发。
李步云教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相关实践。
他强调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宪法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
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中国宪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宪法学的博大精深。
宪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文件,更是一种政治哲学和价值追求。
通过学习宪法学,我对于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和难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宪法实施和完善。
总之,《宪法学概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对于学习和研究宪法的人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宪法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法治信仰和追求。
宪法学笔记

宪法学笔记宪法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的法律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宪法在法律上的基本特征,也是宪法和普通法律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主要表现在:一、内容方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基本的问题,调整范围十分广泛。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与公民的相互关系、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及国家标志等。
一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都通过宪法来加以确认。
二、效力方面,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
主要包括:宪法是立法的基础与依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违宪的法律、法规是无效的。
三、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方面,由于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和效力的最高性,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
在制定程序方面,一般设立专门机关按照特定程序制定宪法。
在修改程序方面,为了维护宪法尊严和宪法的稳定,一般规定较之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修改程序。
3、宪法的政治特征规范国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政治特征。
宪法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规范和限制,来保障公民这种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
首先,保障公民权利。
就宪法内在原理而言,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就宪法的外在作用而言,宪法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作。
宪法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除了具体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与限制来实现的。
4、宪法的实质。
宪法的实质是指宪法的本质属性,即从总体上规定宪法性能和发展方向的宪法内部联系。
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它具体表现为宪法的政治实质和宪法的精神实质:一、宪法的政治实质,宪法的政治实质亦既是宪法的阶级实质,她是指宪法作为政治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得,是时候写⼀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1 进⼊了⼤学,我深刻地意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课余时间读了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对宪法的理解更深⼊了。
根据宪法,我国建⽴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更⼤的发展。
施密特的宪法学构想是:在⾃由法治国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要素民主制,塑造民主法治国,或者说形成⽴宪民主制。
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宪法的概念、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近代宪法的政治要素和联邦宪法学。
前三部分是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可以看做是施密特对其“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
第⼀部分宪法的概念是基础理论,是第⼆部分、第三部分展开的前提。
在第⼀部分,施密特对宪法和宪法法律、制宪权和修宪权作了清晰的区分和细致的剖析,也对宪法的变迁作了深⼊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或完善了不少宪法学术语。
在第⼆部分,他探讨了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对基本权利和制度性保障的区分和辨析⼗分精彩,⾮常宏观,极具导向性,让⼈⽿⽬⼀新。
在第三部分,他对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和建基于三者之上的议会制作了深⼊的分析和透彻的论述,极其细致,甚有理论的张⼒。
在第四部分,他讨论了联邦的宪法学问题,实际上是对其第⼀部分“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和诠释。
有的⼈说,《宪法学说》不仅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
《宪法学说》可说是⼀本⼏乎⽹罗了西⽅古今杰出思想家和公法学家、集思想精华⼤成之作。
这是因为卡尔施密特精通古典思想和现当代的各种思潮,既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有犀利锐敏的眼光,亦不乏深刻透彻的卓越⾮凡不同流俗的见解。
《宪法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5
第四章 国 家的基本经 济制度
第六章 选举制度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 式
第八章 公民基本权 利的一般原理
第九章 我国公民的 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十一章 国家机构 (下)
第十章 国家机构 (上)
第十二章 宪法实施 及其保障
01
第一节 宪 法的特征和 本质
02
第二节 宪 法的制定
03
第三节 宪 法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
4
第四节 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5
第五节 特别行 政区制度
1
第一节 人权与 国家权力
第二节 人权与 2
权利、基本权 利
3 第三节 基本权
利的主体与分 类
4 第四节 公民基
本权利的保障 与界限
5 第五节 我国公
民基本权利的 发展
01
第一节 平 等权
02
第二节 政 治权利
04
第四节 社 会权利
06
第六节 公 民基本义务 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 与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 概念
第三节 分配制度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 式
第三节 国家标志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 基本原则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 述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 民主程序
1
第一节 国家结 构形式概述
第二节 我国是 2
单一制的国家 结构形式
3
第三节 我国的 行政区划
03
第三节 宗 教信仰自由 和人身自由
05
第五节 对 特定主体权 利的保护
01
第一节 国 家机构概述
02
第二节 全 国人民代表 大会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法治”并不必然要求“良法”的统治,“恶法”也可以是“法”。
1.8法律的规范性:法律史一种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规范或命令,它规定公民应该或不应该做、允许或不允许做的事情。
1.20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私法规定公民的义务。
1.21宪法是一部保护所有人权利的基本文件,是每一个理性人都能同意接受的“社会契约”。宪法规定与修改的特别程序也表明,宪法的基本宗旨是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1.22普通法律注重社会效率,宪法注重社会公平。
1.23宪法是基本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设置的基本方面。
1.18宪法具有刚性、柔性、硬性、弹性之分。
1.19公法:关于公共权力机构的设置、官员组成及其产生方式、机构的权力及其限制等方面的法律。有宪法和行政法
私法:分配私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不直接干涉公共权力的行使。
区分公法和私法诉讼的一个渐变标准是看被告的性质,公法诉讼的被告必须是国家机构。
作为公法的宪法不可能成为私法之母。
1.10法律的公共性:法律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权力制定的,并对所有人普遍地施加义务和权利,因而必须对所有人公开。WTO的有关规则规定了透明度原则;没有公开的“法律”不是有效的法律,在原则上不能被用来针对当事人。
1.11法律的目的性:法律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目的,在现代民主国家,普通法律的目的是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与其他程序相比,民主程序所制定的法律最有利于实现功利主义目标。
1.24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人性中某些基本需求是相对恒定的;修宪程序体现了相对稳定性。
1.25宪法与行政法的 区别:效力不同;实体不同(宪法控制最高国家机构;行政法控制行政行为);
1.26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强调整体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只有分解并分析个体性质及其相互联系才能认识整体。
1.9法律的普适性:法律是必须平等适用于所有相关当事人的普遍规范,而不是特定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生理特征或道德素质如何。法律的普遍或平等是指适用过程中的要求,未必能保证法律的实体内容本身是平等的。(几乎任何法律都会按照行为特征对人群进行“归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人施予权利或施加义务。对于法律归类是否合理或符合更高的目的,普通的法本身并不能提供鉴别的标准,只有宪法学能完成)
1.15宪政与法治:先正式法治的最高形式,但同时又是对法治的一种制约。宪政与法治的目的不尽相同。在民主国家里,法治的目的是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宪政则恰恰是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法治是一个社会性概念,宪政是一个国家性概念。
1.16宪法的结构和特征:一般分为三部分,前言பைடு நூலகம்正文、修正案。
1.17前言说明制宪的主要目的和所要突出的价值观。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权利划分,包括中央与地方以及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划分;另一部分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宪法学导论》 张千帆著
第一部分 绪论
1.宪法学是什么
1.1本书的基本观点:宪法首先是法,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特点,因而法治是宪政的基础。但宪法又是特殊的法,具有区别普通法律的特殊性质。
1.2在法治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被一个法律网络调整和控制着。任何超越法网的行为都可以受到国家机构的有效制裁。
1.3宪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整这个法网。尤其是调整公民与政府关系的那部分法网。这个法网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要的,但法网不应该太紧。宪法的职能就是保证这个法网不至于太紧,法律本身不至于太严苛,从而公民能在政治的秩序下自由活动与生存
理性选择理论:假定人主要是自私的,其行为受利己动机驱动。
1.27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规定国家的基本价值和原则。
1.28现代宪法的四大原则:法治;民主;自由;联邦。
1.29分权被认为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意;
1.30只有承认并尊重了人固有的尊严的基础之上,谈论权利、自由、民主和法治才是有意义的。
1.4宪法首先是公民权利的守护神。行政法治要求政府官员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宪政则要求法律规定符合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基本保障。宪政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立法对公民所规定的限制不能侵犯宪法对公民所平等保障的自由。
1.5宪政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它保证所有国家机构都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且所有的法律及其解释都符合宪法的文字和精神。宪法和宪政的关系和法律与法治的关系一样:法治要求公民行为受到法律规定的有效制约,宪政则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形式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1.12法律的义务性
1.13法律的等级效力: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具有不同的等级效力。在民主国家,议会代表所指定的法律规范具有更高的效力,一般制约着其他机构所制定的规范,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秩序。宪法具有最高等级的效力。
1.14宪政与司法审查:要防止法律违反宪法,有必要审查立法的合宪性,并授予某种司法性质的 独立机构以结婚时宪法的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