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整车原理及基本构造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分组成。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结构,包括车厢、车门、车窗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乘员和货物的空间,保护车内的人员和物品。
底盘是汽车其他部件的支撑和固定装置,承载车身和其他各部件的重量。
底盘通常由车轮、底盘梁、车轴等组成。
动力系统是汽车的驱动力来源,主要由发动机和燃料系统组成。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用于驱动汽车运动。
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运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和支撑作用,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组成。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器、刹车片和刹车盘等组成。
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转向,实现方向的改变。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器、转向杆和转向机构等组成。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汽车的运动和驾驶功能。
汽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车轮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推动汽车行驶。
悬挂系统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制动系统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转向系统实现了方向的改变。
整个过程由汽车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和调节。
汽车构造及原理

汽车构造及原理汽车是由多个组成部件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其构造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
常见的发动机类型有内燃机(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动机(电动汽车)。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活塞运动,向曲轴传递动力,并通过连杆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使车辆运动。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
离合器用于将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或分离,实现起步和换挡。
变速器根据车速和行驶条件,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调节发动机输出转速和扭矩。
差速器用于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并根据车辆转向角度调节左右轮的转速差异,实现平稳转弯。
3. 车轮和悬挂系统: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提供支撑、牵引和减震功能。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和弹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同时,悬挂系统还能保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提高牵引力和制动效果。
4.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和电动制动系统(电动汽车)。
液压制动系统通过踩踏踏板,使制动油液传递力量到刹车盘或刹车鼓,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减慢车速。
电动制动系统通过电磁力和电动机的反向工作来实现制动。
5.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使车辆能够转向。
传统汽车的转向系统利用转向柱、转向齿轮和转向机构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传递到前轮。
电动汽车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现转向。
6.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电线和电器设备等部件。
电池为整个车辆供电,发电机通过发动机的运转产生电能,充电电池并为其他电器设备供电。
起动机用于启动发动机。
电线将电能传递到不同的电器设备。
7.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骨架,提供乘客和装载货物的空间,并保护乘客安全。
常见的车身结构包括承载式车身(由车身骨架承担一部分承载能力)和非承载式车身(由车身骨架承担全部承载能力)。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涉及到许多关键部件和系统,以下是汽车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可以进一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2. 变速器:汽车的变速器通常包括离合器和传动装置。
离合器用于断开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之间的连接,使车辆可以换挡。
传动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通过不同的齿轮比来实现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3. 底盘:汽车的底盘包括车身、底板、底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车身提供乘客和货物的空间,底板和底架提供支撑和承载能力。
悬挂系统用于减震和维持车身稳定性,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减速和停止,转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方向。
4.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燃料的供给和混合。
汽油车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喷射器和燃油调节器等,而柴油车的燃油系统则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和喷嘴等。
5.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瓶、发电机、启动电机、点火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电瓶负责储存和提供电能,发电机通过发动机驱动来产生电能,启动电机用于启动发动机,点火系统用于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照明系统用于提供车辆照明和信号灯。
6.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维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分散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以保持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7. 空气系统:空气系统用于提供发动机所需的空气。
空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空气过滤器和进气门等,它们协助将空气引入发动机中,并参与燃料的混合和燃烧过程。
8.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减速和停止。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它们通过对车轮施加摩擦来转化动能为热能,从而减速和停止车辆。
9. 方向系统:方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
方向系统包括转向盘、转向传动装置、齿轮和连杆等,通过人的操纵将转动力转化为车轮的转动,从而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
汽车结构和原理

汽车结构和原理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械系统,它由多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在整体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对于驾驶者和汽车爱好者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工作方式和维护需求。
一、汽车的基本结构1.1车身结构汽车的车身是由车架(底盘)和车身外壳组成的。
车架通常是金属制成,提供了汽车的整体支撑和结构。
车身外壳则包括车门、车窗、车顶等部分,保护车内乘员和车辆内部构件。
1.2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以驱动车辆。
根据不同的汽车类型,发动机可以是燃油发动机、电动发动机或混合动力系统。
1.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轮胎上。
它包括变速器、离合器(或变速器油包)和驱动轴等组件。
1.4悬挂系统悬挂系统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路面条件,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保持车辆稳定性。
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减震器和横拉杆等。
1.5制动系统制动系统负责减速和停车,保证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
它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油和制动液等组件。
1.6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启动器、点火系统、灯光系统等,为车辆提供电力和控制功能。
二、汽车的工作原理2.1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最终通过连杆传递动力到车轮。
2.2传动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通过变速器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不同的驾驶情境。
离合器用于控制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和分离。
2.3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制动系统通过将制动力转换为热能,减慢车辆的速度。
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产生制动效果。
2.4悬挂系统工作原理悬挂系统通过弹簧和减震器,使车轮能够灵活地适应路面不平,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2.5电气系统工作原理电气系统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为车辆提供电力。
点火系统负责在发动机运转时点燃燃料。
三、汽车维护与保养3.1定期更换机油发动机机油是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关键。
定期更换机油可确保引擎的润滑和冷却。
车的构造和原理

车的构造和原理
车的构造和原理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悬挂系统等部分。
1. 车身结构:车身由车架、车壳和车身附件等组成。
车架一般由钢材制成,为整车提供支撑和连接各部件的作用。
车壳是车身的外壳,起到保护和美观的作用。
车身附件包括车门、车窗、灯具、镜子等。
2. 发动机:发动机是车辆的动力来源,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
常见的发动机类型有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使活塞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转动输出功率。
电动机则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主要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驱动轴。
离合器用于控制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的连接和断开,变速器用于调整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驱动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4. 车轮悬挂系统:车轮悬挂系统起到减震和支撑车身的作用,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常见的悬挂系统有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独立悬挂可以独立地对每个车轮进行减震,非独立悬挂则将多个车轮进行连接。
总体上,车辆通过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通过车轮悬挂系统保证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从而实现车辆的行驶。
车辆还包括刹车系统、
转向系统、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等,这些系统与构造和原理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一辆完整的汽车。
汽车的构造及原理

汽车的构造及原理汽车是由多个部件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械设备。
以下是汽车的一些构造和工作原理。
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驱动车辆运动的核心部件。
发动机产生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发动机可以是内燃机,如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也可以是电动机。
2. 排气系统:发动机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废气,排气系统负责将废气排除车外。
排气系统通常由排气管、催化转化器和消声器组成。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上。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
离合器用于连接和断开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用于调节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
4. 车辆底盘:车辆底盘由车架、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组成。
车架是车辆的骨架,承受车身和其他部件的重量。
悬挂系统用于提供车辆的平稳行驶,并减少震动和颠簸。
转向系统负责控制车辆的转向角度。
5.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机械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
机械制动系统通过摩擦减速车辆,液压制动系统通过流体传动力量,电子制动系统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力。
6.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点燃发动机的燃料混合物。
传统汽车使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来产生火花,点燃燃料。
现代汽车通常使用电子点火系统来控制点火时间和点火能量。
7.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交流发电机、电气线路和控制模块等部分。
电池存储和提供电能,发电机/交流发电机通过带动发电机转子产生电能,电气线路用于传输电能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负责监测和控制车辆的各个系统。
以上介绍了汽车的一些基本构造及原理,这些部件和系统协同工作,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和行驶。
汽车基本构造及原理

汽车基本构造及原理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对于理解汽
车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车
身和电气设备等几大部分组成。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来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底盘是汽车的骨架,它由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胎等组成,支撑着整个车身。
车身则是汽车的外壳,它由车门、车窗、车顶等部分构成,保护乘客和车辆内部设备。
电气设备包括电瓶、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等,它们为汽车提供电力支持。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的工作原理。
汽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产生
动力,然后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最终推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产生机械能。
这部分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轮转动,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底盘则起到支撑和悬挂的作用,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
车身的设计和制造对于汽车的外观和乘坐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电气设备则为汽车提供电力支持,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只有了解了汽车
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汽车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汽车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汽车使用提供一些帮助。
汽车基础构造与原理

汽车基础构造与原理汽车是一种由各种部件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它通过能源转化和传动装置来达到运动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汽车的基础构造与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车身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汽车的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提供动力使车辆前进。
目前主流的汽车发动机有燃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两种。
燃油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来产生能量,并将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
电动发动机则依靠电能驱动车辆,其能源则来自电池组或燃料电池。
发动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和点火系统等部件组成。
当发动机的活塞向下运动时,汽油或柴油在活塞顶部喷入气缸内,然后点火系统产生火花使燃料燃烧,从而驱动活塞向上运动,通过曲轴将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提供动力。
为了实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顺利传递到车轮,汽车还需要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和驱动轴组成。
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
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分离,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被切断,从而实现换挡操作。
变速器负责根据车速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齿轮比来实现不同速度的运动。
最后,驱动轴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悬挂系统主要由悬挂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静态和动态的荷载,并提供车辆的悬挂感和稳定性。
当车辆经过颠簸不平的路面时,悬挂系统可以减少车身的震动和影响,并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调整悬挂装置的刚度和行程来调整车辆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另外,制动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和刹车片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系统会产生摩擦力,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
这需要对制动盘施加压力,使制动钳夹紧刹车片,产生摩擦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汽车的车身结构。
车身结构是汽车的外部壳体,它提供车辆所需要的空间和保护车辆内部部件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四、按汽车产品型号分类
ZN ZN □□ 6 5 ○ 45 02 ○○ 2 1 ○ XXY □□□ W1G E2G ◎◎◎
企 业 名 称 代 号
车 辆 类 型 代 号
主 参 数 代 号
产 品 序 号
□-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用大写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专 用 汽 车 分 类 代 号
∑F=Ff(滚动阻力)+Fw(空气阻力)+Fi(上坡阻力) Ff:其数值与汽车的总重力、轮胎的结构和气压以及路面性质有关。 Fw: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形状、汽车的正面投影面积有关,特别是与 汽车——空气的相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Fi:其数值取决于汽车的总重力和路面的纵向坡度。
• 当驱动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汽车静止时所受的阻力时,汽车开始起步 行驶。 • 汽车起步后,其行驶情况取决于驱动力与总阻力之间的关系。
当总阻力∑F等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匀速行驶;
当总阻力∑F小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加速行驶。 当总阻力∑F超过驱动力Ft时,汽车将减速以至于停车。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滚动阻力: F f wf
车轮负荷
滚动阻力系数
Ff
Ff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滚动阻力系数 f
路面类型
良好的沥青或混凝 土路面 一般的沥青或混凝 土路面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技术中,把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 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由附着作用所决定的阻 碍车轮打滑的路面反力的最大值就称为附着力。 •
在积雪和泥泞路面上,因雪和泥的抗剪强度很低,被轮胎花纹切下的雪 或泥又将花纹凹处填满,使得轮台表面和雪、泥之间的摩擦更小,因而附着 系数的数值很小。如果附着重力相同,积雪或泥泞路面的附着力比干硬路面 要小得多,车轮也就更容易打滑。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尽管行驶阻力有时并 不大,但受到附着力限制的驱动力却不能进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行驶阻力, 汽车不得不减速以至停车。 • 普通货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往往在驱动轮上绕装防滑链,链条深嵌 入冰雪中能使附着系数和附着力增加。但是,普通货车因只能利用分配到驱 动轮上的那部分汽车总重力作为附着重力,故附着力可能仍不够大。全轮驱 动的越野汽车则可利用汽车的全部重力作为附着重力,并可利用其轮胎上的 特殊花纹获得较大的附着系数,因而能使附着力显著增加。
企 业 自 定 代 号
专用汽车特 有
1988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9417《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四、按汽车产品型号分类
代号 1 2 3 4 5 车辆类别 载货汽车 越野汽车 自卸汽车 牵引汽车 专用汽车 表示汽车的总长度(0.1m)数值
(当汽车总长度大于10m时,计算单位为m。)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六个里程lti-Purpose Vehicle,缩写为MPV, 以它新颖的车厢布局设计引起了车坛的轰动。以前汽车的后排座位是 固定不动,一成不变的。而MPV则是车内每个座椅都可独立调节,可以 做成多种形式的组合。从车厢座椅位置的固定到可调,从固定空间布 置到可变空间布置,标志着汽车使用概念上的变革。受MPV设计概念的 启发,现代汽车上又出现了运动型多用途车,英文全称为Sport & Utility Vehicle,简称SUV,它具有轿车和越野车的特点。
汽车整车原理及基本构造
目录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汽车分类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明人: 卡尔 ·奔驰 世界首辆汽车诞生日: 1886年1月29日 奔驰1号,最高车速为15km/h。现陈 列在德国斯图加特市的 “奔驰博特 馆”。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三个里程碑: 前轮驱动汽车的创造者雪铁龙
继威廉· 迈巴赫和亨利· 福特之后,安德烈· 雪铁龙于1934年在法国树 起了汽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1919年这位法国企业家第一个在欧洲实 行汽车的流水线生产。不久,雪铁龙汽车公司就成了欧洲大型而又成功 的厂家之一。前轮驱动、无底盘的车身结构、通过扭杆实现单轮减振以 及液压制动等等,这些都曾有人采用过的,但从未有人把这些集中在一 辆汽车上,并且是成批生产的。受雪铁龙委托的安德烈· 勒费弗尔及其助 手莫里斯· 圣蒂拉创造的这种汽车,其设计方案即使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汽车的动力源:是 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其 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 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然 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 动汽车行驶。
第四部分 汽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分类
内燃机和外燃机
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 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 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 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 汽油机:化油器和电喷 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 水冷式和风冷式发动机
干砂
湿砂 结冰路面 压紧的雪道
0.100~0.300
0.060~0.150 0.015~0.030 0.030~0.050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空气阻力: F w
C D Au 21 . 15
2 a
A :迎风面积,即汽车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 ua :相对速度,在无风时即汽车的行驶速度 CD : 空气阻力系数
车 辆 类 别 代 号
中间两位数字 表示各类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
表示汽车的总质量(t) 数值
6
7 8 9
客
轿 挂
车
车 车
表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0.1L)数值 表示汽车的总质量(t) 数值
①专用汽车在本标准中指专用货车和特种作业汽车 ②当汽车总质量大于100t时,允许用3位数字。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五、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
Fw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空气阻力系数CD
形状
立方体 薄板 球 直方体 厢式货车
CD 值
约2.8 2.0 1.2 1.1 0.8
形状
方框货箱车
CD 值
0.7 0.6 0.4 0.25
带空气导流板 厢式货车
轿车 运动车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坡道阻力: Fi Gi
G:作用于汽车上的重力
滚动阻力系数
0.010~0.018 0.018~0.020
路面类型
雨后的压紧土路 泥泞土路(雨季或解冻期)
滚动阻力系数
0.050~0.150 0.100~0.250
碎石路面
良好的卵石路面 坑洼的卵石路面 干燥的压紧土路
0.020~0.025
0.025~0.030 0.035~0.050 0.025~0.035
公路用车 非公路用车 – 本身参数超出法规限制不适于公路行驶 – 矿山、机场和工地内的专用汽车。 – 越野汽车
六、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
轮式汽车 其他型式的车辆:履带式车辆、雪橇式车辆、气垫式车辆、 步行式车辆……等等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欲使汽车行驶,必须对汽车施加一个驱动力(Ft)以克服各种阻力(∑F )。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一个里程碑: “梅塞德斯”开创了汽车时代
19世纪末,法国的帕纳尔-勒瓦索公司将发动机装在车前部,通过 离合器、变速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把驱动力传到后轮,这种方案后来被 称为“帕纳尔系统”。人们常常称这种方案为常规方案,目前还有一些 汽车生产制造厂采用这种方案,其中大多数是生产大型汽车的厂家,如 载货汽车。“帕纳尔系统”的地位是1901年由当时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真正确立起来的,它被安装在威廉· 迈巴赫设计的一辆汽车上,这种汽 车成为全世界汽车制造的样板。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国外汽车工业概况
主要汽车生产国家
日、美、德、法、俄、意、加、英
汽车工业特点:垄断
发展中国家 西班牙、巴西、韩国 汽车工业特点:CKD(全散装件进口生产 ) SKD(半散装件进口生产 )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我国汽车工业概况
初期(1949年至1980):
1949年开始发展汽车工业; 1953年一汽兴建,1956年出车。 发展期(1980至2000年) 1985年,“七五”计划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大三 小 基地的建设。 蓬勃期(21世纪) 加入WTO,国外大汽车厂商关注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在 2006年的汽车产量为719万辆,这使得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G Fi
Fi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驱动力: F t
r :车轮半径
Tt r
行驶方向
Tt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 Tt
Ft
F0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驱动力的最大值固然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传动系的传动比, 但实际发出的驱动力还受到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性能的限制。
• 当汽车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行驶时,附着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轮胎与路 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由物理学可知,在一定正压力作用下,两物体之间的静 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对汽车行 驶而言,当驱动圆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即出现驱动车 轮的滑转。因此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汽车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不可能超 过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 当汽车行驶在松软路面上时,除了上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阻碍车轮打滑 外,还有嵌入轮胎花纹凹处的路面凸起部所起的抗滑作用。车轮打滑现象只 有在克服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路面凸起部在轮胎施加的剪力作用下断裂 时才会发生。
第四部分 汽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排列型式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 燃料不同分:柴油车、汽油车、其它燃料汽车 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活塞式、旋转活塞式 电动汽车 其动力装置为直流电动机、碱性蓄电池、太阳能电 池……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燃气轮机汽车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三、按国家标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