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首先,发达国家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制度侧重于为当地社区提供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对于农村地区,美国还设立了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美国政府还鼓励银行业开展金融包容性业务,促进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普惠金融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例如,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服务MPesa在普及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技术,MPesa让更多的人群获得了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肯尼亚还通过配发贷款给穷人和小微企业家等刺激需求的方式,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另外,孟加拉国的“糖果贷款”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普惠金融模式。

该项目通过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她们创业,提高收入水平,并带动整个家庭的经济发展。

这种借鉴可以在其他国家推广,帮助妇女群体脱贫。

总结起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建立合适的政策环境。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开展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和能力。

最后,还需要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总之,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国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的普惠金融政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问题。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适合中国的普惠金融政策,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

提升我国金融科技水平,助力普惠金融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启示,但我们仍需持续学习借鉴,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国外经验、政策制定、国际合作、金融科技、创新、提升空间、学习借鉴、持续发展1. 引言1.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愈发重要。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在提升金融包容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借鉴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我国有望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改革与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进一步了解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把握全球金融发展趋势,找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定位和路径。

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发现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中的症结所在,并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适合中国的普惠金融政策,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我国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提升我国金融科技水平,助力普惠金融创新,将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借鉴,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了解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了解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是制定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国家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广,不仅包括传统金融服务,还涵盖了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形式。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注重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在墨西哥,普惠金融也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通过实施“金融知识普 及计划”,提高公众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使用金融 服务。此外,政府还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支付清算系统,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 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金融交易。
在发达国家中,普惠金融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和实践。在美国,社区银行和信 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机构通常具 有地方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风险。此外,美国政府还通 过实施消费者金融保护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 性。
首先,技术创新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 移动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为普惠金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例 如,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更安全、透明和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能 够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移动支付技术则能够为消费者提 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因此,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 应用,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
其次,政策制定也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 策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例如,政府可以实施消 费者金融保护法规、制定小额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推动征信系统的建设等措 施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学习和借鉴他们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成功案例: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成功案例也不胜枚举。例如,孟加拉国 的格莱珉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了微型金融的发展,为许多贫困人口提供了金融 服务。印度尼西亚的印尼人民银行则通过移动支付业务,成功地服务了大量传统 金融服务不到的群体。
三、中国贡献
1、发展情况: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据统计,到 2022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万亿元人民币,覆盖了大 量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群体。其中,移动支付业务和P2P网贷等新兴业态表现尤 为突出。

课题研究论文: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102763 金融研究论文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一、引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消费金融因其额度小、办理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在风险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能进一步帮助社会各个收入阶层消费者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便捷生活,从而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为了确切落实这一目标,本文对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我国今后大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二、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全球最为完善和高效的消费信贷体系。

消费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阶段呈现有差别的发展特征,由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恢复发展阶段(20世纪二战至60年代末)。

二战期间,美国先后实施了三次消费信贷控制,通过减少人们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的购买,以保证军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同时抑制通货膨胀。

战后,为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美国政府放宽了对消费信贷的限制,消费信贷获得较快提升。

进入20世纪60年代,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大力发行信用卡,但限于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欺诈现象频出。

金融机构对甄别消费者信息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征信行业发展,截止60年代末,美国各类征信公司总数达2 200家。

但不同征信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亟需对征信机构和征信报告予以规范,催生了1970年颁布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业务职责,即专业从事消费者信用记录,评价消费者信用价值以及向第三方有偿提供消费者信用报告。

与此同时,该项法律要求征信机构向全国市场提供公开服务,而不限于关系企业。

由此,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业务呈现平稳增长。

在这一阶段,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商业银行成为市场主导机构,代表企业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

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系统内的借贷历史数据为个人发放消费信贷,迅速抢占了40%以上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并且始终维持高位。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1.普惠金融的国际发展经验1.1 孟加拉国的微信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孟加拉国被公认为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之一。

孟加拉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孟加拉国的微信银行模式,这是一种通过村民自发组织的金融合作社,为贫困和农村居民提供小额信贷和储蓄服务。

微信银行成功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并在农村地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2 肯尼亚的移动支付肯尼亚是全球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模式,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转账和支付,无需银行账户,尤其适合非银行用户。

肯尼亚的移动支付系统为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有效地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1.3 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普惠金融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中国农村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小额贷款、储蓄和支付等各类金融服务,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金融科技的支持,大力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从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趋势。

首先是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推动。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趋势。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方式,可以更加便捷和灵活地为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其次是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创新。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普惠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国际合作也是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普惠金融领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共同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推动普惠金融的全球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普惠金融是指为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这一概念常常与金融包容性联系在一起,旨在通过提供便捷、实惠、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推动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

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经验和借鉴。

以下是进一步探究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借鉴的内容:1. 韩国经验:韩国在1990年代末推出了金融包容性政策,旨在提升普通民众的金融素养和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科技的应用,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化。

韩国政府还鼓励银行与其他非银行机构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孟加拉国经验:孟加拉国通过成立“格拉米恒丰银行”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

该银行主要面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将信贷和储蓄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切实的金融机会。

孟加拉国还通过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和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为更多人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3. 中国经验: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中国注重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中国发展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了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面。

政府还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提供服务。

4. 印度经验:印度政府推出了“普惠金融计划”,旨在提供财务包容性和金融支持。

该计划通过建设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化。

政府还通过推广移动银行和金融科技,加强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提高了金融包容性水平。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致力于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然而,我国金融市场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监管机构不足、金融结构失衡等等。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汲取启示,以加快我国金融改革步伐。

第一,建立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发展金融产品,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建立自由贸易区来实现。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非常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选择。

例如,美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非常发达,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

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包括投资基金、衍生品等等。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多元化。

在这个领域中,还有很多的改革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打造实验室,吸引国际上的金融公司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机构也可以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金融业是社会服务业,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合规的监管环境。

完善的监管机制是给投资者一个放心投资的保障。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非常完善。

例如,美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是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期权清算所等多个机构共同组成。

这些机构对金融市场的操作进行监管和管理,以保障市场的有序运营和防范投资风险。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我们应该完善行政监管方式以及建立个人投资者及内外部保护机制。

此外,还应设立金融投诉处理中心。

第三,实现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化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市场信息透明化需要监管机构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有商业机构的自觉来落实。

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非常高。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投资者可以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同时,基金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也经常发布有关金融市场分析和评级信息。

普惠金融的“墨巴”启示

普惠金融的“墨巴”启示
前 ; 合视 坌 戋
L l e a d i n g V i e w I
普惠金融的 “ 墨 巴" 启示
借 鉴墨 西哥 、巴西两 国 经验 , 我 国可 以通 过打 造 多层次 服 务体 系 , 推 广扶 贫 、创业 、助 学贷 款 , 健全政策 陛金 融体系等措施 ,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 覆盖率 、可得 性和满意度 。

是 丰 富 了 银 行 业 金 融 机 构 主 体 ,增 加 了 供 给 侧 金 融 资
源 ,促 进 了市 场 竞 争 ; 二 是 确 定 了 该 国6 家政策性银行 的运行机带 I J 与功能定位。 特别 是国家发展银行 ( NAF I N) 和 国 家 储 蓄 与 金 融 服 务 银 行 ( B ANS E F I ),在 专 门 法 令 的 授 权 下 ,承 担 起 专 属 服 务 弱 势
面 ,该 国 成 立 了 保护 金 融 消 费 者 伞 围委 员会 、国 家 金 融扫 盲 委
会 ( C OND US E F)共 5 个 部 门 ,各 部 门 分别 负 责监 管各 自金 融 业 务 领 域 ,其 中
银 行 与 证券 委 员 会 负 责 牵 头 推 进 普 惠 金 融服务工作。
明确 顶 层 设 计 和 工作 机 制

是 存 国 家 战 略 层 面 ,该 国 成 立 了 普 惠 金 融 国 家 委 员会
( C ONAI F ),管理 层 由财 政 与 公 共 信贷 部 、银 行 与 征 券委 员 会等 8 个部 门的1 0 名代 表 组 成 。委 员会 的 主要 职 责有 :带 l J 定并 实施 酱惠 金 融 国 家规 划 , 设定 中 长 期 目标 ,存 群体

是 对 扶 持对 制 定符 合 实 际 的 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杰秦诗梦谢美琳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9期
摘要:研究当前国外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国外墨西哥、巴西等三个国家是从哪些方面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国外的普惠金融的优势在于根据当前国家的人口、经济、地理等实际情况考虑,尽可能的把所有的群体能纳入金融机构的服务群体。

关键词:普惠金融;墨西哥;巴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12
1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
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e system”,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时广泛应用的词汇。

Leyshon和Thrift(1995)认为金融排斥是某些特定社会阶层人群获得正规渠道金融服务的行为和过程。

Sarma和Pais(2008)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保证在经济体中所有成员可以有效使用正规金融服务的过程。

Hannig和Jansen(2010)认为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将非银行用户纳入正规渠道的金融系统,使之有机会享受到包括储蓄、支付、信贷和保险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农村地区的贫穷人民能够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的权利,大力快速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当前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巨大的推力作用,推动普惠金融也有力的促进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
小额信贷的发展也推动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需要小额信贷应运而生。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了那些非正规金融小企业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创建了小额信贷模式,小额信贷从此在孟加拉诞生,也在孟加拉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发展极快,推动该国家的就业发展,鼓励了大量失业人员凭借小额信贷创业自力更生,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于是巨大的推力。

小额信贷主要目标客户是小企业和贫困偏远地区农民,为其提供在正规金融体系无法享受到的金融服务,降低其享受正规银行的服务门槛,既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扶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二战时期,局势动乱,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各国都迫切希望经济能够快速恢复,虽然各国在资金上尽力扶持企业发展,比如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可终究治标不治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贫困人群和微型企业很难从在银行获取贷款,也难以享受金融服务,贫富差距仍然很大,也没有激励微型企业的发展。

在政府贴息贷款上吸取教训,一些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一种解决低收入人群贷
款问题的新型工具。

国外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个代表”,第一个是孟加拉的乡村银行,其主要由自身组织机构和借款人机构两部分组成,通过小额信贷组织,将银行贷款转贷给贫困人群。

贷款大部分发放给妇女,因为妇女能够更好的利用资金改善家庭情况,而且只贷款给生产类的项目,因为这样有利于改善当前现状。

贷款产品主要分为五类产品,每种产品都针对不同的项目,而且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贷款利率都较低,尤其是针对极度贫困的人口贷款基本是零利率。

第二个代表是印度尼西亚印尼人民银行的大众信贷模式,印尼人民银行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银行,在70年代就在配合苏哈政府发展金融,为农户发放政府补贴的小额贷款,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在中间几十年的发展期间几千家小额信贷单位曾连年亏损,贷款损失率达到17.5%,不良贷款率太高。

印尼政府在此期间不断吸取教训,引进新办法,完善金融体制,放松政府管制。

印尼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主要分为银行和非银行两部分,银行主要包括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3694个网点,农村银行2427个网点。

非银行又包括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非正规机构包括合作社和地区级机构,合作社又包括储蓄信贷合作社1333个网点,新用联盟1105个基层单位,村级合作社储蓄机构;地区级机构包括村信用机构和乡信贷组织总共5345个网点,乡镇级信贷机构2272,村庄信贷社521个,非正规机构分为500个非正规组织,80万个自助、储蓄和信贷小组,25万个Aisan小组。

第三种是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体系模式,玻利维亚属于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原因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玻利维亚政府为了解决当前难题成立了PRODEM非政府组织为微型企业和贫困人群提供贷款,而且借贷规模是实在贷款人按时还款的前提下可以累加的,贷款担保也是由小组担保,不按时还贷的后果是整个小组承担。

在1992年PRODEM进行分化,成立玻利维亚团结银行,分为盈利部分和非盈利部分,盈利部分还是和分化前一样承担贷款业务,非盈利部分主要从事农村研究、培训。

这种模式和孟加拉不同的是能够更加积极调动贫困人群的经济活力,因为责任共担,所以小组内的成员会互相督促,也会减少贷款的损失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墨西哥普惠金融的发展
早在2005年的时候,墨西哥政府就已经开始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工作,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透明度、提高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和广泛拉升金融知识水平等重要途径来缓解贫困。

墨西哥政府后又制定了“2007~2012国家发展规划”对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法律体系的改革提出要求,为墨西哥的民众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墨西哥央行与墨西哥证券业委员会于2007年将建立“健全的包容性银行体系”纳入了其职能范围,并通过成立金融部来专门负责提升墨西哥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同时也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比如,通过电子支付的渠道来发放社会福利给公众、开设了银行的存款账户和办理工资业务等等。

Arora(2010)等学者认为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包括以下指标:网点的地理覆盖程度,即每1000平方公里之内的银行网点数量,网点的人口覆盖程度,即每10万人之内的银行网点数量;ATM机的地理覆盖程度,即每1000平方公里之内的ATM机数量,ATM机的人口覆盖程度,即每10万人之内的ATM 机数量。

墨西哥政府在推动其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努力提升了其国内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和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

从2000年到2011年的10年内,墨西哥境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增长了足足六成以上,POS机的数量增长了将近四倍,ATM的数量更是翻了一番,代理银行的数量也从2009年的9429家增加到了2011年的20000多家。

4巴西普惠金融的发展
巴西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是十分重视金融创新的。

其中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巴西推广代理银行业务模式。

与其他非银行机构在某些业务方面达成合作,由一些非银行机构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所有的缴费标准、规则都严格按照银行规定执行,银行会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给代理机构。

这种模式互惠互利,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增加了银行的业务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代理机构的收入,在该业务模式下,巴西国内允许代理银行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多种的形式来提供金融服务,到目前,巴西80%~90%的国家福利都是通过这些代理银行来进行发放的。

在产品上,巴西也十分重视创新,简化操作程序,并且针对特殊的群体设计出适合其自身的产品,运用分级制度进行小额贷款,简化贫困群体贷款程序。

巴西政府不仅在模式、产品上创新,政府也严格立法,保障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维护金融消费群体的利益,发布相关的法律细则,严格规定操作准则,还专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发展规划,成立普惠金融委员会专门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制定相应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巴西政府加大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群体的自我利益保护意识。

5结语
近些年,很多国家致力于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对象,国外政府也从多方面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都有其优势,也是根据国情而定,所以要想更好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Duvvurl subbarao.Financial inclus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The Bankers’ Club,Kolkata,2009,(9).
[2]Leyshon A and N Thrift 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Finnancial A bandonm 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95:312341.
[3]Sarma M,Pais J.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1,23(5):613–628.
[4]Hannig A,Jansen S.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Current Policy
Issue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
[5]Arora R U.Measuring Financial Access[C].Griffith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Accounting,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
[6]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