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现状(2019年)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三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惠金融主要是指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并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的一种金融模式。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普惠金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普惠金融覆盖全国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4.8%,但是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偏少,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且不够适应农村的实际需求。

同时,许多农村居民也没有足够的金融素养,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服务。

其次,农村金融规模和风险也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居民的信用等级较低,很难获得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的贷款意愿不强,农村金融风险相对较高。

最后,普惠金融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较为新兴的市场,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这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二、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上述普惠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现行的监管政策和商业模式进行改革,以创造更加稳定和有益的金融发展环境。

首先,需要促进和支持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外,还可以引入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

此外,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需要探索和提供与农村经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改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等方式,使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农村居民的需求和特点。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谭斌(东莞银行佛山分行 广东 佛山 528000)摘 要: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受到自身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向国有大型银行全面布局中小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还受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市场化利率的影响,不断挤压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因此,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契机,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普惠金融的特点,以及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中国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3-0054-027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目前拥有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十几家中型商业银行,超过数百家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冲击。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旨在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消除全球贫富加剧,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95.99%,银行业微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0.74元,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了收费项目达到355个,2018年中央财政下发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00亿元。

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品创新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促进中小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普惠金融特点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联合国2005年提出,指在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发布时间:2022-02-25T12:40:23.04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李亚鑫[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有力助推了“三农”的时代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领域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普惠金融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实践证明,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面对市场潜力庞大且需求日益旺盛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普惠金融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激发服务潜能。

中国人民银行会宁县支行李亚鑫 73090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有力助推了“三农”的时代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领域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普惠金融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实践证明,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面对市场潜力庞大且需求日益旺盛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普惠金融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激发服务潜能。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我国普惠金融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的快速崛起与发展。

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组成不仅有利于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还能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主体之间的补充,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普惠金融主体多元化发展,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

长久以来,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都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主体。

因此,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大环境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一直都呈现出一马当先的态势,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与推广的关键。

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借助现代科技而不断衍生出的新型创新机构也逐渐成为普惠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弥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缺陷,从而丰富了我国普惠金融体系。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云南省是我国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个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云南省的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普惠金融的现状1、金融机构的普及目前,云南省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

2、金融产品的丰富多样云南省的普惠金融产品包括贷款、保险、支付等,贷款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贷款、消费贷款、教育贷款、住房贷款等;保险主要涵盖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支付主要是手机支付和电子支付。

3、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云南省政府非常看重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同时完善普惠金融法规和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1、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云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着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金融资源配备较为不足。

2、用户认知度不高云南省一些市县的用户普惠金融产品认知度有限,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甚至存在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感。

这就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3、普惠金融创新不足目前云南省普惠金融的创新较少,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而对于其他人群的大众化需求和尚未满足的金融需求的发展相对缓慢。

4、金融服务缺乏个性化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缺乏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相对统一、滞后,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云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和协调,促进城乡地区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市民、农民、企业等各类用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教育,提高用户的金融意识和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普惠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如下:
1. 技术创新: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可能。

2. 移动金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商业银行加快推进移动金融服务。

通过手机APP或移动网页,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等操作,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3. 电子支付: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电子支付业务,推出各种支付工具和服务,如手机支付、二维码支付和银联在线支付等。

这些支付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

4.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数字化技术,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5. 农村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通过手机银行和农村电商等方式,提供农民专属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业贷款、保险和支付等。

6. 数字身份认证:商业银行推动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方式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这有助于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使用。

总体而言,商业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信息不对称、数字鸿沟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商业银行需要与监管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 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 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金融模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小微业主、个体工商户和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贷款、储蓄、支付、投资等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理念和实践。

当前,普惠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普惠金融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机构的便利和福利。

目前,普惠金融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推动了普惠金融的普及。

而在肯尼亚,移动支付平台M-Pesa的成功推动了普惠金融在非洲的发展,许多人通过手机就能进行支付和转账。

同时,普惠金融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贷款服务。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控技术,普惠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为其提供贷款支持。

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种利好,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其发展壮大。

然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口无法接触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导致他们难以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

其次,普惠金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也是一个重要问
题。

因为普惠金融涉及到大量的小额交易和小额贷款,对于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正通过科技的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然而,普惠金融还需要克服一些问题和挑战,以实现更加普惠、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1引言普惠金融主要是指能够公平地分配金融资源,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满足几乎所有人对于金融方面的需求。

普惠金融发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2.1金融机构数目及从业人员金融机构数目及从业人员是反映普惠金融最基础、最直接的指标。

从金融机构来看,2010-2019的9年间,金融机构数是持续上升的,金融机构数增加到4978个(见图1)。

对于从业人员数目来说,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72190人。

2.2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服务产品是普惠金融最主要、最根本的要求。

首先,存款数量不断攀升,城乡储蓄存款从2010年的3598.2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182万亿元,平均年增长15583.77亿元。

其次,金融机构将贷款重点放在了民生领域、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群体。

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433.05亿元,到2019年贷款余额为31.0283万亿元,增加了305849.95亿元(见图2),其中涉农贷款由2011年的191074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42623万元。

银行提供了80多种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行的“清洁贷款”和“三农四融”平台;农村信用社的“福农卡”和“五通五宝”;邮储银行的“妇小贷”和“双业贷”;甘肃银行的“三农贷”和“小微贷”;兰州银行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

最后,保险方面,2010年保险从业人数为53787人,到2019年达到了167279人,保险服务更加完善,购买保险人数如图3所示。

2.3普惠金融基础设施首先,在支付方面,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年的ATM 机投放量为4210个,到2019年ATM 机数量达到15800多个,增幅73%,其中农村ATM 机达到8521个。

其次,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2015年,“信用甘肃”和“甘肃省社会信【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B148)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普惠金融发展问题1.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尽管我国金融机构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区域的贫困人群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导致当地民众不能很好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2. 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不足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相对传统的金融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却没有进行过足够的产品创新。

很多普惠金融的产品比较单一,让用户感到缺乏选择。

因此,如何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 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不够普惠金融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困难群体,但是随着发展,它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中小微企业。

然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普惠金融机构却仍然存在服务不够细、不够全面的问题,缺乏对企业的深度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4. 防范风险的机制不完善普惠金融通常针对的是风险较高的人群或企业,因此在风险防范措施上需要更加重视。

但是现实情况是,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手段,容易发生坏账等不良后果。

二、对策建议首先,要加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地,需要提高对当地民众的金融服务覆盖率。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加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方式,对机构进行鼓励和奖励,提高它们在偏远地区的服务积极性。

同时,加强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可度。

创新并不是说发明新的产品,而是围绕个人和企业的需求,优化现有普惠金融产品,并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新颖创新型产品。

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对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搭建认知、风险管理、进口贸易、业务咨询等对企业发展上的全方面支持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企业走向成功路上。

此外,为了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在融资渠道上还可以通过增加政策和机制等方式,优化企业在普惠金融中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1.普惠金融增长情况1.1 普惠金融信贷余额稳步增长2017年以来,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持续加快。

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

金融机构在小微信贷投放上持续发力。

2018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余额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32.1%,同比增长7%,增速明显放缓,为近五年来增速最低水平。

图1. 2014-2018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增长情况统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6143亿元。

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较2017年末上升14.1个百分点。

1.2 股权投资规模连创新高截至2018年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未上市、未挂牌股权项目数量约 2.73万个,形成资本金4574.7亿元。

在投项目中属于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数量22660个,在投金额2749.28亿元,占比分别达到78.42%和54.56%。

但从投资规模上看,2018年创投市场投资规模8500亿元。

创投市场早期/初创期(种子轮/天使轮/A轮)数量占比不断下降,从2014年的79.24%降至2018年的70.02%。

2018年9月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已经成为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的在投项目中,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万个。

图2. 2014-2018年全国创投市场投资增长情况统计单位:亿元图4. 2017、2018年创投市场融资结构对比情况中小板、创业板覆盖面继续扩大,新三板市场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8年末,新三板共有10691家公司挂牌,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

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和展示企业达12万多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

1.3 债券市场持续发力债券市场通过服务大中型企业发债、推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等,为小微企业腾挪信贷资源,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截至2018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总余额达86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第二大融资渠道,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注册各类创新债务融资工具3917亿元。

2018年,共支持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24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共支持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108亿元。

1.4 其他融资渠道补充作用凸显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补充作用。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33家,贷款余额9550亿元,较2013年增长16.59%。

但受小贷监管政策的影响,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规模较2017年略有萎缩,贷款余额较2017年减少190亿元。

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年增加195 亿元。

图5. 2013-2018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统计情况图6. 2013-2018年我国小额贷款余额统计情况2. 普惠金融布局情况2.1 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1)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持续推进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持续推进。

截至2018年末,5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已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挂牌,建立了适应普惠金融服务需要的事业部管理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10家股份制银行在总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服务中心。

(2)银行网点覆盖率达96%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县域、乡村和社区不断延伸。

乡镇一级银行物理网点覆盖面逐步扩大。

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86万个,较2013年增长8.86%,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59个,同比略有增长。

全国70%的省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100%。

农村商业银行从2017年1262家增加至2018年1427家,村镇银行从2017年1562家增加至2018年1616家,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的作用。

图7. 2013年-2018年全国银行营业网点数量统计情况(3)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7%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截至2018年末,全国联网POS机具3414.82万台,ATM机具111.08万台,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40.40万户、295.96万台和15.03万台。

全国每万人对应的POS机具数量245.66台,同比增长8.91%,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99台,同比增长15.03%。

图8. 2013年-2018年全国联网POS机和ATM机数量统计情况(4)小微企业授信户数显著增加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业法人贷款授信237万户,同比增加56万户,增长30.9%,贷款授信户数占小微企业法人总户数的18%;普惠小微主体授信1793万户,较2017年末增加467万户,增长35.2%。

2.2 权投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1)股权投资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增幅放缓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448家,其中私募股权投资机构14231家,占比58.21%。

从增量看,受监管政策的影响,2018年新增等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252家,较2017年出现大幅下滑。

图9. 2007-2019年股权投资机构数量情况统计(2)地域分布实现全覆盖,北上广居首在地域布局上,截至2018年底,股权投资机构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港澳台未在统计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广东共有3309家股权投资机构,位列全国第一;北京、上海分别为2778家和2319家,排名紧随广东之后。

表2. 2018年底全国31省市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家)(3)行业布局广泛,IT、互联网、生物医疗占比最高从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股权投资范围涵盖IT、互联网、生物医疗、娱乐传媒、电信、金融、机械制造、教育培训等22个领域,其中,广义IT(含智能硬件、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和生物医疗排在前三名,投资案例数占总体案例数的比例均超过20%。

图10.2018年股权投资行业结构分析3. 普惠金融创新情况3.1 信贷产品日益丰富随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的提升,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也日益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方式、加强信用信息运用,推出多种金融产品。

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对47家银行(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排名前30的银行和17家民营银行)小微信贷产品调研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47 家银行共推出349款小微企业贷款产品,范围涵盖行业贷款、银税互动、供应链、创业担保贷等11类。

如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缺口推出了小企业循环贷、小额便利贷、小企业周转贷等信贷产品;针对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需求,推出了科技通、棉贸通、置业通、增信通、信融通等多种信贷产品;同时,积极构建互联网+小微金融模式,推出了网上质押贷款、电子供应链、网上票据池质押融资、网上小额贷等产品。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通过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小微企业纳税情况分别推出了小微网贷、税务通宝、税融通。

建设银行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了信用快贷和抵押快贷。

北京银行运用应收账款融资,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推出了智权贷、成长贷、版权质押贷、订单贷、网速贷、小微贷等信贷产品。

以房产为抵押,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开发了房抵快贷、房贷通、抵押经营贷等产品。

信贷产品的创新,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抵押担保难等问题。

图11. 47家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种类分布情况3.2 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持续创新除传统信贷模式,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已开始形成。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银商合作”“银税互动”,获取企业纳税、工商年检、行政处罚等信息,提高了获客、授信和风险管理效率。

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价难的问题,江苏、广东等多地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了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银行也不断优化风险评级模型和信用评价模式,积极打破重资产、重规模的传统方式。

探索投贷联动、选择权贷款、成立合资银行等方式,丰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努力解决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较低的问题。

3.3 数字金融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包括数字货币、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及网上保险、网上基金、网上证券交易等金融服务。

近年来,数字金融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便利性。

以最具代表性的电子支付为例,央行发布《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539.70万亿元。

其中,网上支付业务570.13亿笔,金额2126.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6%和2.47%;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 电话支付业务1.58亿笔,金额7.6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99%和12.54%。

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10亿笔,金额208.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05%和45.23%。

4. 普惠金融环境建设情况4.1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1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小微企业较多的江苏泰州和浙江台州试点取消企业(含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许可,将企业基本存款账户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同时,通过改造账户管理系统控制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唯一性,并事后核查企业开户资料,保障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合规性。

截至2018年末,试点地区商业银行共为企业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4.56万户,其中小微企业2.64万户,个体工商户1.92万户。

取消许可后,企业开户环节减少,开户效率进一步提升,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4.2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速(1)征信系统进一步完善为解决客户信贷获得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2016年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启动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末,央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的2600万户企业中,一半以上是小微企业,已纳入1370万户小微企业,占全部建档企业的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