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滞型便秘
浅谈便秘的概念、分型与治疗

浅谈便秘的概念、分型与治疗宋太平魏淑娥巩跃生河南省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450004指导宋光瑞长期以来有关便秘的名词较多、定义模糊、相互混淆,作者参考有关文献介绍几个概念。
【有关便秘的几个概念】一、便秘:医师和患者对便秘(conspitation)的概念认识上有一定差异。
患者对便秘的描述可以是以下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项或组合: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三次)、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
这三种症状在每个患者身上的主要表现的程度不同。
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排出干难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即为便秘;还有人指出便秘是每天进食19g纤维素的标准饮食,每周排便少于三次,不计症状和排便时间也称便秘。
二、严重便秘的定义:5天内排便少于一次,同时伴有粪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费力,并有不尽感,18个月以上者。
三、便秘: 1、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用难。
排出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候群。
7天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
四、便秘: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有便而排出国难,临床上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他的发生主要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而导致便干燥坚硬为便秘。
五、一般认为正常人由摄入食物,经消化吸收到成为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24~48小时,若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即为便秘,但摄入食物成分的不同,各人饮食排便的习惯不同,间隔时间差异是很大的,有人2~3天排一次,有的人4~5天排一次,只要排出通畅,无痛苦,就不能视为便秘,当排便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不尽感或不适感,腹满坠胀,头昏、乏力、失眠多梦等痛苦症状时,才能称为便秘,排便有上述痛苦症状,即使每日一次或数次也列为便秘。
六、便秘:①大便太少、太硬,排出困难。
②排便困难常伴有肛门坠胀或排便不净感等。
③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3次,也称为便秘。
七、中医认为便秘为饮食入胃,经过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成为粪便,此过程约需要1-2天,乃常度也。
气虚气滞型顽固性便秘怎么治

气虚气滞型顽固性便秘怎么治中医治疗便秘,并非一味地使用软便剂或泻药,而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做调理。
有些便秘的人平常喜欢吃烧烤、油炸、辛辣类的食物,大便很硬且容易有口臭、火气大的现象,这是属于“热秘”,需要一些清热泻下药物,如防风通圣散、麻子仁丸等。
有些便秘患者通常会坐很长时间,活动较少,容易紧张和抑郁。
这是属于“气秘”的。
他们需要一些理气排便的药物,如木香槟榔丸等。
有些便秘的人则是身体虚弱,大便不硬,虽然有便意却是解不出来,或是解不干净,这是属于“虚秘”,反而需要一些补养气血的药物,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
便秘患者通常可以吃富含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红薯、红薯叶、芹菜、菠菜、香蕉、猕猴桃等。
便秘老人可以吃松子、腰果、核桃、芝麻、蜂蜜等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三餐定时定量,适时补充水分,适当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便秘。
[杏仁芝麻糖]配方:甜杏仁60克,黑芝麻500克,白糖250克,蜂蜜250克。
制作方法:将甜杏仁粉碎成泥,将黑芝麻洗净,倒入铁锅中。
用小火炒,直到水分散去,芝麻发出声音,立即装满碗,稍微冷却,然后研磨。
将杏仁酱、黑芝麻、糖和蜂蜜倒入一个大瓷盆中,搅拌均匀,盖上瓷盆,蒸2小时,离开火。
功效:益气润肠。
用法:每天两次,每次一勺,饭后咀嚼并吞咽。
【人参黑芝麻饮】配方:人参5~10g,黑芝麻15g,白糖适量。
制法:黑芝麻捣烂备用。
人参水煎去渣留汁,加入黑芝麻及适量白糖,煮沸即可。
功效:益气润肠,滋补肝肾。
用法:可作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黄芪素麻粥】配方: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梗米250克。
制备方法:将黄芪、苏子一麻仁打碎,加入适量水煎煮5~10分钟,取药汁备用,加入粳米,用药汁煮粥。
功效:益气润肠。
用法:每天服用1剂,连续服用几次。
【芪香蜜营膏】配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黄芪、木香加水适量煎煮。
每3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加蜂蜜一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气滞便秘(腹胀、屁多),行气通便

气滞便秘(腹胀、屁多),行气通便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该病在亚洲发病率为1.4%~32.9%,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
该病以排便艰难或费力、粪质坚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畅、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常伴有腹痛、腹胀、头昏、头胀、恶心、口臭、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心情烦躁、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便秘持续存在,间歇发作,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黑变病、肠癌、前列腺肥大等肛肠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肥胖、皮肤危害等其他疾病,可以说“便秘是一颗癌症的种子”。
长期便秘是如何导致癌症发生的?祖国医学中讲到,饮食入于胃,经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身体所受用,而其剩下之糟粕由大肠传导而出,经魄门排解出体外,其中糟粕即为大便。
糟粕就是食物的残渣和身体的毒素,而排便就是及时排出毒素的过程,如果发生便秘,尤其是慢性便秘,长期的毒素积累,导致肠道内毒素的含量越来越高,最终被肠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又重新流转到全身各处,危害身体健康。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排便的“管道”,也即我们的肠道,肠道黏膜长期被过多的“毒素”刺激,就可能会发生癌变。
美国胃肠病学会曾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28854例慢性便秘患者及86562例无便秘表现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无慢性便秘的对照人群相比较,结直肠癌(CRC)以及肠道良性肿瘤在慢性便秘患者中更为常见。
另外,便秘的患者,其他癌症的发生风险也会明显增加,相关研究发现,在发现“乳癌前期病变”的女性中有23.2%存在便秘症状,而无便秘的仅占5.1%。
可见,便秘虽然看似非大病重症,但若长期发展,会加速肠道老化,产生毒素积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巨大。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深受便秘困扰的患者深知长期便秘的危害,积极寻求治疗,通过服用泻药或促胃肠动力药来缓解症状,可是便秘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断根,效果不理想。
浅谈中医如何治疗老年性便秘

浅谈中医如何治疗老年性便秘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中医临证论治本病常慎审其因,详辨其病,权衡轻重主次,灵活变通治疗。
1 病因及病机1.1气血不足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1.2阳虚寒凝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1.3阴液不足老年体弱或久病,或服用泻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干枯,大便燥结难下。
1.4气机郁滞老年之人,多忧善虑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1.5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2 治疗2.1非药物治疗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饮食调理及身体锻炼,特别是功能性便秘更应如此。
食物应富含纤维并多饮水。
2.2药物治疗便秘临床上分为气秘、虚秘、冷秘和热秘。
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
2.2.1气虚便秘特点为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嫩苔薄,脉虚。
药用黄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
2.2.2血虚便秘特点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舌淡脉细。
药用当归、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参、佛手、香椽、枳壳、生黄芪、白蜂蜜等。
2.2.3冷秘特点为大便难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恶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药用当归,仙灵脾、肉苁蓉、木香、枳壳、麻仁、生黄芪等。
2.2.4气秘特点为大便秘结,噫气频作,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
药用木香、槟榔、佛手、郁金、枳实、麻仁、柴胡、内金等。
2.2.5热秘特点为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数。
药用大黄、炙枳实、白芍、生地、元参、生芪等。
中医详解便秘,这些方法可以调治

中医详解便秘,这些方法可以调治便秘指的是指由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
便秘者临床上有些伴有胃腹胀、食欲减退等相关症状,但大部分长期习惯性便秘者并无不适症状。
对于长期的功能性便秘,西医常规治疗往往难以根治,相比之下,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生活习惯改善等中医调养在便秘的治疗中可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详解便秘,并向读者们介绍关于便秘的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及日常调理建议,旨在为相关病人寻医问药提供参考。
一、便秘之病名中医自古有之中医学上对于便秘的认识由来已久,在医书《扁鹊心书•便秘》就有如下记载“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而大便常结”;在医书《名医杂著》当中也有关于便秘的记载“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因此,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久远。
涉及便秘的古医籍条文也甚多,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中医对于便秘之病因病机详解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年老或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
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有关,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
其病因病机可分如下几个方面:2.1脾之病机:脾胃同居中焦,脾属阴土,胃为阳土,二者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升一降,有机协调,脾胃可共同完成对饮食的受纳、腐熟及排泄过程。
而脾,乃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是作为人体后天阴液产生的源泉,故而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
2.2肺之病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肺与之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既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时又有生理上的互相协调。
肺之实热、阴虚、宣肃失职往往可引发便秘。
2.3肾之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以及主水液代谢等多种作用。
肾主二窍司二阴,又主五液,故津液盛则二便调和,故而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大便燥结。
便秘的针灸辩证治疗方法

便秘的针灸辩证治疗方法便秘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便秘的经历,医学对其有明确的定义,即每周排便不足三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则为便秘。
如果便秘持续时间超过了12周,就位慢性便秘。
便秘发生率高,其发生率在2%至28%这个范围,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的发病率甚至是高达15%至20%,便秘多死由于粪便在消化道中的移动太慢,或者无法从直肠中有效的清除,使得粪便脱水、变硬和干燥,进而引发便秘的发生。
置至于慢性便秘,则有许多的原因,大部分情况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和直肠、肛门病变等器质性病变有关,也可能和结肠传输、排便功能紊乱等功能性因素有关,还可能是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上对于便秘的治疗主要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同时多使用泻药来缓解症状。
其实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也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针灸治疗,不仅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且效果显著。
一、关于便秘的病因和病机中医认为人体的大肠部位是便秘发生的病位,之所以会发生便秘,是因为病人的大肠传导功能出现了异常,而这又和肺、肾、肝、脾等有密切的关联。
若燥热聚集于病人的肺内,最终就会移至大肠部位,最终可导致大肠的传导失职,进而引发便秘的发生;若脾胃运化失常,会导致糟粕内停,大便难以顺利排出体外;如果肝气得不到舒泻,很容易郁结化火,火邪易耗气伤津,会使得大肠部位失于润养;若肾津亏虚,会使得大肠阴津涩少,肾阳衰弱,这会出现阴寒凝结的情况,这不利于对大肠的传导,最终可引发便秘的发生。
人体大肠的传导功能是依靠身体内的津液懦润和阳气推动的,如果身体内的津液十分充足,会保持身体的输布保持正常的状态,腑气血通。
可以一旦体内的气机失调,便会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最终可使得大肠的导致传导失常,腑气不通,从而引发便秘的出现。
二、辩证论治便秘中医在对病人症候的寒热虚实进行辨别时,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舌质和舌苔来辨别。
如果病人的舌苔厚腻,则为实证,没有舌苔则为虚证;若舌苔白滑,则多寒,舌苔黄腻,则为多为热;若病人的舌质红,但是无苔则为津血干枯;若病人的舌质寡淡,且舌苔少,则属于气血两虚。
便秘的中医辨证

便 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症状。
本篇所讨论的是经常发作的习惯性便秘;至于并见于其他疾患过程中的便秘,则为一时性的现象,这里不予叙述。
【病因】1. 辛辣炙食品,进食过多,燥热内盛,热移于下,致令肠间干燥,宿垢滞留,发生便秘。
2. 忧思郁结,气机失于疏畅,以致津液不行,肠失传导之职,形成便秘。
3. 气血亏虚,气虚则传送无力,血虚则肠失濡润,而治便秘。
一般多见于老年体弱,或产后失血过多,或大病之后气血未复的患者。
4. 肾阳不足,蒸化无能,肠失温润,以致浊阴凝结,引起便秘。
正如张景岳所说:“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
”【辨证施治】便秘的一般症状,是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三、五日或六、七日大便一次。
有些患者除便秘外,并无其它兼证,但长期便秘患者,往往因粪便的燥结,引起痔核或肛门造裂;或有腹胀嗳气,头晕纳减等现象。
兹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分述如下:1. 燥热内结:口有热臭味,腑胀溲赤,苔薄黄腻,脉滑实有力,治宜清润通便,用麻子仁丸①或更衣丸②。
2. 气滞不行,腹胀或痛,嗳气胸痞,苔薄腻,脉象多弦。
治宜顺气行滞,用六磨汤③加减。
3. 气血亏虚:气虚的,便后乏力,气短汗出,舌薄腻,脉虚软,治宜益气润肠,用黄芪汤④加味;血虚的,形瘦唇白,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多中剥,质淡红,脉细小,治宜滋阴润燥,用五仁丸⑤加生熟地、当归、鲜首乌之类。
4. 浊阴凝结:一般多见于老人,很少伴有其它兼症,或有轻度腹痛,按之则舒,得温则减,口和舌淡,脉多沉迟,治宜温肾通便,用半硫丸⑥或苁蓉润肠丸⑦,随症选用。
【附方】①麻子仁丸(《伤寒论》):麻仁,杏仁,芍药,大黄,川朴,枳实。
②更衣完(录自《时方妙用》):芦荟,朱砂。
③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槟榔,木香,乌药,大黄,枳实。
④黄芪汤(《金匮翼》):黄芪,陈皮,麻仁。
⑤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杏仁,松子仁,伯子仁,郁李仁。
⑥半硫丸(《局方》):半夏,硫磺。
叶松教授辨治肝郁气滞型便秘的经验

光明中医2021 年3 月第36 卷第5 期CJGMCM March 2021. Vol 36.5• 717 •叶松教授辨治肝郁气滞型便秘的经验王梦雅1叶松2A摘要:旨在介绍叶松教授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床诊疗经验。
叶松教授认为此病以肝脾气滞为发病之本,大肠腑气不通为发病之标,治疗上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重视调畅肝脾气机并兼顾滋阴润肠,以麻子仁丸合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脾约;便秘;肝郁气滞;叶松d o i:10.3969/j.issn. 1003-8914.2021.05.015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054717-02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排便次数减 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时间延长,且粪便干硬,便后无 舒畅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
有报道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4.0%〜6.0%,并随着年龄 增长而逐步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可达到22.0% |2]。
便秘属中医学“便秘”“秘结”“脾约”等范畴。
长期便秘 易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导致痔疮、肛裂、肠梗阻 等不良后果,同时也增加了冠心病、心衰、高血压患者的 心脏负担,使得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增高。
叶松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 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 中医院副院长,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
叶松教授长期从事脾胃肝胆病的临 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治疗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肝郁气 滞型便秘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师从叶松教 授,受益良多,现就导师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证思 想和经验进行浅述。
1病因病机便秘常见的病因有器质性和功能性2种。
器质性 原因多是由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或直肠肛门病变所致,也可见于因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肠道疾 患所致,或是由于某些药物而引起的便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便秘 ;气滞 ;针灸 ;中医学 【 中图分类号 】R 5.5 26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 1 )2 — 0 1 0 07 81 2 1 3 03 — 2 0
便秘是指 粪便在 肠 内滞 留过 久 ,秘结 不通 ,排 便周 期 延长 ,或周期 不长 ,但 粪质干结 ,排 出艰 难 ,或粪 质不硬 , 虽有 便意 ,但便 而不 畅 的病证 。随着 现代 社会 生活 节奏 的 加快 和饮食 结构 的改变 ,便 秘 的患病率 逐年 增高 。中医学 认 为便秘 的发 病不 外乎 饮 食不 节 、情 志 失调 、外 邪犯 胃、
生 的 重要 机制 之一 。
点 ,实验结果显示观 察组 患者治疗 期 间症 状积 分呈现 递减 趋势 ,在治疗后 1 开始起效 ,结 肠运输 实验显 示 ,7 周 2小 时观察组结 肠标 志物排 除率差值 为 3 . 3 0 2 8±1.5 ,而对 761
粘膜有炎症水 肿现 象 ,与 中医 的湿 胜则 肿相 吻合 ,故 陈金 泉等人认 为水肿 为湿邪 侵袭所 致 ,湿邪 蕴结 于大肠 ,阻碍 气机 升降 ,从 而形 成便 秘 ;窦学 俊 认 为便秘包 括 干结 和 传导失 常两方 面,而传导 失 常则 是气 机 失 畅 的一 种 表 现 , 而疾病 多为内外部 因素作用 于人体后 ,通过 “ 机” 这个 气 核心 的环 节而引发 ;翟建 宁 等也认 为 大肠 的传 导功 能是 否正 常 ,依赖 于气 机升 降有序 ,清 气得 升 ,浊 气得 降 ,方 可 正常传 导 ,糟粕下 行 ,大便 乃通 。所 以 ,气 滞 为便 秘发
药物依赖性 便秘 患者 ,多见 于瘦弱 的女性 或老年 人 ,多 以 脾虚为 主 ,针对此类患者 ,史仁 杰 认 为可选用健脾 益气
滞
1 中医学对便秘病 因病机 的认识
早在 数千年前就有 对便 秘 的记 载 ,历代 中医古籍 中均 有对便秘 的详尽 描述 。 《 黄帝 内经》 首 次将便 秘称 为 “ 大 便难 ” 秘结 ” 秘涩” 等 ;汉代 张仲景将便 秘称为 “ 、“ 、“ 脾 约” 闭 ” “ 、“ 、 阴结 ” ;隋代 医家认 为便秘 的发病机 理为津 液不足 、水不 能行 舟 ;金元 时期 的朱丹 溪则 曾在 《 溪心 丹 法》 中指 出老 年便秘 的病因病机 多为 “ 中气 不足” 和 “ 阴 亏血损 ” 。关于气滞 型便 秘 ,中 医认 为忧 思 郁怒 或 久坐 不 动 ,或肝郁化火 ,而致便秘 。中医藏象理论认 为肝 主疏 泄 , 调畅情 志 ,不 良的情绪 刺激可 引起肝疏泄 失常 ,乘脾犯 胃, 腑气不 降 ,从 而致大 肠传 导功能 失常 。现 代 医家也通 过多 项 临床研究发 现情 志因 素 在 便秘 的致病 因素 中 占主导 地位 。情志 因素为便秘形成 的内因 ,六淫之邪 致病为外 因 ; 陈金 泉等 根据湿 为阴邪 ,易损伤气机 ,易伤 阴位 的理论 ,
研究 了 2 9例功能 性便 秘患 者 ,多数患 者直 肠及 乙状 结肠 3
之香砂 六 君 丸 ,酌 情 给予 消食 、渗 湿 、理 气 之 品。 闫道 普 等也对老年便 秘患者进 行 了研究 ,选 取该 院门诊 及住 院病人 中 5 6例老年气滞 型便秘 患者 ,实验组 以五磨饮子为 基本方 ,实验证实总有 效率 为 9 . % ,闫道普 等人认 为五 28 磨饮子可疏 肝调 脾 ,顺气行 滞 ,升降有 序 ,可使 肠道 气机 恢复正 常,临床运用 五磨饮 子治疗 气滞 型便秘 取得 了满意 的疗效 ,值得I 临床推广 。 22 针灸 . 从古 至今 ,针灸在治疗便 秘方面疗效 确切 ,早
论 著
Tra i et s
中 国 民 族 民 jI 药 h医 -
C ieejun lo tn m dcn n tnp am c hns ora fe o eiiea d e ohr ay h h ・3 1・
浅 谈 气 滞 型便 秘
李红梅 郑国荣
1 .湖j 中医药大学 ,湖北 B 武汉 4 0 6 ; .广 州军区武汉总 医院,湖北 30 1 2 武汉 4 07 30 0
在 《 灵枢 ・ 杂病》 就记载有 “ 满 ,大便 不利 ……取 足少 腹 阴” 腹满食不化……不能大便取足太阴”等 。 、“
2 2 1 毫针刺法 .. 张智龙 采 用多 中心 、随机对 照 的方 法 ,对 2 5例气秘患 者进 行研究 ,观察 组取 穴支 沟 ,毫针 5 垂直刺入 ,同时 给予 电针刺激 ,对 照组 电针相 近位置 非穴
【 摘
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 的改变 , 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为热结 、气滞 、寒凝、气血阴 阳
亏虚。笔者阅览 了大量的文献 , 现将 中医对气滞型的便秘的研究归纳总结成文 , 中包括了中医对气滞型便秘病机的认识 、中药对气滞型便秘 其 的治疗进展、针灸对便秘 的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便秘又包括毫针刺法、针药结合 、针灸结合推拿、穴位敷贴及穴位注射等多个方面。
禀赋 不足等原 因所 致 的肠道 失 司,发病 机理 多为 热结 、气
阻滞所致 的便秘 中也 总结 了大 量 的经验 。余 在先 对 10 5
例气滞 型便秘患 者均 给予必通 汤 口服 ,在治疗 1 —3个疗程 后通过症状评分 ,评估疗 效 ,治疗 总有效 率为 9 . % 。叶 92 玲 等运用承气 乙字 汤治疗 肠道气滞 型便 秘 ,承气 乙字汤 为汉方 乙字 汤加 《 伤寒论》 中的小承气 汤组成 ,治疗 2个 疗程 ,3个月 后观察 疗 效 ,治疗 组总 有效 率为 9 . % ,明 33 显高于对照组 ( 0 ) 8 % 。临床 中也可见许多长期服用泻药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