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纪录片可视性的创作理念思考——以探索频道两部中国题材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例
以纪录片《望长城》为例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

以纪录片《望长城》为例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答辩日期:目录摘要 (3)引言 (5)一、绪论 (6)1、研究的背景 (6)2、研究的综述 (7)二、纪录片《望长城》的故事化分析 (8)1、题材故事性的凸显 (8)2、“说”者角色的转变 (9)3、现代拍摄技术的应用 (9)三、纪录片故事化的功效 (10)1、叙事效果的增强 (10)2、主题意旨的表达 (10)3、主题意旨的表达 (11)四、纪录片故事化的对策 (12)1、题材和内容的挖掘 (12)2、画面和声音的创新 (12)3、脚本的故事化引导 (13)五、小结 (13)参考文献: (15)摘要历史文化纪录片因为其历史价值、认知价值、文献价值及文化传承功能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拓空间,为纪录片的纪实性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望长城》诞生于追逐纪录片自身存在价值的火热时代,在中央电视台内部,看重的是中日友好交流、对外宣传中国的作用,摄制人员看重的则是纪录理念和手法的刻意创新,因此,《望长城》代表的是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在启迪民智、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上起到了突出贡献。
纪录精神与社会文化相交织、人、历史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叙事结构和叙事线索的差异:开放与封闭、多元与单一相融合的手法来讲述历史纪录片的事实,《望长城》采取个人追述式的纪录模式,也是个人追述式在中国运用的先锋作品,它混合了观察、访问、采访、述评、导演的画外音与画面上的插入字幕以及摄影机与人物之间的互动等等众多元素,《望长城》从多种手段展现中国纪录片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记录片;《望长城》;表现手法Abstrac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y has broad market development space because ofits hi storical value, perceived value, the literature values and cultural heritage functions,documentar ies, documentary plays the role of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The Great Wallwas born in the cha se documentary fiery era of existence value, within the CCTV, thevalue of Sino-Japanese friendly exchanges, publicizing China's role valued by the crewsis a record of ideas and practices delib erately innovation, therefore, the Great Wallrepresent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document ary, played an outstandingcontribution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Intert wined record ofmental and social culture, people, history and narrative combined with differen ces in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clues: open and closed multi-and single-phaseintegratio n approach to tell the facts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the Great Wall "totake personal recoun t type of record mode, a pioneer in the use of personal recountstyle in China works, it is a mi xture of observation, visits, interviews, commentary,director's voice-over on the screen to inser t subtitl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camera and characters, and so many elements, the Great Wall "from a variety of meansto show the documentary story of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Keywords: documentary; "the Great Wall"; performance practice引言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
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观后感

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观后感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形式之一,它既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又能够启发我们对人文之美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纪录片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有一些片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观看的几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分享我的观后感。
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是《丝绸之路:中国的历史传奇》。
这部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讲述人的解说,生动地还原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沿革。
观看这个纪录片,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眼目睹了贸易繁荣时期的壮丽景象。
片中展示的各个古代城市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使我对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纪录片还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和专家学者的方式,展现了这条古老商道对于文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多元文化交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另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是《巴比伦的梦与荣光》。
这部纪录片以叙事性的手法,讲述了古巴比伦文化的兴起和消亡过程。
通过对雅典娜神庙、巴比伦古城等古迹的拍摄和解说,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了解了巴比伦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同时,片中还对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雕塑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观看这个纪录片,我既感叹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又反思了大时代变迁对文明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两部纪录片,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法兰西:一个民族的历史》、《埃及古墓探秘》等等。
每一部纪录片都凝聚着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心血,通过严谨的研究和深入的拍摄,为观众呈现出了历史的真实与美丽。
通过观看这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发展和人文之美,还深刻认识到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将真实的历史和人文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历史和人文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龙建华;谈应国
【期刊名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14)001
【摘要】一篇短短八十一字的《陋室铭》,竟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成了千古绝唱.那是因为在《陋室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可以看到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逆境时应该怎样去面对.不仅如此,从《陋室铭》的创作中,我们还可以理解经典的地域(朗州)文化是怎样成为中华历史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的,以至每次读《陋室铭》都有一份别样的清新,都有一份格外的心动与奋进,都能为读者心灵种下茁壮的生命之源.在《陋室铭》里可以看到朗州(常德)文化的璀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闪耀的光芒.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龙建华;谈应国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常德诗墙的历史文化价值 [J], 韩隆福
2.让生命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闪光——评贾合甫·米尔扎汗对中国哈萨克历史
文化的研究与描述 [J], 吴福环
3.历史文化纪录片可视性的创作理念思考——以探索频道两部中国题材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例 [J], 李晓林
4.近代常德社会风貌在常德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价值——基于美籍作者菲利斯·班南·伍德沃斯的《家在常德》 [J], 李楠芳
5.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路径探析——以常德地区为例 [J], 罗尧; 谌晓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观察式纪录片创作新视角--以《纪实72小时》为例

探索观察式纪录片创作新视角--以《纪实72小时》为例陈露媛
【期刊名称】《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年(卷),期】2022()8
【摘要】观察式纪录片自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并逐渐兴起,融入了“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元素,将镜头和拍摄者隐匿于故事之后,排斥话外解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观察式纪录片也出现了不同的创新视角,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观察,怎样构思纪录片叙事,以何种手段拍摄,如何剪辑,成为了观察式纪录片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为例,探究观察式纪录片创作的新视角。
【总页数】3页(P194-196)
【作者】陈露媛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1
【相关文献】
1.南派纪录片创作的探索和应对策略r——以台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为例
2.历史文化纪录片可视性的创作理念思考——以探索频道两部中国题材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例
3.探究纪录片式节目的创作模式——以《奇遇人生》纪录片+综艺纪实真人秀为例
4.地方台纪录片创作的探索与思考——以鞍山广播电视台自创纪录片《鞍山评书》为例
5.纪实性纪录片创作中的细节运用——以《归途列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思考

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思考作者:王晓斌来源:《卷宗》2019年第33期摘要: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用现代电视手段,讲述了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华文明故事。
在叙事结构上,一改历史纪录片创作上惯常使用的宏大叙事结构,采取化繁为简的方式,根据楚国发展历史阶段大致划分,每集选取这一历史阶段中一个最为关键的人物,讲述这个人物一个最为关键的故事。
力求做到不仅真实还原历史情境,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放大故事细节,聚焦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更是要发掘事件背后值得深思的历史规律。
本文从电视创作实践的角度探讨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力图为此类电视片的创作创新提供新的实践印证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楚国八百年;叙事结构;历史纪录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从大的区域范围划分,就是北方黄河文明和南方长江文明的双峰并峙。
如果说黄河文明以中原文化为代表,那么,长江文明中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应为代表,其中,又尤以楚文化为最高成就者。
说到楚国,人们自然地会联想起屈原,联想起端午节,联想起“惟楚有才”,然而由于史料的不完善,楚国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能有完整清晰的印象。
《春秋》的寥寥数语,不能让人们知道这个以凤凰为图腾,充满着对智慧和美向往和想象的国度曾经有什么样的过去。
从北方跋涉迁徙而来的楚人,虽然因为朝代更迭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越来越多的出土史料和文物让人们惊叹于它曾经的辉煌。
由于长江流域的河流泛滥情况远甚于北方,所以同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楚文化只在近现代才开始为世人关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荆楚文物的发掘出土,学者越来越惊叹于这一远古文明。
而用电视纪录片的形态来系统全面向大众介绍楚文化和荆楚文明是有别于之前选取某个局部来呈现的新的尝试。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情节冲突和矛盾是吸引观众的基本要素,电视作为新的艺术形式也不例外。
期待作品随着情节的展开,可以出现戏剧矛盾。
这一点却恰恰是历史题材纪录片所欠缺的部分。
大量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仅仅有史实的纪录,没有细节的铺垫和矛盾的激化,它让电视历史纪录片成为一种流动的教科书,造成观众收视兴趣转移。
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之道

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之道作者:金响龙吴春彦来源:《新闻论坛》2021年第02期【内容提要】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自2020年12月7日在电视端和网络端开播以来,不仅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还赢得了知乎8.3分、豆瓣8.6分的好评。
《中国》以群像式结构还原人文历史图景,通过虚实结合、声画交融、多元传播等方式和手段,实现了纪录片的写意影像建构,在传播弘扬历史文化之余,亦使纪录片形成了诗性美学风格。
在影像民族化、主流历史观表达方面的把握,在叙事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都为当下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和传播策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中国》群像结构写意影像传播渠道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自2020年12月7日在电视端和网络端开播以来,收视率便一路高歌猛进,知乎与豆瓣分别赢得了高达8.3分与8.6分的评价。
纪录片《中国》共3季,每季12集,其中第1季现已全部播出完毕。
总导演李东珅、周艳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历史中对当今社会仍影响深远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写意影像与声音元素的融合来重构已发生或可能发生过的人文历史景观,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引导观众多维度感知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
一、群像式结构,还原历史图景戏剧结构是指:话剧作品的内在构造和组织方式,通指布局,亦即对情节做出安排的意思,①大致可分为开放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和人像展览式结构三种。
而其中的人像展览式结构又称为群像式结构,它是近代西方戏剧和小说中惯用的布局谋篇范式,通常是以戏剧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并列地展示社会时代变迁与人物精神面貌。
这种结构方式缺少贯穿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和情节线索,淡化了作品中的戏剧矛盾冲突,而讲究以单个故事片段的串联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群像及简单的人物关系,以使文艺作品的结构达到“形散而神聚”的目的。
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叙事策略的创新

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叙事策略的创新
李子潞
【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
【年(卷),期】2024(45)4
【摘要】纪录片《何以中国》是一部聚焦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
它通过多元的叙事范式和权威的历史解读,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
其既有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又有一些非常细腻的细节,具备多元的叙事内容和全景叙事结构,首次通过全国性的考古挖掘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故事,环环相扣地解答了“何以中国”的问题,厘清了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中华溯源的必然性,意蕴深远,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总页数】4页(P110-113)
【作者】李子潞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5
【相关文献】
1.纪录片《考古中国》的叙事特色
2.浅谈考古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以《考古中国》为例
3.历史考古类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策略研究
4.纪录片中“自我陈述”和“他者叙事”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建构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纪录片《中国扶贫在
路上》和《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为例5.从哔哩哔哩《不止考古》探析考古纪录片叙事与传播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看鉴历史》对历史纪录片拍摄的探索与启发

论《看鉴历史》对历史纪录片拍摄的探索与启发作者:师帅来源:《电影评介》2018年第04期自2016年以来,网络上出现了一部名为《看鉴历史》的纪录短片。
该节目自开播以来,便陆续收获社会各界观众的肯定,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更新之中,目前已经播出了六百多集。
在紀录片领域,这种始终兼顾质量和数量的个案并不多见。
“看鉴历史”,顾名思义,是通过“看”历史故事来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同时,节目名称又谐音“看见历史”,暗示了该节目是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为观众“收看”历史提供入口。
截至到目前,该纪录片的收看人次达到了4000万。
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而言,这一数据无疑已彰显了作品本身的魅力。
但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何这样一部纪录短片可以获得如此多观众的青睐?其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但从作品本身的设置出发,则可发掘出以下三个原因,这同时也是该节目为同类题材纪录片拍摄提供的三个经验。
一、选材广泛而不失科学《看鉴历史》的题目已经展现出该节目的中心内容“历史”,但与较为具体的历史纪录片不同的是,该片选取的题材相当广泛,不仅包括古今历史,还涵盖了中外史实。
所以无论对哪一阶段的历史感兴趣,观众均可在节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剧集。
但是,只要认真观看该片,便可发现其对于历史题材的选取虽然广泛,却并不随意,而是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之后,精心选取的。
这类历史题材,往往较为著名,但同时又常常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在节目当中,观众从熟悉的历史事件入手,收获的却是与常识有所不同的结论,而此类结论又大多是经得起推敲的、与历史事实更加接近的史实。
例如2017年11月29日播出的《干将、莫邪锻造过程比酷刑残忍》便是典型。
该节目以妇孺皆知的干将、莫邪夫妇锻造神剑为切入点,讲述了为了助长炉温而将活人推入炉中的惨事,照应了题目的“比酷刑残忍”。
但节目并不满足于揭示这一事实,而是破除了人们认为“不生锈的剑便是有灵性”的误解。
原来活人身上的脂肪在高温后会变成碳颗粒,碳颗粒与铁生成钢,才导致宝剑不生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大致轮廓 ,并非在于剧情细 节的细微展示 。在 《 万
里 长 城 》 中 , 结 合 历 史 学 家 、 学 者 的 严 谨 讲 述 , 导 演
运用大篇 幅的搬演,再现 了明朝政府和戚继光抵 制蒙 古入侵而 修建 明长城的前 因后 果。演员表演细腻 ,服 饰考 究古 朴。场景搭建逼真 ,复原 了明朝紫禁城 建筑
・
视 昕天 地 ・
新 闻知识 (0 0 0 ) 2 1 .3
历史文化纪录片可视性
的创作理念思考
以探 索频道两部 中国题材历 史文化 纪录片为例
李晓林
历 史 文 化 纪 录 片 因 为其 历 史 价 值 、认 知 价 值 、文 外 这 种 讲 述 方 式 形 成 了荧 屏 中专 家与 观 众 之 间 人 际 交
不 适 用 于对 历 史 做 学 术 研 究 ,影 像 重 在 感 性 传 达 ,而
1 、制作历 史文化纪 录片的方法 是:启用 历史学
家 、学 者 作 为 再 现 历 史 的讲 述 者 , 从 关 注 他 们 的研 究
出发 ,在 跟 踪 和 访 问他 们 的研 究 过程 中 一 步 一 步 还 原 出历 史 的 面 貌 。 如 《 里 长 城 》 的 结 构 框 架 是 : 纪 万
科 学家蜡像前,讲述机械水钟的发 明状况 。而 《 万里
长 城》 中罗宾 ・ 茨教授 在 中国国家资料馆 查阅资料 叶
时接 受 了访 谈 。 历 史 遗 存 和 学 者 的讲 述 相 互 佐 证 ,加
强 了可 信 度 。 3 国外 纪 录 片 工 作 者 对 历 史 故 事 的 旨趣 要 大 于 、 单 纯 对 文 献 资 料 和 文 物 的 研 究 ,他 们 认 为 电视 媒 介 并
时 又具 有 很 强可 视性 的 规律 。
一
模拟 历史面貌的场景中 以及历史文献资料馆里讲述历
史 。档 案 资 料 和 文 献 、 文 物 、 图片 都 是 在 历 史 学 家 的 翻 阅和 调 查 过 程 中 呈 现 ,而 不 是 单 纯 作 为 历 史 古迹 说 明 给观 众 。 现 实 的 物 证 支 撑 起 这 段 历 史 曾经 发 生过 的 事 实 。 在 《 慧 》 中 , 研 究 者 在 中 国开 封 博 物 馆 古 代 智
的皇 宫气 势 。 三 维 动 画 还 原 出万 里 长 城 的宏 大 规 模 。
献价值及文化传承功能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拓空间。中
华 古 代 文 明 中 的 人 物 、 朝 代 、 历 史 事 件 或 者 文 化 现 象 为 这 一 类 型 纪录 片创 作 提 供 了 丰 富 的资 源 。D s o ey i cv r ( 索频 道 )在 历史 文 化 纪录 片 的制 作方 面 有先 进 的理 探 念 ,他 们 生产 的产 品获 得 了市 场 的普 遍认 可 和追 捧 。本
流的传播关系 ,交互仿真情境容 易打动人 。借 历史学
家 之 思 考 和 探 究 ,开 辟 出通 往 历 史 的路 径 , 防止 了单
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剧情 演 出造 成 的故 事 片 印 象 。
2 历 史 学 家 、 学 者 在 遗 址 上 口述 历 史 事 件 ,产 、
生一种似乎 目击历史就在身旁发生 的感觉 ,富有 生动
一
个 指 导思 想 , 这 也 是他 们 所 秉 承 的 娱 乐 化 的 核 心 理
・ 6 8 ・
新 闻知识 (0 0 0 ) 2 1 .3
念 。故 事 化 的 表 演 重 在 描 述 出 根 据 史 料 浮 现 出 的 事 件
・视 昕 天 地 ・
古人策略 时,插 夹的表演性 画面是戚继光将军 率兵 策 马扬鞭 、指 挥冲杀的事件 ,并以战马嘶叫 同期 声为背
和 富 有 个 人 魅 力 的 讲 述 、调 查 方 式 使 历 史 还 原 变得 权
隐藏在 文献 和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 。人和事件会激活
和架构 历史。在 历史题材上 ,他们往往会进行事件化
处 理 ,运 用 三 维 动 画 、 电脑 特 效 虚 拟 历 史 场 面 ,再 现
一
个 个 丰 富 、立 体 、 生 动 的 历 史 事 件 。剧 情 化 使 历 史
威 、生动、可信 ,后者说教色彩过于浓厚 ,且缺乏 说
服 力 。 专 家 的 科 学 研 究 为 剧 情 演 绎 提 供 了依 据 , 也 是 全 片 具 备 纪 录 片 “ 实 性 ” 品质 的根 本 保 障条 件 。此 真
变 得 富有 可 视 性 和趣 味 性 。 历 史 故 事 化 、 人 物 化 、矛 盾 化 、动 态 化 成 为 探 索 频 道 创 作 历 史 文 化 纪 录 片 的
不 善 于 做 理 性 思 考 。 影 像 当 中的 文 献 资 料 和 档 案 也 大 多 是 说 明 故 事存 在 的 手 段 , 或 者 是 作 为 由头 ,开 发 出
录 了三 位 当代 历 史 学 家 ( 史学 家 大 卫 . 斯 宾 德 勒 、 历 ・
麦克 吉尔大学教授 罗宾 ・ 叶茨和伦敦大 学考古 学家王 涛 )在中 国考察和研究古长城 的过程 。此 种方式避 免 了解说者 以全知身份所作 的讲解 。前者科 学家的身份
、
如何还原历史的真实
历史 文化 纪录 片 的首要特 性 和价 值是 :尊重 历
史 真 实 。 怎样 才 能知 道 过 往 的 历 史 面 貌 以及 真 相 是 什 么 ?纪 录 片 工 作 者 秉 承 的前 提 是 :科 学 家 的 研 究 能 够 达 到 还 原 历 史 真 实和 为真 相 求 解 的 目标 。
感 。 或 者 是 历 史 学 家 、 学 者 在 博 物 馆 的历 史 藏 品前 、
篇拟对探索频道 出品的代表性历史文化纪录片 《 中国的 万里长城》 ( 以下简称 《 万里长城》 )和 《 中国祖先 的 智慧》 ( 以下简称 《 智慧》)进行考察 ,透视其创作理 念 , 以期 找 到历 史文 化 纪录 片 在保 持 纪录 片 真实 性特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