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完整版)

合集下载

普陀山导游词15篇

普陀山导游词15篇

普陀山导游词普陀山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普陀山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陀山导游词1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

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

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有缘者如果有旅游的机会,可以去参拜观音菩萨。

普陀山导游词2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紫竹林。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

孙悟空好几次遇到危难,就翻筋斗来到南海紫竹林中求助观音大士。

紫竹林,顾名思义,应是紫竹成林,但由于几经劫难,紫竹林遭到破坏。

现在园林工人的努力下,已在原处新植紫竹3000余棵。

经过精心培育,现已成林,重现了观音道场的紫竹成林的景观。

天王殿—圆通宝殿—大悲楼卧佛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大悲楼卧佛殿的卧佛,是一尊释加牟尼佛80岁涅磐时的佛像。

释加牟尼像有很多种不同姿势的佛像,主要有坐像,立像和卧像三种。

这个卧佛像呢是根据释加牟尼佛在婆罗双树间涅磐时的体态而塑造的,他面朝南方,侧身而卧,双脚直伸并拢,左手置于身体上,双目微合,很是自在安详。

各位团友,这大悲楼的墙两旁画有释加牟尼佛从出生到涅磐的经过,大家可以去仔细地观赏一下。

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身看,这座小小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叫“不肯去观音院”。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1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

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20_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常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1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

其中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

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著名景点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大乘庵等。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管理局带领全山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国家级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

内外交通便捷,旅游环境良好。

本岛日舒适接待量为1万人次。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香会、朝圣盛典,海内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之。

震旦第一佛国: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人间第一清净地: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

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

景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20篇)

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20篇)

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20篇)普陀山的篇1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

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

后毁于战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

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_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

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

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

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

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普陀山旅游导游词

普陀山旅游导游词

普陀山旅游导游词普陀山旅游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陀山旅游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陀山旅游导游词1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相传,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泛舟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此地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

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介绍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介绍浙江普陀山的范文篇1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

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

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

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

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

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

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

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ge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

普陀山 介绍词

普陀山 介绍词

普陀山介绍词《普陀山介绍词》普陀山介绍词(一)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唠唠普陀山。

这普陀山啊,那可是个超有灵气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普陀山的时候,那经历可太难忘了。

我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先到了普济禅寺。

一进寺门,就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给笼罩了。

我看到好多香客都拿着香,一脸虔诚地在佛像前参拜。

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拿起香,可是我这动作啊,有点笨拙,差点把香弄掉了。

旁边一位老奶奶还热心地给我示范,告诉我怎么拜才更恭敬。

在寺里漫步的时候,我发现寺庙的建筑特别精美,那些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还看到寺庙里有一口大铜钟,好奇的我忍不住上去轻轻敲了一下,那钟声低沉而悠扬,仿佛能穿透心灵,让我瞬间安静了下来。

普陀山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管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在这里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感受到那浓浓的佛教文化气息。

普陀山介绍词(二)各位小伙伴,普陀山真的值得一去。

我跟你们说我那次的普陀山之行。

我是冲着看南海观音像去的。

当我远远地看到那尊巨大的观音像屹立在海边时,我都惊呆了。

它是那么高大,那么慈祥,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庇佑着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

我沿着台阶慢慢往上走,想要靠近它。

一路上,海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咸咸的味道。

走到观音像脚下的时候,我抬头仰望,阳光洒在观音像上,金光闪闪,真的太美了。

我旁边有个小朋友,兴奋地跟他妈妈说:“妈妈,观音菩萨好漂亮啊,她是不是真的会保佑我们呀?”那纯真的话语让我不禁会心一笑。

在普陀山,不仅有神圣的佛像,还有那迷人的自然风光。

周围的青山绿水,与寺庙建筑相互映衬,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尘世的烦恼,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普陀山介绍词(三)嗨,大家好呀!普陀山可是个宝藏地方哦。

我就有一次特别有趣的普陀山之旅。

我到了普陀山的法雨禅寺,那里面的古树可多了。

我正欣赏着一棵巨大的银杏树,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声。

我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一群小鸟在树枝间欢快地跳跃着。

浙江普陀山景点导游词

浙江普陀山景点导游词

浙江普陀山景点导游词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如遨游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浙江普陀山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浙江普陀山景点导游词1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

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

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

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

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

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

"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

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范文1: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

其中普陀山本岛1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

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著名景点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大乘庵等。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管理局带领全山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国家级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

内外交通便捷,旅游环境良好。

本岛日舒适接待量为1万人次。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香会、朝圣盛典,海内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之。

震旦第一佛国: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人间第一清净地: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

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

景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潮涨潮落,岛上常年空气清新,质量优级世所罕见,富含负氧离子,仿佛天然的大氧吧。

森林覆盖率达80%,古树名木繁多,香花异草遍野,尤以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独存,属珍稀濒危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山上有国家二级以上动物30多种,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范文2:出历史名城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胜地。

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关外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

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诸端寺刹,晨钟暮鼓梵音法号经年袅渺,祥云喜雨龙光清岚百代氤氲,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称之。

至辽代,又因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居此山,经大德高僧德韶奏请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

其中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

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

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

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

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

九大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鱼、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

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

国家AAA 级风景名胜区,辽宁五十佳景之大观。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范文3:普陀山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

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

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

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

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看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

附送:浙江杭州. 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浙江杭州. 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

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

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

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

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麯院荷风。

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

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

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

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

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

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冷字是清凉的意思。

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

叫作秋瑾墓。

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

墓高1米,汉白玉塑像高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

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

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

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

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

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

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

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

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

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

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

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

擅长写意花鸟画。

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

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

是2001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

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

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

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

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

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

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

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

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

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

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

他是西泠八家之首。

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

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

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

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

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

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

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

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

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

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

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

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

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

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8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

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

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