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颜色词在各种文化中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和象征意义也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和可能的翻译:
1.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和热情。

红色在中国传统婚礼、春节和其他庆祝活动中非常常见。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red"。

2.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黄色象征着皇室和尊贵。

黄色也经常与土地和秋天相关联。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yellow"。

3. 蓝色:在西方文化中,蓝色通常表示冷静、清新和安宁。

在中国文化中,蓝色与水相关联,也经常用来表示温柔。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blue"。

4. 绿色:在西方文化中,绿色象征着自然和健康。

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也与自然和幸运相关。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green"。

5. 黑色: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表示悲伤、丧失和死亡。

在中国文化中,黑色也常用来表示权力和尊重。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black"。

6.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和无辜。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经常与丧礼和哀悼有关,表示悲伤。

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white"。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颜色词的基本意义可以直接翻译成英语,但在具体的语境中,颜色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译法,同时了解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随着汉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被加入到汉语词汇中,其中一类被广泛使用的词便是由颜色词构成的成语。

比如红润、白洁等等。

红润和白洁是两个代表汉语文化的成语。

它们激发了我们对颜色的美好联想,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

一、红润:表示美好
红润是一个由红色词加上润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美丽、美好的意思,这是因为红色在汉语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从古代就开始,红色就被用作重大场合的主色调,用来表示喜庆、热情和欢乐。

所以,当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就表示这个人非常可爱、温柔、和蔼可亲,也表示他有着英勇和勇敢的心。

二、白洁:表示属性
白洁是一个由白色词加上洁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着纯洁、纯净、爱护自然的象征。

白色在汉语中也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含义,它既表示纯洁,也代表诚实精神。

人们通常使用白色来表示清白,这就是为什么白洁这个词可以表示一个人具有忠实、清廉、纯洁的性格和品质。

三、总结
汉语中的颜色词成语,比如红润和白洁,在汉语文化中都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红润是表示美好,代表快乐,表示勇敢和英勇;白洁则表示属性,代表纯洁,表示忠实精神、清廉品质。

因此,在汉语文化中,含有颜色词的成语在表达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纯洁的珍视中都起
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本文以「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为主题,探讨中国文化中颜色成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基础。

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每一个颜色均会传达深层的文化信息。

而颜色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指代一种物质的颜色,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该颜色的价值判断和文化情感。

因此,本文聚焦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构成及文化内涵,着眼于从文化角度探讨颜色词成语的文化现象。

首先,可以从文字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成语的文字构成,绝大多数是由颜色词和在象征寓意上有关联的抽象词组成。

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代表着未经改造的状态,而「青」则象征的是经过磨练和修正后的更高境界。

因此,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句成语就是在传达一种持之以恒、不断改进的精神。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分析。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联想,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古代的「紫」一词就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代表着权威和尊贵,代表着高层主宰者的特权。

正因此,古代正式文档上就多出现「紫」、「紫金」这样的字眼。

此外,文化背景也是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中有着衍生出来的许多颜色传统以及其所暗含的文化信息,比如「红拂夜奔」这一成语,红色传达出的是勇敢和决心,再加上夜晚的气息,则是暗示着这是必须冒着生命危险的革命行动。

总的来说,中国的颜色成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价值体系,以及形成这种传统价值体系的文化背景。

此外,颜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人们应该把握这些文化信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颜色成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和精妙。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 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范文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范文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词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在表达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出的视觉效果上起到关键作用,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日两国文化深厚且历史悠久,颜色词在两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式。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中国的颜色词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颜色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常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如“红白喜事”中的“红色”即表示喜庆。

而“绿色”则常被用来表示生机勃勃、自然和谐,如“青山绿水”。

此外,“黄色”在中国古代为皇家专用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2. 日本的颜色词文化内涵在日本文化中,颜色词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赤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勇气、决心和忠诚,如日本武士道中的“赤心”。

而“白色”则常被用来表示纯洁、清新和庄重,如日本婚礼中的“白无垢”。

此外,“樱花粉”等颜色词还与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统紧密相连。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和策略:1. 直接翻译法直接翻译法是指将中文颜色词直接翻译成对应的日文颜色词,同时传达出原词的文化内涵。

例如,“红色”可以翻译为“赤い”,“绿色”可以翻译为“緑”。

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在日语中是否具有相应的表达和含义。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原词的文化内涵和语境,翻译成更加贴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青山绿水”可以翻译为“青い山と緑の川”,这样的翻译更能体现出原句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 添加注释法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直译或意译无法完全传达原词的文化内涵,此时可以采取添加注释的方法。

例如,“黄色”在中文中具有皇家的象征意义,在翻译时可以加上注释说明这一文化背景。

四、结论通过对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颜色词在中日两国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引言颜色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知,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用于描述颜色的词语,每个词语都承载着独特的语义。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特征与文化含义。

颜色词语义的基本特征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语义的基本特征包括色彩、亮度和饱和度。

其中,色彩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如浅色、深色;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如鲜艳、暗淡。

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现代汉语中颜色词语义的核心。

颜色词语义的文化含义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不仅仅是描述色彩的基本特征,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

一些颜色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祥瑞,黑色象征着悲痛和死亡。

这些文化含义与中国传统思想、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因此,在使用颜色词时,需要考虑其文化含义,以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颜色词语义的差异与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差异与变化。

一些新词汇的出现,如粉色、绿茶色等,丰富了颜色词语义的表达;而一些传统的颜色词,如青色,虽然保留了基本特征,但语义上逐渐发生了变化。

除此之外,颜色词的语义还可能因地域、民族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颜色词语义在语境中的应用颜色词语义在语境中的应用是丰富和多样的。

例如,红色可以表示激情和爱情,在描述红色鲜花时带有浪漫的意味;黑色可以表示神秘和恐惧,在描述黑夜时带有诡异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广告宣传和视觉设计等方面,颜色词语义的灵活运用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视觉冲击力。

结论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语言文化,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颜色词语义也在不断变化与丰富。

在使用颜色词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文化含义与语境,并在文化差异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解读和运用。

参考文献:1.李华. (2009).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D]. 南京大学.2.王明. (2015). 中国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 江苏社会科学, (5), 44-45.3.陈晓明. (2012). 中国汉字颜色词语的文化差异研究[J]. 外语研究与教学, (S1), 61-64.。

《蒙古国蒙古语和汉语颜色词“白、黑、红、绿、黄、蓝”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范文

《蒙古国蒙古语和汉语颜色词“白、黑、红、绿、黄、蓝”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范文

《蒙古国蒙古语和汉语颜色词“白、黑、红、绿、黄、蓝”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独具特色。

蒙古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颜色词的使用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蒙古语和汉语中“白、黑、红、绿、黄、蓝”六种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二、蒙古语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一)白色在蒙古语中,“白色”往往被视为纯洁、神圣的象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

而在汉语中,“白色”也具有纯洁、清白的含义,但同时也常与哀悼、丧事等负面情感联系在一起。

这反映了蒙古文化和汉文化在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上的差异。

(二)黑色蒙古语中的“黑色”常被视为庄重、威严的象征,而在汉语中,“黑色”则更多地与哀伤、沉重等情感相关联。

在蒙古文化中,黑色被视为一种力量和坚韧的象征,而在汉文化中,黑色则更多地被用来表达悲伤和哀悼。

(三)红色在蒙古语和汉语中,“红色”都具有热情、喜庆的寓意。

在蒙古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繁荣的象征,常用于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

在汉文化中,红色也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常用于婚礼、庆典等场合。

(四)绿色蒙古语中的“绿色”常被视为生命、自然的象征,而汉语中的“绿色”也有相似的含义。

然而,在蒙古文化中,绿色还具有一种神秘、神圣的意味,常与草原、自然景观相联系。

在汉文化中,绿色则更多地与环保、生态等概念相联系。

(五)黄色蒙古语中的“黄色”常被视为尊贵、权威的象征,这在蒙古帝国时期的皇室和宗教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在汉语中,“黄色”虽然也有尊贵之意,但更多地与皇权、权力相关联。

这反映了蒙古文化和汉文化在权力观念上的差异。

(六)蓝色蒙古语中的“蓝色”常被视为宁静、深邃的象征,而汉语中的“蓝色”也具有类似的含义。

然而,在蒙古文化中,蓝色还与天空、草原等自然景观相联系,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

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

”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

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黄”作为标记,除了龙袍、诏书之外,一些装饰和日常用品也着黄色,皇宫的建筑物也大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显得富丽堂皇。

佛教也崇尚黄色,如佛像和喇嘛、和尚的衣着都用黄色,象征光明。

相似的京剧中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的角色。

如如来佛、二郎神等。

而黄色代表的消极意义,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像黄色书刊、黄色电影,扫黄打非等词。

紫色:紫色在汉文化中和红色黄色一样,象征富贵和高贵。

皇帝的住处,称皇宫为“紫禁宫”,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色衣服。

“紫气东来”是一种祥瑞的预兆,据传产生紫气的地方必定是出帝王将相的仙水宝地。

在汉语中说一个人得势、很受欢迎是“红得发紫”。

京剧中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如徐延昭、专诸等。

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现代提到绿色也多是从环保、年青朝气这样的积极意义来说。

还用“开绿灯”这个词语,表示上级领导给下级某些许可或方便条件或放宽限制条件等含义。

在古代文化中绿色代表消极意义使用得也不少,开始时只是地位卑微的普通人的服色,至后来发展到“绿帽子”这样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还有代表不愉快的气氛的时候,如形容一个人“气得脸都绿了”。

灰色:灰色代表消沉、失望,蕴含消极的含义。

有灰色的词多为贬义,如“灰不溜秋、灰心丧气、灰头土脸”等。

就是指因遭遇困难或失败而意志消沉的样子。

蓝色:蓝色在京剧文化中以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马武、窦尔墩等形象。

蓝色也给人以宁静辽阔的感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蓝色也被赋予了忧郁和伤感的气息。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A.怀特说:“人类的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从语言是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式由于颜色词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及其构成和使用上的复杂性,许多学者对颜色词投入了广泛的研究.伍铁平、张旺熹对颜色词的意义进行了讨厌;熊文华、李瑞华等人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谈到了颜色词的民族性;在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叶军等人准备建构颜色词属性库。

综上所述,汉语颜色词的研究正在不断扩大、深入。

本人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入手,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对颜色词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颜色词的文化内蕴的研究来阐述颜色词和文化的联系。

2.概述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是该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总是最大限度地反映着文化镜像,蕴含着文化含义。

由于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马克思也曾经指出“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

”我们祖先很早就讲究颜色的调配,懂得色彩所唤起的不同美感。

一种语言的颜色词,不再只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属性,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不同程度地带有尊卑、褒贬、善恶等伦理道德的或美学的色彩,从而可以使人们透过这些内蕴,了解社会的宗教信仰、等级观念、哲学思想等的发展。

所以颜色词是词汇系统中反映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词群。

下面就从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汉语颜色词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浅析。

2.1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民俗风情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言系统一部分的颜色词,也与民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红色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基本颜色,下面就以红色为例阐述颜色和民俗的联系。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2.2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等级观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也摆脱不了等级观念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色彩是等级差别象征与标志,鲜美、正色只准统治者使用,下层只准用白(素)青、黑色等色,黄色与紫色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最为重要,如丞相佩带“金印紫绶”它是尊严高贵的象征。

金虽为金属,但色相上是黄色的,也被大量运用到统治阶级的衣饰及建筑装饰中显耀着富丽与辉煌。

封建社会位至九尊当属皇帝,他穿的是黄袍,走的是黄道,住得是黄色琉璃瓦屋的皇宫大殿,外墙是紫色显得神秘又尊严,皇帝的圣旨是权力的象征,均为黄色,称为“誉黄”,御车叫“黄屋”,出巡用“黄旗”清代宗室均系黄带,包扎官印用黄色织物,故黄色引伸为权力的象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即成人君。

黄色在清代几乎成了皇家专用色,一般人是不准用的,登临北京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黄色琉璃瓦屋顶,宫殿前后安置的鎏金大铜缸、铜兽与之交相辉映、灿烂之极。

2.3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先民以整个宇宙的大象确立色彩象征是中国远古象征色彩的特性,“五行”中的色彩象征,表现出中国古人以自发性哲理,从田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色彩把握。

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把红、黄、青(绿、蓝)、白、黑视为正色,它的原始依据是黑、白之后的单色肯定。

古代中国在产生文字之前的太极图,以黑白表示阴阳合一,其外在影响主要为月亮的圆缺变化。

中国古代文化重月亮之阴性,认为阴是永恒的静寂,与阳动构成太一。

《吕氏春秋大乐》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太极之象即无极之象。

无极之中含是黑白分明的太一,在太极图中的阳动阴静,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土五行。

反过来说五行归一为阴阳,阴阳归一为太极。

中国古代早期的色彩在五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五色的稳定色彩结构,它的长期稳定性,证明其中的本质合理性。

自秦王朝后,色彩的象征渐转向于色彩装饰功用,中国古代色彩也走向了丰富绚烂的发展。

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