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慎独慎微
党员干部要始终严于律己,做到慎独慎微

党员干部要始终严于律己,做到慎独慎微
党员干部要始终严于律己,做到慎独、慎微、慎交友,才能经受住各种
________与考验;清廉、清明、清正,既是对领导干部自律的要求,也是他律的________方向。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诱惑;着力
B.挫折;着手
C.奉承;着眼
D.攻讦;着意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
根据“________与考验”及“清廉、清明、清正”可知,该空应填入使人不能保持清廉的做法。
A项“诱惑”指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会使人不再清廉,符合语境。
B项“挫折”指失败、失利;C项“奉承”指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D项“攻讦”指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三者均不会使人失去清廉,排除B项、C项和D项。
锁定答案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
“着力”指使力气、用力、致力,填入该空表示“清廉、清明、清正”是他律用力的方向,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三严三实研讨材料 ---慎独、慎微,严于律己

严以律己是增强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内化于党的建设始终。
一方面,严以律己融汇在党的血脉里,是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基因。
我们党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严以律己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对每一个党员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严以律己也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保证。
我们党有8700多万党员,党员干部能否严以律己,关乎人心向背,影响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有的漠视党纪国法,有的在“糖衣炮弹”前翻船落马,表现不一而足,但根子就是在理想信念上偏了方向,在严以律己上出了偏差。
党员干部做到严以律己,本质在于正确对待个人私欲与党性原则,关键就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把好私德关口。
一是以党纪国法为规,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
严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
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模范遵守党章,坚决维护纪律,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织上讲纪律、在行动上讲原则,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二是以知行合一为要,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对党绝对忠诚是严以律己的核心。
严以律己不是一句口号、一种伪饰,只有真正内化于心,才能做到外化于行,体现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是以自重自省为戒,做防微杜渐的明白人,要做到慎独、慎微。
做人为官就要心中有戒、心中有畏。
在公众视线之外,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能不能正确对待利益诱惑,能不能坚定自守,考验着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做人从政的底线。
做到慎独,根基在坚定理想信念。
心有所向,方能行有所止。
想清楚入党为什么、权力做什么的问题,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要做到慎微,大节与小节从来都是相互统一、互为依存的。
在如何对待权力、利益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小事,只有谨记万事皆有初,当遇到“第一次”,听到“下不为例”的时候,坚决守住防线,才能让“病毒”无机可乘。
放翁家训_序文言文翻译

放翁家训,盖吾祖放翁先生之遗训也。
先生,字圣与,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才高八斗,德行兼备,其文章诗词,传颂千古,道德风范,启迪后人。
先生晚年,鉴于子孙繁多,各有所长,特著此家训,以训诫子孙,使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昔者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放翁先生以此言为座右铭,教导子孙要心胸开阔,不骄不躁,不因贫富而异志,不因得失而失节。
是以家训之首,即明志篇,曰:“立志须远大,志向须高远,不可贪图小利,而忘大义。
”次之,修身篇。
放翁先生认为,修身乃立身之本,故家训次篇言修身之道。
曰:“修身之道,在于养性,养性之道,在于虚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故当虚怀若谷,以谦虚为美德,以骄傲为恶习。
”家训第三篇,曰齐家篇。
放翁先生认为,家乃国之根本,故齐家之道,亦为治国之基。
曰:“齐家之道,在于和睦,和睦之道,在于宽容。
宽容待人,方能团结一心,家和万事兴。
故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和为贵,以忍为德。
”家训第四篇,曰处世篇。
放翁先生教导子孙,处世之道,在于知人善任,诚实守信。
曰:“处世之道,在于知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善任者得贤,不善任者失贤。
诚实守信,乃立身处世之本。
”家训第五篇,曰求学篇。
放翁先生深知学问乃立身之本,故此篇强调求学之道。
曰:“求学之道,在于勤奋,勤奋者事竟成。
学者如登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故当力学不倦,博学笃志,以学问为立身之本。
”家训第六篇,曰安贫篇。
放翁先生认为,安贫乐道,乃人生之真谛。
曰:“安贫乐道,乃君子之行。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故当安贫乐道,以道德自守。
”家训第七篇,曰慎独篇。
放翁先生认为,慎独乃修身之极则。
曰:“慎独之道,在于自律,自律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故当慎独慎微,以自律为准则。
”家训第八篇,曰教子篇。
放翁先生认为,教子之道,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曰:“教子之道,在于身教,身教者先正己,后正人。
故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道德育子孙。
2024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心得体会(3篇)

2024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心得体会自从2023年开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纷争的社会中,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仅是对自己道德底线的坚守,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心得体会。
首先,严于律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严格要求,如何去要求别人?严于律己是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是对自己内心深处最基本的底线。
在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勤俭节约,不贪图享受;要诚实守信,不撒谎骗人;要积极向上,不沉湎于消极情绪。
只有自己心中有规矩,才能体现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有的品质和素养。
其次,清正廉洁是官员的必备素质。
作为一名官员,廉洁奉公是职责所在。
在我担任村干部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奉公的重要性。
我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既不收受贿赂,也不以权谋私。
我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加强了对村民信息的公开透明,让村民监督权力的运行。
通过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村级治理的透明度,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最后,心得与感悟是实践的结晶。
在长期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实践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与感悟,这些心得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首先,坚守原则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基础。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
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实践中,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妥协和改变。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和压力,我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实践中,我始终保持一颗宽广的胸怀,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我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以高尚的情操来对待他人。
最后,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一个人的目标和方向决定了他的行动力和执着力。
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实践中,我时刻保持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慎独慎微 严以律己

慎独慎微严以律己严以律己出自宋朝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以律己,出而见之事攻;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其意为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就要有所作为;心怀子民,作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严以律己,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政之基。
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所面临的考验与诱惑复杂多样,唯有常怀律己之心,方能保持清正廉洁。
严以律己当敬畏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群众支持,站得牢,立得住。
要做到敬畏群众其实不需要太多纷繁复杂的东西,只需要领导干部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而不是将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父母官”。
然而,近年来,极少数领导干部却将群众抛到了一边,他们只敬畏官职比自己高的人,敬畏风水,敬畏鬼神,却唯独不敬畏群众。
他们不去倾听群众的声音,对群众的监督置若罔闻,面对群众的告状更是疾言厉色,毫无惧色。
他们视群众为乌合之众,认为其目光短浅,自私市侩,人微言轻,掀不起什么大浪。
他们认为,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群众就应该服从安排,听从指挥,有权在手,群众其奈我何?这类少数人执政方式、执政行为,深深伤害了干群关系,导致民怨沸腾,积重难返,将党和政府置于了“火山口”、“炸药桶”之上。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迅速增多,仔细去剖析这些群体性事件,无不发现根源问题在于领导干部丢失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传家宝”,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民生欠账较多,信访案件增多,群众利益受损,以致积怨过深、矛盾一触即发。
敬畏群众当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
敬畏群众不是对群众避而不见,敬而远之,反而更需要到群众中去,离群众更近些。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不需要什么,排斥什么,痛恨什么,在作决策时才不会想当然,“拍脑袋”。
“严以律己”心得体会:以身作则塑造榜样

“严以律己”心得体会:以身作则塑造榜样“严以律己”心得体会:以身作则塑造榜样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x8226;卫灵公》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要做到严以律己,必须以自身为准则,才能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榜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
任何时候,都要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只有真正做到“严以律己”,保持力度、保持韧劲,才能再次基础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其内涵才能不断得以升华。
严以律己是一个组织战斗力形成的基础。
需要组织在管理上拿出智慧与勇气,从多方面切入主题,以自身为准则才能凝聚人心。
第一、严以律己要做好带头作用在严以律己上带好头,要慎独、慎微。
在独处之时能够谨言慎行。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一种操守,让慎独的思想像呼吸一样自然。
要在细微之处保持警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严防不知不觉变质。
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一些人情往来的小事算不上什幺。
但须知“小者大之渐,微者着之萌”,有多少干部是从一顿饭、两杯酒开始,渐渐滑向了贪污腐败的深渊。
第二、严以律己要接受监督严以律己自省是不够的,更要接受监督。
我们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值得信任的,但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自觉接受来自纪律与法律的监督、党内与党外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社会与媒体的监督。
第三、严以律己要从点滴做起基层干部是否“严以律己”,关乎人心向背。
“严以律己”无小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我们要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
所以,从点滴做起,树立。
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严于律己当敬畏权力。
权力是把双刃剑,敬畏权力、不让权力越轨逾矩,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对权力心存敬畏,源于对权力本质的理性认识。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是代表党和人民掌管和行使权力,要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严于律己当慎独慎微。
慎独,是一个人在独处时,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和违法的事。
慎微,是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
慎独慎微,就是在“独”和“微”两种情形下保持谨慎和慎重,是衡量党员干部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其本质就是要严于律己、经得起纷繁复杂的诱惑,做到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做到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
严于律己当勤于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的必修课。
“省”是反省、检查,是自我反思、自我检点、自我完善的自觉行动。
党员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时常“自省”,注重自我检视、涤荡思想尘埃,恪守为人处世的底线,才能做到“自省”,认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做到在关键事情、关键时刻不糊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严于律己做人 清正廉洁干事

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干事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干事——在市人大机关“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吕守奎按照会议安排,结合学习情况,我就严以律己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根本,其核心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能否严以律己,不是个人修养的小事,而是关乎事业发展的大事。
1、严以律己就是要适应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根除“四风”积弊,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严以律己”就是在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律己做人处事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只有适应这种新常态,时刻绷紧自律这根弦,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严于律己,干净干事,才能慎独慎微,真正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
2、严以律已就是要心存敬畏。
敬畏是一种从政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境界。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内心的庄严与自知。
一个干部,如果缺乏敬畏感,就会轻视法纪,心存侥幸,放纵自我,就会违法违纪。
要始终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职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
只有时刻敬畏法纪,严守法纪,才能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3、严以律已就是要坚守底线。
底线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起码要求。
党员干部的底线就是克己守法、履职尽责,就是要守住心理底线、法治底线和工作底线。
坚守底线,有利于准确判断每项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规避风险、减少失误。
领导干部坚守底线,就是要把法纪的第一颗“扣子”扣好,摒弃随心所欲的思想,自觉接受党的一切纪律规范约束,在政治上更讲忠诚、在组织上更讲纪律、在行动上更讲规矩,要把严格自律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坚持原则,谨言慎行。
4、严于律己就是要遵规守纪。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慎独慎微
刘沂轩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严于律己,那么什么是严以律己?我认为严以律己就是要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但除此之外“严以律己”这简单的四个字不是平常意义上所说的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定内容。
第一,严以律己要求严格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达到慎独慎微的境界。
什么叫慎独慎微?古人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就是说有高尚的品德操守的人独自一人,没有人监督时,在细小的地方也能够保持高尚的操守。
“慎独慎微”是我们传统文化关于修养的一个概念,在这里借用说要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同时,要严格就要经常反思,做到“三省吾身”的地步。
第二,严以律己要求有自己的准绳、标准。
什么准绳标准?就是党的建设理论,党章、党规、党法、国家法律。
第三,严以律己要求对自身“标准高、要求严”。
不能逾越这个要求,特别是要做到廉洁从政,不能以权谋私。
要做到严以律己,能否慎独慎微是个大关口。
慎独,指的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见异思迁、见利忘义,恪守自己的为人风范和处事品格,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
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
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
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通往的是公款、公权。
把慎独慎微作为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理性界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要做到严以律己,就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这就是对群众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
对群众心存敬畏,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干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之事。
对法纪心存敬畏,就是要维护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权威,坚持依法依纪办事、廉洁从政。
对责任心存敬畏,就是要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要把这无形的敬畏奉为“头上神明”,日三省之;化为手中戒尺,日恒量之,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
严以律己,还要管好自己的“手”、“脚”。
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极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和公关的目标,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
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自律这根弦,强化自我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以精进之心对事,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廉,一门心思干好工作,踏踏实实履行职责,保持一个干净的心灵、一个清白的名声、一个廉洁的口碑,以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展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