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用原文回答问题: 1、孟子强调要“不为苟得”的原因 是: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2、“患有所不避”的原因是: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生”与“义”相冲突时,孟子的主 张是: 舍生而取义
4、在“舍生取义”的问题上贤,者孟能子勿丧认耳为贤
预习与交流
•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
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 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
贿,滥用职权等。
•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甚于生者”——义
“甚于死者”——不义
4、文中两次提到“心”——“非独贤者有是心……”、“此所谓失
其本心”两句中的“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本心” ——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
“是心”——这样的心(思想,想法)。其意与“本心”相同。
5.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和利欲的诱惑.
“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产生邪念,做坏事,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 也 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了.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 本心””勿丧耳”,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6.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备?
•其第耳实三”人层)人(都“有非向独善贤之者心有,是“心贤也者,”人能皆够有保之有,“贤本者心能”勿而丧已。
2第例.课二,文、告第三诉二段人、运们三用“段的本有是心什举”么例的作论丧用证失?法是,一先个举渐正变面的事过例程,,再人举应反该面时事时 反省自己才行。
研习课文——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来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 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 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 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 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 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 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思路
• (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 指这样的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巩固作者常识——
姓名 孟子 名


子舆
朝代 战国时期 籍贯 邹人
文学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地位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
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后人称之为“亚圣”
主要 Baidu Nhomakorabea品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二者不可得兼
我所 欲也

熊掌
类比 设喻 推理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论点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合作探究
2、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
什么论证?——引出下面的论述,使说理更生动。 比喻论证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一句中的“甚于生
者”、“甚于死者”分别指什么?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箪( dān )、蹴( cù )、 苟得(gŏu )、不屑(xiè)、 羹(gēng )、所恶( wù )、 欤( yú )
再读课文: 注意字音; 把握节奏; 复述文章大概内容。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1.如使: 12.则:
那么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3.由是: 14.是: 15.而: 却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16.是故: 17.于: 比18.非独:不仅仅19.是:这,这样20.心: 思想,21.勿丧:
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2.弗: 不
想法
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3.呼尔: 23.而: 表修饰 24.蹴( )尔:
25.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 26.万钟: 优厚的奉禄 27.辩: 分辨28.加: 29.奉: 侍奉 30. 得我与: 31.得: 通”德”,感激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32.乡: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3.为: 为了34.为: 做 35.是: 代这种做法
36.已: 停止 37.本心:
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和类比推理的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 ❖从者正”反)两:方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为了“义”, 也可以不“避患”。
• 划分诵读节奏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④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⑦是/亦不可以已乎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26也鱼。二我者所不欲可也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欲: 喜爱 2.得兼:
3.义: 正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甚: 超过,胜过 5.故: 所以 6.苟 : 8.恶: 厌恶 9.患: 祸患 10.辟: 躲避
7.得: 取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