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含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21《我不能失信》(有反思)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21《我不能失信》(有反思)

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1.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面临过关于诚信的两难选择吗?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在是否守信之间是怎样选择的!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

2.知识链接: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

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3.走近作者: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yào qìng pàn qiàn照耀宋庆龄盼着道歉dié叠花篮守信用后悔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含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含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课后分析: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 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懂得“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懂得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

2. 主题思想:通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 难点:理解“我不能失信”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诚信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宋庆龄的诚信行为。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信。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板书设计1. 《我不能失信》2. 重点内容:宋庆龄的故事,诚信的重要性。

3. 关键词:诚信,责任,宋庆龄。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诚信经历。

2. 实践作业:开展一次诚信主题活动,如诚信签名活动,诚信宣传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诚信。

2.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诚信的意义。

3. 教学感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通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字数:约500字)重点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够从课程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纠正字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生交流。

3.课文从那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

”爸爸说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宋庆龄摇摇头:“不行!不行!小珍来到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耀、庆”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品质。

2.教学难点:培养诚信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宋庆龄守信的表现和原因。

(3)体会宋庆龄的品质。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诚信的。

(2)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5.书写指导
(1)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故事导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但在分析宋庆龄品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分享的例子比较简单,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我不能失信 教案+反思-精品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我不能失信 教案+反思-精品

21 我不能失信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失信(守信)高兴(烦恼)耐心(急躁)后悔(无悔)
2.盼望约定道歉心疼
3.庆(庆祝)床(木床)盼(盼望)扮(打扮)
第二课时
1.(1)老师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2)“假期是你们巩固所学、拓展知识的最好时机,我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

(3)“真好吃!”我一边吃着妈妈做的饭一边说,“我还要吃一碗。


2. (1)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2)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3)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4)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自外界,更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鸟因为失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终通过诚实和努力赢得了朋友的信任。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教会孩子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份针对这个故事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我不能失信》的内容和寓意;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信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2.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我不能失信》的故事书;2.黑板、粉笔;3.学生绘画纸、颜色笔。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并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寓言故事的封面或插图,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导入活动:教师让学生们回想一下他们曾经失信的事情,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授新知:教师向学生们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小鸟因为失信而遭到朋友的排斥,最终通过诚实守信的努力赢得了朋友的信任。

4.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个故事给他们的启示是什么,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练习与巩固:教师发放学生绘画纸和颜色笔,让学生们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和书写一段内容,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

6.小结: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对课堂进行小结,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守信用诚。

教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寓言故事《我不能失信》的内容和寓意,并通过学习故事,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在绘图和书写练习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他们通过讨论和绘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理解到了诚实守信对于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授新知环节,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直接向他们讲述了故事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
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但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整堂课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

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
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

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

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

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

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

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

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2.“扑空”和“解释”,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

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

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

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

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

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

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

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

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