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读后感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

《扁鹊治病》读后感400字
《扁鹊治病》中写到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扁鹊,另一个是蔡
恒公。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恒公,扁鹊先在蔡
恒公身边看了素不相识转头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圣迪迪耶发展。
”蔡恒公怎么也不始终认为。
十来天后扁鹊又一次来拜见蔡恒公说病已经到了皮肉之间,
但蔡恒公还是不相信。
扁鹊第三次来拜见蔡恒公,告诉他病已经发展到了肠胃里,
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恒公生气了,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这边望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飞奔了,蔡恒公就派人去问他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说:“风湿用牙痛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方法皮肉之间用
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差劲;即使健康发展到了肠胃里,服几剂烫止痛药
也能治好;一旦进入骨髓只能等临死。
”
此后蔡恒公浑身疼痛,就叫人能去把扁鹊请来,可是张仲景
跑去了秦国。
不久,蔡恒公就病逝了。
读完《扁鹊治病》后,我觉得蔡恒公应该听完扁鹊的话,要
是他听取了扁鹊的意见,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从而也让我知道了和
蔼可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正所谓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才会
更优秀!。
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

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摘要】《扁鹊心书》是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所撰.该书是窦氏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笔者就该书中窦材灸法学术思想的特点有:崇素灵、辨经络、治病求本、本于真元;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审虚实、取穴精、辨证证治、艾药齐施;道艾火、法阴阳、灸法养生、延年益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10【总页数】3页(P1866-1868)【关键词】窦材;扁鹊心书;灸法【作者】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9窦材,生卒年代不详,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南宋著名医家。
曾官任开州巡检、武翼郎。
初学《内经》与六子之书(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后师从“关中名医”(姓名不详),受得岐黄正术,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窦材临证虽针灸药兼施,但重用灸法,晚年鉴于医界不遵“正道”,“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年之所治验”编成《扁鹊心法》[1],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64年)刊行。
该书分上、中、下3卷,并附神方1卷;其中上卷总论部分主要阐明临床诊治的原则;中卷讲述伤寒各证,并附有验案;下卷介绍内伤杂病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诊治心得。
笔者将书中有关灸法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曰“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历世绵远,屡遭兵火,其神书散亡,仅存《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
扁鹊治病读后感200

扁鹊治病读后感200《扁鹊治病》是一部以古代医学为背景的历史小说,通过描述扁鹊医术的传承和医治疾病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医学的风采和医者的情怀。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对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小说中的扁鹊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医者形象。
他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有着对患者的慈悲之心。
在小说中,扁鹊不仅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而且还用自己的医术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病人。
他不计报酬,只是为了救人于病痛之中。
这种医者的情怀让人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者的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其次,小说中对古代医学的描写让我对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古代,医学是一门非常神秘的学科,医者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小说中,扁鹊通过对草药的研究和对疾病的观察,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神奇的。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古代医者的智慧和医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敬佩之情。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都非常精彩。
在小说中,不仅有扁鹊这样的医者形象,还有许多患者和其他医者的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医学的繁荣和医者的伟大。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也非常紧凑,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对医学和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古代医学和医者的描写,让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医者的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对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医者的情怀,也对医学有更多的认识。
读《扁鹊心书》之须识扶阳

读《扁鹊心书》之须识扶阳恩师日:“每天要读《扁鹊心书》两遍,读一个月60遍,只要真正悟透里面的玄机,就是明医!”在恩师狮吼下重新翻开《扁鹊心书》。
须识扶阳:“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
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就指出阳气的重要,道家是以消阴,练就人体纯阳之体。
点明阴阳消长的机关,阳气若壮就有千年之寿,阴气若盛就会使人短命,世界上健康长寿之人都是善于保护体阳气之人!同理,做为医生,救人要学会救人的阳气,阳气生,阴自然生,以达到阴阳平衡。
阳主阴从是天地的规律。
可以观察,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都是太阳隐蔽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当人体的太阳不见了后果会很严重。
须识扶阳又说:人到晚年的时候阳气衰弱,手脚冰冷,元气虚弱,但只要有一口气在人就不死,气者阳之所生也。
这里教如何扶阳,救一个人的阳气就是艾灸,火者阳也,根据〈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加上用药,真可谓屡起重病!“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
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这是从古书上摘录一段, 大意是: 一个人阳气旺盛可以寿命千年, 阴气太盛一定会有内伤甚至暴亡。
又说: 阴寒未消还是死亡, 阳气若在就会长生。
所以医生, 要知道保护阳气的重要。
人到晚年的时候阳气衰退, 手脚冷, 元气虚, 动作缓。
只要还有一点气息在,就不死, 气是阳气所化生, 阳气尽人就死。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今人只是爱趋死路,动云∶我有火病,难服热药。
所延之医,悉皆趋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云中、下积热,及至委顿,亦不知变迁。
《扁鹊心书》灸疗学术思想探析

157第17卷 第4期 2015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4 Apr .,2015《扁鹊心书》,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撰,成书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后附神方一卷。
书中所载针灸治病之法实为窦氏临床经验所得。
窦氏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扁鹊心书》灸疗学术思想探析王树东,张立德(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所撰写。
窦材擅长针灸疗法,基于多年临床经验,临症时指出针灸治病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同时注重配合灸法的诊疗思路,可谓是一部灸法专著。
通过分析《扁鹊心书》的学术思想,对现代灸法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扁鹊心书;窦材;灸法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2015) 04- 0157- 03收稿日期:2014-09-11作者简介:王树东(1979-),男,辽宁朝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及运动损伤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张立德(1959-),男,辽宁朝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机理及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Analysis on Moxibustion Academic thought from Bian Que Heart BookWANG Shudong,ZHANG Lid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Abstract:Bian Que Heart Book was compiled by Dou Cai in Song dynasty. DOU Cai specializes in acupuncture therapy,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to be a senior acupuncturist,on the basis of exact symptom differentiation,at the same time,pay attention to cooperate with moxibustio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dea,it is a monograph of moxibustion. Analysis on Academic thought from Bian QueHeart Boo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moxibustion.Key words:Bian Que Heart Book ;DOU Cai;moxibustion 剂要素衍化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攻下与活血、逐水、凉血、祛风、宣肺、清热、开窍等药物合方。
读《扁鹊治病》有感250字相关作文

读《扁鹊治病》有感250字相关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扁鹊治病,文中有个神医叫扁鹊。
有一天,扁鹊去看望蔡恒候,他看到蔡恒候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就说:“大王你的皮肤上有点小病。
”蔡恒候说:“我的身体好着呢。
”扁鹊走了之后,他给别人说这些医生就治没病的人。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看望蔡恒候,就说您的病已经陷入了皮肉之间,但是,蔡恒候没有看他,扁鹊连忙退了回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看望蔡恒候,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了,蔡恒候非常不高兴,扁鹊就退了回去。
过了十天,看了几眼蔡恒候,就连忙跑了,蔡恒候就叫人去看,他去问扁鹊,你为什么见到大王就跑呢?
《扁鹊治病》给了我一个启示:要听他人的劝说,不要大错特错。
窦材《扁鹊心书》用灸的学术思想及特点

窦材《扁鹊心书》用灸的学术思想及特点窦材,宋河朔真定人,家中四世行医,曾为武官,后遇关中老医,遂从而师之。
窦材为人孤傲,对仲景之道颇不以为然,自称三世扁鹊。
窦氏受道家思想影响,积四十余年临证经验撰成《扁鹊心书》一书,系统论述窦氏的学术思想。
他主张,保命有3 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对艾灸给予极高的评价。
窦氏非常强调人体中阳气的作用,认为阳气是人体生长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的关键,而扶阳的第一要法便是灼艾。
窦氏灸法,常从肾脾着手,灸量极大,动辄三五百壮,验之临床,每多奇效。
现将窦氏灸法的特点总结如下,以期能够窥豹一斑。
1.明经络,究传变,辨阴阳“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灵枢·经别》说: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窦材学宗《内经》,尤为重视百病与十二经脉的关系,他认为医者诊病,首先应熟知经络,辨识阴阳之交接,脏腑之更递,穷究气血之始生,营卫之循行,方能明了神机升降出入之道。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是经络辨证的实质,熟知经络是经络辨证的基础。
经络走行方向有别,气血多寡不一,升降出入、阴阳交接更需细致区分。
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胸,灸手之三阴,可以调畅胸至手之手三阴气血,通足三阴之去路,补手三阳之来路。
《灵枢·五音五味篇》: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明气血之多寡,有的放矢,调理或气或血之病。
气机有升降出入,脏腑有气血运行,气血行于经络实现脏腑气机。
明经络则气机了然,查病机则神机豁然,临证应用,无不信手拈来,应用随心,疗效随意。
2.重扶阳,灸大病,起沉珂窦氏认为阳气乃人身之根本,作为医者,当知“保扶阳气为本”。
他认为,人至晚年,身体虚衰,行动不便,皆责之于阳气衰,故平人在保健时亦须常顾真元,常灸关元、气海、中脘、命关等穴。
窦材《扁鹊心书》学术思想浅析

…★贺彩1*…范郁山2**(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南宁……530001)摘要:研究《扁鹊心书》,整理其中的针灸理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扁鹊心书,窦材,脾肾,扶阳,关元,灸法中图分类号:R-092……文献标识码:A《扁鹊心书》[1]为南宋窦材以扁鹊托名所撰,清代胡念庵参论,后人增补的一本综合性医书[2]。
全书共分为三卷,上卷介绍窦氏个人临床经验,涉及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中卷论述伤寒、中风、痢疾、乳痈、惊风等100余种内外妇儿杂病;下卷收录神方94首,介绍其组成、主治、服用方法,对古代方剂的临床运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笔者经过整理与思考,现对《扁鹊心书》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并分析其中的中医原理,并求正于同道。
1…重视扶阳,提倡灸法《扁鹊心书》曰:“盖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
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藏府而死”,“且举伤寒之证,真邪相传,真气盛则病愈,邪气盛则病死;阳证无死人之理,阴证害人甚速,须加艾灸,方保无虞。
”窦氏认为阳证无患,阴证害人。
《扁鹊心书》云:“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阳化气,气为阳,人无气则死,有气则生,阴盛阳伤,扶助阳气,方可以挽后生。
窦氏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窦氏擅用附子,喜用丸剂,然艾灸为其扶阳第一法。
“灸,灼也,从火久声”(《说文解字》),灸字上久下火,如人侧卧而后背或下肢皮肤用火烧灼之状。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三》[3]中讲述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除湿补中,回阳固脱的作用,寒者热之,虚则补之,故窦氏认为艾灸是扶阳第一大法。
窦氏提倡大病宜灸:“所谓大病者,一伤寒,二阴疽内蚀,三虚劳痰火,四中风,五水肿,六胀,七脾泄暴注,八尸厥,九久痢,十脾疟,十一喉痹,十二男女骨蒸劳热,十三小儿急慢惊风,十四痘疹黑斑缩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心书》观后感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
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
本书共分三卷。
主要内容介绍灸法。
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
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
书中提到元明时医家,如河间、丹溪、时珍等为后人所增补。
《扁鹊心书》开篇便提出“须识扶阳”,可见本书的学术思想倾向于扶养阳气。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窦材根据这些道家的说法,强调指出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
更提出人在没有生病时,可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其保元丹、保命延寿丹,可以保养阳气,延年益寿。
窦氏重视扶养阳气,其中他尤其看重脾肾二脏之阳。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此二者之阳气,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故在治疗疾病时尤应注意脾肾二脏阳气的有无受损,这也直接关系着疾病的转归。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说明人之衰老主要在于肾。
“有年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表明了只有肾气旺盛则可长寿过度(健康长寿)。
从《扁鹊心书·附窦材灸法》所列五十余种病证的辨证来看,其中三十余种病证为脾肾阳虚;再从书中所载四十余则医案分析.也有一半以上是用温补脾肾之法,可见其对脾肾二脏的重视程度。
例如,对眼生内障的治疗,时医只知用凉药,冰损元阳,致脾肾虚衰而死。
窦氏指出此病乃“由于脾肾两虚,阳光不振”,“光之短主于脾,视物不明主乎肾”,并立温补脾肾之法治之。
如何温朴脾肾阳气,窦氏提出三个步骤,即“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以此三法作为保命的真诀.充分体现了窦氏注重扶阳的思想。
在治疗上,
窦氏忌用转下,禁戒寒凉。
他认为:“寒苦转下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凉药冰脱,转下、寒凉之药皆能损伤阳气,故窦氏特列条目.以诫医者。
相传北京有一刘教授给人看病三十秒就一个,一日将近千人,可谓奇观!其诊断之法唯一望而知,看一眼就知道。
不需要问,也不需要把脉。
真所谓:“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高明的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中等的医生要问一问,下等的医生要把脉才知道。
如我们世间还有如此的名医在世,真是大幸。
这位刘教授靠的是什么特殊的方法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到扁鹊心书的一句话:“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才恍然悟。
人体有十而正经与奇经八脉布满全身,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維脉,阳维脉,阴蹺脉,阳蹺脉。
只要熟知经络,对诊病用药自然更胜一层!
《扁鹊心书》指出:“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意思是说:“如果不明白人体经络的走向,就没办法认识到病症的根源,也不明白阴阳是怎么样变化。
就像伤寒论的三阴证与三阳证。
都有一定的规律,百病都可以用十二经脉来诊断这个人是生还是死!
“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
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这一句指出了当今医学的弊端。
往往受过几年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不知道怎么看病,看个感冒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看不好!茫茫然,不知所以,现在的人不明经络,只知道要背诵几个药方药性,所以不能辨别疾病所在的部位。
把病拿来作试验,如果试对了还好,试错了,反而生出其他病来,这就是不知道经络的缘故!用药害人全然不知道!真的可悲!
曾听一位名师讲过,要学会看人,要学会用一双慧眼,慧眼是修出来的。
练个十年八年,高手看病就一眼就够,经络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只要这个人有病或将有什么疾病,都在相应的经络部位显示出来。
故望而知之,比现代化的仪器精确几百倍!名师曰:“你每天要读《扁鹊心书》两遍,读一个月就是60遍,只要你真正悟透里面的玄机,你就是明医。
”学中医更要研透医理,否则就是害人,所谓学不近仙,识不通天人,心不近佛者,宁可不为医。
“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
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这里就指出了阳气的重要,道家都是以消阴,练就人体纯阳之体,才能够脱胎换骨。
一句话点明了阴阳消长的机关,阳气若壮就有千年之寿,阴气若盛就会使人短命,世界上健康长寿之人都是善于保护体阳气之人,传说中的长生不老术就这么被点破了,所以同样的道理,做为一个医生救人要学会救人的阳气,阳气生,阴自然生,以达到阴阳平衡。
阳主阴从是天地的规律。
我们可以观察,世界上所有自然灾难的发生都是太阳首先不见了,地震、冰雹、台风……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都是太阳隐蔽的时候发生的,同样的道理,当人体的太阳不见了会有什么后果?人体的太阳是指人的阳气,人体内太阳消失了,人就会生病,治法应该把太阳弄出来,一灯能破千年暗就是这个道理。
须识扶阳又说:”人到晚年的时候阳气衰弱,故而手脚冰冷,元气虚弱,所以人只要有一口气在人就死不了,气者阳之所生也。
阳气尽则死,阳尽就是没气了,就死亡了。
这里它教我们如何扶阳,救一个人的阳气就是艾灸,火者阳也,根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加上用药,真可谓屡起重病。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
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这是从古书上摘录一段, 大意是: 一个人阳气旺盛可以寿命千年, 阴气太盛一定会有内伤甚至暴亡。
又说: 阴寒未消还是死亡, 阳气若在就会长生。
所以医生, 要知道保护阳气的重要。
人到晚年的时候阳气衰退, 手脚冷, 元气虚, 动作缓。
只要还有一点气息在,就不死, 气是阳气所化生, 阳气尽人就死。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今人只是爱趋死路,故云∶我有火病,难服热药。
所延之医,悉皆趋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云中、下积热,及至委顿,亦不知变迁。
或遇明眼之医,略启扶阳之论,不觉彼此摇头,左右顾盼,不待书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
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负,施姜附尚且难入,而丹药、灼艾之说,断乎其不可行也。
大意是: 人于无病时,健康时应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虽不会长生不老, 但也可活百岁之寿!今天的人喜欢找死,动不动就说自己有火,吃不了热药,所看到的医生都是这样,不是说上焦有火就是说中焦下焦火气太盛, 甚至人都死了也不知道改变思路。
假如遇到明医,稍微说要补阳,都要摇头了,还没写方子心理就有不服, 生在今世啊, 想要施展抱负, 连用姜附都难, 而丹药与艾灸更不用说了,难啊!
《扁鹊心书》尊《内经》而非《伤寒》,持论独到,针对时弊,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医学术状况,不可仓卒之间定其是非;其五脏辨证上承钱钟阳,下启张元素、李东垣,生卒年代基本契合,并无矛盾;温补思想贯穿始终,“脾肾并重”的观点几同明代薛立斋,似应归于温补学派早期的医著。
自温补诸家上溯易水学派而至《扁鹊心书》,他们的学术思想或者互相参见,或者一脉相承,其对中国医学史及学术传承研究的价值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