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

教材分析:

文章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通过描写大雨和洪水来衬托老支书的高大形象。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4、点拨学习方法,渗透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大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村里有一座窄窄的木桥。

清晨,人们从桥上走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傍晚,人们又带着满心的欢喜,走过木桥,收工回家了。夜里,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伴随着蒙蒙细雨,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你们猜猜看,人们都梦到什么了?可是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熟睡中的人们哪里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地来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庄,走进作家谈歌的作品——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①描写洪水的②描写慌乱的人们③生字、多音字

2、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点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说说自己初读的感受、发现、疑问。

三、精读感悟,品味人物

(一)潜心读书,自读自悟。再读课文,放慢速度,用心去读,划出感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做批注。

(二)集体交流,感受人物精神。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学生汇报自读体会。教师适时点拨学习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对比理解,联系上下文体会等。(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B、教师引导加深体会。抓住“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感悟:在什么情况下他像一座山?联系1——6自然段体会洪水的凶猛,人们的慌乱,死亡渐渐逼近,加深对老支书品质的感悟。教师引读。

C、揣摩“站”字。体会老支书临危不惧,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等高贵品质。设身处地体验:老支书,势不可当的洪水来了,人们都在疯狂逃生,你早早地来到了木桥前,为什么不赶快撤离,还要站在这里呀?读出自己的体会。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通过这个句子体会老支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沉着冷静的品质,指导读出情势的危急,老汉的果敢。(关注三个感叹号)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学生自己谈体会。(预设:学生体会到老汉非常愤怒或体会到老汉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揪出儿子,让百姓先过桥。)

B、教师引导:关注老汉的举动“揪”出儿子,理解“揪”的意思。怎样揪(果断坚定毫不犹豫毫不留情……)读出体会。

C、结合插图体会老支书的坚定果断,毫不留情。再读。

D、联系下文“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进行对比阅读。抓矛盾点“揪”“推”细细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这一“揪”一“推”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老支书?(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小家为大家爱百姓胜过爱儿子……)

E、就在老支书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儿子的生命的时候,木桥塌了,生读句子。此时老支书想喊什么?再次感受老支书对儿子深深的爱。

F、课件出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学生填写:

看不见了,只看见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一切都看不见了,但是我们似乎还能够看到些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虽然老支书离开了我们,但他大山一般的形象,他崇高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G、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桥头上震撼人心的一幕。教师引读14——23自然段,加深体会,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4、真情倾诉,表达情感。

A、齐读24——27自然段。前来祭奠的有失去丈夫和爱子的老太太,还有谁?如果你就是这位老太太,你就是这个村子里的普通的一名村民,一位党员,或者是那个被老支书推上桥头的孩子,此时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后面。

B、学生真情倾诉。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感悟“桥”的内涵。文章主要写了老支书,为什么用桥做题目呢?

2、作业:推荐阅读《抗震救灾xx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