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我的母亲(教案)

合集下载

2024《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2024《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目录•教学过程设计•课堂互动与练习安排•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珍惜和回报母亲的关爱。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01教学难点02注03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030201《我的母亲》内容概述文本特点与风格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文本风格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联系针对性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有序引导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播放与母爱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营造情感氛围。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做铺垫。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组织学生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提问交流,引导思考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对母亲的印象是什么?”“母亲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诗歌欣赏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欣赏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2.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与素材:1.课件、音响设备;2.多种类型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包括自然诗、抒情诗、小诗歌等;3.小红花或其他奖励物品;4.小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课程(1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谈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现当代诗歌作品:播放录音或展示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和欣赏的情感。

第二课时:欣赏与解读(30分钟)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共享阅读体验和理解,然后展示理解和表达。

3.全班讨论:总结各组的发言意见并展开全班的讨论。

第三课时:创作步骤(30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诗歌创作的经验和技巧。

2.创作指导:提供给学生一些创作素材和题材,帮助学生选择并启发他们的灵感。

3.自由创作: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进行创作。

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30分钟)1.学生展示: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或表演。

2.评价与奖励:全班共同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表扬和给予建议。

3.奖励表彰:表彰精彩创作的学生,给予小红花或其他奖励。

第五课时:收尾与反思(1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反思整个课程,分享成果和学习心得。

2.总结与展望:总结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继续创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发言的情况;2.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创意程度;3.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可选):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诗歌朗诵比赛;2.安排学生的优秀创作在学校文艺汇演中展示;3.组织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或阅读分享活动。

六、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创作诗歌,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9

11.我的母亲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时,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的对母亲的回忆。

文章从母亲的身世谈起,虽然母亲没有豪言壮语,但却让我们真实地感到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的善良勇敢及对子女内敛而又深厚的爱。

同时,感受到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查阅老舍先生资料,搜集赞颂母亲的名言、诗歌、故事等。

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

2、体会作者所说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一、复习导入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就像歌曲中唱的,她“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老舍先生在他的母亲去世将近一年后,才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初读了《我的母亲》这一课,概括了母亲的形象,请大家回顾一下,老舍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母亲是一个勤俭诚实、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宁愿吃亏、坚强善良、热爱儿女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老舍笔下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课件出示课题)二、小组合作,品读课文,共同探究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2、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你是怎样理解的。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拔高练习 冀教版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我的母亲》拔高练习 冀教版

《我的母亲》拔高练习一、阅读理解。

1、阅读《我的母亲》片段,回答问题。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孩子!”(1)从这几句话中读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笑”包含了母亲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愣住了,叹气”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吧,孩子!”为什么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019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2019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拆.开(ch āi) 倡.导(chàng)海藻.(z ǎo) 贮.存(zhù)砸.开(zá) 昙.花(tán)侮.辱(w ǔ) 孵.化(f ū)二、易写错的字拆:右部是“斥”,不要漏掉一点。

嘱:左部是“口”,不要写成“日”或“目”。

镶:右部中间是三横,不要少写。

秉:书写时注意中间横要出头。

孵:左边的点不要丢。

三、重点词语出阁 繁衍 屠户 樱桃 剃头吃亏 书籍 结婚 倡导 异域拆开 嘱咐 镶牙 绿萍 水藻贮存 澄清 循环 昙花 秉性秧苗 砸死 欺侮 孵化 啼叫四、多音字缝⎩⎪⎨⎪⎧féng (缝补)fèng (裂缝) 薄⎩⎪⎨⎪⎧báo (薄饼)bò(薄荷)bó(薄面)澄⎩⎪⎨⎪⎧chéng (澄净)dèng (澄沙) 撮⎩⎪⎨⎪⎧zuǒ(一撮儿)cuō(撮合) 五、形近字⎩⎪⎨⎪⎧衍yǎn (衍文)街jiē(街道)⎩⎪⎨⎪⎧嘱zhǔ(嘱咐)瞩zhǔ(瞩目) ⎩⎪⎨⎪⎧镶xiāng (镶牙)壤rǎng (土壤)⎩⎪⎨⎪⎧锐ruì(尖锐)悦yuè(喜悦) ⎩⎪⎨⎪⎧贮zhù(贮存)伫zhù(伫立) ⎩⎪⎨⎪⎧侮wǔ(侮辱)诲huì(教诲) 六、近义词勤俭—节俭 忙碌—繁忙 警戒—警备凄惨—凄凉 文雅—儒雅 赞叹—赞赏置之不理—束之高阁 贫嘴恶舌—轻嘴薄舌相依为命—生死与共 自生自灭—听其自然七、反义词勤俭—浪费 敷衍—认真 生疏—熟识慈善—残忍 澄清—浑浊 欺侮—爱护文雅—粗俗 尖锐—迟钝 灵便—笨拙相依为命—势不两立 彬彬有礼—蛮横无理八、词语搭配(欺侮)鸭子 放声(啼叫)(澄清)的河水 (空灵)的蓝水晶(理想)的地方 (活泼)的流泉(温晴)的天气 (忠厚)的鸭子(收拾)得清清爽爽(洗)得雪白九、词语归类1.有关母爱的词语:无微不至寸草春晖含辛茹苦2.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倾盆瓢泼大雨大雨滂沱狂风骤雨3.表示不理睬的词语: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漠然置之置之脑后束之高阁十、句子积累1.比喻句:(1)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教案题目:了解母亲的奉献与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利用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母亲奉献的故事、诗歌和绘画等素材。

2.准备PPT、图片等多媒体材料。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画面或播放一段与母亲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描述画面或视频中母亲所做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重要性。

2.了解母亲的奉献(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看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和绘画中母亲所做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3.阅读诗歌(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份或几份母亲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自读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小事、大事、言教和榜样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反思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母亲的奉献,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总结母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

6.总结任务和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向学生强调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估学生对母亲奉献和重要性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母亲来班级,与学生们互动交流,了解母亲的成长经历和奉献,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使学生能够对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增进对母亲的了解和认识。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11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讲读2.设计时数:2课时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投影1“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

”大家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在母亲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

请听诗歌朗诵:《妈妈的目光》。

同学们,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温暖的爱,同时她也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胡适先生的第一位老师。

投影2二、作者及其母亲简介(看课前提示及注释1)投影3、4、5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原名嗣穈,字适之。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

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其父胡传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

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她从不溺爱孩子。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

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

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

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

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

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来感受。

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
受。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

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

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

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

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

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

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

课件出示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