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音乐鉴赏

通过半个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接触了更多从前不曾去接触的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而最令我感到震惊的便是谭盾的《地图》,那是一种放空心灵的“天籁”的感觉。在《地图》中我领略到了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感受到自然和创造力那种穿越人性的力量。当音乐散发着质朴和真实的光芒时,它就显得分外的纯粹和动人。

《地图》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倾注四年心血创作的音乐巨作。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代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谭盾亲赴湘西土家族、苗族和侗族采风时,深受当地淳朴的民间音乐的启发,并用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了那些乡间音乐。

《地图》是一部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用现代的乐器演奏经典的旋律。谭盾根据他在湘西所见到了特色民间音乐,进行了创造性的革命与创新,成功地将西洋乐器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在作品中,作者大量的运用原始的音乐再现,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原版与交响乐结合。如真实的人声演唱或者乐器演奏,配以交响乐,同时运用主奏乐器大提琴演奏原声音乐旋律的变奏。虽然在交响乐队的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乐创作是现代音乐技法,但是整个的旋律线条十分清晰,都是以湘西民间音乐为素材,只是在音响效果,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织体布局上体现后现代风格。由于音乐整体是以民族音乐铺垫的,所以关于创作技巧等后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完美的融入到民族音乐之中,给人以崭新的音乐感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地图》体现了谭盾深刻的创作个性,他突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让人们见

识到管线乐器声音的可塑性,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擦出的绚丽火花。《地图》体现了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他将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音乐之路。从湘西走向全世界,《地图》已经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地图》让人们听到了那些我们正在失去的美好的东西,循着最质朴的韵律寻回正在消失中的天籁。真挚的情感让全世界的人都产生了共鸣,为原生态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对话所震撼。

不论何种音乐,它都需要听众对其的聆听与思考。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融入在生活中,人们活在音乐当中,音乐给人以对过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用音乐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情。音乐是对人性情的熏陶,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能慢下脚步、静下心去聆听一部经典也将会是莫大的享受。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训练

雷州一中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辅导班 第一讲地图基础知识及等值线应用(考题精炼) 1.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的河流和公路的走向特征。 (2)甲、乙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图中M、N两条引水线路,哪一条设计更合理?为什么? 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1日10时30分从上海出发。这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69°22′S,76°22′E)的常规科考外,重点进行昆仑站(80°25′S,77°06′E;南极冰盖最高点附近)的内陆科考。读下图,回答2~3题。 1.昆仑站分别位于长城站及中山站的() A.西北方向、东南方向B.东南方向、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西南方向 2.中山站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1 200千米B.2万千米 C.200千米D.2 200千米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 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5.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如果过 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2012届河南省豫南九校上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是一幅虚拟地图。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定正确的判断 A.位于南半球,ag C.位于南半球,e

项目13:制作自己的地图

项目:制作自己的地图 本项目主要学习基于百度地图位置服务的相关概念、百度地图开发地图密钥的申请、位置信息的获取、地图的显示及基本的使用方法。 1.1 知识准备 百度地图Android SDK是一套基于Android 2.1及以上版本设备的应用程序接口。您可以使用该套SDK开发适用于Android系统移动设备的地图应用,通过调用地图SDK接口,您可以轻松访问百度地图服务和数据,构建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地图类应用程序。 百度地图Android SDK能够提供地图资源(分普通矢量地图和卫星图),核心代码如下:mMapView = (MapView) findViewById(R.id.bmapView); mBaiduMap = mMapView.getMap(); 关于百度地图Android SDK的相关文档,可以在https://www.360docs.net/doc/874030672.html,/map/中获取。 1.2 职业素质 通过本例学习,能够了解基本的地图用法,以及地图相关控件的使用。

1.3 功能演示 1.4 开发流程 首先,在百度LBS开发平台上进行注册,并按照提示建立应用获取Application Key。 第一步:创建并配置工程(添加库到项目中); 第二步:在AndroidManifest中添加开发密钥、所需权限等信息; (1)在application中添加开发密钥 2)添加所需权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图

专题02 地图 ★★基础闯关★★ 1.比例尺为1:3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15千米 B. 150千米 C. 1500千米 D. 15000千米 2.长春的张先生要去埃及出差,他想量算一下埃及与中国的距离,应选择什么地图( ) A. 中国地图 B. 世界的国家与地区图 C. 吉林省地图 D. 亚洲地图 3.教室里贴有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 淄博市地图 B. 山东省地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4.如果在图上量算的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1.6千米,那么比例尺是() A. 1:80000 B. 1:800000 C. 1:8000 D. 1:320000 5.下列图例表示洲界的是:() A. B. C. D. 6.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7.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判定方向通常是() A.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 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8.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 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 D. 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9.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 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 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11.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回答问题。 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12.读下图“某地等高线(米)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地理地图练习带答案

【练习1】在“东西半球图”上适当处填注下列内容: 1)四大洋、七大洲的名称2)用图例标注下列大洲界名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3)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马达加斯加岛、火地岛4)里海、地中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练习2】读下列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标注下列经线的经度数:0°、180°、30°W、160°E、120°E、80°W 2)标注四大洋、六大洲的名称3)说出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洲:4)说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陆:5)说出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在太平洋周边的大陆: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2)在图中适当处标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140°E经线、35°N纬线、太平洋、 日本海、东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俄罗斯、朝鲜、韩国。2)图中字母 代表的地名分别是:岛屿A、B、C、D、 城市E、F、G、H、K、 3)用不同图例在图 海道渔场的两条洋流 并标注其名称。 4)日本东西两岸气 候差异较大。分析日 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 的原因。 5)日本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这与这一带 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练习4】读东南亚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适当处填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北回归线、赤道、120°E经线、南 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马六甲海峡、湄公 河、萨尔温江、克拉地峡 2)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 3)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气候上有何异同之处?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介绍: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 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 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 “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 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 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 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 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 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 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 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 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充分,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 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 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 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 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 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 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地图练习题(一).doc

2、地图专题训练 方向,B 点海拔高度为 ______ 米。 2、 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 I'可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 以判断中I'可地区的地形为( A. 山地 B.高原 C.盆地 D. 3、 在比例尺为1 : 1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 A. 2千米 B. 20千米 C. 200千米 D. 0. 2 4、 读图1.26 %1 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 野路线。 %1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 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 %1 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 一想怎样乘车。 A 、 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1 、 (DA 点位于B 点的一 (2)山峰的海拔至少 图 1.26 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9、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7分):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鞍部陡崖 (2)C、D中位于山谷的是坡度较缓的是— (3)选择上山最省力的地点是,选择攀岩的最佳地点是。(填字母) 10、读下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高度, 地的绝对高度是米。(3分) 11、图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图1-3 图 1.3-17 12、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 B C DEF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 、 B 6(1 D 2) 550 B D 1 5(1) A B E (2) D(3) C E 16、相对海拔115 答案: 答案 1、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判读及有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将指向标平移到B 点可以发现A点位于其西南方。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0米,300米以上的等高线虽然没有标注海拔,但根据等高距判断应该是400米等高线,所以山峰海拔高度至少400 答案:(1)西南200 2) 400 4、解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绿色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 21、B 18、剖析: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E 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答案:山顶鞍部山谷山脊缓坡陡坡(1)三个村当中,海拔最高的是 (2)王村与大月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点,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 1000 B. 1: 10000 C. °—1 2 3千米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6、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利川市地图 7、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8、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 境,分析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是() A. 圆形 B. 球体 C. 正方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蓝色弹珠”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2017 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你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人口图 D. 世界气候图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

图8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 一、读图1.1,回答下题: ( ) 1、甲、乙两地的时差为6小时,当甲地的居民午餐时,此刻乙地的学生最有可能进行的活动是: A.在学校晚自习 B.清晨早锻炼 C.中午用餐或午休 D.收看晚间新闻联播 二、读图1.4,回答2~4题: ( )2、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 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 B.山脊、鞍部 C.陡崖、山脊 D.山谷、鞍部 ( )3、A 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 )4、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 地 B. E 地 C. A 地 D. B 地 三、读图2.1完成5-8题。(7分) 5、 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 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6、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7、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临沂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临沂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A. 北 B. 北 C. 北 D. 北 8、 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四、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0、广州亚运会期间,福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出现极昼现象 五、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12、A 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 、D 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图1.4 2011年 6月 22日 阳 光 0° 23.5°23.5°S 66.5°66.5°S ? A B 赤道 太 线 北 南 图2.1 图1.1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1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 ( ) A 、所有地图 B 、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 、带经纬网的地图 D 、带指向标的地图 2.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3.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城市地形图 D 、城市旅游交通图 4.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绘制中国地图比江苏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 、绘制江苏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 、绘制扬州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江苏省地图更为简略 D 、绘制安宜高中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5.站在南极点上的人,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 ) A 、北 B 、南 C 、西 D 、东 6.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A 点位于 B 点的西北 B .A 点位于 C 点的东北 C .C 点位于A 点的西南 D .B 点位于A 点的正东 7.甲地位于390 N 、1120 E ,乙地位于120 S 、600 E ,问甲地位于乙地的什么方向?( ) A 、西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北 8.从A 到B 再到C ,方向是( ) A 、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 、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 、一直向正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9~11题。 9.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10.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13题。 12.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13.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假设图3表示纬线圈,A 、B 、C 、D 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 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6.图中C 处日出时间为 A .2 l 时 B .3时 C .6时 D . 9时 6月22日,甲、乙两地处在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甲、乙两地日影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17-18题。 17、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当天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 .甲、乙两地一定使用相同的区时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 .甲、乙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60° 10° c d b a 120°E ● ● ● ●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地球与地图专题训练

2016年秋季期高二国庆地理作业地球与地图专题训练经纬网的应用 (2015·新课标Ⅰ,6)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第1题。 1.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 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 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 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2015·课标全国Ⅱ,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与渔业 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 需求外,还远销其她国家, 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 完成第2题。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 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 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2014·课标全国Ⅱ,3)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 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 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 订单。据此完成第3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016·北京文综,2)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第4题。 4.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2015·山东文综,11)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 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第5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新 ↓ 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5、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地图三要素 (2016·北京文综)右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 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7.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3·课标全国Ⅰ,1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 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第8 题。 8.气象部门发布了暴 雨预报,甲地暴雨 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12·课标全国)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9~10题。 9.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0.桥梁附近河岸与山 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2016·江苏地理)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与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就是 A.③ B.④ C.⑤ D.⑥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 、60 m D 、65 m 1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 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16、(2016·新课标全国Ⅰ,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 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与肉食 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 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 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与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 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她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6分) 17.(08年全国卷I,36(1)(2))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 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18.[2014·四川文综,13(1),4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

【zl】谭盾《地图》赏析926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推荐: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十足,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1 / 1

地图训练题(带解析)

地图训练题(带解析) 一、选择题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校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碑 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1∶100B.1∶1 000 C.1∶10 000 D.1∶100 000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日出东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第2题,该学校长500 m、宽240 m,要绘制在B3纸上,通过计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 cm 代表实地距离500 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 000=1∶1 000。 (2019·成都摸底)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正东流向正西 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南流向东北

4.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465 m B.455 m C.445 m D.435 m 5.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解析:3.D 4.B 5.C 第3题,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找到河流与等高线相交的部位),结合图中右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D。第4题,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 m。由河谷向两岸方向的海拔是同步升高的,因此山峰外侧等高线数值应为450,可判断山峰的海拔范围为450~460 m,故选B。第5题,读图可知,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该图等高距为10 m。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20 m≤ΔH<40 m,结合选项可知,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39 m,故选C。 (2019·福州一模)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m),完成6~7题。 6.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 m B.550 m C.600 m D.650 m 7.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6.B 7.D 第6题,图中等高距为50 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 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 m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 m,注意不能等于500 m或600 m,则B正确。第7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 000 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 读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

《地图》

《地图》音乐鉴赏 通过半个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接触了更多从前不曾去接触的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而最令我感到震惊的便是谭盾的《地图》,那是一种放空心灵的“天籁”的感觉。在《地图》中我领略到了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感受到自然和创造力那种穿越人性的力量。当音乐散发着质朴和真实的光芒时,它就显得分外的纯粹和动人。 《地图》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倾注四年心血创作的音乐巨作。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代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谭盾亲赴湘西土家族、苗族和侗族采风时,深受当地淳朴的民间音乐的启发,并用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了那些乡间音乐。 《地图》是一部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用现代的乐器演奏经典的旋律。谭盾根据他在湘西所见到了特色民间音乐,进行了创造性的革命与创新,成功地将西洋乐器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在作品中,作者大量的运用原始的音乐再现,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原版与交响乐结合。如真实的人声演唱或者乐器演奏,配以交响乐,同时运用主奏乐器大提琴演奏原声音乐旋律的变奏。虽然在交响乐队的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乐创作是现代音乐技法,但是整个的旋律线条十分清晰,都是以湘西民间音乐为素材,只是在音响效果,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织体布局上体现后现代风格。由于音乐整体是以民族音乐铺垫的,所以关于创作技巧等后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完美的融入到民族音乐之中,给人以崭新的音乐感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地图》体现了谭盾深刻的创作个性,他突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让人们见

识到管线乐器声音的可塑性,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擦出的绚丽火花。《地图》体现了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他将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音乐之路。从湘西走向全世界,《地图》已经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地图》让人们听到了那些我们正在失去的美好的东西,循着最质朴的韵律寻回正在消失中的天籁。真挚的情感让全世界的人都产生了共鸣,为原生态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对话所震撼。 不论何种音乐,它都需要听众对其的聆听与思考。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融入在生活中,人们活在音乐当中,音乐给人以对过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用音乐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情。音乐是对人性情的熏陶,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能慢下脚步、静下心去聆听一部经典也将会是莫大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