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4 用尺规作三角形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同步练习(含答案)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尺规作图是指()A.用量角器和刻度尺作图 B.用圆规和有刻度的直尺作图C.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 D.用量角器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2.如图,两钢条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测量工件,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SA D.AAS3.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4. 如图,∠1=∠2,∠3=∠4,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A.△ADC≌△BCD B.△ABD≌△BACC.△ABO≌△CDO D.△AOD≌△BOC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其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 B.HL C.AAS D.ASA7.小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棒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若只带一块配成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则应该带第块.8.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a,EH=b,则四边形风筝的周长是.9.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则作图的依据是.10.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出△ABC,使AB=a,BC=AC=2a.作法:(1)作一条线段AB= ;(2)分别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3)连接、,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11.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而且要画出和结论,保留.12.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13.如图,已知△ABC,用尺规作出△ABC的角平分线BD.(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14.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求出A,B的距离,并说明理由.15.数学家鲁弗斯设计了一个仪器,它可以三等分一个角.如图所示,A、B、C、D分别固定在以O为公共端点的四根木条上,且OA=OB=OC=OD,E、F可以在中间的两根木条上滑动,AE=CE=BF=DF.求证:∠AOE=∠EOF=∠FOD.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尺规作图所用的作图工具是指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故选:C.2.【答案】B;【解析】∵两钢条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测量工件,∴OA′=OB,OB′=OA,∵∠AOB=A′OB′,∴△AOB≌△A′OB′.所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用的是SAS的判定定理.3.【答案】D;【解析】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B′=OB,C′D′=CD,∴△OCD≌△O′C′D′(SSS).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已知所给条件,结合图形中隐含的公共边条件,可以得到A、B、D中的三角形是可以全等,唯有C答案中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全等,所以答案为C.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角边”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D.6.【答案】C ;【解析】作出图形,利用“角角边”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二.填空题7.【答案】2;【解析】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条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答案为:2.8.【答案】2a+2b;【解析】△DEH和△DFH中ED=FD,∠EDH=∠FDH,DH=DH∴△DEH≌△DFH∴EH=FH=b又∵ED=FD=a,EH=b∴该风筝的周长=2a+2b.9.【答案】SAS;【解析】用尺规做直角三角形,已知两直角边.可以先画出两条已知线段和确定一个直角,作图的依据为SAS.10.【答案】a;A;B;2a;AC,BC;【解析】作法:(1)作一条线段AB=a;(2)分别以A、B为圆心,以 2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3)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11.【答案】已知、求作、作法,图形,作图痕迹;【解析】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已知、求作、作法,而且要画出图形和结论,保留作图痕迹.12. 【答案】75°.【解析】如图,∵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AB∥CD,∴∠3=∠4=45°,∴∠2=∠3=45°,∵∠B=30°,∴∠1=∠2+∠B=30°+45°=75°.三.解答题13. 【解析】解:如图:14.【解析】解: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DE的长就是AB的长.15. 【解析】证明:在△AOE和△COE中,,∴△AOE≌△COE(SSS),∴∠AOE=∠COE,同理∠COE=∠FOD,∴∠AOE=∠EOF=∠FOD.。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在给定条件下(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的过程;(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3.情感与态度: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第二章我们已学习过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现在回忆一下用尺规作图的一般步骤。

生:用尺规作图的步骤有:已知、求作。

师:他的回答对吗?生:他的回答不完整,应该还有分析、作法。

(点评:让学生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 师:很好。

下面大家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生:(小组讨论后一位同学回答)已知:线段a。

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

图1作法:(1)作射线AC;(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图2(点评: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师:好,那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呢?生:已知:∠AOB。

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AOB。

图3作法:(1)作射线O′A′;(2)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5)过D′作射线O′B′。

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图4师:很好,大家基本掌握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边和角是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如果给了一些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你能用尺规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满足已知条件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如何求作这个图形呢?(师生共析:需要先写出已知、求作,然后进行分析,最后作图形,写作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作业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作业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四种基本尺规作图分别表示,则对应选项中作法错误的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的平分线C.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过直线外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作∠AOB的平分线OC,按以下作图方法错误的是()A.B.C.D.3.如图,点C在∠AOB的OB边上,用尺规作出了∠AOB=∠NCB,作图痕迹中,弧FG是()(第3题图)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连结CD,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个数有()个.①∠AOP=∠BOP;②OC=PC;③OA∥DP;④OP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第4题图)A.1 B.2 C.3 D.45.小聪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①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M、ON,使OM=ON;②分别过M、N作OM、ON的垂线,交于点P;③作射线OP,则OP为∠AOB的平分线,小聪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第5题图)A.SSS B.SAS C.ASA D.HL6.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c(a>b+c),求作线段AB,使AB=a﹣b﹣c.下面利用尺规作图正确的是()(第6题图)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7.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如图1,直线l及其外一点A.求作: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A.小云的作法如下:(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连接AB;(2)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D;(3)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4)作直线AC.直线AC即为所求(如图2).小云作图的依据是.(第7题图)8.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M,N;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上述作图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个方法是.(第8题图)9.如图,尺规作图作出∠CAB的平分线,则∠ADC=°.(第9题图)10.如图,使用圆规作图,看图填空:(第10题图)(1)在射线AM上线段= ;(2)以点为圆心,以线段为半径作弧交于点;(3)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以大于PQ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和点;(4)以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两边,于点,点.三.解答题(共29小题)11.如图,在△ABC中,∠BAC=50°,∠C=60°,AD⊥BC,(1)用尺规作图作∠ABC的平分线BE,且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BFD的度数.(第11题图)12.按要求用直尺作图:如图,平面上有A,B,C三点,画直线AC、射线BC、线段AB、在射线BC上取一点D,使BD=AB,并连接AD.(第 12题图)1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E是AC边上的高.(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边上的高CD交AB于点D,交BE于点O(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判断△O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第13题图)14.如图,已知△ABC,按要求作图.(1)过点A作BC的垂线段AD;(2)过C作AB、AC的垂线分别交AB于点E、F;(3)AB=15,BC=7,AC=20,AD=12,求点C到线段AB的距离.(第14题图)15.如图点P是∠ABC内一点画图:①过点P作BC的垂线,D是垂足;②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E,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F.(第15题图)参考答案一.1.C 2.D 3.D 4.B 5.D 6.D二.7.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8.SSS 9.70 10.(1)截取,AB,a;(2)A,r,FB,C;(3)P,Q,M,N;(4)O,OA,OB,C,D.三.11.解:(1)如答图,BE即为所求;(第11题答图)(2)∵∠BAC=50°、∠C=60°,∴∠ABC=180°﹣∠BAC﹣∠C=70°,由(1)知,BE平分∠ABC,∴∠DBC=∠ABC=35°,又∵AD⊥BC,∴∠ADB=90°,则∠BFD=90°﹣∠DBC=55°.12.解:如答图.(第12题答图)13.解:(1)△ABC的高CD如答图.(第13题答图)(2)△O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BEC=∠CDB=90°∵AB=AC∴∠ABC=∠ACB∵BC=BC∴△BCE≌△CBD(AAS),∴∠CBE=∠BCD,∴BO=CO即△OBC是等腰三角形.14.解:(1)如图,AD为所作;(2)如图,CE、CF为所作;(第14题答图)(3)∵S△ABC=•AB•CE=•BC•AD,∴CE===,即点C到线段AB的距离为.15.解:如答图.①PD即为所求;②PE,PF即为所求.(第15题答图)。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下3.4《用尺规作三角形》word教案1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下3.4《用尺规作三角形》word教案1

课时课题:第三章第4节用尺规作三角形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台儿庄区涧头集镇第一中学王元教学目标:1. 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2.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3.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根据条件作三角形.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教法及学法指导: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尺规作图很麻烦,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解题无甚帮助,影响到解题的速度.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俄国数学家沙雷金就说过:未来的几何学习应当重视以下四个步骤,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但我们往往把前两个步骤忽略了,变成纯粹的思辨论证,以及论证基础上的计算.缺乏直观,实际上就扼杀了几何.这句话一语中的的点出了当前在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尺规作图,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而直观感知能力,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也可为以后的作图和解题积累经验,提高尺规作图的速度和效率.由于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两种基本作图,能利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王超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把书上的一个三角形污染了一部分,他想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办吗?生:用刻度尺量出露出的边的长,画出一条线段等于这条线段,然后分别以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画出两个角和露出的两个角分别相等,所得的三角形就是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师:他们为什么是完全一样的哪?生:因为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满足了“ASA”,他们是全等的,所以他们完全一样.(作图之后及时让学生说出理由,让学生养成严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图的实质是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师:如果不允许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只用直尺和圆规的话,你还能画出这样的三角形吗?生:思考.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尺规作三角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中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试着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后,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与前面学习的尺规作图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一)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尺规作图的方法?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两种作图.师: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两种作图属于基本作图,我们不需要把他们的作法进行一一叙述,直接说明即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下面的问题:(展示问题)已知:线段∠α,∠β,线段c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此处与教材的顺序不一致,也是为了与引人更好的相结合,同时处理方式也作适当的改变,以此题作为范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师:请思考作图方法,并把你的作图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我是这样做的:1.作一条线段AB=a,2.以AB为一边作∠DAB=ɑ,3.以AB为一边作∠ABE=β,BE交AD于点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师:他的作法正确吗?生:正确.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做法吗?生:我是这样做的:1.作∠DAB=ɑ,2.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c,3.以B为顶点,以BA为一边,作∠ABE=β,BE交AD于点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师:这位同学的作法是否也正确?生:正确.师:这两位同学以及你们所作的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生1:全等,我经过观察和重叠法都能验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生2:这位同学的方法不够恰当,因为通过观察和试验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够严密,我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三角形满足了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根据ASA可知他们是全等的.【设计意图】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的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逐步了解接受作图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作图能力.处理建议:1.让学生自己探究作图的方法.2.教师可在黑板演示,让学生按步骤进行作图,做好示范,让后进生感到“有章可循”.3.让学生尝试说出解题过程,教师及时规范学生的作图语言.4.让学生明确作图的道理,能用学过的全等知识加以说理.(二)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我们刚刚知道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的方法,那么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应该如何作三角形哪?(出示问题)已知:线段a, c, ∠ɑ.求作:△ABC,使BC=a AB=c, ∠ABC=∠ɑ.师:请结合刚才的作法,把这个三角形画出来吧!记得把你的结果展示给大家!(认真作图后互相展示)生1:我的作图过程是这样的:作法:(1)作一条线段BC=a;(2)以B为顶点,以BC为一边,作∠DBC=∠ɑ;(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4)连接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生2:我和他的画图过程不太相同,我是先画三角形的角,然后再画三角形的另两个边,具体画法如下:作法:(1)作∠DBE=∠ɑ;(2)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3)在射线BE上截取线段BC=a;(4)连接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师: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正确吗?生:正确.师:这两位同学以及你们所作的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生:全等,因为这样的三角形满足了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根据SAS可知他们是全等的.【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上面的解题经验,本题的解决相对较为顺利,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尺规作图的强大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处理建议:1.让学生自己探究作图的方法.2.学生的作法叙述可能仍不成熟,教师可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对于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3.注意培养学生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三)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作三角形师:刚才的两个作图,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相信下面的作图一定也难不倒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展示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作三角形的问题)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AB=c,AC=b,BC=a.师:请你独立作图,然后把你的作法和大家交流.生:认真作图.师生共同总结本题的作图方法如下:作法:(1)作一条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c,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A点;(3)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师:你能说出刚刚作出的三角形全等的理由吗?生:根据SSS可判定所作的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本题作图难度不大,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这里可放手给学生,重点关注学生作图语言的规范表述,教师要给以及时恰当的引导.三、学以致用,应用新知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已知条件画三角形,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吧!(展示例1)例1: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a,BC=b,AC=2a.师:你认为怎样作出这个三角形哪?生1:先画一条线段等于a,再以其两个端点为圆心,分别以2a和b的长为半径画圆其交点就是三角形的另一个端点.生2:我认为先画一条线段等于2a较简单.师: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动手把它画出来吧!生:画图并展示如下:师:根据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根据已知条件画三角形的一般步骤吗?生:1.先画出草图,根据草图寻找作图方法.2.确定作图的第一步是画边还是角,有时方法不唯一,但有难易之分,要注意把握.3.根据确定的作图方法按步骤进行作图.4.必要时对自己所在的图形的正确性进行证明.师:作图题的基本格式是什么?生:作图题的基本格式有四步:已知、求作、作法、证明.【设计意图】用尺规作三角形的题目类型较多,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图能力,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处理建议:1.教学时要首先让学生明确作图的思路,然后再动手作图.2.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作图步骤的规范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3.如果学生不能发现较简单的作法,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提醒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及时归纳的重要性.四、当堂检测,巩固提高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检测一下今天的学习效果吧!请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出示检测题)1.利用尺规不能唯一作出的三角形是()A.已知三边B.已知两边及夹角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2.已知:(如图)线段a和∠α,求作:△ABC,使A B=AC=a,∠A=∠α.3.已知:线段a、b和∠α,如图,求作△ABC,使AB=a,AC=b, ∠B=∠α.【设计意图】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独立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巡视,要注意问题3的解决,通过此题让学生明确SSA为什么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吗?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与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整理经验,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新的感悟,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作业布置课本第88页T1T2.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展开开个好头;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自的实践中发现结论,学到知识;三是在巩固环节精心挑选例题和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鉴于以上三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1.对学生的画图估计不足,学生在基本作图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准备的题目没有全部完成.2.整堂课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对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处理过于简单,讲解不够清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画图.4.时间安排有待改进,要学会在课堂上灵活处理.。

《用尺规作三角形》三角形PPT优秀课件

《用尺规作三角形》三角形PPT优秀课件

b
c
求作:△ABC,使AB=c,AC=b,BC=a.
作法: (1)作一条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c,b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A;
B
(3)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A C
连接中考
(2020•广州模拟)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 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说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a
b
α
课堂检测
作法: 1. 作∠MAN=∠α;
N C C'
aa
α
A
bB
M
2. 在射线AM上截取AB=b;
3. 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交AN于点C, C ';
4. 连接BC,BC', △ABC和△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在△ABC中,BC=5厘米,AC=3厘米, AB=3.5厘米,∠B=36°,∠C=44°,请你选择 适当数据,画与△ABC全等的三角形(选择三个合适的条件画图,不写作法,但要从所画的三 角形中标出用到的数据)
N
E′
B bA
a D′ C
M
(3)连接AC,则△ABC为所求 作的三角形.
探究新知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α ,∠β ,线段c.
c
求作:△ABC,使∠A=∠α ,∠B= ∠β ,AB=c.
探究新知
请按照给出的作法作出相应的图形.
作法
(1)作 ∠DAF=∠α .
图形
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出△ABC,使AB=a,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尺规作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几何图形的画法”中的一个知识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圆和角,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基本作图工具来作三角形。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直尺和圆规的使用也不再陌生。

但他们在作图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图精度不高、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确保作图的精度和规范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作图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圆规、白纸等作图工具。

2.设计好相关教学问题和实例。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圆和角,那么能否用这些工具来作三角形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如:“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第三边的可能长度。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与反思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3.已知三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在一个工程施工图上看到一个三角形,他想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与这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应当怎样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类型一】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如图,已知∠α和线段m,n.求作△ABC,使∠B=∠α,BA=n,BC=m.解:作法:1.作∠MBN=α;2.在射线BN,BM上分别截取BC=m,BA=n;3.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作图时可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再在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已知线段长即可.【类型二】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得∠ABC=∠α,∠ACB=∠β,BC=c.解:作法:1.作线段BC=c;2.在BC的同旁,作∠DBC=∠α,作∠ECB=∠β,DB与EC交于点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SA”,作图时可先作一条边等于已知边,再在这条边的同侧,以边的两个端点为顶点作两个角分别等于已知角即可.【类型三】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三条线段a、b、c,用尺规作出△ABC,使BC=a,AC=b、AB=c.解:作法:1.作线段BC=a;2.以点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再以B为圆心,以c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C和AB,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作三角形相当于确定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因此可先确定三角形的一条边(即两个顶点),再分别以这条边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已知线段长为半画弧,两弧的交点即为另一个顶点.三、板书设计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本节课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作图,主要包括两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图时,鼓励学生一边作图,一边用几何语言叙述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用尺规作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用尺规作三角形

解:如图,A 为汽车站的位置,B 为桥的位置,这三个
场所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6 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准备制作一组三角形,记这些三
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并且这些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为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个单位长度.
(1)用记号(a,b,c )(a ≤b ≤c )表示一个满足条件的三角
形,如(2,3,3)表示边长分别为2,3,3个单位长度的 一个三角形,请列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三边满足a< b<c 的三角形(用给
定的单位长度,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1)共九种:(2,2,2),(2,2,3),(2,3,3), (2,3,4),(2,4,4),(3,3,3),(3,3,4), (3,4,4),(4,4,4).
(2)只有a=2,b=3,c=4的一个三角形.如图, △ABC 即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知识点 2 用尺规作三角形 做一做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c,∠α (如图).
求作:△ABC,使BC=a,AB=c,∠ABC=∠α.
作法与示例:
作法
(1)作一条线段BC=a;
示范
(2)以B 为顶点,以BC 为一边 作角∠DBC= ∠α;
(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 =c;
(1)已知,即将条件具体化; (2)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通常画出草图); (4)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
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5)说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其中(3)在草稿
纸上进行,(5)通常省略不写.
例4 如图,△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 为两个顶 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 部分,你能帮他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吗?
能利用直尺和圆规根据已知 条件作三角形,规范尺规作图的 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基础知识复习
1、尺规作图的工具:直尺和圆规 2、尺规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a
bcຫໍສະໝຸດ 学以致用现有一块等边三角形的绿地
需要进行规划,要求工程师先进
行标准的图纸设计。
a
如果边长规定为线段a,请你
利用尺规帮助工程师设计出该等
边三角形的图样。
--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条件
➢已知两边及夹角可作三角形(SAS) ➢已知两角及夹边可作三角形(ASA) ➢已知三边可作三角形(SSS)
合作探究
a α
已知:∠AOB,
求作:∠A′O′B′,
使∠A′O′B′=∠AOB
A
D
D′ A′
O
C
B O′
∠A′O′B′为所求作的角
C′ B′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 b, ∠α , 求作:△ABC,使BC= a,AB= b, ∠ABC =∠α
a
b
a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请你选择 合适的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尺规 画一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 (尽量用多种方法画图,不写作法,B 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A
C
➢理论检测
1、利用尺规不能唯一作出的三角形是( D )
A、已知三边
B、已知两边及夹角
C、已知两角及夹边 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2、以下列线段为边能作三角形的是 ( A )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
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归纳小结,感悟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你能否与大家一起 交流一下学习感悟?
A、 2cm、3cm、4cm B、4cm、4cm、9cm
C、1cm、2cm、 3cm D、 2cm、3cm、5cm
B 3.已知三边用尺规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D.作角的平分线
D 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时,首先应( )
已知: ∠α,∠β ,线段a, 求作:△ABC,使∠A =∠α,∠ B= ∠β,AB= a.
a
α
β
学以致用
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 部分,你能利用尺规帮他画出一个与书 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B A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 b, c 求作:△ABC,使BC=a,AC=b,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