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靶控输注【精品】
静脉靶控输注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 ? TCI是智能化连续控制输注系统,使血液或
血浆药物浓度快速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浓度, 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技术 ? TCI不是按mg/kg/h设定输注速度,而是输入 病人的体重、年龄和所需的药物血浓度(即 以μg/ml为单位的靶浓度)
? 计 算 机 控 制 静 脉 麻 醉 药 滴 注 ( Titration of IntravenouAsgentsbyCompute,r TIAC)
? 计 算 机 辅 助 连 续 输 注 ( Computer Assisted ContinuouIsnfusionC, AC)I
? 计算机控制输注泵(ComputerControlledInfusion Pump,CCIP)
14
12
(ug/ml) 度
10 8 6
浓4
1. 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2. 随意调节 3.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治疗窗
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min)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 计算机辅助全凭静脉麻醉( ComputerAssisted TotalIntravenouAsnesthesiaC, ATIA)
二. 静脉麻醉给药方法
? 单次静脉注射 ? 重复静脉注射 ? 持续静脉输注
? 按一定量和速度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 ? 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 TCI)
二.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14
12
(ug/ml) 度
10 8 6
浓4
2
0
0
血浆浓度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方法: • 一项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参与的研究,均不使用术前药,
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控浓度随机分为5组 (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芬太尼同 时输注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如病 人意识没有消失,则异丙酚靶浓度每2min递增1mg/ml,直至 病人意识消失。
3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为A组,B组。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 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设为3m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 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 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肝硬化麻醉药需求量无差异,清醒时间有延长。
靶控输注丙泊酚 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TCI(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单易行
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 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达到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丙泊酚TCI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ASA I-II级成年病人手术麻醉
表3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理想的效应室浓度(EC50-EC95), 以及为维持该效应室浓度所需的瑞芬太尼输注方案
瑞芬太尼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理想旳全身麻醉
满意旳镇定、镇痛和肌松 可控性强,能单独调整各个麻醉阶段 便于监测 对器官功能无影响 清醒质量好 简便易行 无污染 合理旳费用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
副作用
– 空气污染,PONV,恶性高热
肝肾功能 肺功能
– 高纯度氧,肺内环境
可控性
– 麻醉深度旳调整,个体化 – 对诱导和清醒预测 – 防止术中知晓 – 肌松单独调整
血压下降程度与用药量、循环容量 及病人本身旳心功能有关。与硫喷妥钠 相比,虽然外周血管扩张,但反射性心 动过速极少发生。它不能克制插管期旳 血液动力学反应,可能发生低血压和短 暂旳呼吸克制。小儿应用异丙酚,其心 血管反应较成人轻,但诱导时推注异丙 酚太快易产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且呼 吸克制比较明显。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TIVA)指只将一种或几种药 物经静脉注入,经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旳措施,因为药 物受本身某些不足影响,静脉全身麻醉使用 一度受到限制。但80年代以来,伴随静脉麻 醉药物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一 步研究和靶控输注技术( TCI)发展。更理想 旳静脉麻醉药物被研发和临床应用,处理 了药物蓄积、清醒延迟和术中知晓及血流 动力学影响等问题。
全凭静脉麻醉展望
TCI旳发展为全凭静脉麻醉提供了更为 广泛旳前景,但计算机程序根据药代一药 动学参数编写,因为药动力学、药效学、 生理状态等方面旳个体差别,要到达 100%旳精确性是不可能旳。TCI系统旳精 确性,主要与计算机使用旳药动学参数与 患者旳药动学参数匹配程度有关,即便匹 配良好,TCI 系统依然受到药动学模型固 有旳不足旳影响。
Propofol TCI, Effect Site Target
(丙泊酚TCI,效应部位靶浓度)
TCI的临床操作

效应室或中央室靶控 What predicts loss of consciousness?
20 ASA I/II 病人 无麻醉前用药 丙泊酚初始靶浓度: 5.4 µg/ml Group 1 : 血浆靶浓度组 Group 2 : 效应室靶浓度组 (keo = 0.63 min-1 = rapid transfer)
使用TCI 模式
然后输入病人体重,按enter(输入)
DIPRIVAN 1% WEIGH(体重)= 70 kg(公斤) ENTER PURGE TOTAL 输入 排气 总量
‘Diprifusor’ TCI系统
* 详细信息请咨询厂商
装载Diprifusor的输注泵
Graseby 3500 ALARIS IVAC TIVA TCI Vial Médical Master TCI
Graseby 3500 TCI泵
Graseby 3500 的面板设置
*详细信息请参阅厂商提供的使用指南
使用TCI 模式
暂停, 按stop(停止)键一下, 会继续计算目标浓度 可更换新注射器继续 运行,按 start 终止运行, 长按stop(停止)键, 显示: 按YES确认,按NO回到 暂停状态
TARGET:0.0 CALCULATED: ▼ 1.8 ug/ml ▼ ‘START’ TO CONTIUE AT 4.0 ug/ml ↑ ↓ INFO TOTAL 查看 总量
使用TCI 模式
开机 按TCI 功能键
使用TCI 模式
显示(初始化中) 然后安装专用的注射器 (含药物和识别标志) 蓝色代表1%,红色代表2%
靶控输注

药效动力学:
生物相biophase(也称为效应室effect site):药 物发挥效应的部位。 Keo :指药物从效应室的消除速率常数, keo 大, 药物在血浆和效应室间达平衡速度越快。意 义:预测药物在效应部位的作用、起效及恢 复时间。 T1/2keo :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 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度 50% 所需的时间)。意义:决定起效快慢。 T1/2keo=0.693/keo 如果持续输注或停止输注 5 个 t1/2keo ,可以认为效应室的药物浓度达到 稳态或时药物基本消除。
表5.阿片类药的常用浓度范围(ng/ml)
Ã Í Ó ¾ Õ » Ó µ Í ¹ ² å ¸ Ü í ê Á Ú ¬ Í Æ Ä N2O  ¬ é ì Î ¬ ³ Ö ´ ¹ · Ï N2O+Î ü ë È ´ ¹ · Ï N2O ´ ¹ · Ï O2 Ë Ð Õ Ñ Ç Ò ¹ ô Î ü Õ ù ³ £ í Í Õ ´ Ò Ì « « Ä ® 3-5 8-10 1.5-4 1.5-10 15-60 1.5 1-2 ¢ « © Ò Ì « Ä ® 250-400 400-750 100-300 100-750 1000-4000 200-250 50-150 æ « Ê Ò Ì « Ä ® 0.4-0.6 0.8-1.2 0.25-0.5 0.25-1.0 37660 0.25 0.2-0.4 <1-3 1-2 ð « È Ò Ì « Ä ®
表观分布容积(Vd):理论上药物应占有的体 液容积。 Vd=A(mg)/C(mg/L) 。 5L- 血浆、 1020L- 细胞外液、40L- 全身、 >100L- 集中分布 于某一器官。
稳态血药浓度:(Css)以恒速恒量(静滴) 给药经4-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 的水平,称为稳态(st3· Vd,稳态浓度与静滴速度 (R)及半衰期(t1/2)成正比。
靶控输注[研究材料]
峰谷书屋
6
效应室靶控输注
效应室靶控输注则是以药物的效应室浓度为 靶控目标的输注方法,给予负荷量后暂时停 止输注,当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 一致时再开始维持输注。与血浆靶控相比, 使用同一药物时平衡时间短、诱导快,负荷 量较大而使循环波动较大。因此适合于 T1/2keo大的药物以及年轻体健的患者。
峰谷书屋
11
靶控输注适应症
靶控输注的特点是起效快、维持平稳且可控 性好、恢复迅速彻底。因此适用于时间短而 刺激强度大且变化迅速的手术,例如支撑喉 镜下手术、眼科手术、口腔科手术、腹腔镜 检查及手术、气管镜检查及手术、胃镜检查、 肠镜检查、胆道镜手术、门诊日间手术等。 这样既消除了患者的痛苦,又不需要等待过 长的恢复时间,真正做到了安全、有效。
靶控输注
峰谷书屋
1
靶控输注的概念
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 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 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 注射泵,实现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 于预期值(靶浓度值),从而控制麻醉深度, 并根据临床需要可随时调整给药系统。
峰谷书屋
2
靶控输注优点
迅速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诱导时血流动力 学平稳、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 还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使用简便、 精确、可控性好。
峰谷书屋
16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T1/2cs)是指维持某恒定血药浓度一定时间(血药 浓度达稳态后)停止输注后,血药浓度(作用部位 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它不是定值,而 是随输注剂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意义是可以 预测停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这两个参数较短的药 物才能达到诱导、恢复都十分迅速的目的,又利于 在麻醉过程中根据需要迅速调节麻醉深度,真正体 现出靶控输注的特点。
靶控输注ppt课件
药物清除
效应室
中央室
周边室
3
19
相关概念KeOKeo是效应室药物清除率常数, Keo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 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Keo越大的药物在血浆和效应室之间发生平衡的速度越快;相反, Keo越小的药物,发生平衡的速度越慢。
20
达峰效应时间
tuke0
芬太尼 3.6阿芬大尼 1.4舒芬大尼 5.6瑞芬大尼 1.2
4.7
异丙酚 2.2咪唑安定 2.8
2.4
依托咪酯 2
1.5
常用静脉麻醉药的T1/2Keo
表1负荷量后药物效应的达峰时间及 tuke0 (min)
22
按照调控方式-开环TCI: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人反应设置目标浓度-闭环TCI: 根据客观指标自动反馈调节按照目标浓度-血浆TCI: 转运速车 (keO) 大的药物适用-效应室TCI: 转运速率 (keO) 小的药物适用
持续输注--药物蓄积
减量过多焦虑,原动
满意的镇静故
100ng/ml
11
·TCI是指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 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以满足临床麻 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PROPOFOL 10.0 mg/ml
1.6
Ce 1.6
28“V”键用于增加减少数值 计算浓度的趋势图
效应部位浓度 及清醒时间
计算的 血药浓度
“得普利麻”输注量
按钮
靶血药浓度
泵的状态
INFUSING
靶控输注技术及进展
2,6-二异丙基, 1,4-对二酚
葡萄糖醛酸化 + 磺酸化
2,6-二异丙基酚
尿液 葡萄糖醛酸化
药代动力学-清除(连续输注)
丙
10
泊
酚
血
1
药
浓
度
0. 1
0. 0
0
9 mg/kg/h 6 mg/kg/h 3 mg/kg/h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μg/ml)
异丙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等6种常见静脉麻醉镇痛药的CSHT模拟曲线图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一) 临床体征: 体动、流泪、出汗
存在问题:
1.肌松药可以掩盖躯体体征 2.缺少研究证据表明可以减少知晓的发生 3.不用肌松药并不能防止知晓发生
(二) 常规监测: 血压、心率、呼吸率、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 存在问题: 1. 心血管药物(如β-阻滞药)可以掩盖症状 2. 缺少研究证据表明可以减少知晓的发生 3. 生命体征正常仍可能发生知晓
众多神经电生理指标,如脑电功率 谱、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 电位(AEP)、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参数、 熵(Entropy)、脑功能状态指数(CSI) 等。
• 意识包括清醒程度和认知功能,因此监测 麻醉下意识是否消失不能仅仅以指令反应 (呼之睁眼)消失为标准,而应该包含麻 醉中有无记忆发生,确保无知晓。
• 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尚未彻底消失时,皮 层下中枢将处于异常兴奋状态
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 出现焦虑不安和兴奋烦躁等表现,甚至有 谵妄和狂躁行为
• 异丙酚持续输注[10-20 μg/(kg.min)],控制 苏醒期兴奋症状
靶控输注法与传统的给药方法有 什麽不同?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于布为马虹田玉科李文志李天佐李立环刘进连庆泉闵苏吴新民杨拔贤杨承祥岳云郭曲练赵国栋祝胜美钟泰迪姚尚龙陶国才黄文起韩如泉薛张纲目1. 概述2. 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录223.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4.参考文献5. 附录2 5 61一. 概述:1. 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2. 优点: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3. 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2] 。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6)开始输注三、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1. ASA I-II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1)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4-6μg/ml(2)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3-3.5μg/ml2(3)待患者意识丧失后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至 2.5- 3.5μg/ml(4)低血压的防治:①保证输液通道的安全有效②诱导过程中应适度补充血容量③根据血压变化适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④必要时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维持期用法用量及术中知晓的预防(1)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6 μg/ml,并应该配伍应用阿片类药物(2)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在镇静催眠和抗伤害性刺激方面有协同作用[3-7] ,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外科手术麻醉所需的靶浓度见附表1、2(3)预防术中知晓①麻醉维持期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设定值以患者意识丧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作为有效参考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ug/ml)
14
1. 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12
2. 随意调节
10
3.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8
6
治疗窗
4
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min)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 计算机辅助全凭静脉麻醉(Computer Assist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CATIA)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 (min)
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 5个半衰期,芬太尼等药物需15 h以 上达稳态,不能满足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随输注时间延 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 以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血药浓度
二. 静脉给药方法-- 靶控输注(TCI)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 (min)
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状态
二. 静脉给药方法--持续静脉注射
浓度( ug/ml )
单次+ 持peutic Window)
4
2
持续静脉给药
0
0
20
➢ 计 算 机 控 制 静 脉 麻 醉 药 滴 注 ( Titration of Intravenous Agents by Computer,TIAC)
➢ 计 算 机 辅 助 连 续 输 注 ( Computer Assisted Continuous Infusion, CACI)
➢ 计算机控制输注泵(Computer Controlled Infusion Pump, CCIP)
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 1986异丙酚用于临床,经验用量
6~12mg/kg/h
一. 静脉麻醉发展概况
➢ 1980s根据异丙酚三室模型设计“10-8-6”用 药方案。5分钟内达到并维持3~4ug/ml的异 丙酚血药浓度
➢ 1980s计算机控制输注及靶控输注系统 ➢ 1996‘Diprifusor’ TCI系统
静脉靶控输 注
彭章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吸入麻醉的缺点
➢ 诱导过程漫长 ➢ 诱导阶段可出现兴奋期 ➢ 部分吸入麻醉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 苏醒过程可出现躁动 ➢ 需要复杂的给药装置
一. 静脉麻醉发展概况
➢ 静脉麻醉已有100多年历史 ➢ 根据量-效关系及经验调节药物用量 ➢ 1930s巴比妥静脉麻醉 ➢ 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静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 ➢ TCI是智能化连续控制输注系统,使血液或
血浆药物浓度快速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浓度, 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技术 ➢ TCI不是按mg/kg/h设定输注速度,而是输入 病人的体重、年龄和所需的药物血浓度(即 以μg/ml为单位的靶浓度)
二. 静脉麻醉给药方法
➢ 单次静脉注射 ➢ 重复静脉注射 ➢ 持续静脉输注
按一定量和速度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 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TCI)
二.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浓度 (ug/ml)
14
血浆浓度
12
10
效应室浓度
8
6 4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2
0
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