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五编中考写作提升篇二、立意——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浅谈写作“删”的妙处

探索篇•方法展示一、删开头———开门见山,简单明了一位学生写作的题目是激励之花悄悄绽放,开头只有一句“激励之花,又叫杏花”。
仅用八个字就写出了文章主题以及写作对象。
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和莫怀戚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样。
这种开头真的太少了,而其他学生的普遍问题就是开头太长。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写作前无规划。
没有对自己的文章做一定的构思,不清楚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没有做选材的思考,都写了两三百字还没有进入主题。
这个问题在叙事类习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写春游,学生就会用很大篇幅写要玩什么,买什么零食……导致后文压缩字数,草草了事。
第二,开头直接摘抄语料。
这些学生平时写作就有很大障碍,为了应付600字用语料来凑齐字数,这是考试大忌。
第三,开头惯用套路。
有的学生喜欢用一组排比句、用修辞增加文采没有错误,可是千篇一律的排比就显得模式化,有的排比句还可成为万能开头,有的学生写了这么一段排比后,又写了一段可以做开头的,显得重复。
第四,开头渲染太多。
这类学生平时写作较好,他们想迫切地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就用了大段大段的景物渲染,殊不知这样也会让人审美疲劳。
二、删中间———大刀阔斧,突显重心很多学生叙事也显空洞没有突显重心。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根据写作重心确立选材。
和中心无关的敢于舍弃,对于和中心一般关系的就概括略写。
如《背影》重心放在了父亲送别时为我买橘子,我和父亲同行的直接原因就用了一句话带过:“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这样略写就自然流畅。
第二,点面叙述,重点突出。
朱自清的三次背影中,最核心的就是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而正是这次背影让朱自清长期因家庭隔阂而对父亲产生的疏离感轰然倒塌,感知了父亲的不易与艰辛,这样的见微知著最能打动人。
张同学在她的《乐之花悄悄绽放》中写道:“女教师总是背着或深红或墨绿的琴包,在那个琴包里有令我心驰神往的乐器———古琴;古琴是以木头为底,上面有一根根纤细的琴弦,整体呈深红色,末端还挂了一个穗,正因为古琴和诗歌密不可分,当我们吟诵经典时,老师的古琴总是伴随着我们,声声吟诵,声声古琴;每次练习的间隙,总会有几个同学围绕着老师,静静听她弹奏。
初中作文指导: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谈中考记叙文选材

选材要求 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 ①小事入笔(小)
②真事真情(真)
③富有新意(新)
怎样出“新”
1、融 入 自 我 2、与为题,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你选择的材料。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祝你成功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用自己的笔杆倾诉, 相信自己 一定能写出漂亮的作文!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品味!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殊不知随心所欲根本不是生活。 一定不要把别人都当傻子,事实上,所有你能遇到的人都比你聪明。如果你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为人处世,那么你的人脉会越来越宽,财富越来 越多,人生也就越来越好! 踩着垃圾到达的高度和踩着金子到达的高度是一样的。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尽管社会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但我们还是必须往下走。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 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
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 第(1)组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
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 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缺乏新意,且有编造、套用 之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高考作文立意要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高考作文立意要新摘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句话出自于郑板桥笔下,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在秋天,树木失去其繁茂的样子,但如果通过删繁就简,其分明的枝干也是一种美景;而二月虽然是冬天,假设鲜花长满户外,同样是别样的风景。
从作文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就是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注重文章条理,创新文章立意。
本文主要围绕创新作文立意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意创新途径语文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试卷分数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的分数将会对学生高考的成绩造成直接的影响。
很多学生一直都因为作文分数难以提升产生了困惑。
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后发现,学生在进行文章的撰写的时候,经常会对已有的优秀作文模式和结构进行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观点和创新立意,不能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自然分数平平。
缺乏“领异标新”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培养。
接下来,笔者就作文立意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一、合理运用词语的多解性想要创新作文的立意,就必须重视词语本身具备的多解性。
在完整的句子中,构成句子的词语具有确定的意义,但是我国的语言文字中很多词语都具备多重含义,假设在进行文章撰写的时候对出现的此类词语进行区别于常规含义的解释,就会让完整句子的含义发生改变,呈现出全新的思维判断。
比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中的“夸”字如果解释成炫耀、浮夸,则整句话表现的意思为贬义;而如果将其解释成夸耀,则会使得整句话变为对现实生活中善于推销自己、懂得经营的赞扬。
通过对词义不同的解释,很容易写出具有创新立意的文章。
二、发现事物具有的两面性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通过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地对事物进行了解和分析。
在进行文章立意的确定时,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思考,发现题目中所蕴含的同人们常规思维不同的创新点,使得撰写的文章具有亮点,更好地吸引人的眼球。
中考语文 作文 发意三番 文胜一筹——立意求深求新

分感动,说:“爷
动,说:“爷爷,你只 习”中获得的感
爷,你只管扶耧,
管扶耧,我能拉动。” 悟不够深刻,应
我能拉动。”爷爷
爷爷答应了,我肩头的 进行更深入的思
答应了,我肩头的
绳子顿时变得沉重起 考,使主题得以
绳子顿时变得沉
来。
升华。
重起来。
原文
修改建议
升格文
修改点评
我干脆使出蛮 ⑨文末对 力,低着头使劲 “学习” 地往前拉。就这 获得的感 样,我们四人分 不够深刻 成两组轮流播 应进行更 种,快到中午时,入 的 思 考 终于把这块地种 使主题得 上了麦子。 升华。
爱,也学到了劳动知 旨,起到了画
识,体验到了劳动的艰 龙点睛的作
辛与价值,更体验到了 用。
生活的哲理。这样的学
快乐。
习
声,清新的空
清新的空气,这是周末 开头,直接进
气,这是周末
美好的清晨。
入正文。
美好的清晨。
②“小明,快起 床!我们今天得 去地里种麦子, 趁早上干活凉 快!”爷爷在催促 着。
②今天一大早,我们一家 ②语言简
但有与关第些文联②啰章,可段唆内删明,容去显且无。人窄地妈拉要,需骑着播去要三工种种人轮具机小力,和进麦拉爷半不。耧爷袋去播骑麦因,种摩种为这,托,路妈我块,洁止结容,,构点次使更到要文流为内章畅
⑦我们轮流 ⑨由一次
上阵,快到 种麦的劳
中午时,终 动体悟到
于把这块地 了学习的
全种上了麦 快乐,
子。
原文
修改建议 升格文 修改点评
⑧我精疲力尽地瘫坐到地
⑦ 我 们 轮 流 感受到了家人
上,满头大汗。妈妈递给我
上阵,快到中 之间的关爱,
2017全国卷Ⅰ卷Ⅱ作文命题之我见

2017全国卷Ⅰ卷Ⅱ作文命题之我见作者:欧阳昱北程琳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7年第07期清人郑板桥说过这样的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很像考场作文。
他命题,尽可以标新立异,翻新花样;我审题要能够删繁就简,脱落了花叶,最终以本来面目示人。
审题重要,自毋庸赘言。
每年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总引起社会较大反响,然中间不无杂音。
有些人所言不得要领,就须斟酌与反思。
一、高考作文要义一,讲政治把政治讲好、讲明白,并非虚言。
每年都有语文老师乍一见作文题,言必称政治色彩浓了,人文色彩淡了。
直白地说,开科取士,不讲政治,还讲什么?如今高考未尝不是开科取士的流风余绪。
科举千有三百余年,始终是一个政治。
史载隋炀帝设进士科,破门第而重人品,垂拱之间削弱门阀大族世袭特权,就是最大的政治。
乾隆帝殿试,内容为时务对策,亦窥政治色彩之一斑。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因政治诉求而改变,并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节点是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先看看近五年全国Ⅰ卷或Ⅱ卷,就颇见端倪。
2012年Ⅰ卷,是关于修船工补漏,船主补偿的故事;2013年Ⅰ卷,是关于高手勇于切割钻石的故事;2014年Ⅰ卷,是关于山羊过独木桥比赛规则的故事。
三年出题思路层层相因,都有准“寓言故事”的命题色彩,主旨被有意遮蔽。
2015年Ⅰ卷,是关于父亲开车接电话,女儿向警方举报的故事;2015年Ⅱ卷,是直接呈现三名当代风采人物候选人,及他们的事迹。
2015年两卷两题,Ⅰ卷题旨继续被隐藏,Ⅱ卷题旨则全然显豁。
当时,我们在网上听到了两种声音。
2016年3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旗帜鲜明地大讲“立德树人”。
2016年4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命题秘书赵静宇发文《201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两个新变化》,反对作文命题的“价值立场预设”。
材料作文: 阳春三月,花繁似锦;清秋之木,去繁就简。

材料作文:阳春三月,花繁似锦;清秋之木,去繁就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春三月,花繁似锦;清秋之木,去繁就简。
写文章,用繁笔穷形尽相,酣畅淋漓;用简笔则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人际交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则为“简”。
……可见,自然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繁”“简”之分,请以“繁与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看清文题类型:1.材料高考作文类型:2.话题3.命题4.边缘作文【看图作文、后话题作文如湖北省2006年高考作文“三”】话题作文又分为三类:A.判断型:作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文章的主旨。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01年高考题);学会放弃,培植善念;B概念型:话题就是一个概念。
如:诚信(2002年高考题);沟通;突破;突围等审题:1.理解概念内涵,准确把握立意方向。
如“沟通”话题就要理清“沟通”“倾诉”“交流”三词的区别;再如突破与突围。
2.缩小范围,不能泛泛而论,要学会化大为小,将口子开小一点。
3.确定格式C关系型:主要有两类关系:1.相对。
大与小、简与繁。
如苹果与其它水果的比较大,但是和南瓜比起一是并列关系:来又很小;老师的工作跟上班族相比很繁,但与学生相比很简。
故是相对的。
2.相反。
如坚持与放弃、生与死等。
二者构思不同二是偏正关系:二者或三者关系即中心或主旨,可复杂化,还原成因果、条件或者假设关系。
(如:03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因为感情亲或疏所以事物的认知有影响。
)并列关系的话题怎么写?要注意内容上要并重,不能舍此就彼,厚此薄彼,可以略有倾斜,既可肯定双方(同一对象);又可肯定一方,否定一方。
如人在事业上坚持,名利上放弃(不同对象,事业、名利是不同事物)。
拟定文题:1、繁与简的真谛2、繁琐的光阴,简单的回忆3、繁之思想,简之心灵4、人生之道,一繁一简5、繁与简,共创美丽人生6、世界因为繁与简而美丽7、繁与简的双重奏8、简出于繁而胜于繁9、繁并简约着10、繁荣后的简约(繁荣背后的简单)11、燕瘦环肥,各有千秋12、繁与简,共同撑起艺术的华美大厦。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五编中考写作提升篇三选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三、选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满分技法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
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五、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六、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
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
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文修改之立意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文修改之“立意篇”我们首先来看下面一段文章:牛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阵风吹来,给装着空调的牛圈带来泥土的气息。
它享受地闻了闻,它喜欢这气息。
主人领着一群穿着时尚的人进来。
“今晚上大家的活动项目是越野耕地。
可以任意挑选一头牛,牵着它到为你们准备的土地上去耕地。
喜欢牛的朋友可以骑在牛背上,体验一把牧牛童的滋味。
”主人又领来了一群游客。
从主人开始“农家游”开始,它的同伴才开始多了起来,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好了起来,一头牛也开始讲营养和卫生。
牛也要讲营养和卫生,它从没听说过。
在一群陌生人牵引下吃草、休息;陪着一群陌生人耕地。
在它来看这哪叫耕地,懒洋洋地走上几趟,地就到头了,把地犁的歪歪扭扭,让它走都走得不舒服。
这段文字是某同学的作文《见证》。
作者试图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即选择牛的视角来见证乡村的变化。
这样的新颖构思固然值得称赞,但却无法遮盖在立意上的问题。
这头老牛原本是农家耕种的重要工具,后来机械化耕种取代了人犁牛耕,主人就用老牛办起了“农家游”。
这本是非常亮丽的主题,但作者却将感情基调定位在老牛因为不能再像往昔那样耕地,只是陪陌生的游客游玩而感到失意和伤感,于是在为游客服务时表现出懈怠情绪。
显然这样的立意是不妥当的。
下面,我们对文章作如下修改:牛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阵风过来,给装着空调的牛圈带来泥土的气息。
它享受地闻了闻,它喜欢这熟悉的气息。
主人领着一群穿着时尚的人进来,“今天,你们的活动项目是‘牛耕体验’。
大家可以任意挑选一头牛,牵着它到土地上去体验耕地。
当然,喜欢牛的朋友也可以骑在牛的背上,体验一回牧牛童的滋味。
”主人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领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原来,主人不再一心只经营土地,他们有了经商意识,开办起了“农家乐”,在节假日里,接待那些从城里来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
这种经营,不但让主人忙碌起来,也让这些被闲置了好久的牛们又能有机会回到土地里,回到原野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立意——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满分技法
对于作文来说,主题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
要写好作文,必须要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在动笔之前就要努力确立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一、大处着眼。
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这并不就是决定了文章必然立意低下。
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
二、纵向开掘。
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
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
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三、挑战旧论。
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
比如,对不顾自己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如此等等。
但反弹琵琶必须确保正确有理。
佳作展示[
(2016海北模拟)前不久,一首小诗火了——“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爸爸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将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成长路上,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和爱有关的秘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变成一颗闪着美丽光芒的琥珀。
请以“秘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超过1 000字的文章。
题解:研读文题:秘密,意思是加以隐蔽,不让人知道;隐蔽的事情;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
“秘密”不仅为文章设定了氛围与情愫,而且是叙述的主体对象。
其内容和情境必须相对的隐秘,倾吐的文字必须是低调、舒缓、诗意、活泼亦不失神秘。
选材范围很宽广,可以表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烦扰、喜悦等个性体验,也可以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沉淀下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焦灼与烦闷;还可以是对现实或对作品中的人或事的质疑。
构思要点:其一,营造适合于倾吐秘密的情境。
叙写秘密时,需情意真切,让人读之可感、可信。
其二,秘密的具体内容必须与设置的情境、与倾吐者的身份相契合。
如果写完后,可以大声朗读出来,或是任何人都能写出的题材,则显然选材不当。
其三,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必须是健康向上的。
秘密中蕴藏的,应该是智慧的练达,善良的成熟,苍凉的质朴,豁达的人性。
范文:
秘密
佚名
风,掠过天空。
一棵树下,请你驻足细听,你是否听到一片叶的低语:这是你我的秘密。
你,带着智慧,闯进我的学习生活。
三年来,我们像是一棵树上的叶子,在你的呵护下,绿意洒满天空。
你带着我们向前闯,在第一场考试中,我们失利了。
你拿着我们的成绩单,站在讲台上端详,教室里一片寂静。
你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我们紧张地望着你,我坐在前排,望着你鼻尖渗出一片细密的汗珠,又被你小心地擦去。
你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忧伤,却忽然泛起一丝欣慰:“没事儿,大家或许是没有适应,努力就好!”淡淡的话
语,透出你惊人的平静。
悲伤,似海滩上的粒粒细沙,被你的平静之潮冲开。
我们大胆地闯,努力地冲。
和你一样,积极地释放出生命的芳香。
看,那片叶,贪婪地汲取着雨露,透出喜人的新绿,仿佛在收敛着秘密的信息。
一次比赛的失败,让我们失望,我们大声地喧闹,教室里一片混乱。
你听说后,飞快地赶过来。
门口出现了你的身影,头发凌乱,耳朵被寒风吹得通红。
外面似乎还飘着雨,你的衣袖、裤边都被浸湿,发丝间沾着雨丝,你的双颊因生气而变得通红。
我们静了下来,一向言语不多的你,此时却说出了许多,你跟我们说失败,论成功,双颊透出的红让我们羞愧,我们开始变得深沉。
看,那片叶,绿色逐渐加深,透出一股深沉,仿佛在释放着默默的情意。
临近中考,我们多少有一些紧张,教室里仿佛闷得透不过气来。
你大声地鼓励着我们,你高举着双手,说着“我们能行”,你的眸子里闪着光,却也掩不住你的一丝紧张。
风掠过,我忽然有一丝忧伤。
考试,代表着离别,我仿佛看到,在教室里的角落处,你拉过我,跟我静静地许下成功的诺言。
那个曾经的新叶已不一样了。
三年来,他已裹挟了经历之美,人生之美。
你是否已听见那片如今已成熟的叶子的低语:亲爱的老师呀,你就是我的大树!
是我,在墨香里告诉你:“叶,已成熟!你,将收获甜美的果实。
”这,是我坚守的秘密。
满分揭秘
本文立意高远。
考生将自己化为一片叶,在老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收获了甜美的果实,成为小作者坚守的秘密。
题为“秘密”,实则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叶子”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小作者逐渐走向成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