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基础知识系列之六:反馈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 )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 )解:(1)× (2)√ (3)× (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 、B 、C 或D 。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解:(1)B (2)C (3)A (4)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或f s u A 。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 6.3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L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u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 -≈-=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放大电路-模电讲义讲解

由虚断、虚短有
可得
存在虚地现象 3)输入、输出电阻
,减小 , 输出电阻增大。
例 7.4 .5 图 7.4.3 表示反馈电路的交流通路,电路为三级直接耦合放大电
路,第一级与最后一级由 Rf 引入大环反馈,后两级间由R1、 R2 引入局部反 馈。(1) 试判断大环反馈的组态;(2)判断局部反馈的极性(3)求大环反馈的闭 环增益的近似表达式(4)定性分析它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反馈放大电路可能发生自激。
电路将产生自激。
自激的幅值条件
自激的相位条件
为使放大电路稳定工作必须设法破坏上述两个
条件,要求在
时,
满足
。
一般用环路增益的频 率特性来判断其稳定性。 稳定裕度 1) 幅值裕度
2)相位裕度
作业
7.1.1(a),(c ),(e),(f) 7. 1. 2 7. 1. 3 7. 1.4 7. 1. 5 7. 1.7 7. 2. 2
反馈通路 在具有反馈的放大电路中,信号有两条流通的路径。一
条是正向流通路径,即信号通过放大电路从输入端流向输出端,
信号被放大,叫做基本放大电路。另一条是反向流通路径,即信号通 过适当的电路从输出端流向输入端,叫做反馈通路,用于改善放大电
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 正反馈和负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交流与直流反馈 负反馈: 加入反馈后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尽输入信号减小,
1. 增益的近似表达式
在深度负反馈下,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式为
只要求出 , 的值也就确定了。
例 7.4 .1 电路如图 7.4 .1 所示,试近似计算它的电压增益并对它
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作定性分析。
模电课件CH07反馈放大电路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加,使净输入信号增加的反馈方式。正反馈 常用于放大器的振荡和失真。
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反馈方式。负反馈 常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稳定性、增益和带宽等。
深度反馈与非深度反馈
深度反馈
深度反馈是指反馈量较大,接近或超过输入量的反馈方式。深度反馈通常用于大 幅度改变电路的性能参数。
元器件的选择与匹配
选择合适的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
01
根据电路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确保其
性能参数满足要求。
匹配输入输出阻抗
02
根据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确保电路
的阻抗匹配。
考虑元件的封装和引脚排列
03
在选择元件时,需要考虑其封装和引脚排列,以便于电路板的
布局和布线。
反馈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
音频信号处理
自动控制系统
在音频信号处理中,反馈放大电路常 被用于改善音频信号的音质,提高音 频信号的增益和带宽。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放大电路常 被用于实现闭环控制,提高系统的稳 定性和精度。
通信系统
在通信系统中,反馈放大电路常被用 于调制解调、信号放大和功率控制等 环节,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01
02
03
设计电路板布局
根据电路设计和元件排列, 设计合理的电路板布局, 确保元件之间的连接简洁 明了。
考虑电磁兼容性
在布局时,应考虑电磁兼 容性,避免干扰和噪声对 电路性能的影响。
布线策略
选择合适的布线策略,如 单层板、双层板或多层板 等,以确保电路性能和可 靠性。
调试与测试
模电课件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二、反馈的形式与判断 若放大电路中存在将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相连接的通路,即 为反馈通路,并由此影响了放大电路的净输入,则表明电路引 入了反馈,否则电路便没有引入反馈。
1、正反馈与负反馈 使放大电路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称为正反馈;使放大电路净 输入量减小的反馈称负反馈。
2019/1/24
判断的方法:瞬时极性法
模电课件
净输入量uD= uP- uN,反馈信号使 净输入量减小,引入的是负反馈。输出 量部分反馈。
净输入量uD= uP - uN ,反馈信号使 净输入量增大,引入的是正反馈。
净输入量iN= iI- iF,反馈信号使净 输入量减小,引入的是负反馈。
2019/1/24 模电课件 运放理想化: A od , rid , K CMR
U U 0 Auf 0 U U i f 1 F uu
虚 短
R2 R4 R2
2019/1/24 模电课件
11
图示电路中(1)判断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 例题3: f 和 A uf 。 馈;(2)求出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 A
解:(1)电路引入了电压 串联负反馈。 Rf和Re1组成 反馈网络。
2019/1/24
一、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X A (X 0 i
F F X A X ) X f 0 i 模电课件
中频时:
A Af 1 AF
讨论:①若1+AF>1时,Af <A,引入负反馈(A 、F和Af同号); 1 A f ②若1+AF >>1 ,可认为引入深度负反馈 ,放大 F 倍数几乎仅仅决定于反馈网络。用集成运放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都是深度负反馈。 ③若1+AF<1时, Af >A,引入正反馈( A 、F 异号); ④若1+AF=0, Af →∞,引起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0 A 1 X 当1 AF 1时, A f X f 1 AF F 0 X i X f X i X i X f 0 Af X i X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是净输入量近似等于零,在近似分析时 模电课件 2019/1/24 忽略净输入量。但不同组态,忽略的净输入量不同。
模电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a)
(b)
图 2 例2电路图
解 图2是两个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连接输入输
出回路的反馈元件是Rf。
在图2(a)中,假设加在V1管基极的输入信号 U i 在某一瞬 时极性为 + ,由于第一级是共射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 因此V1管集电极瞬时电位为 ,经第二级后V2管集电极瞬时电位
模电第六章放大电路中 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反馈
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电
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
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回送到 通常将连接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的反馈元 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并 件,称为反馈网络(Feedback Network); 对输入量(电压或电流) 把没有引入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放大
表6.3.1 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比较
6.3.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A
xo
x
' i
F xf xo
Af
xo xi
xi' xi xf
Af xxo i xi' xoxf xi' AAi'xF i' x1A AF1(A+mAFo称un为t o反f F馈ee深db度ack)
放大电路引入反馈后的放大倍数Af,与反馈深度有关。 (1)当 (1+AF) >1时,Af<A,即引入反馈后,放大倍数减小了, 说明放大电路引入的是负反馈; (1+AF) >>1时为深度负反馈, Af≈1/F,放大倍数仅决定于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电路无关。 (2)当(1+AF)<1时,Af>A,即引入反馈后,放大倍数比原来增大 了,说明放大电路引入的是正反馈; (3)当(1+AF)=0,即AF=-1时, Af→∞,说明放大电路在没有输 入信号时,也有输出信号,放大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这种情况 应避免发生。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第六章 放大电路的反应〖主要内容〗1、根本概念反应、正反应和负反应、电压反应和电流反应、并联反应和串联反应等根本概念;2、反应类型判断:有无反应?是直流反应、还是交流反应?是正反应、还是负反应?3、交流负反应的四种组态及判断方法;4、交流负反应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应后,对电路性能的影响;6、深度负反应的概念,在深度负反应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分为3讲,每讲2学时。
第十九讲 反应的根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及负反应放大电路的方框图一、 主要内容1、反应的根本概念 1〕什么是反应反应: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局部或全部经反应网络送回输入端。
反应的示意图见以下图所示。
反应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
开环:放大电路无反应,信号的传输只能正向从输入端到输出端。
闭环:放大电路有反应,将输出信号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图示中i X 是输入信号,f X是反应信号,i X '称为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 f i i X X X -='2) 负反应和正反应负反应:参加反应后,净输入信号iX ' <iX ,输出幅度下降。
应用:负反应能稳定与反应量成正比的输出量,因而在控制系统中稳压、稳流。
正反应:参加反应后,净输入信号iX ' >iX ,输出幅度增加。
应用:正反应提高了增益,常用于波形发生器。
3) 交流反应和直流反应直流反应:反应信号只有直流成分;交流反应:反应信号只有交流成分;交直流反应:反应信号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
直流负反应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负反应作用:从不同方面改善动态技术指标,对Au、Ri、Ro有影响。
2、反应的判断1〕有无反应的判断〔1〕是否存在除前向放大通路外,另有输出至输入的通路——即反应通路;〔2〕反应至输入端不能接地,否那么不是反应。
2〕正、负反应极性的判断之一—瞬时极性法〔1〕在输入端,先假定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可用“+〞、“-〞或“↑〞、“↓〞表示;〔2〕根据放大电路各级的组态,决定输出量与反应量的瞬时极性;〔3〕最后观察引回到输入端反应信号的瞬时极性,假设使净输入信号增强,为正反应,否那么为负反应。
六章反馈放大电路

-∞
is
Rs ii if
id
A +
+
+ uo
Rf
RL u-
所以is应为恒流源,即信号源内阻RS越大越好。
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1.方框图:
放大:•
净输入信号
A
Xo
•
•
输入信号 X i +
•
Xd
X d 基本放大电路
A
迭加:
– •
•
••
Xd XiXf
馈还是交流反馈?
+ V cc
R2
R4
C2
+
C1
+
R5
R7
uO
ui
R1
R6
C4
_
R3
C3
-
2.反馈极性:正反馈与负反馈
判定方法——“瞬时极性法”
对于串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不同的两点上,若输入量与 反馈量的瞬时极性相同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对于并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同一点上,若反馈元件两端 瞬时极性相反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uo Rf
因为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是电压反馈。
从输入端看有: id = ii -if
故为并联负反馈。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
负反馈,所以该电路
R1
VCC_CIRCLE
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ui i1
if
Rf
id
-∞
A +
+
uo RVCC_CIRCL
L
分立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
因为反馈电流: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电子应用技术】

(1-22)
(1)交流负反馈使放大电路输出量与输入量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任何因素引起 的输出量的变化均将得到抑制。
(2)反馈量与输出量成正比。 (3)负反馈的作用是将反馈量与输入相减。 结论: (1)比较方式看输入,确定并联反馈还是串联反馈。 (2)取样方式看输出,确定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3)正负反馈看极性。
uF iO R1
虚断
虚短
uD uI u1
uI
电压控制电流源 具有互导增益
io uF uD (uI uN ) uo io
(1-25)
结论: (1)电压负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流。 (2)串联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流很小,适用于输入信号为恒压源或近似 恒压源的情况。 三、电压并联负反馈
(1-23)
6.2.2 四种负反馈组态 一、电压串联负反馈
uF
R1 R1 R2
uO
虚断
uI uD uF
uD uI uF
因Aod很大,ud可忽略,则
图6.2.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uI uD uF uF
电压控制电压源 具有电压增益
uo
(1
R2 R1
)u
I
虚短
(1-24)
二、电流串联负反馈
对直流起作用。
+VCC
RB1 C1 + ui
–
RC1 RB21
RC2 C3 +
T1 C2
T2
uo
RE1 RB22 RE2
CE
–
Rf C
增加隔直电容CE后,RE2只对直流起反馈作用。
(1-7)
四、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根据反馈所采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 反馈和电流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路基础知识系列之六:反馈放大电路
一、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闭环放大倍数---Af*反馈深度---1+AF*环路增益---AF: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Af→∞。
放大器处于“自激振荡”状态。
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1. 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
2.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则为交、直流反馈。
3.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
具有稳定输
出电流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4. 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流形式相叠加。
Rs 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叠加。
Rs 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
5.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高用+ 表示,降低用-表示)。
(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i 与X f 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
Xid 减小为负反馈;Xid 增大为正反馈。
三.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