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简介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程序法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程序法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程序法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程序法一、引言行政程序法是指协调行政活动与实现行政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法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行政程序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和概述。

二、行政程序法的概念行政程序法是指对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依法处理具体事务时所遵循的程序规则和制度安排。

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和遵循旨在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效率性。

三、行政机关的地位和职权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主体,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代表。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包括监督、处罚、许可、审批等职权。

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应当确保其决策的公正和合法。

四、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行政程序法发挥法治的基本作用,保障法律对行政活动的严格约束和规范。

2.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应当坚持公正,不偏不倚,不凌驾法律层面以外的任何因素。

3. 公开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决策透明、公正。

4. 适当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应当适当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

五、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1. 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会作出行政决策,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

2. 行政行为:除了行政决策,行政机关还会进行其他各种行政行为,例如行政执法、行政奖励等。

3. 行政合同:行政机关与个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例如政府采购、土地租赁等。

4. 行政诉讼:个人、单位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满意时,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提出异议并寻求解决。

六、行政程序中的权利保护在行政程序法中,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尊重公民的权利,不得侵犯、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政程序中享有提供申诉、陈述意见、辩论等权利。

行政程序法律的制度

行政程序法律的制度

行政程序法律的制度首先分四个方面讲解了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一)程序和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有关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行政程序的法律化、制度化。

要明确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首先要了解程序和行政程序。

所谓程序,就是行为从起始到终结的长短不等的过程。

构成这一程序过程的不外是行为的步骤和行为的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步骤和方式的时间和顺序。

行政程序,就是由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和时间、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

步骤,就是实现某一程序的若干必经阶段;方式,是实施行为的方法和形式,两者构成程序的空间表现形式。

例如,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处罚的步骤是传唤、询问、取证和裁决。

传唤需要用传唤证,询问要有笔录,裁决要有书面决定等等,这些活动就是行为过程中的步骤和行为方式。

整个行为过程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步骤和方式联结而成的。

完成这一程序过程需要用一定的时间。

为提高效率,就需要有时限;完成这一程序步骤,还必须遵循先后次序。

如上例,必须先取证后裁决,不能颠倒为先裁决后取证。

这就是顺序。

时限和顺序构成程序的时间表现形式。

行政程序就是由上述步骤、方式、时限、顺序为要素构成的行政行为的过程,是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的统一。

行政程序的最大特点在于,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程序。

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机关和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组成的,但行政程序仅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应遵循的程序,而不是相对一方应遵循的程序。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向行政机关提出某项申请时,行政机关常常为他们设定程序,如据报载,要申请办一批发市场,需经112道程序(盖112个章)。

为避免行政机关在设置这类程序时给公民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损害,行政程序法律需要对此规定一些原则,例如便民原则、及时原则、公布申请条件原则等。

它们也就成为行政机关应遵守的程序原则。

(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由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程序法律已经冲破司法范畴,扩大到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概述行政程序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规则、程序原则、诉讼程序制度的法律规范。

它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争议解决等方面。

行政程序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维护国家的法制与政治稳定。

行政程序法的形成与发展行政程序法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家法制和行政体制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行政程序法的发展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我国第一部行政程序法是《行政诉讼暂行规定》(1950年),此后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多部行政程序法律,如《行政诉讼法》(1991年)、《行政复议法》(1999年)、《行政许可法》(2004年)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行政程序法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也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程序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行政程序法的内容行政程序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行政行为的程序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采取的具体行动或决定。

行政行为的制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包括程序合法、程序公正、程序公开、程序简易、程序迅速等程序要求。

2. 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是指国家机关对申请者依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后,发给行政相对人所需的证明、批准等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程序应当保证合法、公正、公开、便利、高效。

3. 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处罚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人采取的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的程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方便、高效。

4. 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追索或强制执行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定的程序和范围内进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 行政争议解决的程序行政争议解决是指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行为产生的争议所采取的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专家建议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程序主体第一节行政机关第二节行政相对人第三节行政程序的其他参加人第三章行政程序基本制度第一节电子政务第二节行政公开第三节个人信息保护第四节行政调查与证据第五节说明理由与听取陈述、申辩第六节听证第七节时限、期间、送达与费用第四章重大行政决策与行政规范制定程序第一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第二节行政立法程序第三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第五章行政处理程序第一节行政处理一般程序第二节行政处理简易程序第三节行政处理的效力第六章行政机关特别行为程序第一节行政合同第二节行政指导第三节内部行政规范第四节行政规划第五节行政应急行为第七章监督、责任与救济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公正、高效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适用本法。

其他法律根据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对特定行政行为的程序作出特别规定的,同时适用其他法律。

本法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其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视为行政机关,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

本法所称“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为。

行政机关实施对内部机构、人员的管理行为,不适用本法。

但本法专门对内部行政行为作出的程序规定,行政机关应当适用。

第三条(社会组织的适用)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或依组织章程实施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为和作出影响其组织内部成员权利、义务的行为应适用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

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应根据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程序规则,具体规范其实施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为和作出影响其组织内部成员权利、义务的行为。

第四条(依法行政原则)行政行为应依法定权限、法定条件、法定规则和法定程序实施。

一般的行政程序法

一般的行政程序法

一般的行政程序法
1. 什么是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程序的法律规定。

它包含了一系列指导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2. 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性
行政程序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它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和可预期,从而增强了公众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3. 行政程序法的内容
行政程序法的内容包括行政程序的基本规则、程序安排、申请和各种司法救济程序等。

其中,行政程序的基本规则包括法定原则、独立性原则、公开原则、听证原则、证据原则、选择权原则等,这些原则在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必须严格遵守。

4. 行政程序法的适用对象
行政程序法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公民和组织。

在行政程序中,公民和组织不仅是权利的主体,也是重要的问责对象。

行政机关必须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听取公民和组织的意见和诉求,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行政程序法的实施
行政程序法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
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社会需求。

此外,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确保行政程序的合法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同时,行政机关也应根据法律规定,加强对职权行使过程的监督
和评估,促进行政机关提高效率并防止滥用职权。

综上所述,行政程序法的实施可以说是保障公民和组织权利的法
律基础,加强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现代化国家法制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词解释行政程序

名词解释行政程序

名词解释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是指政府机关依照特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决策和行使权力的过程。

行政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简介:行政程序是政府执行行政行为的一种方式。

政府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合法。

2. 法定程序:行政程序必须依照法律进行,即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做出决策。

3. 公开透明:行政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即政府机关的行政决策应当公开公示,供公众监督。

公众有权了解政府机关的决策过程和理由,以及权力的行使范围和方式。

4. 听证审查:行政程序中,一些重要的决策需要经过公开听证和审查程序。

听证会是为申请人提供申诉和陈述的机会,审查会是政府机关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和决策的环节。

5. 申请和申诉机制:行政程序应当设立适当的申请和申诉机制,允许公民和组织对政府机关的决策提出异议和申请进行复议。

这有助于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行政权力。

6. 时限和救济措施:行政程序应当设立明确的时限规定,确保政府机关在合理的时间内作出决策。

如果政府机关未按时作出决策,申请人可以寻求救济措施,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7. 合规性审查:行政程序还包括对政府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合规性审查,即对行政决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的规定进行审查。

这有助于保障政府机关的决策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之,行政程序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过程。

这些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旨在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2023-10-26CATALOGUE目录•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概述•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种类和内容•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建议•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相关案例分析01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概述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指规范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程序和步骤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听证程序等。

1 2 3行政程序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包括程序步骤、时限、形式等,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具有法定性行政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行政透明度和公信力。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具有公开性行政程序应当允许利害关系人参与,保障其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决策符合公众利益。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具有参与性03提高行政效率合理的行政程序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重要性01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能够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02保障公民权利通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实施,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对行政决策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02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种类和内容行政处罚主要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制度适用范围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

处罚原则包括立案、调查、听证、决定和执行等环节。

处罚程序许可原则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适用范围行政许可主要针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

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延续等环节。

行政许可程序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执行主要针对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行政许可决定以及其他行政决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法律制度适用范围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

美国行政程序法

美国行政程序法

美国行政程序法美国行政程序法是指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程序与操作所做出的规范,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同时确保政府机关的公正和透明,是现代法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法律基础。

下面,本文将就美国行政程序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行政程序包括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两个方面。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方案和规划,制定规范和做出决策。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将行政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决策的过程。

由此可见,行政程序包括一系列程序性的法律规定,作为行政机关的规范管理和约束。

二、原则美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公正、透明、有保障和有效性。

行政决策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而行政程序必须遵守政策指导和法律程序,行政决策与程序必须公开透明,且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程序1. 行政程序起点行政程序的起点是个人或组织向行政机关递交申请,行政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告知申请人,收集和核实相关资料,随后做出决策。

2. 行政程序实施过程中的程序行政程序实施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环节:公众参与、程序规定、证明要求和决定性机构。

其中,公众参与是指公众有权参与决策过程,即公众听证会;程序规定是指行政部门在程序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指定的程序条例;证明要求是指申请人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决策性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委派有权力做出决策的人员,而决策必须建立在事实和法律基础之上。

3. 行政程序终止行政程序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公众作出决定,并告知其救济途径。

四、诉讼和救济如果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决策违反了法律或者权益受到了损害,公民就可以考虑启动诉讼或其他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美国,行政救济程序非常细致,例如:行政机关内部申诉、决定的改变或撤消、以及对行政决策的司法审查等。

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救济途径。

综上所述,美国行政程序法的本质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行政机关公正、透明、有保障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過程)的正當性(適正程序之基本內容)


法治國家行政程序之重要原則

人性尊嚴之尊重與基本人權之保障
Ex. 無歧視程序形成請求權(帄等權之程序要求) 聽證或陳述意見或法律聽審請求權



依法行政原則與職權調查主義 比例原則 誠信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國家之程序(或資訊) 說明與照顧義務


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原則

組織的正當性

管轄權:事務管轄、層級管轄、行政協助、管轄權之移轉 迴避制度cf.行政中立、公務員旋轉門條款 審議會程序、諮詢程序 告知與聽證(notice and hearing)(德:法律上聽審權/rechtliches Gehö r) 文書閱覽 理由附記 行政決定(Ex.處分、審查)基準之設定與公布(美:rule making)

行政程序法所稱行政程序(§2I)

指「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 訂定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 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等行為之程序

行政機關(§2II、III):實質意義的行政機關
行政程序之類型(一)

行政外部關係程序與行政內部關係程序(行 政法與行政學之對象差異)

行政內部關係程序
§1行政程序法之目的


財政(租稅)國家之行政程序

Cf.


公正、公開、民主的行政程序 確保依法行政原則以保障人民權益 提高行政效能、增進人民對行政之信賴

§3II、III行政程序法除外適用規定之合憲性問題
行政程序之自然法基礎

自然的正義(natural justice)原則

偏見排除原則 雙方聽審(兼聽)原則 實質的正當性 程序的正當性

迴避

自行迴避(§32) 申請迴避(§33) 程序外接觸之禁止(§47)
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內容(三)

共通的程序事項規定:行政程序當事人
行政制裁(ex.行政罰)程序 行政上義務強制履行程序


Ex.行政執行程序、租稅保全程序、即時強制程序

行政調查程序與資訊公開程序
行政程序之類型(四)

個別行政類型別程序


行政管制程序(干涉行政) 給付(福利)行政程序 行政資源籌措或勞務採購程序

Ex.租稅程序、財政補助程序、政府採購程序、人事 行政程序

事項標準:下列事項不適用本法程序規定﹕





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內容(二)

共通的程序事項之規定:組織的正當性

管轄



管轄法定原則(§11I、V) 管轄權有無之職權調查與移送原則(§17、§18) 管轄競合或衝突之處理(§13、§14) 行政一體與機關職務協助

隸屬關係下基於行政指揮監督權之職務協助 無隸屬關係機關間之職務協助 原則:職務之獨立執行原則 例外:基於行政一體要求之職務協助(§19) 採嚴格的職務協助要件與書面請求主義
行政程序之類型(二)

個別行政行為類型別之程序

行政立法程序 行政計畫程序 行政處分程序

Ex.不利處分、許可etc.

行政指導程序 行政契約程序 私人公法行為程序

Ex.申報、備查程序
行政程序之類型(三)

個別行政手段(管制工具)類型別程序

管制影響評估或政策評估程序 行政(外部)執法程序

行政程序之類型(七)

行政程序之憲法根據別:法治國家之行政程序、民 主國家之行政程序、財政國家之行政程序

法治國家之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法、行政執行法、行政處罰程序、訴願程序、行政陳 情程序

民主國家之行政程序:保障人民知的權利、民主的參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行政計畫(都市計畫、國土開發計畫)程序、行 政立法程序、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政策評估程序、地方住民參 加程序、公民投票程序 預算或決算之編制審議程序、財政收支劃分程序

各種行政內部作業程序
Ex. 公文程式條例、檔案法、機關公文電子交換作業辦法、機 關公文傳真作業辦法 Cf.§159II①組資勤務分配或作業性行政規則

行政外部關係程序
Ex. 行政程序法(主要為略式程序)、行政執行法、訴願法 獨立管制委員會諮詢或審議程序(主要為正式程序) 行政裁決程序(ADR)



普通法或補充法? 基準法?標準法?

例外(§3II、III)
機關標準 事項標準

*訂定法規命令程序之適用範圍(§151I) Cf.制定地方行政程序自治條例之可能性?
機關標準與事項標準

機關標準:下列機關行政行為不適用本法程序規 定﹕

各級民意機關 司法機關 監察機關 有關外交行為﹑軍事行為或國家安全保障事項之行為 外國人出﹑入境﹑難民認定及國籍變更之行為 刑事案件犯罪偵查程序 犯罪矯正機關或其他收容處所達成收容目的所為之行為 有關私權爭執之行政裁決程序 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為達成教育目的之內部程序 對公務員所為之人事行政行為 考試院有關考選命題及評分之行為
行政程序法簡介
報告人:賴恆盈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行政程序之概念

廣義的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係指審判程序及國會立法程序以外,一 切行政活動所適用之程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切行政活動:凡屬公行政所為之行為均屬之



不問是否為公法行為與私法行為(如政府採購契約) 不問是否為抽象行為(如政策行為或計畫行為或各種規範訂定 行為)獲具體行為 不問是否為法律行為或事實行為(ex.食品、藥品、旅遊警示資 訊之發布) 不問是否為內部行為或外部行為

Ex.有利不利一律注意原則、教示義務、締約上過失法 理之援用、程序之失權效
Ex.單純程序瑕疵行為之法律效果、程序之集中效、正 式程序與略事程序之區別

其他原則:Ex.公益原則、效率原則

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內容(一)

本法之適用範圍

原則(§3I)
行政機關為「行政行為」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應依本法規定為之 Cf.本法之定位
行政程序之類型(五)

個別行政領域別程序

Ex.
財政或稅務行政程序 環境行政程序 都市計畫程序 人事行政程序 教育行政程序 廣電行政程序etc.

行政程序之類型(六)

事前程序與事後程序

行政決定前之事前程序

Ex.行政處分程序 Ex.訴願程序、行政強制執行程序

行政決定後之事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