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文化
第九章___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佛教宣扬的神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原来古印度神话中的“神”,如:四大天王、韦驮、天女等。 一类是佛教徒想象创造的神,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佛”(又称佛陀、如来,小乘教专指释迦牟尼) 第二等是“菩萨”(也称大士,其所以未成佛,乃是因为“觉行” 未满) 第三等是“阿罗汉”(也称罗汉、尊者,是小乘佛教最高果位,是 所
二、隋唐的兴盛期
(一)寺院林立 (二)僧尼众多 (三)宗派形成
三、中国的佛教——禅宗
(一)禅宗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禅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的显著 标志,大体可以六祖慧能的成名作为分界。慧能 之后,南宗的顿悟取得绝对优势. 慧能不识字,但具极高的天赋,尤其是对空 无的悟性。他提倡的是一种明快简捷、直指心性 的修行方法,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
(三)四法印
佛教宣传的佛法可用四句话来概括: • 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 诸法无我: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 有漏皆苦:人若不能断绝六个根本烦恼(贪、嗔、
痴、慢、疑、恶),便将永处痛苦
• 涅槃寂静:脱离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
三、僧
• 僧是僧伽(梵语Sangha)的简称。意 为为“和合众”,即信奉佛法的出家僧 人集团。四人以上就可称僧伽。 • 僧伽对佛教的弘扬住持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所以佛教要把僧列为三宝之一。
六、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是怎样的?
1.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 2.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
七、谈谈对“处逆如顺”人生态度的 理解。
1.佛教视万物为空无,对顺逆有自己的理解,尤其讲究自 性的清静。一般人平常所说的率性而为,所追求的不过 是“欲”的合情合理的满足,当这欲不能满足时,便是 常人所称的“逆”的情状,这在佛家看来反倒是“顺”。 2.佛家所求的无欲是对“逆”的最好破解。因为人生无常, 五蕴皆空,所以也无法向未来进取,佛家自然也就视常 人之“逆”为顺了。 3.佛家视“逆”为顺的人生态度,对于饱受生活艰难的人 来说,不失为一种对待逆境的超脱手段,所以会给饱受 压迫的下层人民带来心灵的安慰。也会让身处逆境的文 化人获得一种解脱苦闷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思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影响和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忠孝孝道、仁爱和谦逊等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团结亲人,注重和谐相处、尊重传统、培养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准则。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源自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强调追求自然、纯朴、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处世态度。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强调菩萨心肠、慈悲为怀,提倡舍己救人、解脱生死的理念。
佛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慈悲心肠和向善之心。
四、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强调调节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的健康观念。
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佛家文化与思政

佛家文化与思政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
佛教思想强调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通过修行来达到超越人世的境界。
在中国,佛教的传播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的融入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本篇论文将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挑战。
佛教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佛教思想源于古印度的文化环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的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起源于印度的中部地区,当时印度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的生活困难,思想上也在寻求新的出路。
悉达多在反思生命意义和苦难的本质时,创立了佛教。
佛教思想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随着汉武帝的统治,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影响和变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思想魅力,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密切相关。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和中国的儒、道、法家等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和变革。
唐朝时期佛教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宋朝时期,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佛教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明清时期,随着禅宗和律宗的兴起,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当代中国,佛教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
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佛法、菩提、般若。
其中,佛法是指佛教的教义和法则;菩提是指悟道、证道、修行和成佛的过程;般若是指了解和体悟世间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佛教思想强调生命的无常和苦难,认为一切众生都处于轮回转世的循环中,只有摆脱轮回才能得到解脱和超脱。
佛教思想主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强调内心的净化和修行,追求智慧和慈悲。
浅谈佛教文化

• ( 5 )联系法则:从因缘的法则,佛陀又推出联系的法则,认为, 这世界,是相互因缘、相互因果、相互联系的,就如一张互动的 网,牵起一角,就动了全部。佛陀说,不能只看见树木,而没有 看见森林。从此意义上,则人与人、社会与社会,需要同舟共济, 需要互助,应该共荣。
• ( 6 )命自我立法则:从因缘的法则,我们还可以看到命自我立 原则,即自己命运自己把握。既然事物由因缘合和产生,那么, 改变因缘,结果也就会相应改变。出家人的修行,就是为了改变 因缘。创造好因,创造好缘,就会改造因缘,改造命运。佛陀反 对算命,因为,因缘是随时可以改变的,那么,何来固定
你杀死!” 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做敌人,这不合乎道理。众生
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 都慈悲。”
於是佛陀靠进提婆达多的病床,说:“我如果真正爱始终要害我的堂兄弟提 婆达多,就像爱我的独生子罗侯罗的话,我堂兄弟的病,立刻会治好。”提婆达 多的病立刻消 ( 1 )因缘法则: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佛 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什么是因,即事物的内部原因,什么是缘, 即事物的外部条件。佛陀认为,内因和外缘的和合,便产生了万事万物,如 氢气与氧气在某一条件下一合和,便成了水。而内因和外缘,一旦离散,万 事万物便消灭,如水在某种条件下一分离便又成了氢和氧。
儒道佛三家区别

【儒、道、佛三家区别】
一、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1、做人标准:仁、义、礼、智、信。
2、人生观: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3、世界观: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4、价值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5、哲学倾向:入世哲学。
6、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主食
(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二、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1、做人标准: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2、人生观: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3、世界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4、价值观: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5、哲学倾向:出世哲学。
6、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三、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1、做人标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2、人生观: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3、世界观: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4、价值观: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5、哲学倾向: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6、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水果
(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种文化,它强调仁爱、道德、礼仪、言谈举止等准则。
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倡个人通过道德修养来达到个人完善,以及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教育、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提倡追求自然、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
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佛家文化注重心灵的修养和觉悟,主张超越世俗的欲望,追求解脱。
佛家文化对中国绘画、雕塑、文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宽容包容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古代的礼仪文化古代中国有着独特的礼仪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正式、庄重的交往方式。
中国传统礼仪注重礼貌、尊重、敬重他人,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社会地位进行相应的礼仪表演。
礼仪文化对于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礼貌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墨痕与纸面的相互交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绘画多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俗世的审美体验。
这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元素,几千年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异常丰富多样,既有哲学思想的启蒙,又有人文情感的表达,还有各种传统的工艺技术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有助于共同的文化繁荣与发展。
中国文化中的佛家思想与哲学

中国文化中的佛家思想与哲学佛家思想源自印度,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始于汉朝。
佛教被视为一种文化和哲学,既具有宗教属性,又具有哲学性质。
在中国文化中,佛家思想和哲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中的佛家思想与哲学。
一、佛教的核心理念佛教的核心理念是四大真理和八正道。
四大真理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强调人类生命中的苦难和痛苦,集谛阐述了痛苦的根源和成因,灭谛提出了超越痛苦和苦难的方法,道谛说明了痛苦的终极救赎和大涅槃。
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苦难和痛苦,获得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快乐。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家思想给中国提供了一种达到心灵上的升华的方式。
在古代社会,文化传统主要依赖于孔子和老子。
而佛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提出了一种使人们内心得到自我净化的途径。
其次,佛教以其平等和慈悲的思想形塑了中国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
佛家强调人以仁慈和宽容的态度看待世界和生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一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价值。
最后,佛教对中国的艺术、语言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大量的佛教文献和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使用巴利文、梵文和梵文衍生的语言等等。
三、佛家思想对中华哲学的影响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认识论思想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思考方式和逻辑。
佛家哲学中的“中道”、“中观”、“即观”等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伦理思想对中国哲学的道德思维产生了影响。
佛家强调自省和饮食、睡眠的合理换生活方式,以便得到精神上的幸福和内心上的平静。
最后,佛教对中国哲学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也影响深刻。
佛教强调处于自然和内在平静的内心状态,认为这种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世界中的美。
“以心观心”和“心似清凉湖水”等佛家思想建立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意涵,对中国美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文化精神与理想人ge

2)因谛(集谛):产生痛苦的原因。为什么会 有苦?佛教认为是由“烦恼”和“业”所造成 的因果报应,使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生死轮回 的痛苦中。 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 三业:身业(行为)、口业(言语)、意业 (思想)。 前生的业,决定来世的果报,所以,造业的众 生会在“五道”(天、人、恶鬼、地狱、畜生) 中轮回。造了善业,就可能成为天神或富贵人 家;造了恶业就可能在贫贱人家或下地狱受苦; 如果造善业而且不断修炼,就能到达极乐世界。
2、佛教的成长、生根期——魏晋、南北朝 (1)魏晋时期有三个特点: 一是佛经翻译越来越系统。 二是“格义佛教”。 这时期出现了用儒家思想来说明佛教教义的 格义佛教。比如以“五常”(仁义礼智信)类比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 不妄语)等。 三是佛教玄学化。 佛教与玄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空” (2)南北朝时期:是佛教的普及阶段,有四个 特点:
3)灭谛:信奉佛法,达到涅槃,是消灭苦的唯 一出路。这是佛教的解脱观。 佛教解脱的目标是涅槃(火的熄灭),是佛教的 最高理想。“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 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杂阿含经》) 4)道谛:实现涅槃、消灭苦的方法和理论。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 戒:清规戒律,以保证僧众在共同的准则下笃信 佛法,防止造身、口、意三业。不同时期,不同 宗派戒律多寡不同。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 淫邪、不妄语。五戒:四戒加不饮酒。十戒(沙 弥戒)、六法戒、菩萨戒等。戒学不仅是戒律之 学,同时也是一套系统的律学仪规和律学理论之 学。
2、法 佛教的“法”即佛教的教义,有如下一些内容。 (1)四圣谛 四圣谛是苦、因(集)、灭、道。这是佛教的四个真 理。 1)苦谛:苦的内容。佛教的出发点,是断定人生为 “苦”,所谓“人生皆苦”、“一切皆苦”、“苦海 无边”。 苦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 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色、受、想、行、识) 苦。 佛教认为,这八苦是人人都有,谁也不可避免。 佛教也认为有乐,但是从佛教看来,一切感受都是苦, 乐只是苦的另一种表现,乐是暂时的,苦是永恒的, 苦是因为人生的本质是苦,人面对的世界也是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拟订在汶上栽种万亩功德林所有费用由活动组委会 面向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善众募集。
功德林在栽种之前和栽种结束后请各国内外高僧大德举 行相应的法事祈福,所栽种林将划成若干块无偿提供给当地 农民进行养护,将来所产生的所有经济价值全部归养护人所 有(必须保证成活率及相应法律法规,如违约,组委会有权 收回)。
如何才能第一
纵观中国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当前以“少林寺”、“法 门寺”为最,它们以悠远的佛教文化历史传承为依托,以弘 扬佛法为口号,以寺院经济收益为目的。从门票到物品开光 从各种佛教用品推销到各种消灾祈福活动,无不充斥着赤裸 裸的铜臭。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及游客认识到了 这是对佛法的玷污,现在,有很多社会舆论认为这是假弘扬 佛法,这是伪佛教文化。
这太子像是数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 佛传说,太子初诞生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言曰:「天上 天下,唯我独尊」。原来印度的习惯是尚右,所以右手指天, 但是中国汉地的习惯是尚左,因此中国汉地所造太子像多半是 左手指天,这是不合佛经的。
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徒,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 为佛诞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槃日。中国藏蒙地区也如 此。佛成道以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 由四月十五日算起,经四十九天,到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 日。教徒此日应到寺院旋绕佛塔。
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论坛) 时 间: 地 点: 内 容:国内外佛教文化交流 参 与:国内外知名大德高僧
佛诞节(浴佛法会) 时 间: 地 点: 内 容:纪念祭奠佛主释迦牟尼佛诞辰 参 与:国内知名大德高僧
交赠中国(国际)著名书法家金书佛经 时 间: 地 点: 内 容:由知名书法家手写“金书”相关佛经赠予 参 与:国内知名书法家
这,才是地方以佛教文化 为基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的不二法门!!!
佛文化旅游
参与式旅游是旅游产品的提高层次。我国的整个旅游市 场上,以观光层次的旅游产品为主。而各国旅游目的地成功 的经验告诉我们,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 的。不少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不少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 因如此,佛教文化遗产不光是少数专家研究的对象。如今,它 为各种职业和各种年龄的亿万群众所关心。佛教艺术主要有 佛教绘画、佛教音乐、佛教雕塑、佛教题材的剧目等,这些 艺术形式和作品除了可以让人欣赏、观摩、研究外,有些还 可让人亲自参与。
佛教传统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应当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 日、三十日)两日齐集一处,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 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便应按照情节轻重,依法忏悔。忏是 梵语「忏摩」的简略,意是请予容恕。这一行事叫作「布萨」, 义是「长养」,意谓可以断恶长善。汉地简称为“诵戒”。
在全年之中,自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中,应 当定居在一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这叫作「安 居」,又叫作「结夏」、「坐腊」。如因事延缓,不及定居, 最迟也应在五月十五日定居下来,这叫作「后安居」。
佛教的特殊主要是“五明”中的“内明”,即精进学修、 悟证整理、明心见性,具体表现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弘法 利生的四宏愿为主,这是佛教的主要方面,其它“四明”, 均是入世方便的世间法,这是佛教的次要方面。两者结合, 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佛教的这一法统,在历代 的高僧大德方身上灯灯相续、代代相传。
佛教是什么
佛教,就是佛陀亲自悟证到了人生、宇宙的客观规律后, 指导弟子们去实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自救救人, 自利利人,福慧圆满,自他成佛的教育。 佛教文化包括五明:一、工巧明;二、声明;三、医 方明;四、因明;五、内明。 佛教信众广布世界,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反而放射出 它具有生命力的灿烂辉煌。
佛教音乐展演 时 间: 地 点: 内 容:国内外佛教音乐表演 参 与:国内外知名寺院音乐执事班
活动闭幕、放生 时 间: 内 容:国内知名高僧主持,对完成的公德林举行祈福;国 内知名高僧宣布整个活动结束闭幕并主持放生仪 式。 邀 请: 国内外佛教界知名大德高僧,国 内外广大居士善众,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国内外 各新闻媒体。
活动将同境内外旅行社合作组织专门的礼敬团到场观光 礼佛,所有团队食宿由活动组委会统一安排。 活动拟定与国内外相关媒体、广告公司合作,进行大面 积、全方位的市场运做。
佛诞节百万信众共瞻世尊真身佛牙舍利,高僧大德、八方 居士承继佛恩,同祈万世昌运,百代平安。
活动拟请知名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以国内外世尊真身舍利 为原型,以和田宝玉成世尊影骨舍利,集八方佛祖真身舍利 与一处,以便众生观瞻祈愿。
纪念文殊菩萨圣诞法会 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佛诞节(浴佛祈福法会) 佛教音乐文化展演 交赠中著内 容:宣布即将在汶上县举办的盛大佛文化消息,并介 绍活动的目的、宗旨、内容及组委会的诚挚邀 请;回答记者提问。 时 间: 地 点:待定 邀 请: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记者
活动主题
常沐佛光之浩浩; 广济信众以善行; 大德慧识演高法; 祈愿众生常平安。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活动宗旨
世尊舍利传千载,推地方旅游; 高僧大德演佛法,扬释家文化; 万亩功德是慈悲,理地方生态; 八方信众共祝愿,祈万世平安。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活动办法
拟定,在汶上县举行大型祭奠释迦牟尼佛与文殊菩萨诞 辰的法会,活动拟定由邀请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日本、 韩国、台湾等国内外高僧大德到场宏法及交流,同时主持相 应的祭奠活动。
坐坛宏法 时 间: 地 点: 高 僧:国内外知名高僧大德 参 与:国内外广大佛子、居士、善众
佛教物品展示 时 间: 地 点: 内 容:佛教书画文化展 佛教建筑文化展 佛教文物文化展
佛教雕塑文化展 佛教法物文化展 佛教人物文化展
纪念文殊菩萨圣诞法会 时 间: 地 点: 内 容:纪念祭奠文殊菩萨诞辰 主 持:国内知名大德高僧
活动安排
活动分为佛事活动、公德林绿化、佛教音乐文化展演、 佛教书画文物展示、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五大部分 。 活动请 等作为活动名誉主席 活动请 为组委会主席。
活动拟定设置组委会副主席2—4名(由国内知名高僧大 德担任) 拟订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组委会日常工作将由秘书处具 体办理
时间计划
新闻介绍会 新闻发布会 活动开幕 种植公德林 佛教物品展示
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仞利天。 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至忉利天安居,为母说法三个月, 然后由天上从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 称为「天降节」,各寺要举行纪念仪式。此节在斯里兰卡、缅 甸等国家也盛行。
七月十五日要举行「盂兰盆会」。这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 的《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据该经说: 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目连尽自己 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此功德,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 在厄难中者,得以解脱。
在安居日满,即七月十五,僧众仍应集合一堂,任凭他人 对自己检举一切所犯轻重不如法事,从而忏悔,这叫作「自 恣」。经过自恣之后,受戒的年龄算作增长一岁或是一腊。这 是计算戒腊的日期,所以坐夏也叫作坐腊。
在一年之中,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 诞日;二是七月十五日--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 日」。在佛诞节要举行「浴佛法会」,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 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 汤沐浴太子像,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
活动拟定通过各地佛教组织和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各界善 终征集世界和平祈福签名,所征集到的签名在经过系统的统 计后将在活动期间展出(面向整个国际社会展示善众民生), 活动结束后由宝相寺妥善保管或石刻为祈福碑林(碑墙)展 出。
活动拟定面向书画界广泛邀请名家撰写佛教经文或相关 佛教书画作品,并在活动期间进行写经书画展,活动结束后 交由宝相寺妥善珍藏。
所以
地方借势佛教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的最好办法是加深佛教 资源的文化性、公益性,大开善门,广纳八方,拒绝世俗功 利、拒绝假佛求利;如此,大家信他是真道场而非假慈悲, 所以,就形成了品牌,所八方信众对公信度、认知度、忠诚 度不断加深、加强、加大,所以,四方宾朋、八方信众纷至 沓来,所以,地方的旅欧及其周边产业蓬勃发展,地方经济 迅速腾飞,所以,地方利益厚实长久。
同时,汶上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儒家文化”、 “佛教文化”、“东夷文化”、“运河文化”相互交融,成 就着汶上的发展趋向。 汶上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 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 贯南北。距京沪线兖州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 公路、京杭运河杭运码头均40公里。
但,如何充分利用如此优良的资源打造汶上发展的辉煌 呢,利用佛祖真身佛牙舍利的广泛影响发展地方佛教旅游经 济是上上选,同时汶上政府也在致力将汶上塑造成中国佛教 文化之都,但我们调研中发现,汶上宝象寺被冠以“第二法 门寺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向。
我们拒绝第二 成功只有第一
为什么要做“法门寺第二”呢? 第二,佛都的称号就名不实归;只有大家都认为宝象寺 才是中国最好的佛教传承之地,才能不愧佛都之誉。
佛是什么
‘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 的人格。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 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 我们入地狱。
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佛就是一个自己已 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 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新闻发布会 主 题:介绍此次活动的筹备情况、日程安排 、活动组 织,由活动组委会代表共同各媒体记者的提问。 时 间: 地 点:待定 邀 请: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