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端脑间脑小脑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001神经系统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001神经系统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人脑的短期记忆
(二)大脑皮质
人脑长期记忆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人脑切片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人脑切片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人脑水平切
(三)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表面----大脑皮质 深面----白质(髓质) 白质中藏有基底核。 端脑的内腔为侧脑室。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两侧
二、脑
脑干
脑 小脑 分 部 间脑
端脑
13:40:14
(一)脑干
延髓 脑 干 的 脑桥 组 成
中脑
10:38:07
脑干背、腹侧面
10:39:24
一端 脑1,2对二脑间神脑经三连腹脑四部背位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 最后四对延髓找
七一 面嗅 八二 庭视 九三 舌动对 咽眼脑
神 十四经 迷滑名 副五称 神叉 舌六 下外 全展
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上 行成内侧丘系上 行止于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中央管
19:21:45
延髓平锥体交叉横切面
2
于在束的 )
背一与温 侧起脊、 丘,髓痛传
脊 髓
脑组投、导 。成向触对
脊上觉侧
丘 系
髓丘的躯
丘的脊干
系纤髓及
,维丘四
脊髓丘脑束 终 合 脑 肢
19:22:37
3
脑干、间脑端脑横切面
) 三 叉 丘 系
16:56:36
(2)脑干的白质
2)下行(运动)传导束
①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脑桥束
19:27:07
(2)脑干的白质
除上述传 导束外还有: ①脊髓小脑前 束;②脊髓小 脑后束; ③ 前庭脊髓束; ④内侧纵束。

脑干PPT2

脑干PPT2
2、脑桥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上髓帆
3、中脑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 正中沟 界沟 前庭区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
上丘 下丘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11
4、菱形窝
髓纹、
正中沟、界沟
内侧隆起
前庭区 (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
滑车神经 正中沟 界沟
(蜗神经核)
舌下腺和口鼻腔粘膜腺的分泌
下泌涎核-管理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支配胸腹腔大部
分脏器的活动
·
19
(4)内脏感觉柱
接受味觉、脏器、心 血管的感觉纤维。
孤束核头段接受味觉传
入、其余部分接受内脏感 觉传入
·
20
(5)一般躯体感觉柱 1对
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及口鼻腔 粘膜的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中脑核:
接受咀嚼肌、面肌和 牙齿的本体感觉
·
17
(2)特殊内脏运动柱 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咀嚼肌、面肌、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面神经核-支配面肌 疑核-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
18
(3)一般内脏运动柱 4对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动眼神经副核-支配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上泌涎核-管理泪腺、下颌下腺、
神经系统
脑干
一、脑干的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
1
端脑
端脑
间脑
脑 的
小脑
区 分
中脑
小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
2

4小脑、间脑和端脑

4小脑、间脑和端脑

脑垂体 岩下窦
海绵窦 海绵窦 动眼神经 眼静 脉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翼静脉丛
G. 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的交通 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的交通:
顶导静脉 上矢状窦 眼静脉
横窦 乙状窦 乳突导静脉 岩上窦 海绵窦 翼静脉丛
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直窦 岩上窦 窦汇 横窦
下行纤维。 下行纤维。 投射纤维主要经过内囊。 投射纤维主要经过内囊。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杏仁核
尾状核
尾状核 丘脑
内囊
豆状核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1) 位置: 位置:
位于尾状核、 位于尾状核、丘脑 和豆状核之间 。
前脚
(2) 分部: 分部: 前脚: 前脚:尾状核和豆
状核之间。 状核之间。
小脑、 小脑、间脑和端脑
I 小 脑
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 端脑 窝,在脑干的后 间脑 借小脑下脚、 方,借小脑下脚、 中脚和上脚分别 与延髓、 与延髓、脑桥和 中脑相连。 中脑相连。小脑 与脑干间的腔隙 中脑 为第四脑室。 为第四脑室。 脑桥
延髓 小脑幕
小脑
原裂
前切迹 上蚓
小结 绒球
运动性 语言中枢
②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区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 。 位于颞上回后部 区)。 此区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症。 此区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症。
听觉性 语言中枢
大脑镰
1. 硬脑膜膈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临床专业)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临床专业)
神经系统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一、脑 干
二、小 脑
三、间 脑 四、端 脑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学习要求
掌 握:
1.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2.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及分叶。
3. 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内囊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及临床意义。 4. 大脑皮质第Ⅰ躯体运动区、第Ⅰ躯体感觉区、
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三)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裂隙。
前方 后方
左、右室间孔 中脑水管
侧脑室
第四脑室
顶部 —— 第三脑室脉络组织 底 —— 下丘脑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四、端 脑
概述
大脑纵裂、胼胝体、 大脑横裂; 内部结构:
枕叶
颞叶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二)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 半球上外侧面
(1)额叶: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中央前沟
额上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2)顶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皮质的上行、下行纤维通过。
尾状核
内囊前肢
背侧丘脑
内囊膝
豆状核
内囊后肢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十二分。
• 分 部:
①内囊前肢 :豆状核与尾状核头之间
②内囊后肢 :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脑干、小脑、间脑

脑干、小脑、间脑

眼外肌运动神经元 躯干肌运动神经元
•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旧小脑)
•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 • 顶核 •中间核 ( 球状核、栓状核 )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脊髓小脑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蚓 顶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齿状核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间 脑(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后丘脑 分部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延髓横切面 (经锥体交叉)
延髓横切面 (经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横切面 (经下橄榄中部)
延髓横切面 (经下橄榄上部)
脑桥横切面 (经面神经丘)
脑桥横切面 (经三叉神经运动核)
中脑横切面 (经下丘)
脑桥横切面 (经上丘)
小 脑(cerebellum)
小脑蚓
原裂
小脑的外形
1、小脑蚓 2、小脑半球
•原裂
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一) 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
前叶 后叶
小脑分叶: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绒球小结叶
小脑体
小脑 (上面)
前叶
绒球小结叶
后叶
小脑 (下面)
小脑的机能分区
脊髓小脑 (旧小脑) 蚓部 半球中间部 前叶
大脑小脑 (新小脑) 半球外侧部
后叶
前庭小脑 (原小脑)
绒球 小结
绒球 小结叶
(二) 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
分子层 梨状细胞层 粒层 白质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③经内囊后肢旳投射纤维:经豆丘部旳下行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顶桥束等。 上行纤维束是丘脑中央辐射和丘脑后辐射,其中皮质脊髓束是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前部发出纤维至脊髓前角运动核旳纤维束;而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腹后核至中央后回旳 纤维束,传递皮肤感觉和肌、关节旳感觉,如损害涉及此区,则有对侧躯体感觉障碍。经 豆状核后部向后行旳纤维是视辐射及枕桥束,前者由外侧膝状体到视觉皮质,后者由枕叶 至脑桥核。经豆状核下部向外侧行旳纤维有听辐射及颞桥束,前者由内侧膝状体至听觉皮 质,后者由颞叶至脑桥核。
语言中枢
•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 区),又称Broca区。此区受损,产生 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 仍能发音。
•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 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 别人讲话旳意思,也不能了解自己讲话 旳意义,称感觉性失语症。
•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接近 中央前回旳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 然手旳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旳文 字,称失写症。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旳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旳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旳最终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涉及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内囊
内囊: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又称枕部) 伸向后外,分为豆丘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 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 ①经内囊前肢投射纤维:主要有额桥束和由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旳丘脑前辐射。
②经内囊膝部旳投射纤维:有皮质核束,该束纤维是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 部代表区)发出纤维下行到脑干各躯体运动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