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种子生产学

种子生产学

《种子生产学》基本概念1.种子生产:就是将育种家选育的优良品种,结合作物的繁殖方式与遗传变异特点,使用科学的种子生产技术,在保持优良种性不变、维持较长经济寿命的条件下,迅速扩大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种子。

2.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名称的植物品种。

3.纯系学说:认为同一纯合亲本自体受精而得到的后代,或由长期连续近交得到的动物或植物的高度自交系,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它的每一个基因座都是纯合的,所以不会发生分离。

4.遗传漂移,是指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

5.良种:是指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是经过审定定名品种的复合一定质量等级标准的种子。

6.三系杂交稻: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系)、保持系(B系)和恢复系(R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

7.二系杂交稻:是指基于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光(温)敏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完全不育,可用作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它又能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8.纯系品种:是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物群体,是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9.杂交种品种:亦称杂交组合,是指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纯系学说:纯系,是指从1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

一、简述新品种合理利用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尽量保持其纯度,延长其寿命,使之持续地发挥作用。

措施;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和大田用种基地。

二、两系法杂交水稻(与三系法比)优势:配组自由,选育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一系两用,长日高温下(夏季)可制种,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繁殖,能简化程序,降低成本;由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可克服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实现更高产目标。

小麦种子生产基础—小麦品种选育及利用

小麦种子生产基础—小麦品种选育及利用

(2)根据河南省从南到北的气候特点,南部应选用弱春性早熟 品种和半冬性早熟品种,中北部地区可选用中熟品种,尽量 避免晚熟品种的大面积利用。
(3)在品种布局时,相近区域应引导种植成熟期相对一致的 品种,以便机械化收获。
二、 辩证看待高产与稳产的关系
(一)品种的相对增产幅度是有限的,而各种灾害的减产 幅度却非常高 ➢ 倒伏可减产30-40% ➢ 冻害可造成绝收 ➢ 白粉病严重危害可造成减产20-30% ➢ 条锈病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30-50%
➢ 抗倒伏强的品种如果遇到播种量过大或栽培管理不当等特 殊情况也会倒伏。抗倒伏能力一般的品种,若群体控制较 好,倒伏的程度会降低。
➢ 群体过大是诱发倒伏的主要因素,从生产的实际情况看, 大播种量可能是今后小麦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现象,倒伏的 潜在危险也会长期存在,在生产中选择抗倒伏品种和合理 调控群体是同等重要的防倒伏措施。
预防措施:(1)加深耕层,扩大根系范围;(2)降低播量,建立优质群体结
构;(3)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4)化学调控:每亩可用30~40毫升壮 丰安或多效唑粉剂4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洒。 (5)加强病虫害防治。

二、小麦倒伏
倒伏原因:种植密度和群体大;播期早;氮肥过多;耕层 浅,根系不下扎 发生时期:中后期,尤其灌浆期遇大雨和大风天气;
■预防晚霜冻害 加强监测预报,预防晚霜冻害。
晚霜冻害的气象条件 1、降温幅度大:春季气温高、小麦生长旺
盛,突然遭受强降温,24h内降幅达79℃,甚至10℃以上。 2、极端温度低:拔节期极端低温在-1.5℃ 以下时易发生轻度冻害,达-3.5℃则遭 受重度冻害;拔节后10天(孕穗期), 极端低温低于0℃可造成轻度冻害,低于 -1.5℃则易造成重度晚霜冻害。

小麦常规种种子生产—小麦循环选择生产原种技术

小麦常规种种子生产—小麦循环选择生产原种技术
小麦株系圃收获技术 一 当选株系圃标准 二 株系圃收获技术
一、中选株系的标准
田间选择与株行圃要求相近,但应从严掌 握,严格淘汰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发育不良 及杂株率超过0.1%的株系;对于虽有杂株,而 杂株率低于0.1%时,拔除杂株后,可中选。
专家讲解株系(穗系)圃选择标准
小麦种子生产去劣去杂记载表
(一)株(穗)系圃种子来源 种子来源于上年入选的株行(穗穗)的种子。 (二)株系圃种子整理与播种流程
工作内容
种子整理
种 子
计算播量
整 理 称量种子
工作标准
将同一品种各株系的种子逐一检查,以免种错
按株系的面积计算出播量
用天平称出各株行或株系的种子,装入种子袋。 在种子袋上标明重复号、小区号及材料号,种子 袋按田间布置图的顺序排列,待种。
(三)株系种子混合保存
考种后当选株系的种子混合,保存,作 为下年原种圃种源。
小麦株系圃田间分布及长势图
一 株系圃苗期田间分布及长势图 二 中选及拔除的株三系田间分布图 三 株系圃收获图
一、株系圃苗期
二、中选株系田间分布 当选的株系
当选株系
三、拔除杂劣株系后的田间分布图(灌浆期) 拔除的株系
三、绘制田间种植图
播种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按顺序编号 插牌,严防错乱。
四、播种技术 1、种植要求。当选株行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 分别种植,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 面积相同,小区长宽比例1:3~5为宜,面积和 行数依种子量而定。
小麦株系圃
小麦株系圃
2、播种。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
苗期株行圃去杂
抽穗灌浆期株行圃去杂
成熟期株行圃去杂
四、选择典型株行
经过田间观察、鉴定,严格淘汰不符合本品种典型 性、发育不良及有杂株的株(穗)行。

小麦种子准课件 PPT资料共21页

小麦种子准课件 PPT资料共21页
2.获得资料 河北省农业信息网等。
3.确定目标品种 根据查询结果,了解推荐品种的特点及配套技
术,再根据当地麦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路品种。
【小资料】 2019年河北省提出的小麦品种布局规划如下:冀中南麦区:以石新828、
石麦15、衡观35、冀5265、邯6172、良星99、济麦22、科农199、藁优2018 (强筋)等为主;配合石家庄8号、邢麦4号、邯00-7086、石麦14号、良星66、 衡4399、邢麦6号、石麦18、河农6049、衡5299、沧麦6003、衡0628、沧麦 6002、冀6358(强筋)、藁优9618(强筋)、石优17(强筋)。冀中北麦区: 以轮选987、京冬8号、京冬17号、北京0045、沧麦119等为主;配合北京0045、 京冬12号、北农9549、乐639、石家庄8号、保麦10号、中麦175。黑龙港麦区: 以冀麦32、石麦15、石家庄8号、邯5316等为主。
第一单元 种子准备
课件制作:杨立国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专用教材
二、晒种
《小麦生产技术》
(1)作用 播前晒种能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活性, 增加种子透性,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太阳光中的紫 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及虫卵。晒种后, 种子发芽快、出苗齐,有利于达到全苗壮苗。
(2)具体方法 在播种前10d将种子摊在苇席或防水布 上,厚度以5~7cm为宜,连续晒2~3d,随时翻动,晚上堆好 盖好,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铁板、 石板和沥青路面等上面晒种,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 率。
5.冀北春麦区 弱冬性和春性两个类型,高度抗旱,种子休眠期 长,抗穗发芽,出苗生育缓慢,根系发达,中后期发育快,灌浆快, 各生育阶段与其季节降水相协调的中熟、中晚熟品种。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也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且营养丰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以下是小麦生产技术的操作规程:一、小麦的选种与育种(一)选种选种是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管理水平的优良品种。

要求:1、研究当前区域的环境和小麦品种的耐受性;2、对接近和超出本地优良品种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3、选择新品种或不同品种组合最有利于提高收获量和改善品质的良种。

(二)育种育种是指将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或选择,研制出适应当地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

要求:1、开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育种;2、从保护品种、杂交品种、自交系品种中选择适合的品种;3、根据对当地气候、病虫害的了解,研究符合当地需要的新品种。

二、小麦种子的选购、处理及播种管理选择质量优良、品种纯正、繁殖历史悠久的种子,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外观干净、整齐、色泽自然,无不良品种杂质的存在;2、含水率低、萌发力好以及抗病虫能力强。

1、种子清洗:去除各种杂质、炷烟和不良种子。

2、种子消毒:挑选干净无杂质的种子,在百度中浸泡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3%的药液浸泡2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播种管理1、选取适当的播种期:小麦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末冬春季节进行播种,一般以3-5月为最佳期。

2、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小,千粒重大,单株粗壮,叶片少,开花期晚,生育期长;反之则相反。

3、确保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三、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一)施肥的原则根据小麦植株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要求:1、施肥时间、种类和数量应按照当地小麦的生长特点制定。

2、研究当地土壤结构和小麦生长节奏,合理配比不同的营养成分。

3、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补充营养素,增加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期和量1、合理的底肥施用:种植前,先施肥,为土壤增添养分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3.收获和室内决选 当选单株(穗)行分别收获,打捆挂牌,标明株穗行号。 风干后,按株(穗)分别进行考种,在根据亲本籽粒典型 性进行决选。 (三)株(穗)系鉴定 当选株(穗)行种子,分别按小区种成株(穗)系。每一个 小区为一个株(穗)系,要求严格进行鉴定。对于符合原品 种的典型性状、杂株率不超过0.1%、产量不低于邻近对照的 株(穗)系当选,然后将当选株(穗)系混合脱粒。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杂家种种子生产技术
化学杀雄技术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优点:
亲本选配不受限制学杀雄的筛选和使用。 ●理想化学杀雄剂应具备的特点: A.诱导完全的雄性不育,不影响雌蕊的发育; B.药剂用量和时间灵活; C.诱导效果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环境条件稳定; D.无药害,无残毒,使用安全,价格低廉等。 ●小麦是分蘖力较强的作物,用药时期的把握更难。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杂家种种子生产技术
二、制种田的选择与安全隔离 要求隔离空间达到50m,也可以利用高杆作物、自然屏 障、父本行隔离的办法。 三、行比的设置 在小麦行距20cm情况下,父母本行比一般为2:6~10 为宜,播幅宽度2~3米,制种田一般采用南北行向,有 利于借助风力传粉。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生物学特性
(三)
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纵 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颖果大 ,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 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适宜种植范围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 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新疆高 原地区)均有种植。 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国际、国内上公认优 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国内来说山东高密小麦品质较高 ,为公认的“黄金优麦区”,在民间素有“东北米,高密麦 (面)”之说。

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小麦化杀杂交制种

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小麦化杀杂交制种

4.化杀剂的反应敏感程度 不同,同一化杀剂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反应也有 差异。另外,与喷药时的气候条件和植株的生长 条件也有关系。喷雾时以顺垄喷施效果最好,易 喷药均匀、不漏喷,杀雄彻底。
5. 增强化杀剂的杀雄效果,减少其副作用
试验表明,不同的化杀剂混用可能有更好的 杀雄效果。化杀剂在杀雄的同时,也使小麦植株 变矮,节间和穗下节变短。且化杀剂的浓度越高, 副作用也越明显,甚至影响正常抽穗。
➢ 用药量: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施用化杀剂效 果最佳,而在减数分裂之后则会大损伤柱头,影 响雌花育性。不同小麦品种对同一化杀剂的反应 敏感程度不同,因此不同小麦品种化杀剂的最佳 用药量也不同。为达最好的杀雄效果,在对一个 品种组合大面积化杀制种前,必须进行反复的化 杀喷施技术试验,获得完善的技术程序,才可能 在大面积化杀制种时取得好的制种产量、纯度和 效益。
5. 适宜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小麦 个体和群体协调,充分发挥化杀杂交小麦的 增产潜力。试验表明,化杀杂交小麦的适宜 密度为500万~600万株/hm2。
6. 防杂去劣,适期收获 为提高杂交种纯度,收 获前对母本带进行去杂去劣,收获后单收单 藏;先收父本,后收母本;最佳收获时期是 在黄熟期和蜡熟中期。
生产厂家 北京化工厂等 天津农作物研究所与美国 Sogetal公司合作研制 美国孟山都公司与中国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美国杜邦公司 美国Shell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化杀剂使用技术:
1. 化杀剂的选择
目前使用较广的几种主要小麦化杀剂有SC2053、 GENESIS、BAU-2、KWS-1等。可根据化杀小麦杂交 组合搭配、成本核算、气候条件、时期等需要加以 选择。
国内外常用的小麦化学杀雄剂

小麦常规种种子生产—小麦种子生产程序

小麦常规种种子生产—小麦种子生产程序

选种田
单株选择300~500株
100 100


选 株

株行圃 株系圃
株行比较 保留200~300株行 分条比较 保留100~110株系
每 系
中选株系去除个别变异株, 其余种子混合收获

基础种子田
原种圃

基础种子田 基础种子田
每系保留
100株
······
株系循环法生产小麦原种
原种圃 原种圃
5、选择群体过小,遗传基础贫乏,品种易“走样” 。 “三圃制”生产原种,每一轮都是从选单株开始,这一环节 往往不是由育种者操作,容易把性状选偏 .
二、小麦二圃制种子生产程序
针对三圃制种子生产程序周期较长、程序繁琐的缺 限,同时小麦又是自花授粉作物,提出了二圃制小麦种 子生产程序。
“二圃”制循环选择程序 包括株行圃(分系比较) 和原种圃,适用于混杂退化较轻时小麦种子田提纯。
2.株(穗)行圃
(1)播种 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每株播2~4行区,如果是
单穗,则播1行区,行长2m,行距20~30cm,株距3~ 5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间走道。 每隔9个或19个株(穗)行设1对照,四周设保护行和25m 以上的隔离区。
2.株(穗)行圃
划行器划行
划行器
4.原种圃
1)播种: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 进行扩大繁殖。
2)去杂去劣: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 度鉴定,严格拔除病、杂、弱株。最后混合收获、脱粒, 由原种圃生产出来的种子即为原种。
相对于三圃制,二圃制生产小麦原种的方法周期短。
小麦三圃制或二圃制种子生产程序
一、小麦三圃制种子生产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一)、种子田的选择和面积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 1 )确定种子田(基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地 力均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病虫草害轻的田块做 种子田。同一品种的种子要集中连片种植,相邻的大 田最好种植同一品种,以免发生生物学混杂。 ( 2 )确定种子田面积:根据原种数量以及下年用种 量确定种子田的面积。
(二)、化学杀雄法 制种技术
化学杀雄是用化学药剂喷洒母 本穗部,造成杀雄而不伤害雌 蕊的功能性雄性不育。
(三)、“三系法”杂种小麦简介
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生产小麦 杂交种采用三系法。国内外先后育 成了K、V、S、Q型等多种细胞质 雄性不育系,研究较深入的有T、 K、V型。
不育系的繁殖
小 麦 杂 交 种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7d。小麦的花昼夜均可开放,但上午9~11h和下午3~6h为开花高峰
期。花粉粒落在柱头上1~2h即可发芽,24~36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 柱头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持生活力8~9d,但以开花后2~3d授粉结实 率最高,3~4d后授粉结实率显著下降。花粉寿命较短,散粉后3~4h
2
便会失去生活力

开花结实习性
小麦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化学杀雄法 制种技术 “三系法”杂种小麦简介
2015-3-24
小 麦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2.栽培品种分类
1.生物学分类
属于低温长日
照作物
属于禾本科、小麦 属,异源六倍体
3.花器结构与开花 习性及授粉受精 过程
半冬性品种
小 麦 栽 培 品 种 分 类
完成春化阶段所需温度 和时间比冬性品种高、 短。 需低温春化和 长日照,根君 所需温度和光
入原种圃生产原种。
三年三圃:经过选株穗、选行、选系三 次选择,最后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 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年三圃。
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2015-3-24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2015-3-24
(三)、株系循环法生产小麦原种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严格去杂防杂
制杂交种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父母花期相遇技术 父母本行比 安全隔离 去杂 人工辅助授粉 田间管理
“两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2015-3-24
小麦良种生产技术
2015-3-24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基地选择 *精细管理 *严格去杂去劣 *做好种子收获、保管工作,严防机械混杂 *做好种子检验
3
小麦种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5-3-24
(一)、“两系法”杂交小麦种 子生产技术
小 麦 杂 交 种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或化杀制种 采用两系法
头羽毛状,成熟时羽毛张开接受花粉。子房卵
1
圆形,白色,受精后发育成一粒种子。2个鳞 片位于子房和外颖之间的基部,开花时鳞片细 胞吸水膨胀推开外颖,呈现开花现象,以后膨
花器构造
胀减弱,颖片渐渐合拢。
* 抽穗后2~4 d开始开花,也有抽穗后当天就开花或抽穗后5~10d才开
花的,少数品种甚至闭颖授粉。单株开花的顺序是先主茎后分蘖;同 一麦穗上是中上部小穗先开花,而后向上、下小穗依次开放;同一小
以育种单位的原材料为材料,以株系 行的连续鉴定为核心,以品种的典型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性和整齐度为主要标准,在保持优良 特性的同时,提高品种的丰产性、抗 病性和适应性。
(四)、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河南首创,借鉴发达国家的“重复 繁殖法”,结合实践,提出的“育 种家种子 原原种 原种 良种”的4级种子生产程序。
2 2 大田面积( hm ) 播种量( kg/hm ) 2 种子田面积( hm ) 预计种子产量( kg/hm2)
2
小麦良种生产技术
2015-3-24
(二)、种子田的田间栽培管理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2
(1)播前种子准备和处理,种子田施肥、整地等; (2)精细播种、适时早播,做好隔离;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确 保小麦良好生长发育; (4)严格去杂去劣; (5)严把收获脱粒关,及时收获,要单收、单运、 单晒,严防机械混杂。 (6)安全贮藏,脱粒后经过加工的种子,要在包 装袋内、外标注清楚,分品种、世代单独存放,以 防发生差错。种子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加强 管理,防止虫蛀、鼠害、霉烂发生。
2

开花结实习
(一)、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
由育种者提供种子,将育种者种子通过
小 麦 常 规 种 子 生 产 技 术
精量点播的方法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 繁殖。 (二)、三年三圃制两年两圃制原种生 产技术 二年二圃:一般程序是在良种生产田选 择典型优良单株,下年种成株行圃进行 比较,将入选的株行混合收获,下年进
花 器 构 造 及 开 花 结 实 习 性
穗上基部的小花先开,然后向上依次开放。多数品种的授粉为开颖授
粉,即浆片吸水膨胀使内外颖张开,露出花药和柱头,然后花药破裂,
花粉落在柱头上而完成授粉;有些品种为闭颖授粉,即在开花以前花 药已经破裂,完成授粉过程。每朵小花从颖壳张开到闭合的时间约为 15~30min,一个麦穗开花时间持续3~5d,全田开花时间约需6~
冬性品种
完成春化阶段所 需温度较低,时 间比较长。
照时间的不同 划分。
春性品种
春化阶段对温度 要求不严格。
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复穗状花序。小麦的穗 是由一个穗轴和 20~30 个互生的小穗组成。 每个小穗包括 2 片护颖和 3~9 朵小花,最上部 的1个或几个小花发育不完全或退化。一般情
花 器 构 造 及 开 花 结 实 习 性
种子生产学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贺飞耀
目 录 二、小麦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三、小麦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一、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2015-3-24
生物学分类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栽培品种分类 花器结构与开花习性及授粉受精过程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小麦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良种生产技术 小麦种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两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 小麦开花的最低温度为 9~11℃,最适宜温度为18~
花 器 构 造 及 开 花 结 实 习 性
2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过高,开花 受到抑制。如果温度高于30℃,土壤干旱,空气相对 湿度低于20%,并伴有干热风,受精结实率会明显降 低;雨水多、湿度大,则会延迟开花;如空气湿度过 大时,花粉易吸水膨胀而破裂,失去受精能力,从而 影响结实率。光照充足,有利于开花授粉,异交率 0.5~4%。 * 小麦从开花到成熟大约需要40~60d,子房受精后膨 大形成子粒。小麦子粒为颖果,一般呈卵形或长圆形, 白粒或红粒,千粒重一般为40g左右。
况下,只有小穗基部的2~3朵发育完全的小花
结实。 发育完全的每朵小花具有1片外颖(或 外稃)、 1 片内颖(或内稃)、 2 个鳞片(或 浆片)、 3 个雄蕊和 1 个雌蕊。外颖厚而绿, 内颖薄而透明,芒着生在外颖上。雄蕊由花丝 和花药组成。花药两裂,未成熟时为绿色,成 熟时黄色。花粉囊内充满着花粉粒,成熟时花 粉囊破裂,散出花粉粒。每个花药约有花粉 2000 粒。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