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以及重大意义-(1)
中国航天航空的成就

中国航天航空的成就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多成就。
自1992年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发射能力显著提升,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突破,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下是一些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成就:1.嫦娥探月工程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实现月球探测和人类登月。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等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巡视勘测和科学探测等多个目标。
其中,“嫦娥五号”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探测器,于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并带回了约2千克的月球样品。
2.天宫空间站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室,是继苏联和平利用太空计划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建成的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由核心舱、实验舱和资源舱三个部分组成,可容纳3名宇航员长期驻留。
自2011年9月发射以来,天宫空间站已经完成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和多项科学实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3.神舟载人飞船神舟载人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用于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自1999年首飞以来,神舟系列飞船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包括与俄罗斯联合执行的“联盟T-14”号载人飞船任务。
这些任务不仅验证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也为我国未来的载人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4.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具有高可靠性、适应性强等特点。
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发射了数百颗卫星和数十次载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系列卫星组成。
该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渔业、气象预报等领域。
中国航空航天的成就

中国航空航天的成就
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重要成就:
1. 载人航天:中国航天局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
2003年,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飞行。
此后,中国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包括在太空中组装空间实验室和进行航天员的长期驻留。
2. 卫星发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卫星发射国之一。
中国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大量的通信、气象、地球观测和科学研究卫星。
其中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和探月卫星等。
3. 深空探测:中国航天局实施了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测任务,并成功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此外,中国也计划进行火星和小行星的探测任务。
4. 载人空间站:中国正计划建设自己的载人空间站。
在202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更多的舱段,最终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5. 航天科技:中国航天局积极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功开展了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中国还在航天探测、航天材料、航天电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突破。
这些成就显示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实力。
中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和发展航天技术树立了榜样。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成就与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航天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繁荣富强的象征,兴旺发达的缩影。
一、航天成就(一)空间技术1.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星发射到多星发射,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过程,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3.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
4.载人航天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8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2011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为后续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空间应用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二、发展趋势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中国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将适应世界航天的发展趋势,继续坚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的思想,研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航天高科技产品,同时不断扩大航天技术的应用范围。
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包括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空间站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
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能力。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实验室建设等,这些技术验证和实践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探月工程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的一项重要成就,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着陆月球背后的着陆器和巡视器。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是中国自主开展月球探测的重大举措。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全球航天探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之一是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的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器等送入太空。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运载工具,其技术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可将22吨以上的重量送入低地球轨道。
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空间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中国航天科技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组网运行,该系统是继GPS、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个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可以为中国提供精准的导航服务,也为全球人类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火星探测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是火星探测。
2016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天问一号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成功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这个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之一是建设天宫空间站。
中国航空航天的伟大成就

中国航空航天的伟大成就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挫折与辉煌,不断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了世界航空业的重要力量。
其伟大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水平的进步,更体现在对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的巨大提升。
先进技术的突破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急需国防科技的背景下开始了自主研发。
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便是1964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弹道导弹,此后不断为国家安全建设做出贡献。
21世纪初期,中国开始启动载人航天计划,并在2003年成功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的第三个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随后几年间相继进行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2019年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个巨大飞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且首次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为人类探索月球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同时,中国航空工业也获得了大幅的提升,先后研制出了组装式客机、大缆索桥模型飞机、大型运输机、歼-20隐身战斗机等一系列先进装备。
其中歼-20战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拥有高超的隐身能力、先进的机载设备、强劲的发动机等明显优势,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强有力证明。
国家实力的显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航天科技的发展,能够为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提供支撑,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更重要的是,航天卫星的发射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林业、环保、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此外,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和波音737、空客A320等常规民用飞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能为各国发展提供大量创造就业的机会。
国际影响与交流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吸引了全球目光,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家实力。
中国自主开展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任务,不仅仅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世界科技水平的挑战。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与众多国家开展技术研究、政策交流、学术论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成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感想

新时代是指现在和未来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前景。
而在新时代,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成就备受瞩目,航天精神也成为了人们追捧的精神符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自己对这些的个人观点和感想。
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1.1 以载人航天为突破口,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漫步、空间实验室的搭建和空间站的规划。
1.2 长征系列火箭实现了商业发射服务,全球超大规模、高密度、可持续发射能力日趋完善。
1.3 北斗三号已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并成为人类卫星导航系统俱备全球覆盖和独立运行能力的系统之一。
二、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意义2.1 在国际上树立了我国航天在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2.2 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国智慧和我国力量。
2.3 为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三、航天精神的内涵与价值3.1 航天精神是指航天人在探索未知、超越极限、团结协作、自强不息中形成的核心理念和行动准则。
3.2 航天精神以创新为核心,是对人类探索未知、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追求。
3.3 航天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引领人们敢为人先、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态和志存高远的行动力。
四、个人对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的感想4.1 我对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自豪,这表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
4.2 我认为航天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勇攀高峰,实现自我超越。
4.3 在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更将为全人类的前进进程贡献更多我国智慧和我国力量。
在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和航天精神的传承将进一步凸显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希望我们能够从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汲取力量,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实现我国梦不懈奋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对新时代的意义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备受瞩目,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
我国航天的成就

我国航天的成就
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和里程碑:
1. 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 中国空间站:我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并计划在未来实现空间站的长期驻留和维护。
3. 嫦娥探月工程:我国实施了嫦娥探月工程,成功发射了多颗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4. 火星探测任务:我国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水的痕迹。
5. 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我国在2018年成功试飞了高超音速飞行器“星空一号”,实现了5倍音速的飞行速度,标志着我国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6.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我国自主研制了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低地球轨道到高地球轨道、从近地空间到深空探测的多种发射任务。
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卫星定位和通信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航天大国之一。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人类探索太空、促进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令国人感到自豪,也拓宽了人类的科技视野。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起初,中国的航天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国技术的学习和模仿上。
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技术的积累,中国开始逐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以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就。
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1958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次发射在当时的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的科技实力首次得到了国际认可。
2. 长征火箭的发展1960年代末,中国开始自主研制火箭,生产出首颗长征一号遥一运载火箭。
如今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发射利器,不仅为中国自主开展空间程序提供了可靠的发射手段,也成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3.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2007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探月的实力。
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在2008年成功地实现第一次绕月探测。
随后,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先后发射成功,完成了任务目标。
4.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宣布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自此中国成为了第三个能够自主向太空发射宇航员的国家。
之后,神舟七号、九号、十号分别实现了太空行走、太空实验室搭建等任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5. 天宫二号实验室的成功2016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实验室,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伟大的成就。
天宫二号实验室将后续的神舟飞船的载人飞行任务、实验室工程完美的连接在了一起。
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杰出成就。
这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项目,达到全球覆盖,不仅为全国公众、政府和企业提供无缝定位导航、通信、遥测和遥控服务,也为石油、交通、渔业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卫星信息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九号-----飞天筑梦
• 2012年6月16日18时 37分发射,搭载3名 宇航员,包含首位女 宇航员刘洋,在太空 停留13天,于29日返 回,实现航天员手控 交会对接,航天员将 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 生活,开展空间科学 实验,之后返回地面。
• 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天宫神九对接特写:航天员手动“太空穿针”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
❖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
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 次发
1.V-2则是由德国著 名火箭专家冯·布 劳恩(1912-1977) 主持的皮尼门德小 组设计的。
2.它使用乙醇和液氧 为推进剂,长14米, 重13吨,推力27吨, 最大速度是音速的 5、6倍,最大高度 80公里,射程320 公里。
V-2
美苏瓜分V-2技术
1. 从1944年9月到次年3月, 德国向英国发射了1120枚V2导弹,向欧洲其他国家发 射了2500枚。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将航天员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已完成。 第二步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和建 设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 间实验室为主要目标 。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航天员和科研人员可 在天地间自由往来 。
1.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发射 2.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发射 3.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发射 4.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5.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
射试验获得成功。 ❖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发射试
验,获得成功。 ❖ 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
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
一、航天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一)基本概念
1、航天:是指距地面100——200公里以上 的外层空间的飞行。 2、航天技术:是研究人类如何进入外层空 间,利用和开发外层空间的综合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火箭、航天器的制造和发射及测控 技术。
3、三个宇宙速度:人造飞行器为什 么能够环绕地球运转 ,这是因为它 具有很高的水平速度。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 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 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 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嫦娥二号卫星 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 划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据专家介绍,轨道中途 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 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2号下午的数字来看,这个速 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天宫二号
• 天宫二号
• 【飞行器名称】天宫二号 • 【飞行器生产国家】中国 • 【发射时间】2012年至2013年 • 【发射目的】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
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 试验 • 【发射项目】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发射场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卫星载人飞船 登月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
(二)基本原理
二 、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及我国航
天技术的成就
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
截至2007年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4550多次航 天活动。成功发射了5970个航天器,其中俄、美两国发 射航天器的数量约占全球总量的86%。其余42个国家和 地区约占14%。迄今有能力独立研制运载工具发射本国 卫星的国家只有俄、美、法、日、中、英、以、印等8个 国家,而拥有载人航天能力并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却仅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1. 从理论上探索火箭飞 行技术的第一位科学家 是前苏联的齐奥科夫斯 基( Konstantin E. Tsiolkovsky 18571935)
2. 他的名言:“地球是 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 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3. 著有科幻小说《在地 球之外》(1929)
齐奥科夫斯基
V-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秘密研制了 V-1和V-2导弹,V-1实际上是一种带炸弹 的无人驾驶飞机,长7.75米,翼展5.38 米,用喷气发动机驱动,时速只有640公 里。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 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 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 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 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 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 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 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 服务。
神州八号------无人飞船 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
•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 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 时07分53秒,船箭分离, 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 神州八号在太空飞行16 天,圆满完场两次与天 宫一号的对接任务,于 11月17日晚上,载誉返 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掌 握了全天候实施飞船回 收的能力。
中国的“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总体规划分为“绕、落”、回三阶段 :
嫦娥一号
•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
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 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 的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 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 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 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成就 及其意义
主讲人:王卫东
航天技术是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 就之一,从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卫星至今,50多年来航天技 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并广 泛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航天 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 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什么是航天技术 二、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三、发展航天技术的意义
运输中的土星五号 土星五号发射Apollo飞船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N.A.阿姆斯特朗
“这是个人 的一小步,
却是人类的 一大步”。
E.E.奥尔德林
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飞天壁画
嫦娥奔月
腾云驾雾
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
我国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 星,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独立发射 人造卫星的国家;之后又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回收技术和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的国家,1984年 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再次成为第五个成 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神舟”五号的成 功使我国再次成为第三个载人航天的国家。
成功。 ❖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
成功。 ❖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 1970年四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
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 号”。
【飞行器名称】天宫一号 【飞行器生产国家】中国 • 【计划发射时间】2011年下半年 •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
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 【发射项目】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
对接任务。 •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
“土星-5”号
1. 美国为完成“阿波罗”计划而专门研制 的巨型运载火箭“土星-5”号,达到了当 时火箭技术的最高成就。
2. “土星-5”号是三级型液体推进剂火箭, 全长85米,直径10米,重2893吨,起飞 推力3644吨,
3. 能把46吨重的“阿波罗”飞船以第二宇 宙速度送入月球轨道。
Saturn V
1. 以SS-6为基础,前苏联改进成为运载火 箭,发射了一系列航天器:如第一颗人 造卫星、东方号宇宙飞船和联盟号宇宙 飞船等。
2. 美国在60年代发展了组合运载火箭,利 用已有的中程和洲际导弹作为运载火箭 的组成部分。象搭积木一样组合成各种 各样的运载火箭,用来完成不同的卫星 和探测器的发射。
世界上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 2012年6月24日,中国航 天员刘旺控制着两个飞 行手柄,驾驶神舟九号 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 器成功对接,“天神” 再次组合。
中国的“天宫”系列空间
站
天宫系列——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 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 V1 = 7.9 公里/秒 称第一宇宙速度 • V2 = 11.2公里/秒 称第二宇宙速度 • V3 = 16.7公里/秒 称第三宇宙速度
双曲线 16.7公里/秒
圆
7.9公里/秒
圆
7.9公里/秒
地球 椭圆 11.1公里/秒
地球
抛物线 11.2公里/秒
月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