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生物科技的发展现状1.1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编辑和调控,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特性,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水稻具备更好的抗旱和抗病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
1.2 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是指在不使用传统土壤的情况下进行植物种植的一种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来代替土壤。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污染,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生产中。
1.3 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螨剂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同时也不易产生抗药性。
目前,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二、未来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2.1 基因编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基因编辑技术将在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准编辑作物基因,培育出更抗逆、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2.2 精准农业的发展与应用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对农作物进行全过程精准管理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精准农业将在农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情况,以提供决策支持和精确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匮乏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都投入到了生态农业领域。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正在逐渐展现出其在生态农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中对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要求较高。
传统育种方法受制于时间和资源等因素,常常无法满足需求。
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改变作物的基因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编辑玉米的基因,使其对灾害和疫病具有更强的抗性,相比传统品种有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二、转基因作物的争议与挑战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增产和改良品质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引发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一方面,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并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和消费者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农业资源的垄断,并对农业的多样性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技术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更可控的转基因作物。
例如,他们正在研究开发基于RNA干扰技术的转基因作物,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确调控。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利用CRISPR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新途径,以提高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为生态农业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传统的农药使用虽然能够解决农业中的害虫问题,但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正在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所制备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特点。
目前,生物农药已在生态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昆虫、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与传统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性、使用结果可预测等优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原理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改造和利用生物体,从而实现人类需求的科技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在医疗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遗传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修复受损基因、基因替代或基因靶向药物等手段,生物技术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和广泛种植为农作物的增产和抗病虫害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插入特定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好的抗旱、抗虫、抗病等特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希望。
在环保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代谢特性将有机废物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也是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通过搭建生物保护区、开展植物保护和动物保护等工作,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二、未来趋势展望未来的生物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精准医学的发展: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将成为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实现对个性化治疗的精准预测和指导。
同时,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高基因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 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兴领域。
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构建人工生命系统,实现对生物体功能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设计。
这有望为生物制造、能源生产、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 环境修复技术的突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也将迎来重大突破。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前景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对减少了农业的人工成本,对于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前景。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分类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光合作用、农药与化肥等。
遗传改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杂交育种等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害能力和产量。
生物技术则应用于基因的编辑和克隆,能够研发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环节,通过优化光合作用效率,可以提高光合能力和养分吸收效率。
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可以控制病虫害和提供养分,使农作物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生长。
二、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农作物的耐病性和产量均得到了提升,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转基因作物在抗虫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其次,现代农业技术能够降低农业的人工成本。
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农药与化肥的使用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最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合理的农药使用和肥料管理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农业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现代农业技术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技术普及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投资成本高、技术培训难度大等原因,许多农民无法及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从而无法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
其次,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地区的推广受到了争议。
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不同观点的存在给技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四、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前景尽管现代农业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中国生物育种现状及趋势

中国生物育种现状及趋势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生物育种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中国生物育种现状1.技术研发实力增强中国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完善的科研体系。
通过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的运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国际生物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实力。
2.品种创新成果丰硕在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涌现,品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水稻等新品种,已经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中国生物育种趋势1.技术创新持续深化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深化。
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准度。
2.品种创新更加多元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生物育种将更加注重品种创新的多元化。
除了继续提高产量和抗性外,还将更加注重品质、营养、口感等方面的提升,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产业化与国际化步伐加快未来,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企业和品牌。
同时,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生物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的全球化发展。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生产原理和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农业生产、医学检验、医疗治疗等方面的技术。
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首先,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将现代生物科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遗传改良、基因工程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农业生物技术企业从事新品种培育、抗病虫害技术研究与应用、农药与肥料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药物的研发与生产方面。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生物药物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制药企业从事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工作,在临床医疗机构从事生物药物的临床试验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可以利用生物降解、微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来处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保科研院所、环境监测机构等单位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最后,生物技术还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生物能源,研发生物材料,挖掘基因信息等方式,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解决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生物能源公司、生物材料公司、生物信息公司等单位从事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农业、医药、环保、能源、材料等领域都需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
未来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好。
对于有生物技术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来说,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农业和医药领域找到工作,还可以在新兴的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其中生物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新颖而且重要的技术。
在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精准地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
在现代农业中,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运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准地改良农作物。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耐病性。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探索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在现代农业中使用比较广泛的生物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固定物质转移进去另一个物种的基因库中,达到改进特定性状的目的。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具有抗虫抗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耐受性。
同时,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进动物的肉质和对某些疾病的抗性。
虽然转基因技术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它依旧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物技术。
三、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和代谢产品等制备的一种生物制品。
生物制剂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生物技术,它在农业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
生物制剂包括了微生物制剂和植物制剂这两类。
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制剂的一种生物制品,比如说抗生素。
植物制剂是指由植物生长过程和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的制品,比如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提取物等。
通过利用生物制剂,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生物光合作用生物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利用太阳能和水来产生能量,然后产生化学反应,最终产生葡萄糖等物质。
在现代农业中,生物光合作用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养殖业方面。
例如,人们利用海水光合作用来培养海藻和海带,而这些食品可以提供给海洋生物来进食。
另外,生物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来制备生物能源,例如蜗牛和藻类,这些都是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现代农业中的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中的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农业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生物技术的崛起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体系和生物过程来解决问题或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
在现代农业中,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且意义重大。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和重组,科学家能够赋予农作物更优良的性状。
例如,培育出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以往,农作物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品质受损。
而抗病虫害的基因被导入作物后,它们自身就能有效地抵御病虫害的威胁,不仅降低了农民的损失,还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转基因技术。
它使农作物具备了一些原本不具备的特性。
比如,我们可以让某种作物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像维生素、矿物质等,从而改善人们的饮食健康。
以黄金大米为例,它通过转基因技术富含了维生素A,对于那些维生素A 缺乏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福音。
但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担心其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未知的食品安全问题等。
然而,只要在严格的监管和科学评估下进行,其带来的好处是不可忽视的。
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育种技术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而生物育种技术能够更精准、更快速地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比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植株,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前面提到的抗病虫害作物品种的培育,就是减少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依赖。
例如,一些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前景1什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
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
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
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
生物药品的起始材料是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和生物组织,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含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
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
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1.1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到目前为止,植物基因工程已经在很多方面有了深人的发展,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如抗寒冷、抗盐碱)、品质改良(包括碳水化合物的改良、油脂的改良、蛋白质的改良)等。
此外,在植物发育调控基因工程方面进展也很快,如开花的调控、成熟期的调控等。
植物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的结合,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基因转化的成功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速了单一性状基因育种过程以及在同一品种中多种基因的累加进程自1986年至今,已有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问试验。
美国农业部已批准3315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涉及试验点14154个。
物有抗螟虫玉米,抗甲虫马铃薯,抗除草剂的玉米、棉花和大豆,抗病毒的西葫芦和番木瓜,雄性不育的菊苣以及成熟延迟的番茄等。
美国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速度超过预测的增长速度。
1996年美国Mon—santo公司推广的抗虫棉在美国本土已试种200万英亩,占植棉总面积的13%,1997年增长到17%,在澳大利亚试种15万公顷。
1998年,全球共8个国家的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到2780万公顷,比1996年增加了15倍(中国的数据没有统计在内) 。
这8个国家是5个工业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以及3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
其中,西班牙、法国和南非首次种植了转基因植物。
按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的多少进行排序:美国,20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阿根廷,430万公顷,占15%;加拿大,280万公顷,占10%;澳大利亚,10万公顷,占1%;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南非和中国的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都在10万公顷以下,低于1%。
5种主要农作物按种植面积的多少排序依次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马铃薯。
就转基因的性状而言,抗除草剂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多,占转基因农作物总面积的77%:其次为抗虫农作物,占22%。
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大豆和三分之一的玉米种植的是抗除草剂或抗病的转基因品种L2J。
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双抗农作物(如抗虫+抗除草剂)目前的面积虽少一些,但将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2我国农作物生物技术发展的对策21世纪农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21世纪的农作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美好和令人鼓舞的。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 一Biotech Applications,ISAAA)统计和预测,在全球范围内,1998年转基因农作物的销售额为1215亿美元,2000年达到30亿美元,2005年达到80亿美元,2010年达到280亿美元。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来看,农作物基因工程的热点将突出表现在以下俩个方面。
一是基因组学的知识将使人们对生命活动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刻,各国对基因的争夺呈现白热化。
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深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基因组研究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大的科研计划之一。
二是单基因生物性抗逆向持久性抗逆的转化。
2.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现代农业、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3.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基于对植物、动物基因学和蛋白质学的认识。
很多专家认为只有依靠生物技术,发展中国家才能战胜饥饿,全球因人口增长而产生的食品短缺才有望得以缓解。
通过利用动植物中的特定基因,可以实现用更少的土地种植更多的作物,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
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生产作物。
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营养和口感等。
美国的St. Louis是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最快的地区。
该地区被认为是生物产业带,著名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即在该地区。
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以改变动植物的品质。
例如,科学家在西红柿中植入抗成熟的基因,可以延长西红柿的货架期。
在植物中引入对人体无害的抗虫基因,可以防止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水稻中介入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另一个可能的应用是生产食用疫苗,利用水果、蔬菜生产抗肝炎、霍乱等传染病的疫苗。
克隆技术用于动物,可以保留高品质动物的高产性能。
市场上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主要是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
转基因植物以其优异的品质很快被农户接受。
2001年,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达5300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 19%。
4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政策取向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种植面积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增长后,增速明显下降在这期间各个国家都围绕着应该如何发展本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食物是否会对人类、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孰是孰非,虽然尚未定论,但有两个问题应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首先,在这场争论中,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选择园国家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而且引发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次,发达国家.尤其是以欧盟的消费者团体和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反对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相当规模的抵制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运动,这些运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
早期一些发展中国家期待21世纪能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内农业生产力和国家的食物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和饥饿,这些愿望开始受到影响。
即使是有能力建立自己农业生物技术项目的一些国家,它们在制定转基因农产品技术发展和商品化等方面政策时都举棋不定;而没有能力建立自己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体系的中小型发展中国家更是无所适从,坐等这场可能无休止争论的结局许多问题和现象需要得到更深人的解释。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建立生物农业、科技农业和信息农业。
提升农业科技综合发展水平。
当前农业科技工作者需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要对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把握,不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步伐,从根本上实现对农业的科技应用。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农业科技不断提升创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