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奥氏体区控制轧制
轧钢工考试:高级轧钢工(最新版)

轧钢工考试:高级轧钢工(最新版)1、判断题轧件变形量大小对产品性能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错2、判断题辊式矫直机可以有效的矫直带材的纵向式横向弯曲。
正确答案:对3、填空题按照()分类,电镀锡方法分为酸性镀锡法和碱性镀(江南博哥)锡法两种。
正确答案:电镀液的性质4、判断题硅和锰在碳素钢中都是有益元素,适当地增加其含量,均能提高钢的强度。
正确答案:对5、单选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精轧机组速度越高,则带钢的终轧温度也就越高,这主要是由于()。
A.轧制速度越高,变形热越多,带钢的温降越小B.轧制速度越高,喷到带钢表面的冷却水越少,带钢的温降越小C.轧制速度越高,轧辊的冷却效果越差,带钢的温降越小正确答案:A6、单选冷轧HC轧机板形控制的检测装置采用()。
A.板形仪B.无板形仪C.人工操作正确答案:A7、判断题由于滑动轴承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所以主要用在成品轧机上。
正确答案:错8、问答题什么叫弹塑性曲线?其意义是什么?正确答案:弹塑性曲线是轧机的弹性曲线和轧件塑性曲线的总称。
其意义在于:(1)利用弹塑性曲线可以分析轧辊热膨胀与磨损后轧机的调整过程;(2)利用弹塑性曲线可以分析来料厚度变化时轧机的调整过程。
9、单选金属组织中晶粒度与其晶粒尺寸的关系是()。
A.晶粒度越大,晶粒直径越大B.晶粒度越大,晶粒直径越小C.晶粒度与晶粒尺寸无关正确答案:B10、填空题控制轧制分为奥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和()控制轧制。
正确答案:两相区11、问答题什么叫开坯机?它有哪些形式?正确答案:将钢锭轧成钢坯的轧机叫开坯机。
常见的有可逆式初轧机、钢坯连轧机、三辊开坯机。
12、判断题目前最广泛的炼钢生产形式是平炉加模铸。
正确答案:错13、判断题淬火钢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冲击韧性一定是增大的。
正确答案:错14、问答题有哪些特殊轧制方法,有何特点?正确答案:(1)行星轧制,这是轧件在行星式轧机上进行轧制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压下量大,厚钢坯(或连铸坯)可一次热轧成很薄的带钢卷。
轧钢工考试:高级轧钢工测试题四

轧钢工考试:高级轧钢工测试题四1、判断题体积不变定律是指除铸造金属外的轧件,轧制前后体积不变的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正确答案:对3、单选在轧制过程(江南博哥)中,轧件在()内摩擦力的方向与轧件运动方向相反。
A.前滑区B.后滑区C.变形区正确答案:A4、判断题在轧制中,终轧温度过低会使钢的实际晶粒增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正确答案:错5、单选关于液压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液压油没有粘度B.液压油油温没有要求C.液压油油温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正确答案:C6、判断题辊式矫直机生产率高且易于实现机械化。
正确答案:对7、判断题在轧钢生产单位,通常把钢材上的缺陷分为两大块,其一是钢质不良带来的缺陷;其二是轧钢操作不良造成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8、单选在轧制轴承钢时要进行退火处理,轴承钢的退火是()。
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扩散退火正确答案:B9、单选热处理可以改变轧制中出现的一些组织结构问题,要消除轧制时钢中出现的网状渗碳体的方法应是()。
A.球化退火B.扩散退火C.正火正确答案:C10、单选?轧制平均延伸系数与总延伸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A、AB、BC、C正确答案:B11、单选金属的塑性和其柔软性的关系是()。
A.金属的塑性与其柔软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B.塑性提高,柔软性增加C.塑性降低,柔软性增加正确答案:A12、问答题影响辊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1)轧制过程中轧辊受轧制力的作用,产生的弹性弯曲变形;(2)受温度作用而产生的热膨胀;(3)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磨损。
13、判断题平行辊矫直机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矫直机。
正确答案:对14、填空题宽展可分为自由宽展、()和强迫宽展。
正确答案:限制宽展15、填空题型钢的生产方法有普通轧法、()、热弯轧法、热轧纵剖轧法、热轧冷轧法和热冷弯成型法。
正确答案:多辊轧法16、单选在现代轧钢生产中,积极推广先进的控制轧制,就是()。
六 简答和论述(轧钢工)

六简答/论述题A级试题:1.产生打滑的原因?答案:产生打滑的原因是钢坯由于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氧化铁皮严重,并不易脱落,或者压下量过大。
遇到这种情况,可降低轧辊转速,并启动工作辊道给轧件以推力,使之顺利通过轧槽。
2.在实际轧制生产中改善咬入有哪些办法?答案:1)压下量一定时,增加轧辊直径。
2)把轧件端部削尖成锥形,以减小咬入角。
3)降低咬入时的轧制速度,增加摩擦系数。
4)在轧制刻痕或堆焊,增加轧辊摩擦系数。
5)利用冲击力改善咬入条件。
6)使用夹送辊强迫咬入。
3.加热的目的是什么?板坯在加热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控制措施?答案:加热目的:提高金属塑性,降低金属变形抗力,改善金属内部组织和性能。
缺陷:过热和过烧,氧化,脱碳,粘钢和加热不均。
控制措施:①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防止速度过快造成钢坯加热不均,并且必须在低温阶段使钢坯温度均匀,然后再提高加热温度;②经常观察炉内温度分布情况,正确调整炉内温度使沿炉宽各点温度保持均匀;③均热段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保证温度均匀。
4.简述张力和张力轧制的概念。
答案:在轧制过程中,前后两架轧机存在金属秒流量差,当后架的秒流量大于前架时,造成前、后架的轧件受到前架轧机的拉力作用,此力通常称为张力。
存在张力的轧制过程称为张力轧制。
5.什么叫轧辊的磨损?答案:轧辊在轧制生产过程中,由于要与轧件紧密接触,从而与轧件发生的物理摩擦作用,冷却水使轧辊在高温高压下接触,而发生化学腐蚀的变化和氧化作用从而引起的轧辊表面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变化,所有这些作用的综合变化就产生了轧辊的磨损。
6.自然冷却是什么?答案:轧制终了的钢材在大气中自然冷却的方法称为称为自然冷却。
7.写出三种可能的变形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8.控制轧制对哪些方面进行控制?答案:(1)变形温度的控制;(2)变形程度的控制;(3)变形速度的控制;(4)冷却速度的控制;(5)化学成份的控制。
9.板坯的加热缺陷有哪些?控制措施是什么?答:加热过程中主要的缺陷包括:过热和过烧、氧化、脱碳、粘钢和加热不均。
控轧控冷

六十年代初:英国斯温顿研究所提出,铁素体珠光体钢中显 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
著名的Petch关系式明确表明了热轧时晶粒细
化的重要性。
六十年代中期:英国钢铁研究会进行了一系列
研究:降碳改善塑性和焊接性能,利用Nb、V 获得高强度,Nb对奥氏体再结晶的抑制作用以 及细化奥氏体晶粒的各种途径。
六十年代后期:美国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出σs> 422MPa的含Nb钢板,用来制造大口径输油钢管。日 本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出强度高,低温韧性好的钢板, 并开发出一系列新的控制轧制工艺,提出了相应的控 制轧制理论。这期间人们重视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研 究,开始认识到未再结晶区轧制的重要性。 七十年代:完成了控轧三阶段,Nb、V、Ti应用逐步 完善。
1.再结晶热轧
2.板材加速冷却
水——钢的最有效的合金化添加剂
1. 控轧工艺分哪几类?控轧实践中最常用的
是哪种工艺?分别画出示意图。 2.Ⅰ型控轧与Ⅱ型控轧相比,哪种工艺轧材 的性能更好些?为什么?
3.如何理解“水是最有效的合金化添加剂”这
句话.
4. 对结构钢的要求有哪些要素?
2.钢的热加工金属学基础
工程应力 ζ=P/A0
工程应变 ε=(l-l0)/l0
A’: 比例极限
A:弹性极限
B:屈服强度
C:抗拉强度
7
6
7 8
真应变:e=lnl/l0
ε=(l-l0)/l0=l/l0-1
l/l0 =ε+1
e= lnl/l0= ln (ε+1)
从上式看出: ε较小时, e≈ ε,随ε↑,其
差别显著 e<ε
Nb钢的晶粒比Si-Mn钢要细,见图2--34.
3.初始晶粒直径
r0↓,再结晶晶粒也越小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一、名词解释:1、控制轧制: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2、控制冷却: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冷却温度,可采用不同的冷却路径对钢材组织及性能进行调控。
3、形变诱导相变:由于热轧变形的作用,使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Ar3上升,促进了奥氏体向铁索体的转变。
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后造成变形带的产生和畸变能的增加,从而影响Ar3温度。
4、形变诱导析出:在变形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位错和畸变能增加,使微量元素析出速度增大。
两相区轧制后的组织中既有由变形未再结晶奥氏体转变的等轴细小铁素体晶粒,还有被变形的细长的铁素体晶粒。
同时在低温区变形促进了含铌、钒、钛等微量合金化钢中碳化物的析出。
5、再结晶临界变形量:在一定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所必需的最低变形量。
6、二次冷却:相变开始温度到相变结束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控制。
二、填空:1、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储存能,影响其因素可以分为:一类是工艺条件,主要有变形量、变形温度、变形速度。
另一类是材料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冶金状态。
2、控制冷却主要控制轧后钢材冷却过程的(冷却温度)、(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3、固溶体的类型有(间隙式固溶)和(置换式固溶),形成(间隙式)固溶体的溶质元素固溶强化作用更大。
4、根据热轧过程中变形奥氏体的组织状态和相变机制不同,将控制轧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在A+F两相区控制轧制。
5、以珠光体为主的中高碳钢,为达到珠光体团直径减小,则要细化奥氏体晶粒,必须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
6、控制轧制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中级轧钢工合并卷

中级轧钢工合并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60分)1.轧辊直径一定时,降低咬入时的轧制速度,增加摩擦系数,能顺利咬入。
( )答案:√2.主传动装置用来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轧辊。
( )答案:√3.十二辊轧机的工作辊有两个。
( )答案:√4.板带钢轧制出现浪形,是在同一截面上产生不均匀变形造成的。
( )答案:√5.45°无扭轧机,就是轧件处在45°时没有扭转的轧机。
( )答案:×6.金属在塑性变形前与变形后,其体形发生了明显变化。
( )答案:×7.沸腾钢的缺点之一是钢的收得率低。
( )答案:×8.H08钢号中的“H”表示的是焊接用钢。
( )答案:√9.控制轧制只要求控制终轧温度。
( )答案:×10.高速线材生产中,精轧机组滚动导卫多采用油-气润滑。
( )答案:√11.剪切机刃口变钝时,会使剪切力增大。
( )答案:√12.在相同变形条件下,合金钢的宽展量比碳素钢的宽展量大。
( )答案:√13.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
( )答案:√14.型钢轧制生产中,为了提高机械性能,终轧温度越低越好。
( )答案:×15.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在弹性限度以内,变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 ) 答案:√16.退火热处理工艺是将钢加热后快速冷却的获得所需要的组织。
( )17.当成品带钢出现单边浪时,可通过弯辊来消除。
( )答案:×18.轧辊空转时的辊缝就是孔型图纸上的辊缝。
( )答案:×19.同素异晶转变会引起体积的变化,由于不是外力作用,所以不会产生内力。
( )答案:×20.生铁、工业纯铁都是一种纯金属,而碳素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 )答案:×21.孔型中的圆角作用就是为了使角部冷却快些。
( )答案:×22.变形区内金属的流动速度都是相等的。
( )答案:×23.在钢的奥氏体区轧制时,终轧温度的提高,有利于转变后的铁素体晶粒的细化。
轧钢工高级工试题(含答案)[1]
![轧钢工高级工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5f8201c6c175f0e7cd13787.png)
轧钢工高级工理论知识合并卷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2分,共466分)1.> Q345是普碳钢的一种。
( )答案:×2.>变形抗力是金属和合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答案:×3.>控制轧制只要求控制终轧温度。
( )答案:×4.> 冷轧板带钢的生产方法分为单片轧制和成卷轧制两种。
( )答案:√5.>摩擦系数f越大,在压下率相同的条件下,其前滑越小。
( )答案:×6.>冷轧与热轧相比具有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的优点。
( )答案:√7.>流向纵向的金属使轧件产生宽展,流向横向的金属使之产生延伸。
( )答案:×8.> 配辊是将孔型配置在轧辊上的一项工作,包括孔型在轧制面上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配置。
( )答案:√9.>平均延伸系数是根据实践人为确定的。
( )答案:√10.>千分尺是根据螺旋副的转动转化为测量头的轴向移动来读数的。
( )答案:√11.>前滑区内金属的质点水平速度小于后滑区内质点水平速度。
( )答案:×12.> 前张力增加时,则使金属向前流动的阻力减少,增加前滑区,使前滑增加。
( )答案:√13.>切分轧制有利于提高金属收得率。
( )答案:×14.> 热轧时温度越高,摩擦系数越高。
( )答案:×15.>上、下轧辊的工作直径之差值,叫轧辊压力,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 )答案:√16.>上压力是下辊直径比上辊直径小。
( )答案:√17.>受力物体内一点只要受力,就会发生塑性变形。
( )答案:×18.>四辊式轧机是由位于同一垂直面内的四个支撑辊上下排列组成的轧机。
( )答案:×19.> 塑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
冶金特有轧钢工高级工考试题库(附答案)

答案:√24.>型钢轧辊的轴向位置是否正确,用内卡钳测量孔型的对角线就可检查出来。
( )答案:√25.>轧机的弹塑性曲线是轧机的弹性曲线与轧件的塑性变形曲线的总称。
( )答案:√26.>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辊头同时受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
( )答案:×27.>顺列式轧机和连续式轧机都是纵列布置,每架也都只轧制一道次,实际上只是称呼不同,概念是相同的。
( )答案:×28.>轧机的导卫装置的设计不属于孔型设计的范畴。
( )答案:×29.>液体摩擦轴承分静压式、动压式和静-动压式三种结构形式。
( )答案:√30.>由于滚动轴承具有刚性大的特点,所以主要用在成品轧机上。
( )答案:√31.>由于滑动轴承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所以主要用在成品轧机上。
( )答案:×32.>在相同轧制条件下,一般来说用钢轧辊轧制比用铸铁辊轧制轧件的宽展要大些。
( )答案:√33.>轧钢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开坯轧机、可逆式轧机和钢管轧机等。
( )答案:×34.>在热轧型钢生产中,孔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侧壁斜度,它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减少轧辊的重车量,降低轧辊的消耗。
( ) 答案:√35.>大家知道,热轧型钢生产对宽展的预先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如轧制圆钢时,若对其宽展量估计过大,则轧制时极容易出耳子。
( )答案:×36.>不论是热轧还是冷轧,也不论是连轧还是横列式轧制,其压下规程是轧制制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 )答案:√37.>在现代热轧生产中多采用控制轧制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改善轧件的性能,提高产量。
( )答案:×38.>带钢连轧机的精轧机组中的最大单位张力,不得超过轧制温度下带钢的屈服极限的35%,这样才能保证带钢不产生拉伸变形。
( )答案:√39.>在轧制生产的实际操作中,确定轧辊原始辊缝的理论基础是弹跳曲线或是弹跳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区Ⅲ: γ未再结晶, γ晶粒伸长→α晶粒细化
二.再结晶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T轧℃>1100℃ 动态再结晶 ,在轧制变形中完成
再结晶,γ晶粒呈等轴状
T轧℃=900~1000 ℃ 静态再结晶,轧制变形后发生
再结晶,在高温保持,再结晶晶
粒长大。见图6-3、图6-4
再结晶过程(动态或静态)、再结晶后的奥氏体晶粒度
γ晶粒也越细,每轧一道, γ晶粒就得到
细化。 γ晶粒的细化程度与轧制道次(总
压下率)有关。
低温区(Ⅲ区):未再结晶,晶粒的细化与各道次的累积压下
率有关。
ε∑↑,晶粒细化
控轧就是利用Ⅱ区或Ⅱ+Ⅲ区的奥氏体组织的变化来实现α的 细化
四.控轧工艺对再结晶参数的影响
1.对γ晶粒度的影响
动态再结晶晶粒直径
d-1 ∝ logZ
Z↑,d↓
主要取决于轧制温度,原始晶粒度影响不大
静态再结晶晶粒直径
原始晶粒度越细,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细 压下量越大,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细 见图6-13 1
1
2.对再结晶速度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温度 T↑,t↓ 见图6-10、6-11
3.对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T↓,εc↑ 初始晶粒越细,εc↓ 见图6-12
性能不利
σs/σb ↑,屈强比↑,对冲压
图6-20示出拉伸性能与终轧温度的关系 T终℃↑——σs↓,σb↓ 因为终轧温度高,产生的形变带少,晶粒粗大,所以T终℃不
易太高
8.3 奥氏体区控制轧制的实践 钢种:0.14%C-1.27%Mn-0.34%Si 轧制工艺如图6-28所示
奥氏体再结晶区很重要
8.2 Ⅱ型轧制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Ⅱ型,未再结晶,γ晶粒伸长,晶内产生形变带,α晶粒在 此形变带上形核 。
一.轧制条件对形变带的影响
①ε↑,形变带密度升高
②T轧℃对形变带密度影响不明显
③初始晶粒度、变形速度对形变带
密度无影响
④晶粒越细,形变带越均匀
二.轧制条件对铁素体晶粒的影响 铁素体晶粒大小与有效晶间表面积相关 晶界总面积和形变带——有效晶间表面积 以S(mm2/mm3)表示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
随终轧温度下降,铁素体晶粒细化 晶粒大小是决定钢材强度的重要因素
由轧制温度和压下率决定 。见图6-5、6-6。
γ晶粒度的影响因素: 动态再结晶:取决于轧制温度,随T轧℃↓,晶粒细化
静态再结晶:取决于压下率,随ε↑,晶粒细化
三.连续冷却、多道次轧制的影响 高温区(Ⅰ区):动态再结晶,随T轧℃↓,γ晶粒直径↓ 中温区(Ⅱ区):静态再结晶,初始晶粒越细,再结晶后的
影响 S 的因素主要是: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压下量 见图6-16
由图可见:
奥氏体越细、ε↑,
S越大 S↑,α细化 见图6-17
S一定时,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增加变形量能更有效地细化晶粒 ε↑,α细化
三.轧制条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见图6-18、6-19 ε↑——Tc↓,韧性↑ 板坯加热温度越低,韧性越高
——σs↑,σb↑
8. 奥氏体区控制轧制
本章重点:讨论奥氏体区轧制时钢材组织和性能
的变化
控轧三阶段
高温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 Ⅰ型
低温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 Ⅱ型 (γ+α)两相区轧制
8.1 Ⅰ型轧制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一.轧制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随T轧℃↓,α细化,σs↑,Tvs↓
高温区Ⅰ:γ再结晶晶粒粗大→α晶粒粗大 魏氏组织 中温区Ⅱ: γ再结晶晶粒细化→α晶粒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