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各种常见疾病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环境、饮食、疫苗接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鸟类也会患上各种疾病。
其中,鸟类肺炎是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疾病,本文将介绍其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鸟类饲养者和关注鸟类健康的人们加以了解和应对。
一、鸟类肺炎的症状鸟类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1. 呼吸困难:患有肺炎的鸟类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音增强、喘息等现象,常常张开嘴巴蹲在笼子的一角或者低头呈现疲态。
2. 西斯病:部分患病的鸟类会伴有喉头炎或气管炎,表现为喉头发炎、变色、咳嗽等症状。
3. 眼部症状:鸟类肺炎还可能引起眼睛以及眼附近的症状,如眼部红肿、流泪、眼白变浑浊等。
4. 体温升高:患有肺炎的鸟类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5. 消化问题:一些鸟类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二、治疗方法鸟类肺炎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并危及鸟类的生命。
针对鸟类肺炎,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隔离患病鸟类:首先,将患有肺炎的鸟类与其他鸟类隔离,以免疾病传播。
随后,将其放入一个温暖、干燥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提供充足的水和适量的食物。
2.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饲养者应密切观察患病鸟类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症状有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兽医。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在兽医指导下,给予患病鸟类适当的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消炎药以及抗病毒药物等。
然而,用药需谨慎,要注意给药方法和剂量,以免对鸟类造成不良反应。
4. 注重饮食及营养补充:在治疗期间,饲养者需确保患病鸟类获得充足的水和高质量的饲料,以帮助其增强免疫力。
此外,也可考虑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以促进康复。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经常清理鸟类的栖息地,保持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鸟类疾病53种临床症状

鸟类疾病53种临床症状新城疫潜伏期4—12⼤,⼀般为5—6天,根据临诊表现⼀般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种类型。
最急型是突然死亡⽽不出现任何临诊症状。
急性病的症状是:体温升⾼,精神沉郁或昏睡,呼吸困难,饮欲增加⽽⾷欲减退或消失,流涎,黄绿⾊下痢;发病后2—5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98%以上。
亚急性病例常有神经症状,出现头颈甩头、弯颈、腿扭,局部或全部⿇痹,下痢。
慢性者⼀般是瘫痪等神经症状为主,⽣长发育缓慢。
曲霉菌病重要症状是严重呼吸问难,张⼝呼吸、喘⽓、很少采⾷,饮⽔较少,很快窒息或衰弱死亡。
肿眼病肿眼病和⼀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眼⾥含有泪⽔,⾝体明显消瘦(这些症状是⼀般的外伤所没有的,所以您要是判断是不是外伤,这个很重要),厌⾷,拉稀现象,粪便形状为绿⾊的条状,周边为⽔样。
还可能伴随有粗⽓,肺部有湿罗⾳,性情急躁,有啄⽻现象传染性喉⽓管炎病鸟表现精神委顿,⾷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呼吸,喘⽓,间或喷出带⾎的粘液或凝固的⾎液。
渗出物和⾎液在咽喉、⽓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传染性⽀⽓管炎常表现为伸颈、张⼝呼吸,打喷嚏,呼吸时发⽐持殊叫声,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鸟⾝体衰弱,精神不振,⾷欲减退,⽻⽑松乱,下泻。
传染性⿐炎⾃然感染潜伏期—般为l⼀3天,也有长达2周的。
典型症状:初期流稀薄⿐涕、逐渐浓稠,变⼲后成为淡黄⾊硬物,附着于⿐孔内外,使呼不畅,病鸟常摇头或⽤⽖抓这样可能导致眼结膜发炎,流泪,眼⽪肿胀。
病鸟精神不振,⾷欲减退,体重减轻,有腹泻症状。
传染性败⾎霉形体病潜伏期⼀般是10⼀21天,病程很长。
病主要呈慢性,典型症状先是上呼吸道发炎,继⽽出现浆液性、粘液性⿐涕,随着病程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症状更加明显,呼吸时出现罗⾳,⾷欲不振,⽣长停滞。
肠胃炎病鸟表现为精神委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有恶臭、(关于这个恶臭,如果您没有概念的话,平时可以闻⼀下健康鸟⼉的⼤便,不要觉得恶⼼,根本闻不出味道)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很快便消瘦尾脂腺炎这个疾病⼤家⼀定都听说过了,尾脂腺有分泌油脂涂于⽻⽑,使鸟⽻⾊鲜艳、⽻⽑不湿⽔的作⽤。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常见疾病:鸟类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作为自然界中的美丽生物,经常成为人们的宠物或观赏对象。
然而,鸟类也会遭遇各种疾病,其中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鸟类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养鸟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1. 鸟类骨折的症状鸟类骨折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和不适,因此观察鸟类的行为和外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骨折症状。
以下是鸟类骨折常见的症状:1.1 疼痛反应:鸟类骨折后会经历强烈的疼痛,因此它们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痛苦反应,例如叫声异常尖锐或持续痛叫。
1.2 运动障碍:鸟类骨折后会丧失或受限于正常的运动能力。
它们可能会出现跛行、不能站立或飞行异常困难的状况。
1.3 异常姿势:鸟类骨折后,它们的身体姿势可能会出现变形或不规则形状。
例如,鸟的腿部骨折后,可能会出现弯曲或不正常的角度。
1.4 外伤或肿胀:鸟类骨折后,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外伤或肿胀。
这是因为骨折通常伴随着软组织损伤。
2. 鸟类骨折的治疗方法鸟类骨折需要及时而正确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它们康复。
以下是鸟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2.1 就医咨询:在发现鸟类骨折后,第一步是寻求专业的兽医帮助。
专业兽医具备对鸟类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鸟类康复。
2.2 包扎休息:在鸟类骨折的初期,使用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受伤部位,以防止进一步移动和损伤。
这有助于鸟类休息和骨折的初步愈合。
2.3 平整环境:为了促进鸟类的康复,需要提供一个相对平整和安静的环境。
这可以减少鸟类运动导致骨折恶化的可能性。
2.4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兽医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减轻鸟类骨折的疼痛和不适感。
例如,止痛药可以帮助减少鸟类的痛苦。
2.5 手术治疗:对于复杂或严重的鸟类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校正骨折并加固受伤部位,促进鸟类的康复。
2.6 康复护理:鸟类骨折后,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爱鸟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爱鸟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鸟类作为一种常见的宠物,有着让人们愿意去养护的可爱和独特之处。
然而,饲养鸟类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了解这些疾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和照顾我们的可爱小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鸟类疾病以及预防措施:1. 羽毛丛生病(Plucking)羽毛丛生病是鸟类养殖者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鸟类频繁地拔毛或啄掉自己的羽毛。
这种行为通常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包括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压力和孤独感等。
- 给鸟类提供一个舒适、干净和安静的环境。
鸟类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休息。
- 检查鸟类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并根据兽医建议进行治疗。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鸟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给予足够的社交和活动时间,让鸟类不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2.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Infections)呼吸道感染是鸟类中常见的疾病,可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感染症状包括喷嚏、鼻涕、气喘、呼吸困难等。
- 保持鸟类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 避免与有感染的鸟类接触。
- 鸟类的饮食和水源应该是清洁的,并避免污染。
- 如果出现疾病症状,应尽早就医找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营养缺乏症(Nutritional Deficiencies)鸟类的营养缺乏症是由于饮食不均衡引起的。
不同的营养物质缺乏可能导致鸟类的生理和行为问题。
- 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以确保鸟类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 如果不确定鸟类所需的营养摄入,可以咨询兽医或鸟类专家的建议。
- 避免给鸟类提供过多或过少的特定营养物质。
4. 外寄生虫感染(External Parasites)外寄生虫感染是鸟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跳蚤、蜱虫和寄生虱等。
- 定期检查鸟类身体和羽毛,以便及早发现寄生虫。
- 使用适当的寄生虫治疗药物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对鸟类有害的化学品。
5. 肠道感染(Intestinal Infections)肠道感染通常是由致病菌引起的,可能导致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养鸟宠物的常见疾病预防

养鸟宠物的常见疾病预防养鸟宠物是很多人的喜好,因为它们可爱、活泼而且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
然而,养鸟宠物也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所以预防常见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鸟宠物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1.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
- 预防措施:确保鸟笼通风良好,避免过度拥挤,定期清洁鸟笼、食盆和饮水器。
避免让鸟儿接触冷风和烟尘。
2. 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食欲减退,拉稀或便秘,呕吐等。
- 预防措施:提供新鲜的饮用水和饲料,定期更换食盆和饮水器中的水。
避免给鸟儿吃过期的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让鸟儿吃太多油脂类食物。
3. 眼睛和耳朵感染- 常见症状:鸟儿眼睛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加,耳朵内有异味等。
- 预防措施:保持鸟笼的清洁卫生,避免让鸟儿长时间暴露在烟雾、化学品等有害物质中。
定期检查鸟儿的眼睛和耳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4. 寄生虫感染- 常见症状:鸟儿出现体重减轻,疲倦无力,羽毛枯萎等。
- 预防措施:定期洗澡和梳理鸟儿的羽毛,尽量避免鸟儿与野外鸟类接触。
饲料和饮水器要定期更换,避免寄生虫的滋生。
5. 骨骼和关节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行走困难,骨折,关节肿胀等。
- 预防措施:提供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鸟儿专用的钙质补充剂或蛋壳碎片。
确保鸟笼的底部有合适的覆盖物,可以减少鸟儿受到跌落伤害。
6. 心脏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活动力降低,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
- 预防措施:提供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油脂类食物。
定期带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7. 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勤于清洁:保持鸟笼、饮水器、食盆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确保饮食中包含适当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 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鸟儿暴露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中;避免饲养过多的鸟类,避免过度拥挤。
- 定期体检:定期带鸟儿到兽医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鸟类的消化系统疾病如何应对

鸟类的消化系统疾病如何应对鸟类是一类独特而美丽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鸟类的消化系统疾病对其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讨论鸟类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疾病。
一、鸟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 消化系统感染:鸟类常常受到消化道感染的威胁,如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感染。
这些疾病会导致食欲不振、拉稀、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2. 肠道梗阻:鸟类在进食时可能会误食硬物或异物,导致肠道梗阻。
这会导致消化不良、腹部肿胀和腹痛等症状。
3. 肝脏疾病:鸟类的肝脏是其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
肝脏疾病可能由于维生素不足、中毒或感染引起。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和羽毛异常。
4. 营养不良:鸟类的消化系统需要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消化问题。
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蛋白质都会对鸟类的健康和消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5. 肠道菌群失衡:鸟类的消化系统依赖于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肠道菌群来帮助消化食物。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鸟类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引发各种肠道问题。
二、应对鸟类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1. 提供适宜的饮食:给予鸟类合适的饮食可以提高其消化系统的健康。
不同种类的鸟类有不同的饮食需求,饲养者应该根据它们的食性和燃料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此外,保证饮水器的清洁,为鸟类提供新鲜的水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定期体检:定期将鸟类带到兽医进行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兽医可以通过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估鸟类的消化功能和健康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3. 预防感染:鸟类容易受到消化道感染的侵袭,因此,饲养者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种感染的发生。
保持鸟笼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鸟笼和食具。
4. 营养补充:营养不良是鸟类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给予鸟类适当的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鸟类的需求,添加维生素、矿物质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确保其获得均衡和充足的营养。
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鸟类作为可爱的宠物,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喜爱和养殖。
然而,与其他宠物一样,它们也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呼吸系统疾病鸟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气管炎和鸟类支原体感染。
感染性气管炎通常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喷嚏、喉咙发炎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主要是提供充足的饮水,并使用医生推荐的抗生素药物治疗。
鸟类支原体感染会导致鸟类发生打嗝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定期清洁鸟舍以及鸟笼。
二、消化系统疾病宠物鸟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和鸟类坏疽病。
消化不良主要由于饮食不合理或者感染引起,症状包括便秘、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鸟类坏疽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症状为消化系统疼痛、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定期清洁鸟舍以及鸟笼。
三、皮肤疾病宠物鸟类的皮肤疾病通常由于外界环境不洁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痒、掉羽、红肿以及皮肤溃烂。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医生推荐的抗生素药物和局部外用药膏,并保持鸟笼的清洁和卫生。
四、营养不良和缺乏维生素鸟类营养不良和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它们的健康状况下降。
常见的症状包括羽毛暗淡、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变饲养方式,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提供丰富的水果、蔬菜和适量的草籽等。
同时,可以添加宠物鸟类专用的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
五、寄生虫感染宠物鸟类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的感染,如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外寄生虫主要是指各种寄生在鸟类皮肤和羽毛上的虫子,如虱子和螨虫等。
内寄生虫则寄生在鸟类的消化道或者其他部位,如蛔虫和线虫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医生推荐的驱虫药物,并注意鸟笼的清洁和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之,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多种多样,养鸟家庭应该定期观察宠物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如何防治鹧鸪的常见疾病

如何防治鹧鸪的常见疾病一、黑头病:黑头病又叫盲肠肝炎,是由黑头组织滴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幼雏。
黑头组织滴虫,大部分寄生在盲肠,被盲肠虫所吞食,通过盲肠虫的肠壁转至盲肠虫的卵巢内增殖,包在盲肠虫的虫卵内,随粪便排出,鹧鸪吃了被污染的饲料而被感染。
症状:患鸟食欲不振、翅膀下垂、体重减轻、粪便呈黄色水样、粪便中有干酪样盲肠块。
剖检:盲肠内壁出现小血斑,盲肠腔内充满白色干酪样物质;肝脏肿大;肝组织深部有椭圆形的黄色或黄绿色凹入的病害区,有时头部癖血呈黑色。
防治方法:①鹧鸪场不要设在近两年内养过鸡的场地,也不要接近其他禽场,更不应在鹤鸽场内同时养殖其他鸟类。
②搞好清洁,定期消毒。
非鹧鸪场的人员,尤其是饲养其他禽类的饲养员,不能随便进入鹧鸪场。
③每公斤饲料加入二甲硝哒唑0.4~0.7克喂服。
④用卡巴砷,按饲料量的0.07%拌入喂服,治疗时则加1倍。
⑤用可溶性思特米尔粉末,加入饮水中或用思特里米克拌入饲料中喂服。
二、新城疫:新城疫也叫鸡瘟,在禽类中,鸡最易感染,鹧鸪也能感染。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侵入鹧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症状:病鸟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离群呆立、头颈紧缩、羽毛松乱、拉黄绿色的恶臭粪便、口中流出液体;后期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翅膀下垂,一般经2~4天死亡,死亡率很高。
剖检:腺胃、肠道及卵巢有明显的出血点。
防治方法:对该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药治疗。
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定期消毒和防疫注射,预防效果也较显著。
现在效果较好的疫苗有鸡新城疫1系疫苗和新城疫1系疫苗。
1系疫苗适用于一个月龄内的幼雏,接种后一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一个月左右。
使用方法:7~10日龄的幼雏,用新城疫1系弱毒疫苗,按规定稀释后,进行滴鼻免疫;30日龄时再进行一次;150日龄以1∶500稀释,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
三、白痢病:鹧鸪白痢病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
病原:禽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最少有4种病毒型。禽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特征为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 ~ 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四、马立克病
马立克病又称传染性肿瘤病。病鸟的外周神经、内脏器官、性腺、眼球红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3)传染性鼻炎
由嗜血杆菌引起的鸟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打喷嚏。
病原:本病病原为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小球菌。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22℃的条件下只能存活4天,在45℃下6分钟死亡。一般消毒药及阳光、干燥环境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病鸟及隐性带菌鸟是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麻雀也能成为传播媒介。闷热、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侵袭也能促使发病。本病多发生冬、秋两季。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症状:病鸟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口呼吸,喘气,间或喷出带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由于有过量的渗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气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一旦产生了免疫力,病鸟即能迅速恢复。可试用樟脑水肌注,缓解呼吸困难。对病鸟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通风,饲料中适当加一些不良信息素,酌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也可接种疫苗。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败血型:少见。
防治:皮肤型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药水。
除局部治疗外,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 ~ 7天,防止继发感染。.
新购入的鸟,要经过隔离观察2周,发现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
此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 ~ 3天,也有长达2周的。典型症状为: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渐浓稠,变干后成为淡黄色鼻痂,附着于鼻孔内外,使呼吸不畅,病鸟常摇头或以爪搔鼻部,眼结膜发炎,流泪,继面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即眼皮及其周围面部肿胀。病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有腹泻症状。
流行病学:多种野生禽类较易感染,鸟类如金丝雀、麻雀、燕雀、鸽、椋鸟也常发生痘疹。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粘膜型。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达健禽皮肤和粘膜的缺损中时,可引起发病。另外,吸血虫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带毒时间可达10 ~ 30天。症状:禽痘的潜伏期为4 ~ 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的烧碱、1%~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常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打喷嚏,呼吸时发出特殊叫声,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鸟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眼泪多,逐渐消瘦。一般不出现下痢。防治:各种药物对于本病均无直接疗效,但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连用3 ~ 5天。对病鸟加强护理,主要搞好保温和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可进行免疫接种。
鸟类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传播,预防,治疗及用药方法
一、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凡发现肿眼者,室内、笼具等都要消毒,防止传染。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鸟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和曲霉菌病。
(1)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
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 ~ 15分钟,37℃存活22 ~ 24小时,但在13 ~ 23℃条件下能存活10天,低温冻干后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本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敏感,如3%来苏尔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灭之。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鸟,如野鸡、孔雀等也可感染。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用具、笼具可成为传播媒介。舍内养鸟过多,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发和促使本病发生。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病原:本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60℃经90分钟仍不能灭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强碱环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时方能杀死。在紫外线及日光下有耐受力,从病鸟笼内清除的粪便、饲料、饮水等,经过52天仍保持传染力。舍内螨、蚊、小甲虫等能带毒传播。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其次为人医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净、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病原:马立克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的B亚群病毒。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该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16℃时可存活210天。它对热的抵抗力较低,22℃~ 25℃可保存48小时,37℃时保存18小时,60℃时10分钟即全部死亡。常用消毒药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禽类,哺乳动物不会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羽毛散播,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鸟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六、肿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温度高于30℃时,牡丹鹦鹉最易出现肿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随便喂消炎药和涂软膏类药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贻误病情,造成90%以上的鸟死亡。
肿眼病和一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初发现眼病时,鸟体内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鸟体,体内器官——肝、肠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点,发生了霉烂现象。再看眼,眼里含有泪水,身体明显消瘦,乍毛,厌食,还有的鸟出现拉稀现象,粪便形状是中间为绿色的条状,周边为水样。此病由鸟衣原体病毒所致。鸟衣原体病毒还可导致鸟喘粗气,肺部有湿啰音,性情急躁,伏窝时出现啄羽和咬死小鸟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将病鸟隔离,对病鸟和其他鸟都要进行消毒。一般的药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如眼药水、眼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会进一步肿胀并封起来。封起来后严重者失明,稍轻的眼皮带肉瘤或有白黄色分泌物。以前对其病因已知,但对治疗方法掌握甚少,经过几年研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研制出胶囊6号、胶囊7号,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