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学期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3)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6

化作乡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2)班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计划宋兰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2)班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3人。
本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工作目标1、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2、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3、使师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
4、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
环境保护教育是让少年儿童从小懂得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让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一)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
2、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1)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在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都有体现,有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环保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这方面知识和应有的规范行为,这是环保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2)使用环境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专题教育,要在课堂上展示丰富的环境教育材料,引导、鼓励学生谈论较多的环保话题,把环境教育融入到说、读、写的技能培养里面。
2、积极参与学校环境建设。
3、充分利用板报、晨会、专栏等阵地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
(1)教师利用环境知识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3)组织开展自编《环境手抄报》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1)举办环保知识讲座;(2)开展社会调查;(3)开展读书活动;(4)组织“环保卫士”活动(5)撰写环境小论文;(6)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环境书法和美术竞赛;(7)组织主题班会、辩论会、文艺汇演等活动;(8)参与一些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9)实行节纸、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等活动。
三年级的环境教育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家乡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危害。
2.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环保与自身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环保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环保宣传资料。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家乡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这些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和生机。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危害?3.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环境问题的危害,如影响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
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b. 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环境?c.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播放环保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广告中的环保行为。
2. 提问: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些环保行为?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a. 画一幅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画,表达对家乡环境的热爱。
b. 在家中进行一次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3.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习惯。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教材]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f4c01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5.png)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美化我们的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3. 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身边的环保实例及启示5. 环保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关注并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重要性、环保原则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环保实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2. 课件:环境保护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材料:垃圾分类标识、植树工具等。
4. 作业本:用于学生记录环保活动和心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环保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浪费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影响。
4. 环保知识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环保原则应用到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个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环保原则应用到生活中。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参与环保活动,并从中获得启示。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南魏小学王延兴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总要求: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4、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三、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以主体性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三个单元:《美丽的家乡》、《珍爱生命》、《简朴生活》,以专题性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两个专题:《绿色志愿者》——“我身边的浪费现象”《童眼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本册以“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过简朴生活”思路构建,设计的内容标准为:欣赏自然美;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环境,学会思考、倾听和讨论。
各单元和专题从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提出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全册及单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美丽的家乡》4课时第二单元《珍爱生命》6课时第三单元《简朴生活》6课时绿色志愿者《我身边的浪费现象》1课时童眼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1课时四、教学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孙庆爱。
三年级环境教育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认识。
2. 环保行动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环保宣传图片、环保知识卡片、环保标语等。
2. 学生准备:收集环保小故事、环保小建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环保宣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这些图片反映了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二、新课讲授1. 教师播放PPT课件,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学生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3. 教师总结: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人类过度开发、污染排放、浪费资源等。
4. 学生分享环保小故事,教师点评并总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三、环保行动1. 教师发放环保知识卡片,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a. 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b. 分类投放垃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c. 少用一次性产品,减少塑料污染;d. 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环保知识,带动家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2. 收集环保小建议,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通过环保行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年级环境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环境问题: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 环保意识:讲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关注环境保护。
4. 环保行动:介绍具体的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5. 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和环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环保行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环保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环保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日常生活中环保行为的养成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环境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及环保知识。
2. 环保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环保行动,分享环保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环保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提倡节约资源。
5. 环保绘画比赛:组织学生绘画环保主题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实践环节:1.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3. 绿色出行实践活动:提倡学生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4. 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环境教育三年级教学计划

环境教育三年级教学计划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学期我将继续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扎实开展体育卫生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体质,为学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
2.充分利用每周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一)双基: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一)教学内容: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10、聆听春的脚步。
11、室内花卉本领大。
12、鸟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进昆虫王国。
16、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7、拥抱夏的热情。
18、节约是一种美德。
(二)重点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年级环境教育计划备课

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绿色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切实掌握各科材料中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绿色宣传和绿色监督活动,树立起较高的绿色意识和自觉保护环境的风尚,努力推进绿色宣传教育的社会化,使我校成为绿色学校。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制定目标,健全组织。
在上级的领导下,学校发挥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主任分工合作,将学校绿化、美化、净化,以及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丰富环保内容,体现教育为本1、美化“绿色的校园”加强办公室、教室的保洁工作,加强道路、走廊艺术化给人的视感,创造更加幽静、美观的工作学习环境。
2、形成“绿色课程”把绿色环境教育工作与学校工作结合,与学校课程结合,把绿色教育溶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中。
(1)绿色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环境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活动课程进一步促进绿色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3)隐性课程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要在保证校园清洁卫生的基础上,通过警示牌、宣传橱窗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并要求学生参与设计过程。
3、完善“绿化理念”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并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
(三)亲身体验乐趣学校要寻找多种途径,采用新颖活泼的方式,将环保教育与少先队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也使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1、以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为基础,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及时分析当前的环境现状,开展生动的环境问题讨论,报道校内外创绿活动等。
2、班级中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环保意识。
3、利用学校网络,号召学生查找环保知识,开展各类活动。
4、在全校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开展环保读书大赛、办环保手抄报、举行环保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小学2018年春季学期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XXX小学——XX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级部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美丽的家乡
第二单元珍爱生命
第三单元简朴生活
第四单元实践活动
四、基本措施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备好课上好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
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课外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
因此,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
五、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