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和注意事项

常用得免疫抑制剂得使用以及注意事项2015-03—09环抱素(CsA):新山地明、田可、赛斯平必作用机理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细胞活化得细胞因子得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得体液与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得发生.目前,市面岀售得环抱素A有两种:一种为进口得,为瑞士诺华制药(新山地明),其剂型主要就是胶囊;另一种为国产得,其剂型有口服液与胶囊。
国內已有华东医药(赛斯平)、华北制药(田可)等多家生产厂家。
药物得吸收与代谢环抱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得吸收与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与需透析治疗得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新山地明受进食与昼夜节律得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副作用1、肾毒性: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她原因引起得移植肾损塞很难鉴别。
且发生肾损蚩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得患者会岀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3、其她并发症得发生率高血压4 1%〜82%,高胆固醇血症37%高尿酸血症3 5%〜5 2 %,高钾血症55%,震颤1 2 %〜3 9%,牙龈增生7%〜43%,糖尿病2%-13%,多毛症2 9 %〜4 4 %。
用量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g,分两次服用,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1、严格按医嘱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遵医嘱监测血药浓度。
3、药品储存在15〜3 0度室温中忌冷冻.4、定时服药,养成良好得定时服药习惯.5、环抱素有不同得剂型,不同得厂家,各药在同一患者体内得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故改换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得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得指导下进行,以免岀现排斥反应或药物中毒。
6、接受本药治疗得母亲不应授乳。
7、过敏体质者慎用注射液.&因硝苯毗味可引起齿龈增生,故在应用环抱素A期间,发生齿龈增生得患者应避免使用硝苯毗喘。
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

2012年11月第9卷第31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血脂异常是器官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心脏移植受者中超过80%,在肾移植受者中为60%~70%,肝移植受者中约为45%[1-2]。
器官移植受者中出现异常的脂肪种类比例并不相同;如心脏移植术后低密度脂蛋白(LDL )增加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较为常见。
与移植术前相比,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幅度显著,在重症患者中尤其如此,并且如果不加以治疗还可能升得更高,尤其是在移植术后最初的3~6个月[2]。
人们注意到在移植术后1年内这一增加最为显著。
血脂异常的后果是血管硬化,一项7年移植后研究表明肾移植物衰竭与血脂异常有关[3]。
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现象非常常见,除了普通人群共有的发病诱因外,肾移植受者血脂异常往往具有年龄较正常人提前、原因复杂,危险因素多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有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而当一组血脂异常,包括三酰甘油升高、HDL 降低和小颗粒LDL 颗粒增多时,很容易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得冠心病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据报道,在移植患者中,能够导致血脂异常的风险因素有年龄、蛋白尿、肥胖、抗高血压治疗、强的松用量、移植术前高脂血症、CsA 治疗、男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西罗莫司等[4]。
但是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累积剂量作用最为明显。
皮质类固醇激素和CsA 联合治疗时,致病风险比单独用药时增加[5]。
对肝、肾移植受者的研究显示FK506治疗时血脂异常的风险降低[6]。
同时发现西罗莫司与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的显著升高有关[7]。
相反,MMF 是所有免疫抑制剂中唯一对血脂没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本文就目前最常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研究作一综述。
1皮质类固醇激素致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血脂异常与体重增加有关,因为这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增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8]。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高甘油三酯血症-简介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或降解障碍。
指血中的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和前β-脂蛋白中含量最高,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的关系。
凡引起血浆中CM和/或VLDL 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也无类似记载。
但从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
甘油三酯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价值比胆固醇为大,心肌梗塞尤为明显,82%的心肌梗塞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而高胆固醇者仅有47%。
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均可增高。
饮酒后可使甘油三酯假性升高。
据临床所见,以高脂血症而引发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治疗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应限制进食量,达到并维持标准体重;限制甜食,脂肪的摄入,禁酒,适当增加蛋白质及胆固醇。
高甘油三酯血症-疾病原因常见病因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饮酒、肾病综合征及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苯氧胺、抗精神病药物及蛋白酶抑制剂等。
少见的原因包括肢端肥大症、糖原累积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先天性或获得性脂肪代谢障碍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临床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

简述临床治疗中的几类免疫调节剂摘要免疫系统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因素的异常都可引起免疫功能障,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作用。
影响免疫应答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一类是免疫增强剂,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治疗。
关键字:药物药理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剂AbstractImmun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tumor. However, any abnormal factors could lead to immune dysfunction, result in immune pathological reactions. Immunomodulator acts through influencing immune response. It consists of two types: one is immunosuppressive drug,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and the rejection in organ transplant; the other one is immunostimulatant,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nd infection. Keywords: drug pharmacology immune system immunomodulator概述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脾和扁桃体)、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和免疫因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
在抗感染、抗肿瘤和排异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

二、 TG 的代谢与调控
TRL 中的 TG 通过脂蛋白酯酶(LPL)脂解为游离脂肪酸 (FFA);FFA 不仅是能量的来源,也参与机体代谢、免疫 调控和肽类激素分泌。
TRL 脂解 TG 后形成残粒脂蛋白(CM残粒及 VLDL 残粒), 残粒脂蛋白可通过肝脏表面受体摄取而被清除或代谢成低密 度脂蛋白(LDL)。
在营养过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中 VLDL 分泌 虽 增 多, 但 TG 合 成 远 超 VLDL 分 泌,TG 逐 步在肝细胞胞浆 内沉积,这是导致 NAFLD 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五、 HTG与相关疾病
(五) HTG 与 CKD
CKD 患者中 HTG 的患病率高达 44.4%,HTG是 CKD 患者中 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TG 与 CKD 显著相关 ,且二者之间的关联独立于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
六、 HTG患者管理
(三)HTG 药物治疗
5、红曲制剂
血脂康为红曲提取物,含有天然他汀类成分以及不饱和脂肪 酸、植物甾醇、黄酮苷、生物碱和多种氨基酸等活性成分。 血脂康能全面调节血脂谱,可 将 总 胆 固 醇 降 低 20%、 LDL-C 降 低 26%~34%、TG 降低 32%、ApoB 降低 27%、 HDL-C 升高 18%、ApoA1 升高 13%、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 险降低45.1%、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33%。
对于药物相关性HTG,如皮质类固醇、噻嗪类利尿剂、非选 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口服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胆汁酸螯合剂、环磷酰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第二代抗精 神病药物等相关的HTG,如合并疾病状况允许,应考虑调整 导致TG升高的药物治疗方案。
六、 HTG患者管理
(三)HTG 药物治疗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异常升高的状态,严重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健康。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作为二代地中海贫血药物,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使用方法、疗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这篇文章通过对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分析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相互作用。
一、瑞舒伐他汀与普伐他汀的药理特点及作用机制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二代地中海贫血药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降低血脂的药物之一。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同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速率,来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起到降低血脂的治疗作用。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作用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1.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属于广谱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
瑞舒伐他汀的药物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以同时作用于HMG-CoA还原酶和溶酶体LDL受体,综合作用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瑞舒伐他汀可用于治疗通常的高胆固醇和高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症。
建议的起始剂量为10mg/日,维持剂量在4-20mg/日之间。
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普伐他汀的应用三、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均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因此,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 禁忌症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禁忌症主要包括肝功能不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生育期妇女禁用等情况。
2. 药物相互作用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进行联用。
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发生,如搏动性头痛,腹泻,恶心,肝功能损害等。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及其应用。
1.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免疫细胞功能,减轻免疫活性,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环磷酰胺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免疫反应;环孢素A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产生IL-2,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
这些免疫抑制剂在控制免疫反应、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目前,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中也得到了重视。
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免疫吸附和细胞因子等。
免疫调节剂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平衡体内免疫失调状态,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情况。
免疫吸附通过去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抗体等,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免疫细胞的调控,改善肾脏损伤,控制病情的进展。
3. 免疫修复治疗免疫修复治疗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修复免疫系统的损伤,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免疫修复治疗包括免疫调节剂、干细胞治疗等。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输注干细胞,重建免疫系统,修复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4. 其他免疫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
例如,重组人蛋白A(rPlA)通过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G (IgG),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减轻免疫反应,改善肾功能。
人免疫球蛋白(HIG)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病情,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总之,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免疫修复治疗等。
非诺贝特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12研 究 方 法 .
(L ) V DL 的合 成 。通 过 乙 酰 辅 酶 A羧 化 酶 活 性 增 强 和游 离
脂 肪 酸 的合 成 也 促 进 肝 脏 V D L L的合 成 ,外 周 脂 蛋 白 酶活 性下 降导 致 高 三 酰 甘 油 血 症 和 高 胆 固醇 血 症 。F 5 6增强 K0 H —o MG C A还 原 酶 的活 性 , 进胆 固 醇 的转 运 , 制 卵磷 脂 促 抑 胆 固 醇 脂 酰 基 转 移 酶 与 脂 蛋 白的 活 性 , 少 脂 质 的 降解 f。 减 5 1 体 外 研 究 表 明 ,s CA通 过 抑 制 2 一 化 酶 的 活性 及 胆 汁 酸 a 羧 的 合 成 , 胆 固 醇 通 过 肠 道 排 出 减 少 , 中水 平 增 加 : s 使 血 CA 增 加 肝 脏 脂 酶 活 性 , 低 脂 蛋 白脂 酶 的活 性 。 而 使 V D 降 从 LL 与L DL的 清 除 减 少 。 s C A还 可 减 少 激 素 清 除 并 增 强 其 升 高
肾 移植 术 后高 脂 血症 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现将 临 床研 究 结 果
表1 3 2例 高脂 血 症 患 者 应 用 非 诺 贝特 4周 后 血 脂 情 况 ( 。 硝 mmo/ l L
分 析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年后 发病 和 死亡 的 主要 原 因
14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抗 菌谱更 广 , 良反应 更少[ 阿奇霉 素的组 织渗 透性 较高 . 不 4 1 。 组 织中的药物 浓度要高 于同期血 药浓度 。 此外他还 有典 型的抗生 素后 效应 ,与其血 药半 衰期 长有关 。支 原体 感染 一般 病 程较 长, 阿奇霉素 胃肠道反应轻微 , 患儿及家 长容易配合完成治疗I s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牛冬梅综述,张春妮审校0引言免疫抑制剂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
现临床上主要有5大类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化学合成抗代谢药和烷化剂、生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类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如FTY720等。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但各类免疫抑制剂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等,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或代谢性骨病等多种并发症。
高脂血症是器官移植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雷帕霉素(Repamycin)等可引起高脂血症。
现就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脂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该类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临床的历史已久,此类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其免疫抑制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的关系也早已得到证实,因此,最近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和文献较少。
以往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移植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显著下降,并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剂量、累计用量密切相关。
药物剂量减少,肾移植患者血清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而HDL-C水平增加,停药后HDL-C浓度更是大幅增高。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导致高脂血症:①本身能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产生而促进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②诱导机体增强胰岛素耐受性,使血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VLDL合成增加。
③促进糖异生,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含量升高,促使肝TG及VLDL的合成,导致血中TG、VLDL升高。
糖代谢紊乱又加强了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糖基化及氧化过程,导致修饰LDL水平增高。
④加重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胰岛素信号蛋白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
体内胰岛素功能下降时,肝合成VLDL亢进,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乳糜微粒(CM)、VLDL的分解量减少,LDL升高不明显,但易形成小而致密的B型LDL,HDL-C水平下降。
高浓度的VLDL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和LDL后则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CsACsA属生物免疫抑制剂,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使用,对移植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
患者接受CsA治疗后,血清TC、TG 和LDL-C水平普遍升高。
Kimak等观察了12例患者(同时设定了13例对照)肾移植使用CsA后不同时间段血脂水平的变化,发现服药10~29个月后,TC、TG和NHDL-C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包括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CⅢ、apoCⅢnonB和apoB/apoCⅢ等也显著增加。
服药时间延长至73~122个月后,上述指标增加更加显著。
同时Spinelli等发现,肾移植后持续的高胆固醇血症与移植者血CsA浓度正相关。
但停药后血清TC和TG水平往往会降低,6例肝移植患儿(3~16岁)停用CsA 2年后,TC和TG浓度分别降低了18%和23%(P<0.05) 。
CsA影响血脂水平的可能机制是:①CsA是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转运主要依赖于HDL和LDL颗粒,CsA与LDL结合后可使LDL清除受限,使血中LDL-C浓度增加。
②CsA与LDL受体结合,改变TC 合成的反馈机制,导致LDL清除减少。
③CsA通过抑制2α2羧化酶的活性及胆汁酸的合成,使TC通过肠道排出减少,血中浓度增加。
Hulzebos等发现,停用CsA 2年后,6例肝移植患儿血浆鹅去氧胆酸盐和胆酸盐的合成速度增加(分别增加了38%和21%,P<0.001和P<0.05),且胆酸盐的合成速度与TC和TG水平呈负相关(r=-0.82,P<0.01;r=-0.62,P<0.05)。
④CsA通过影响激素在肝的代谢,减少激素清除,同时干扰细胞色素P450系统,增强激素的不良反应。
⑤CsA能抑制胰岛细胞合成及释放胰岛素,诱导外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⑥CsA增加肝脂酶活性,降低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使VLDL与LDL 的清除减少。
3他克莫司他克莫司亦属生物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钙调蛋白抑制剂。
他克莫司引发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大于CsA,但它致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CsA低。
他克莫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导致血脂水平增高:①增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转运。
②通过抑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减少脂质的降解。
③引起胰岛素信使核糖核酸(mRNA)复制障碍,从而使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功能下降。
动物实验证明,给动物使用他克莫司后4h,胰岛素合成功能即开始下降,48h后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代谢紊乱又促进了脂质代谢紊乱。
尽管在不同报道中个别血脂指标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大量的病例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对各种器官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小于CsA。
Badiou等研究了62例肾移植患者,其中23例使用CsA,30例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他克莫司组TC(P=0.001)、LDL-C(P=0.0O4)、NHDL-C(P=0.009)、HDL-C(P=0.03)、apoB(P=0.008)和apoCⅢ(P=0.002)等血脂或脂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sA组。
Deleuze等对76例使用他克莫司、126例使用CsA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用药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的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CsA组,分别为(1.64±1.37)mmol/L vs (5.28±1.32)mmol/L(P<0.05)和(3.26±1.03)mmol /L vs (3.98±1.05)mmol/L(P<0.05),他克莫司组新发生的高胆固醇和高LDL-C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sA组(为8%vs 28%和31%vs65%,P<0.001)。
但两组的TG和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Kobashigawa等对67例心脏移植患者长达5年的跟踪观察显示,两种药物对血脂影响的差异主要在于TG,他克莫司组TG水平明显低于CsA组[(1.10±0.38)mmol/L vs(1.98±1.16)mmol/L,P=0.011]。
另有一些研究分析了CsA改用他克莫司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Manzarbeitia等在这方面作了细致地研究。
他们观察了21例肝移植患者,由服用CsA改为他克莫司后多项血脂指标的变化,发现改药1个月、3个月后TC浓度从6.50mmol/L,分别降至5.23mmol/L(P<0.001)和5.02mmol/L(P<0.001);TG浓度从3.40mmol/L降至2.34mmol/L(P=0.011)和2.30mmol/L(P<0.01);LDL-C也显著降低(P=0.013);VLDL在改药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05);但HDL-C无显著改变。
Roy 等将13例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的肝移植患者,由服用CsA改为他克莫司。
6个月后,TC浓度平均减少了0.61mmol/L(P=0.017),虽然HDL-C无明显改变,但TG/HDL-C比值平均降低了0.87mmol/L(P=0.001);apoB 持续显著地降低,6个月降低0.15g/L(P=0.031)。
因此,由CsA换用他克莫司,改进了移植患者的脂谱,能有效降低患者高脂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若将CsA改用他克莫司时,应在CsA停药24h后再用为妥。
4雷帕霉素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结构相似,但药理和不良反应与其不同。
雷帕霉素与常规的免疫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相比有诸多优点,如无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很少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雷帕霉素最初用于肾移植患者,最近也作为肝移植的主要免疫抑制剂,用于控制肝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
高脂血症是雷帕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一般为11%~34%和33%~75%。
Johnston等追踪了110例肝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TC浓度均正常,服药0.1~17.9年(平均3.9年),发现48例患者(44%)TG浓度高于5.0mmol/L。
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雷帕霉素可引起约40%的肝移植患者高血脂。
长期接受雷帕霉素治疗后,不仅TC、TG浓度升高,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LDL等浓度均相应增高。
肾移植后持续的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移植者血雷帕霉素浓度呈正相关。
但有一项研究显示,患者的血脂水平不因雷帕霉素剂量的降低、停用或使用抗脂药物而有所改善。
雷帕霉素通过与他克莫司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作用,其重要生物功能包括:抑制T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等。
雷帕霉素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减少血脂降解。
有研究发现,使用雷帕霉素治疗后,患者体内的apoCⅢ浓度大幅升高,阻止脂蛋白脂酶降解血脂,减少进入细胞的血脂量。
另外,雷帕霉素可能通过胰岛素依赖的信号通路诱导高三酰甘油血症。
有文献报道,雷帕霉素能诱导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加强肝TG合成,显示与胰岛素相反的作用,并能增强激素敏感的脂酶活性,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
5联合用药移植排斥反应非常复杂,而免疫抑制剂作用又有限,即使最大剂量的单一药物也不可能完全防止或抑制所有的免疫应答。
例如,T细胞早期激活抑制剂对已存在的抗体超急性排斥反应没有作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可减轻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却掩盖了潜在的异常反应。
所以,一般都采取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原则为选择作用机制互补,而无毒性叠加或潜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20世纪90年代初,以激素+CsA+硫唑嘌呤为标准三联方案,然后又出现了激素+CsA+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与CsA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预防移植排斥反应,临床上常将雷帕霉素与CsA、激素联用。
但目前有研究称,CsA、激素可能对雷帕霉素引起的高脂血症也有协同作用。
王长希等对雷帕霉素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三联疗法治疗的2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研究(6~12个月),分析了服药后不同时间段血脂水平的变化。
发现血清TC和TG浓度与雷帕霉素浓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3,P<0.001和r=0.28,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