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学

合集下载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别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高兴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见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2)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

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 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或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

正常人胸导联的R 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

内科临床教学jx03.心电图学习入门

内科临床教学jx03.心电图学习入门
间期、段
R间期
02
ST段
03
R间期 ST段 T间期
01
T间期
04
R间期 正常值秒
ST段 正常在等电位线上,压低任何导联不低于0.05mv,上抬肢体导联不高于0.1mv,胸导联不高于0.3mv.
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全过程,其理论计算值可与实测值比较,若实测值>计算值上限即为其延长,若实测值<计算值下限即为其缩短。计算公式如下:
01
03
02
04
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较易复发。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心电图学习入门 Electrocardiagram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概 念 临床意义 导 联 基本波形 测量
心电图总论
生物电
组织体液
体表
仪器
心电图概念
总论
概 念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心电图就是心脏产生的生物电通过 组织、体液传达到体表,再经过一定 的仪器所记录下来的一系列连续曲线。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纸纵横格的意义及心率的测量
纸速25mm/s,每横格1/25=0.04s 标准电压1mV=10mm,每纵格0.1mV 心率的测量(心率=60/RR间期秒数)
心率的测量
若占五格:心率为60次每分钟
若占三格:心率为100次每分钟
若占一格:心率为300次每分钟

临床心电图-心律失常之折返!

临床心电图-心律失常之折返!
的波组成,像单个折返环一样,8字形折返中每 个波沿自己环的方向运转,各自的环形运动环 绕着功能性及解剖性两种障碍,在这两个折返 波的聚合处有一线性阻滞区将两个环分开并形 成一个传导缓慢的共同通道,共同通道的作用 近似两个功能性障碍形成的峡部,代表折返环 路的慢传导区。
8字形折返具有解剖和功能性两种折返模式 的特点。梗死区严重缺血而坏死的心肌组织, 修复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失去了传导性,形成了 心肌中激动传导的“解剖学固定障碍”。同时 瘢痕周围的心肌也有程度不同的缺血等病理改 变,不同心肌处于轻到重度电特性的抑制状态, 并出现不同的电生理特性,这些不应期不同或 不应期较长的心肌可形成功能性障碍区。因此 缺血心肌中特有的8字形折返包括了解剖障碍 和功能障碍两种折返模式和特性,因而使心肌 梗死或缺血伴发的的室速经常呈多形性或尖端 扭转性。
(一)解剖性折返:这类的折返环路常围 绕着心脏某一解剖学结构形成。折返 环的长度几乎等于其解剖学环路的长 度,环路一般较长,而且长度固定,使折 返发生时出现十分规律的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的房室折返,束支折返 均属解剖性折返。解剖性折返环路上 一定存在着可激动间隙,并具有以下特 征。①折返波锋在其折返径路的前方 总是遇到完全恢复、可被激动的组织, 因而,可激动间隙的存在使折返运动变 得更为稳定。②一个期前刺激能从可 激动间隙侵入折返环,折返波波锋与适 时的期前刺激碰撞后,可以终止折返运 动。③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可使不应期 延长、埋没可激动间隙,使折返终止。
(二)功能性折返
1、主导环折返
主导环折返是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性折返,在 这种折返中,中心部位某种形式的反应,使中心地 带总处于功能性不应期,形成功能性障碍区,折返 的主导环则围绕着功能性障碍区做环形运动,形 成主导环折返。

临床心电图学

临床心电图学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三、导联体系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
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示例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黄鹤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 电偶(正极与负极) 除极与复极 心电向量—强度与方向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 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心电图学课件

心电图学课件
85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86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87
3.室内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原理 终末向量延迟 右束支区最后除极
向量右前下
心电图特点
V1 M型波 rSR'波 V5宽S波 ≥0.12S ≤0.11S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88
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原理
初始激动易位 初始向量消失 除极全程延 迟 向量右→左
59
室性心动过速
60
左 室 特 发 性 室 速
61
右 室 特 发 性 室 速
62
3.加速性自搏心律
定义: 逸搏点兴奋性↑ 加快的逸搏率 慢于阵
发性心速率
(1) 交界区性加速性自搏心律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交界区波形—窄QRS
70-130bpm
(2) 室性加速性自搏心律
心室波形—宽QRS
60-100bpm
诊断学 心电图学
1
第一节心电学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原理 (一) 单细胞生物电现象 静息膜电位 处于复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 过程 除极→除极化状态→复极→ 复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 顺序 先除极部先复极 动作电流 电偶运动方向
除极 电源(+)在前 电穴(-)在后 复极 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 小结:除复极时电偶运动产生电量相等 方向
相反的电位变化
2
(二) 在体心脏生物电原理
动作电位过程相同 电偶运动方向相同 动
作电位顺序不同(复极始于心外膜后除极
部)
动作电位传导不同 (闰盘) 细胞排列序列 不同(三层立体) 除极、复极界限重叠 小结: 除复极时电偶运动产生电量不相等、

临床诊断学心电图解读ppt课件

临床诊断学心电图解读ppt课件

导联
垂位心 心脏在纵膈的位置改变影响波形
横位心
导联
右胸导联
右胸和后壁导联(15导联)
胸导联
胸导联电极的位置 心脏磁共振显像显示胸导联相对心腔的相对位置。
频率
1. 计算大格,300/大格数目 2. 计算小格,1500/小格数目
频率
节律不整齐,10s的R波数目乘以6.
电轴
代表额面QRS平均向量的方向(空间性的),正常心电 轴的范围-30°至90°之间。
Q波心肌梗死
新Q波形成前常有超急性期 T波改变/ ST段抬高 随后常伴T波倒置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倒置
心肌缺血的T波改变
T波改变很敏感,但特异性差。
T波高度是同导联R比高度的 1/8-2/3 之 间 , 但 很 少 超 过 10mm。
III导联、 aVR 和V1 导联V1-V2 导联T波倒置可是正常的
右房肥大
左房肥大
▐ 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 期≥0.04s,在I、II、aVL导联明显。以在V1导联上最 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 型P波”
▐ 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超过-0.04mms。
左心房肥大
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P波增宽 ≥0.12s,其振幅≥0.25mV。
T波
T波对生理或病理因素的 反应很敏感 主要看以R波为主的导联 Ⅰ、Ⅱ、Ⅲ、aVF、V4-V6 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 向一致 一般来说,T波高度是同 导联R比高度的1/8-2/3之 间,但很少超过10mm
T波(T Wave)形成和特征
▐ 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波一致:T波在aVR 导联倒置; 也可在III导联倒置;V1导联T波倒置也常见,偶尔可 伴V2导联T波。但孤立的V2导联T波倒置属于异常。

临床心电向量图学教程

临床心电向量图学教程

《临床心电向量图学教程》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潘二明主任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心电图室李琦主任第一讲心电向量图的优势心电向量图(VCG)已成为提高和补充心电图(ECG)诊断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诊断房室肥厚、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预激、心肌梗塞、肺心病、心肌病等。

同时也是心电图图形解释的理论基础。

心脏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电激动所引起的。

心脏电激动表现为心肌的除极和复极。

心肌除极是电源(+)在前、电穴(-)在后;复极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的电偶移动有方向(箭头指向+极)和大小(箭杆代表长度)的量(电偶)称为向量。

心脏是个中空的肌性器官,激动时每一瞬间都有朝向上下左右前后的电激动(向量),我们用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有角度的两向量用平行四边形求合力的方式求出每一瞬间综合向量。

按时间的先后把每瞬间综合向量的顶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立体的空间心电向量环。

立体空间心电向量环投影到额面、侧面、横面就形成了平面心电向量(即现在的心电向量图,为第一次投影)。

额面:由肢体导联轴组成,额面向量环投影到各导联轴上就形成了肢体导联心电图。

横面:由胸前导联轴组成,横面向量环投影到各导联轴上就形成了胸前导联心电图。

所以说: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二次投影。

所以,心电图工作者应该或必须懂得心向量。

正如何秉贤教授所说:“没有心向量的知识要提高心电图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心电向量图仪和心电图仪均是记录心脏电激动的精密医疗仪器,原理是相同的,但记录的方法有所不同。

VCG是观察立体心电的变化,记录心脏活动各瞬间所产生的电动力在空间的方向及大小,一般只能记录一次心动周期的电激动(现在能长时间记录一系列的心动周期的电激动),能全面地反映心房、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心电立体图形。

对心房、心室肥大、心肌梗死(MI)、心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的定位、观察QRS环T环的改变比心电图佳。

而心电图观察PR间期、心律失常和ST段变化比心电向量图佳。

医学临床研究生心电图诊断学

医学临床研究生心电图诊断学

*PtfV1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1. PtfV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 2. 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负向波的宽度(S)乘以负向波的振
幅(mm)。
3. 正常值为 ≥-0.04 mm .s。
P波时限0.16s。 PⅠ、Ⅱ双峰,峰间距0.05s(>0.04s)。 Ptfv1=-0.12mm.s(<-0.04mm.s)。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反之为右室肥大)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反之为左室大) RⅠ<1.5 mv RⅡ + RⅢ<4.0 mv ; RⅠ +SⅢ < 2.5 mv。
QRS波群正常值
3.*Q波正常值:时限<0.04s,电压 < 1 / 4 R。不应 有切迹,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低电压: (1)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绝对值之和均≤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之和
均 ≤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波群特点
* V1~6的正常形: V1~2: rS 型 V3~4: RS型 V5~6: 以R波为主 (qRs、 Rs 、qR、 R)
心脏收缩前,先由窦房结自动产生节律性的兴奋,按一定途径和 时间,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 ,引起整个心脏产生、传导兴奋和收 缩及舒张。
↓ 心肌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周期性变化
↓ 除极(心肌收缩)和复极(心肌舒张)
↓ 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 组织和体液,反映到体表,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发 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万课件网 4
(1)心肌静止时 resting myocardium (复极状态 repolarization status ) 0 0
0
0
百万课件网
5
(2)心肌细胞受刺激 stimulated myocardium (从左到右开始除极 depolarization beginning from left to right)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百万课件网
10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并从此发出冲 动,循此特殊传导系统 的通道下传,先后兴奋 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 缩,执行泵血功能。这 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 传播,将引起一系列的 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形。
(4)复极状态 repolarization status (完成复极 repolarization completed)
百万课件网
8
心电传导系统
百万课件网
9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除极方向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臵于体表一定位 臵,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
百万课件网 6
(3)除极过程 process of depolarization (从左到右除极 depolarization from left to right)
除极方向
百万课件网 7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百万课件网 29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心 率 100 次/min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百万课件网
11
心电图导联系统
百万课件网
12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 的。如将探测电极安臵于体表相隔一定距 离的任意两点,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 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 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百万课件网 30
百万课件网
31
百万课件网
32
百万课件网
26
正常位心脏 normal position

Ⅱ V6 Ⅲ V5 aVR V1 V2 V 3 V4
aVL
aVF
百万课件网
27
正常心电图
百万课件网
28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
百万课件网
1
心电发生原理
百万课件网
2
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 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 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百万课件网
3
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 程度的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 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膜内、 外正、负离子的流动(主要是钠离子的 内流),使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 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 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 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 电位(dipole)。
15
胸前导联
百万课件网
16
心电向量_心电图的形成
百万课件网
17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 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 ②与探查电极位臵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 关; 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 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 影愈小,电位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 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 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百万课件网
18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 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 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 (resultant vector)。
百万课件网
19
同一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 度相加;
A

B
C
百万课件网
13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肢体导联
I aVR II aVF aVL III
百万课件网
14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腋 前 中
线 线
V1
V2 V3 V4
V5
百万课件网 包括V1、V2、 V3、 V4、V5、V6导联
方向相反者则相减。 A

B
C
百万课件网
20
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 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B

B A C
A
百万课件网
21
心电向量的产生
百万课件网
22
百万课件网
23
百万课件网
24
正常心电轴 normal axis
aVR
150 -30 180 0 150 30 120 -90 -60
aVL

120

90
60
aVF

百万课件网
25
百万课件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