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次演示成功地设计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康复 行走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高度智能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训练和优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得到了显著提高。
2、良好的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参数,满足个 性化的康复需求。
3、高度安全性:在系统中引入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患者在使用过程 中的安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运动 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运动数据的实时监测尚不完善,部分传感器数据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
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演示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1、需求分析:首先对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患者需求、现 有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整 体架构,包括机械结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原理基于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同时结合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体实现方法和 步骤如下:
1、硬件设备选择: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机械结构、电机、传感器、电路板 等。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选择轻便、耐用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 理的硬件设备。
3、设备性能方面,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提高设备的自适应性、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对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虽 然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 设备重量和穿戴舒适度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 材料选择等方式减轻设备重量、提高穿戴舒适度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辅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设计

辅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设计

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辅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号姓名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设计题目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专业课教学内容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需求、指导教师科研方向、学生特长爱好及可能从事的工作等综合确定。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1.查阅资料文献,了解中低位截瘫患者的生理结构,了解康复/助行机器人的分类、特点、结构、功能等,了解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常用设计方法,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撰写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对低中位截瘫患者的行走需求进行分析,对辅助行走系统进行初步的静态尺寸分析,确定设计的初始条件及设计要求,分析并确定该系统帮助中低位截瘫患者进行行走康复的实施过程、动作组成、动作循环,确定设计的总体方案;3.完成中低位截瘫患者辅助行走机械系统设计,至少应包括悬吊系统(支承框架、升降位移机构等)设计和立行系统(穿戴支持结构、辅助行走机构等)设计,确定工作参数、结构尺寸、传动方案等,对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进行选型和参数计算等;4.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助行系统对患者的适应性、应用过程的便利性、并从节能环保角度体现设计的创新性;5.完成关键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实现总体装配;6.撰写毕业论文和相关技术文件。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1.4000字左右开题报告一份;2.不少于1000字外文文献翻译一份;3.1.5万字左右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4.不少于2张A0图量。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五、毕业设计(论文)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综合利用学校网络科技数据库及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实地调研。

理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工具书:机械设计手册、机械传动设计手册等软件:AutoCAD、CATIA/solid works等关键字:截瘫障碍、下肢助行、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六、其他要求(此项为可选项)指导老师签名 2023年12月 27日。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设计原理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专门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辅助设备,其设计原理基于人体运动学和康复理论。

该机器人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体下肢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下肢的运动状态和力量输出,然后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机器人进行精准的控制,使其能够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反馈功能,以便患者能够感受到机器人对下肢的辅助力和阻力,并据此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训练。

机器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上需要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改进,以确保机器人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协同工作,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二、结构特点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机械臂、传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

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它需要具备足够的自由度和柔韧性,以便能够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

机械臂的结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机器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传动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功率和速度需求,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机械臂的运动。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可靠性,传动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减速和传动比,以确保机械臂能够实现精准的控制和调整。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知部件,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对患者下肢运动的实时监测和反馈,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精度和灵敏度,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获取患者下肢的运动状态和力量输出。

三、功能定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功能模拟、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

功能模拟是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其目的是通过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机器人需要能够精确地模拟出人体下肢的各种关节运动和力量输出,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康复训练需求。

康复训练是机器人的核心功能,其目的是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康复治疗来恢复肌肉和运动功能。

在肢体康复中,下肢康复尤为重要,因为下肢的运动能力关系到人们的独立行走能力。

为了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设计了一款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

该机器人系统由康复椅、机械臂和电控设备组成。

康复椅用于固定患者的身体,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机械臂则负责执行下肢康复运动。

该机械臂具有多自由度,可以模拟人体的自然运动。

通过调节机械臂的角度和速度,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为了提高训练效果,机器人系统还配备了电控设备。

电控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调节,并记录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参考。

电控设备还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提示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运动。

机器人系统可以模拟人腿的各种运动,包括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

通过进行细致且多样化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灵活性。

二是适应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机器人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康复目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康复训练,并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三是提供可视化的康复训练过程。

机器人系统可以记录和显示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包括运动角度、速度、持续时间等。

这样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查看数据来了解康复进展,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旨在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通过利用机械臂和电控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该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将对下肢康复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本文将介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该机器人由机械臂、腿部支架、舵机和传感器等组成。

机械臂的设计采用球面焊接方式,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

腿部支架采用铝合金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患者腿部运动时的力量。

舵机的选择要具备较高的力矩和速度,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患者下肢的状态,包括角度、速度和力量等。

本文将介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力控制系统。

力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

本文采用PID控制器来控制机器人的力矩输出。

PID控制器根据机器人的实际力矩和期望力矩之间的差异,调整舵机的控制信号,使机器人的力矩输出趋近于期望力矩。

为了提高力控制系统的精度,本文还引入了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力矩输出。

本文将介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算法。

运动规划算法是机器人实现正确运动的关键。

本文采用末端控制方法来实现运动规划。

末端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机器人的末端位置和姿态,来实现控制机器人的整体运动。

具体来说,本文采用基于关节空间的末端控制方法,将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调整为期望值,然后计算控制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

本文设计了一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以解决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

该机器人具有稳定性高、控制精度高和安全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智能化控制算法,以提高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可以进一步改善机器人的舒适性和便携性,以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运动学模型建立为了实现单腿康复的需求,通过对人体运动学原理的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具有六自由度的康复机器人。

这六个自由度分别是足跟沉、髋屈伸、髋外展内收、膝关节屈伸、足踝关节内外翻和足踝关节背屈。

通过建立运动学仿真模型,可以为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准确的运动学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六自由度机器人可以达到足够高度,能够完整地完成人类正常下肢的自由度范围。

二、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主体结构设计分为机械臂和基座两部分。

为了满足机器人的高强度、高刚度和重复性需求,机械臂采用铝合金结构,并使用齿轮传动系统以保证运动的准确性和平稳性。

同时,机器人的基座采用自由度底座设计,可以确保机器人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基座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减少视觉干扰以及方便患者上下机器人。

三、电控设计机器人的电控系统由运动控制系统和力矩控制系统组成。

其中,运动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六个自由度,力矩控制系统则可以实时获取关节的力矩信号,进一步实现对患者运动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电机控制系统采用PLC编程实现,可以灵活控制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力矩。

同时,机器人还配备了感应式开关和皮带系统,可以确保患者在运动时不会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运动控制、力矩控制和用户界面设计。

为了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速度,控制算法采用PID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

力矩控制算法采用预测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患者运动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用户界面设计要简洁清晰,方便患者进行操作和调整。

用户界面可以在触摸屏上显示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参数,并提供互动界面以便于患者和治疗师对机器人运动行为进行监测和调整。

总之,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适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

通过运动学模型,机械结构、电控设计和软件设计的综合优化,可以完美地模拟人类下肢运动,从而有效地帮助康复患者恢复肌肉和关节功能。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康复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康复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肢体康复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肌力恢复等。

传统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存在着
只能进行简单运动、运动范围受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腿多自
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方案。

该机器人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机械结构包括腿部机械,底座和运动平台,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算法。

机械结构设计需要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腿部机械应该能够模拟人体下肢关节的运动,并提供足够的自由度。

底座和运动平台需要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调整。

这样可以使患者能够
在机器人中进行各种姿势的运动训练。

控制系统设计要能够根据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传感器可以采集患者的运动
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生成适合
患者康复的运动模式。

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添加人机交互界面和安全保护机制。

人机
交互界面可以使患者和医护人员方便地进行机器人的操作和监控。

安全保护机制可以对患
者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机器人可以立即停止运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合理的
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可以使机器人具备更好的运动范围、控制精度和安全性,从
而提高康复效果。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人们对康复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康复机器人已经成为康复治疗领域中的重要利器。

特别是在下肢康复方面,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成为了现代康复治疗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理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集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康复设备。

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通过仿生学的手段,模拟和辅助人体下肢的运动,对受损或虚弱的下肢进行康复锻炼和治疗。

该设备通常由底座、机械臂、运动传感器、电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构成,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的姿态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

二、功能特点1. 多自由度: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模拟人体下肢关节的多种自由度运动,如屈曲、伸直、内外旋、外展等,能够满足不同康复需求的个性化训练。

2. 智能化控制:通过运动传感器、力传感器等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和肌肉力量,智能调整康复训练参数,保障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舒适度和稳定性: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康复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康复训练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康复机器人能够记录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对运动轨迹、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康复治疗效果的评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临床应用前景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能够为下肢受损患者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肢肌力、关节灵活性和运动功能。

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康复情况的客观评估依据,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为康复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 立 时 、 以及 在 行 走 过程 中重 心 最 高 、最 低 几 种 特 殊 的 状
态 .得 到 Leabharlann 几 个 特 殊 状 态 的 数 据 . 其 三 维 数 学 方 程 式 如
下 :
4运 动 仿 真
SmMe h nc i c a is利
用模 块 框 图 的建 模 环
境 来 对 刚 体 机构 运 动
平 衡 的 目的 。 最 后 一 部 分 是 腿 部 机 构 ,根 据 正 常 成 年人 的 身 高 比例 尺 寸 ,确 定 各 个 构 件 的 基 本 尺 寸 ,包 括 髋 关 节 、 膝 关 节 和 踝 关 节 三 个 关 节 ,分 别 连 接 了 该 部 分 的 大 腿 机
四边 形 的 四 个 顶 点 由 铰 链 连 接 , 可 以 自 由转 动 。 气 弹 簧 是
32机械 结构 设 计 .
根 据 上 述 人 体 重 心 轨 迹 的 变 化 曲线 ,可 知 人 体 重 心 平 衡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本 文设 计 了 一 种 被 动 调 节 该 重 心 变 化 的
图 4 重 心平 衡 机 构 原 理 图


sc ; n
进 行 设 计 和 仿 真 。直 接 通 过 模 块 对 实 际 构 件 和 构 件 之 间 的
关 系来 对 系 统 进 行 建 模 和 设 计 。 在 其 中加 入 控 制 模 块 即 可

n . + c r
组成 复杂 的机 电一 体 化 系统 ] 。
簧 受 到 来 自人 体 的 压
力 时 ,会 根据 压力 大

腿 \
由P C机 构 成 的 上 位 机 ,处 理 后 .由 P C机 向 气 动 高 速 电磁 阀 输 入 信 号 ,驱 动 气 缸 完 成 动 作 ,从 而 构 成 了 一 套 完 整 的 闭 环 控 制 系 统 ,控 制该 机 构 完 成 指 定 动作 。
z=V ・ f
( )建 立 仿 真 模 型 1
在 Smui i l k环 境 下 对 步 态 康 复 训 练 机 器 人 进 行 运 动 学 n
式 中 : = v . 2 h+ .5  ̄ 03 5 202 m2. 为 站 立 时 重 心 与 脚 支 / 0 O
撑 点 的距 离, 行 走 过 程 中重 心 处 于 最 低 点 时 重 心 到 地 面 的 为
小 自动伸 缩 ,从 而缓
冲该 压 力 的 大 小 .最 终 就 会 跟 随人 体 重 心
的上 下移 动 ,来 被 动 实现 人 体 重 心 的变 化
轨迹 。

3重 心 平 衡 机 构 设 计
31人体 重 心轨 迹研 究 .
通 过 建 立 一 个 抽 象 的 人 体 棍 棒 模 型 .分 析 出 人 在 正 常
通 过 气 弹 簧 提 供 的 弹 力 F提 供 支 撑 。 随 着 气 弹 簧 的 伸 缩 , 其 行 程 A 会 发 生 改 变 , 四边 形 形 状 发 生 变 化 ,其 连 接 腿 部
的边 就 会 上下 运 动 .从 而 带 动 患 者 整 体 重 心 上 下 移 动 .实 现 人 体 重 心 的 动 态 调 整 。 由此 可 以 确 立 各 个 构 件 的 尺 寸 , 同时 设 定 相 关 坐 标 系 参 数 。 2 根据 仿 真 需 要 添 加 驱 动 器 ,示 波 器 等 相 关 模 块 。 ) 3 获 取 输 入 的 驱 动 信 号 。 重 心 平 衡 机 构 要 模 拟 人 的 )
高 , ( 芋)( A 步 , 为 度 Ⅳ、, /J 一 1A ,为 宽 S步 -2 )
长 ,5 c 0 m≤S 0 m。h为 身 高 ,m 为 人 站 立 时 两 脚 支 撑 ≤8 c 点 的距 离 ./ 为人 行走 时左 右 摆 动 一 次 的 时 间 . 为 行 走 时 o
间 , 为 行 走 速 度 。 为 人 行 走 时 重 心 上 下 位 移 量 ,Y为 左 右位 移 量 ,。为前 后 位 移 量 【。 3
以身 高 1 5的 人 为 例 。其 重 心 轨 迹 如 图 3 示 。 . 6 所
正 常 重 心 变化 ,就 需 要 给 其 输 入 正 常 人 行 走 的重 心 变 化 曲 线 . 由于 人 体 重 心 的左 右 和 前 后 变 化 量 远 小 于 重 心 上 下 变
训 练 机 器 人 外 骨 骼 模 型 该 模 型 驱 动 部 分 由气 缸 驱 动 ,并 分 别 安 装 电 位 器 式 位 移 传 感 器 和拉 线 式 位 移 传 感 器 .用 于 检 测 气 缸 的 伸 缩 位 移 量 ,并 将 信 号 送 人 数 据 采 集 卡 ,通 过 硬 件 电路 平 台 ,送 入
化 ,故 在 此 仅 考 虑 重 心 上 下 变 化 的情 况 ,这 里 就 把 气 弹 簧 的行 程 变 化 来 作 为 重 心 平 衡 机 构 的输 入 量 ,作 为 其输 入 参 数。
图 3 身 高 为 15m 人体 重心 变化 轨 迹 6c
气弹簧行程变化计算 :
I = g 厂 一足 m 一 吊 厂
以气 体 和 液体 为 工 作 介 质 的一 种 弹 性 元 件 , 由压 力 管 ,活 塞 ,活 塞 杆 及 若 干 联 接 件 组 成 ,其 内部 充 有 高 压 氮气 ,与
机械 弹 簧不 同的 是 . 气 弹 簧 具 有 近 乎 线 性
的 弹 性 曲 线 。 当气 弹
构 、小 腿 机 构 和 脚 部 机 构 ,从 而 组 成 了可 穿 戴 式 步 态 康 复
仿 真 需 要 以下 几 个 步 骤 。
1 )建 立 重 心 调 整 机 构 的 简 化 模 型 ,在 重 心 上 下 变 化 面上 ,根 据 设 计 方 案 ,确 定 机 架 、 腿 部 连 接 架 、和 上 F 支 撑 臂 构 成 平行 四 边 形 机 构 ,气 弹 簧 作 为 该 平 行 四 边 形 机 构 的一 条 对 角 线 .腿 部 机 构 和 人 体 的 自身 重 力 作 为 载 荷 F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