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PPT

合集下载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PPT学习教案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PPT学习教案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科技公司“赛百达因” 研制的HAL-5是一款半机器人, 它装有主动控制系统,肌肉通过 运动神经元获取来自大脑的神经 信号,进而移动肌与骨骼系统。 HAL(混合辅助肢体)可以探测到皮 肤表面非常微弱的信号。动力装 置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肌肉运动 。
机甲外骨骼机器人,高 约5.48m,由美国阿拉斯加 州工程师洛斯·欧文斯发明, 由内部的驾驶员操控行走。
Stelarc外骨骼是一款肌肉机器人, 外形与蜘蛛人类似,长有6条腿,直径 达到5米。它是一种混合人机,充气和 放气之后便可膨胀和收缩,与其他外骨 骼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使用时,操 作人员需站在中间,控制机器朝着面部 方向移动。Stelarc外骨骼由流体肌肉 传动装置驱动,装有大量传感器。
第3页/共3 24页
全;(GB24436-2009)
(3)能在不同的环境使用,如:楼梯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以蓄
,草地等。
电池供电,移动范围受到蓄电池
的容量和效率的限制,如何提高蓄 电池单位体积的容量和外骨骼的 使用效率是关键问题。
未来可以寻求新能源技术, 包括:太阳能,生物能,解决能 源发展的技术瓶颈。
体积小,质量轻,并且 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力矩或扭 矩,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散热 性能。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会计学
1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机械动力装置和机械能量的人 机结合的可穿戴设备。按结构可将外骨骼机器人分为上肢、下肢、全身 及各类关节机器人。
应用
第2页/共2 24页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Tmsuk公司开发的T52 Enryu, 重量近5吨,身高达3米,可用于任何灾害 的救援工作中,能帮助工作人员清理路上 的碎片,能够举起重量近1吨的重物,机 械臂则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工作。

康复工程器械下肢PPT课件

康复工程器械下肢PPT课件
形器、截瘫矫形器、骨折治疗矫形器、偏瘫矫形器等。
矫形器的命名
矫形器按其装配部位统一命名及缩写
下肢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而若采用活动的踝关节不行,也会降低免荷效果。 主要针对脊柱级神经损伤导致的截瘫患者,代偿患者的行走功能。 这是一种能帮助截瘫患者独立交替迈步行走的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较身体其他部位的矫形使用更为广泛, 在没有任何限制下观察膝、踝关节活动范围;
中国特色的康复工程
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方面的巨大优势,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整理中医药学宝库遗产并推动其发扬光 大,是康复医学界的共荣使命,也是中国康复工程研究的 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特色已经在促进总合医学模式的转变、控制医疗保健 费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 特色的康复医学已经引领起世界康复医学界的关注,如何 将中医传统特色内涵和现代科技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简 历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康复医学工程体系,是我们未来 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康复工程器械(矫形器) 在医院及医疗机构内,利用石膏或各种塑料等模塑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制成。
行走时,使用者首先将身体重心移至一侧,然后将骨盆后倾,钢索即牵拉该侧的下肢向前迈步。 足弓塌陷、缓解疼痛、改善运动状态,减轻疲劳 这是一种能帮助截瘫患者独立交替迈步行走的矫形器。 国际上最先进的截瘫行走支具膝关节采用气压助伸锁与髋关节锁产生联动提供稳定性(T4平面以下损伤)
功能性矫形器、站立用矫形器、牵引用矫形器、夜间用矫形器。 按材料分类:塑料矫形器、金属矫形器、皮制矫形器、碳纤矫形器、
树脂矫形器、布制矫形器。 按其他原则分类:外动力矫形器、标准化矫形器、模塑矫形器、组件
式矫形器、成品矫形器。 按产品状态分类:成品矫形器、定制成品矫形器、定制矫形器。 按所治疗的疾病分类:脑瘫矫形器、马蹄内翻足矫形器、脊柱侧凸矫

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基本内容
背景: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以穿戴在患者下肢外部的机器装置,通过机 械和电子系统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 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 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其运动功能的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患者的康 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 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 练的医疗设备。本次演示将从结构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 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提供有益参考。
基本内容
关键词: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医疗应用 引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 帮助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本次演 示将详细介绍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动力学分析过程,以期 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基本内容
4、探索与其他医疗设备或技术的结合,如与虚拟现实技术、生物电信号采集 技术等结合,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基本内容
总之,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仍任重道远,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 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和社会。
引言
引言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辅助残疾人进行下肢运动康复治疗的装置。该 装置通过机械机构和传感器系统,监测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助力, 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的设计与研究已成为当前康复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课件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课件

•56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57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58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59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0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1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2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3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4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5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66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4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5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6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7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8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9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40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41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42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43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44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2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3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4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5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6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7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8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9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0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1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2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3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4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5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6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27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康复机器人
实施过程
在专业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 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抗阻训练等。
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效果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 。
效果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量表评估、观察患者康复过 程中的变化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 等方法进行评估。同时,结合患者的 自我感受和反馈,对康复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
05
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技术难题1
机器人灵活性不足。解决 方案:采用新型的机械臂 设计,使用更灵活的驱动 器和传感器。
技术难题2
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够。 解决方案:引入深度学习 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 器人自适应和自主决策。
技术难题3
机器人安全性不够。解决 方案:设计更严格的安全 标准和控制算法,确保机 器人的操作安全。
02
下肢康复机器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辅助患者 进行下肢康复训练的医疗设备, 通过机器人技术帮助患者进行有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分类
根据应用场景和功能特点,下肢 康复机器人可分为不同类型,如 被动式、主动式、主被动式等。
工作原理及特点
工作原理
下肢康复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控制系 统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实 现患者下肢的运动轨迹模拟、力量传 递和反馈控制等功能。
特点
下肢康复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稳定 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能够根据患者 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Leabharlann 应用领域及优势应用领域
下肢康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康复医疗机构、养老院、家庭等场景,为患者提供 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服务。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介绍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介绍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介绍1产品功能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用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利用大脑具有的可塑造性,促进神经组织功能进行代偿或者重组,弥补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所缺失的功能,从而使得患者提高运动控制能力,促进各个关节肌群的协调运动,最终恢复步行功能。采用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代替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方面:a)维持关节活动度;

b)防止关节挛缩;c)纠正步态;

d)重塑神经系统。

2性能参数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如图1所示。

图1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a)患者身高适应范围:150cm~180cm;b)患者最大体重:100kg;

c)康复训练速度:0.5km/h~3km/h;d)运动跑台尺寸:长1.9米,宽0.85米;

e)吊带升降电动控制;

f)力矩电机最大输出力矩可在驱动器内设置,髋关节最大力矩50Nm,膝关节电机最大力矩14Nm;g)被动训练康复模式(外骨骼带动患者下肢运动);

h)供电:220VAC~240VAC,50Hz;i)空间需求:5m×3m×2.5m;

j)工作环境条件:温度10℃~30℃,相对空气湿度30%~75%,气压

70kPa~106kPa;

3系统组成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由穿戴式下肢牵引系统、悬吊式减重系统和运动跑台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结构组成悬吊式减重系统

运动跑台穿戴式下肢牵引系统

康复机器人知识分享PPT33页

康复机器人知识分享PPT33页

康复机器人知识分享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用电动机驱动的驱动方式。步态电机和姿态电机都采 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总是与其对应的同等功率的伺服电 机一起配套使用。通过脉冲输入接口来接受从上位控制器发 来的脉冲序列,进行速度和位置的控制,通过数字量接口信 号来完成驱动器运行的控制和实时状态的输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2.6机械部分总体结构
它由大电机1、小电机2、磁粉制动器3、底座4、座架5、把手6、操作台 7、箱体8、连杆9、同步带传动机构10、踏板11组成。
2.5 康复机器人总体方案
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总体方案由机器人本体和控制部分 组成 。 机器人本体:包括步态机构、左脚踝姿态机构、右脚踝姿态机 构和支撑机构,两姿态机构位于步态机构两侧,对称布置,支撑机 构用于定位放置步态机构、姿态机构和控制平台; 控制部分:完成机器人各执行机构的控制功能和机器人状态的 检测,同时实现人机界面交互,控制机器人速度,机器人状态显示 等功能。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肢体康复机器人技术作 为机器人技术的一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下肢康 复机器人能够辅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模拟正 常人的步态规律作康复训练运动,从而锻炼患者 下肢肌肉,恢复神经系统对行走功能的控制能力 以及患者正常走路机能。 对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总体方案,介绍 机器人控制系统。
总结
首先根据人体参数和步态轨迹对下肢康复机器人工 作空间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康复机器人总体设计要求 设计了总体方案,步态机构实现整个下肢的运动,姿态机 构实现下肢踝关节的位姿运动。最后设计出脚踏式下 肢康复机器人总体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军强,王娟,赵海文,等.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J].机 械设计与制造,2013(9):220-223. [2]郭素梅,李建民,吴庆文,等.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 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94-96. [3]马素慧,刘丹,郝正伟,等.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 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2-54 [4]刘军凯,孙宁,黄美发.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步态运动机构设计[J].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22(5):59-62. [5]张晓超.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 尔滨工程大学,2009. [6] Admin.智能化多态下肢平衡功能训练评定系统[EB/OL].[201112-06]. [7] 刘更谦,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201010158178河北工业大 学
2
运用绘图软件对机器人主体结构进行构件设计, 阐述了机器人工作原理。分析现有的下肢康复机 器人技术特点,阐明了本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的技术优点。根据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为整个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
1. 康复理论
康复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机器人,它的受用对 象的病人,所以在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时必须 了解康复医学知识,懂得运动康复机理。本文对下 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原理进行了分析。
7
2.3下肢康复机器人总体设计 2.2下肢康复机器人总体设计 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帮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运动机能恢
复性训练,尽可能模拟正常人,使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得到锻 炼和恢复。 首先,下肢康复机器人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满足机器人空 间设计要求。 其次,下肢康复机器人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结构上,患 者的下肢运动空间不能与牵引机构的运动空间发生干涉,同时 运动机构不能对对患者下肢产生过大的牵引力。最后,下肢康 复机器人属于医疗设备范畴,应该无噪声、无污染、外观漂亮, 以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训练。
8
2.4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性能指标
1.承载能力应达到85kg; 2.占地应小于1平米 3.能康复下肢髋、膝、踝关节,具有6自由度 (F=3n-(2PL +Ph ) n:活动构件数,PL:低副约 束数Ph:高副约束数) 4.能近似模拟正常人行走步态轨迹和脚步位姿; 5.能进行主被动训练 6.具有可移动性; 7.最高训练次数可到60次/每分钟; 8.训练器工作时噪音小、无明显震动
2.7 系统控制部分
所述控制系统独立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通过数据线与 机器人本体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康复训练控制,包括硬件和 软件,所述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和与其数据线分别连接的显 示器,多轴运动控制卡,驱动器、位置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所述位置传感器有四个,分别集成在四个直流伺服力矩电机 力矩电机内,通过数据线输出膝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信息, 所述力传感器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右大腿机构和左、 右小是机构的柔性连接带中,用于通过数据线输出患者下肢 与机器人之间的干涉力。所述软件包括用户模块、实时控制 模块和康复效果评价模块。
5
2.1下肢结构模型
人体下肢运动关节主要包括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关 节运动关系如图所示,通过三个 主要运动特性的比较可知,各关 节的共同运动为屈、伸运动。 通过对下肢各关节运动特性 分析,可以建立下肢的简单刚体 模型。
6
2.2步态分析
一个步态周期包括支撑期和摆动期,一侧足跟着地期为支 撑,离地期为摆动期。支撑期站一个步态周期的60%,摆动期 占一个步态周期的40%,其中单侧肢体支撑期占40%,双侧肢 体支撑期占20%。
[8] SterrA,FreivoghlS.Motor-improvementfollowingintensivetraininginlowfunctioning chronichemiparesis[J].Neurology,2003,61(6):842-844. [9] LiepertJ,BauderH,WolfgangHR,etal.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reorganization are 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inhumans[J].Stroke,2000,31(6):1210-1216. [10] KrewerC,Rie?K,BergmannJ,etal.Immediate effective ness of single-session therap the rapeuticin tervention sinpusherbehaviour[J].GaitPosture,2013,37(2):246-250 [11] WestlakeKP,PattenC.Pilotstudy of Lokomatver susmanu-al-assistedt read milltraitreadmilltrainingforlocomotorre coverypoststroke[J].JNeuroengRehabil,2009 [12]郭素梅,李建民,吴庆文,等.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对不完 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5(13):2324-2327. [13]史小华,王洪波,孙利,等.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J].机 械工程学报,2014,50(3):41-48. [14]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369-374.
2. 机器人总体设计
根据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以及模 拟正常人步态轨迹研究和设计了机器人总体结构。
4
3.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建立了机器人主体机构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 理及其创新点,同时对机器人主要零部件、主要 连接机构、主要传动进行了说明。
4.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制
分析了康复控制策略,确立了集中控制的控 制方式,完成了总体控制平台的搭建。
11
12
整个下肢康复机器人是根据人体处于坐姿时膝关节 和脚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运动原理,设计一个可以实现 患者下肢六个关节的康复训练机构。步态机构实现整个 下肢的运动,姿态机构实现下肢踝关节的位姿运动。 通过功率驱动电路,来驱动控制步态机构和姿态机构 的两个电机,从而达到驱动控制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目的 。
Lesson Four
Thanks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