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二年级群文阅读《小故事,大道理》教学设计附选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群文阅读《小故事,大道理》教学设计附选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群文阅读《小故事,大道理》教学设计附选文尊敬的教师朋友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他们感知生活、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选取了《小故事,大道理》作为一套优秀的教材,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故事,获得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该组小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和意识;3.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 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故事,大道理》;2. 教具:电子课件、小黑板、学生绘本。

四、教学过程本次教学选取了《竹篮子里的萤火虫》和《脑袋上的家》两个小故事。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学生将感知到童心、亲情、友爱等主题。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是什么?请根据插图猜测故事内容。

2. 阅读和理解(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竹篮子里的萤火虫》和《脑袋上的家》两个小故事,并回答相关的问题:a. 《竹篮子里的萤火虫》-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故事主要发生在哪里?- 故事的结尾有什么启示?b. 《脑袋上的家》- 故事讲述了哪种动物的故事?- 故事中,动物们为什么要把房子盖在自己的脑袋上?-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3. 探究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指导问题:- 你认为《竹篮子里的萤火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为什么动物们要在《脑袋上的家》中把房子盖在自己的脑袋上?- 你有过类似于小故事中的经历吗?4.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竹篮子里的萤火虫》和《脑袋上的家》的主题和道理,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

5. 创作活动(15分钟)学生根据所读的两个小故事,选择一个进行绘本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自己对小故事的理解和情感。

完整版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完整版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完整版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是由老师的教与同学的学组成的独特的人才培育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完整版二班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完整版二班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激发同学阅读爱好,沟通阅读感受,培育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文章,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纳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爱好,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预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爱好。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

2.听后,师问: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春天)3.是啊,漂亮的春姑娘已经静静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你们在哪发现了春天的痕迹呢?(生自由谈)那么用什么样的文字能把我们发现的春天描写下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春天,阅读几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春风吹'。

1.翻开书158页,同学借助拼音阅读这首儿歌。

2.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春天给你了什么感觉?带着自己的感觉,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你会读得更美!3.这两段有许多好词佳句,把你喜爱的词句画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

4.沟通所画的词句,有感情朗读。

(二)走进"童话城堡'1.过渡:阅读完春天的美文,让我们走进春天的童话城堡。

2.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花孩子》想一想:花孩子们分别找到了什么颜色?你最喜爱哪个花孩子?3.分角色朗读。

4.沟通。

(三)感受"春的使者'1.是谁带来春的消息,春天的使者是谁呢?听老师读《迎春花》。

(配乐)2.同学朗读《春天》。

(配乐)三、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春天的几篇文章,感受了春天的美妙,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畅游童话王国》教学设计(含选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畅游童话王国》教学设计(含选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畅游童话王国》教学设计(含选文)本次课程是关于畅游童话王国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故事,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惯。

课程分为四个部分:认识童话,指导阅读,拓展阅读和推荐好书。

在认识童话环节,教师通过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名称,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指导阅读环节,教师通过阅读《小鸟和牵牛花》,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自主阅读《坚持不懈的小蜗牛》,并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

最后,在推荐好书环节,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本经典的童话书,并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阅读更多的童话和课外书。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懂童话故事的方法,还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兴趣和良好惯。

同时,这次课程也推荐了一些好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继续畅游童话王国,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会孩子们辨别美丑、善恶,潜移默化地传递人生哲理。

只要认真阅读,就能从中汲取最丰硕的成果,吸收最甜美的甘露,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利用直观的图片和熟悉的童话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童话的兴趣。

通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小鸟和牵牛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故事,掌握阅读方法。

读童话故事《坚持不懈的小蜗牛》、《三只小猪》,让学生运用设计意图的阅读方法读懂童话故事,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并将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童话故事《小鸟和牵牛花》讲述了小鸟生病无法飞翔,向凤仙花和小草请求陪伴,但他们都不能帮助他。

最终,牵牛花用自己的蔓儿爬上榆树,给小鸟吹起小喇叭,让小鸟恢复了健康。

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友爱心。

童话故事《坚持不懈的小蜗牛》讲述了一只小蜗牛想为蜗牛家族争口气,爬上一座高山的故事。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群体文阅读教学设计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群体文阅读教学设计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群体文阅读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群体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群体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掌握群体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研究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3. 分析和思考群体文中的观点和信息;4. 阅读和理解各种类型的群体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群体文的特点和结构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群体文的兴趣;2. 讲解群体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3. 分析示例群体文,引导学生理解群体文的目的和意图;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群体文的理解和感受;5. 总结本课内容,提出下节课的预任务。

第二课时:阅读策略和技巧1. 复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2. 分享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测、归纳等;3.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文进行阅读练,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策略;4. 进行合作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5.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阅读任务。

第三课时:思辨和批判性思维1. 复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应用;2. 引导学生对群体文中的观点和信息进行思辨和分析;3. 针对具体的群体文进行深度阅读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 进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批判性思维的辩论;5. 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

第四课时:阅读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群体文1. 复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2. 分析不同类型的群体文,如新闻报道、社论、广告等;3. 进行阅读理解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理解不同类型的群体文;4. 进行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解读并讨论一篇群体文;5. 总结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研究表现和参与情况;2. 收集学生完成的阅读作业和合作活动表现;3. 进行课堂讨论和问答测试,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4. 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5. 总结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

二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二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二年级群文阅读教案课题: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好多种不同种类的群文阅读材料,如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等。

2. 根据材料准备好问题,以便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2-3人。

2. 每组给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讨论(15分钟)1. 老师提问,学生逐组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相关知识。

四、合作创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群文阅读故事。

2. 小组讨论并合作创作,设计故事的续篇、改编故事结局等。

3. 学生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整理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选一则自己喜欢的群文阅读故事,进行再创作,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群文阅读故事,在学习中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总结的整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

同时,通过反思教学,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有意思的颠倒歌》教学设计附选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有意思的颠倒歌》教学设计附选文

选文来源:《有意思的 颠倒歌》是小学二年级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属于童话类文本。
选文特点:颠倒歌通 过夸张、反衬等手法, 将事物颠倒呈现,给 人以新奇有趣的感觉, 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颠 倒歌,让学生了解颠倒 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颠 倒歌的朗读、理解、 创作和拓展四个方面 。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颠倒的世界。
初步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颠倒歌的基本特点,如词语颠倒、意思相反等。 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颠倒歌的幽默、风趣等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拓展运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颠倒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调整教学方法:尝试采用 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增加互动环节:设计更多 的互动环节,如问答、游 戏等,以增强学生与教师 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强化阅读训练:针对学生 的阅读水平,设计相应的 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及时反馈评价:对学生的 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 己的不足和进步。
导入:播放颠倒歌,引起学生兴 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颠倒歌 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 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颠倒歌的创作 技巧和文学价值
朗读颠倒歌,感 受语言的趣味性
小组合作,创作 自己的颠倒歌
分享交流,展示 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 提升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 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谣中的启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谣中的启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谣中的启示》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背景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研究的初级阶段,他们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文本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童谣,感受其中蕴含的启示和教育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本教学设计以童谣为主要文本,选择几首具有生活启示的童谣,包括《拔萝卜》、《背影》等。

通过阅读童谣,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义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品质。

步骤1. 导入:通过唱歌、谈论童谣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童谣的内容,引导他们通过简单的问题思考童谣中所蕴含的启示。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童谣的启示进行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童谣中的启示,编写自己的小作文或绘画,展示对启示的理解和思考。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的研究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评估方法以学生的作文或绘画作品为主要评估方式,根据他们对童谣启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标准1. 是否准确理解童谣中的启示;2. 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对启示的理解;3. 是否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资源1. 童谣材料:《拔萝卜》、《背影》等;2. 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3. 学生的作文或绘画用纸。

五、教学参考1. 《童谣中的智慧》,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籍;2. 网上资源:童谣歌曲、相关教学案例等。

--End--。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中的启迪》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中的启迪》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
中的启迪》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童话故事,使学生能够:
- 理解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 掌握童话故事中的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童话故事中启示和道德教育的思考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以童话故事为素材,选取包括《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经典童话故事,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幅童话故事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童话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 合作讨论(15分钟)
学生组内讨论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在组内形成共识。

4. 故事分享(15分钟)
各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合作讨论成果,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其他组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论。

5. 思考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并提出与目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思考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讨论、分享和思考表达等环节,评价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对于故事启示的思考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群文阅读
《故事的启迪》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紧紧扣住“故事的启迪”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主要有成语故事《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这几篇文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感悟生活的哲理,学会做人。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的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让学生把这些道理和自己及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教学目标:
1、运用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道理,感悟生活,学会做人。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故事,抓住故事的本质,体会其中的哲理,指引自己健康茁壮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认真品读故事、感悟故事情节,体会其中的人物或事物,正确看待他们间的问题,悟出每一则故事蕴含的哲理。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应该如何处理。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感受、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1、几幅插图。

2、群文阅读材料和记录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儿童故事背景音乐《坐井观天》。

2、游戏:老师讲故事,学生说出故事名字。

《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渔夫和金鱼》。

引导发现,引出主题──故事的启迪。

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许多故事,一起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感悟生活。

(板书:故事的启迪)。

二、主题回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师出示插图,生说出对应的课文名字,然后师生共同回顾从故事中得到的启迪。

《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
《我要的是葫芦》: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不顾过程;
《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

三、重点研读《亡羊补牢》
1、文章开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邻居说了什么?
3、主人怎么回答的?结果怎么样?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自主阅读,畅谈感受
1、请大家阅读材料上剩下的故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2、一边读,一边把你觉得好的句子勾画出,把你不懂的地方标记好,还可以提出你的质疑,和同学共同商讨,甚至评价故事中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续编故事。

五、交流汇报,说说每则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阅读故事挺认真的,记录表也写得很认真,你们真是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剩下的三个故事都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多个学生谈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师生共同归纳)
《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自相矛盾的故事》: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也指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画蛇添足的故事》: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
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看来,同学们不仅仅会认真阅读,还会认真思考,认真归纳,而且分析得也比较透彻。

通过这几个故事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自作聪明等等道理。

我们还知道:在学校,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家里,怎样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六、拓展
希望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有趣的故事,感悟更多人生哲理,别忘了我们一起分享哦!看看哪些同学最认真了!
七、板书:
故事的启迪
主题回顾:小故事:
《坐井观天》《亡羊补牢》
《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
《小柳树和小枣树》《自相矛盾》
《风娃娃》《画蛇添足》
《酸的和甜的》
附:
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
细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

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

然后回去对家
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

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

这一壶酒到底
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

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

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

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

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

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