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经饮食运动疗法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

方法:将56例经饮食运动治疗失败后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吡嗪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随访一年,收集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数据。

结果:治疗6月、12月后两组fpg、2 h pg、hba1c、血脂、bmi等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结论: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除能有效改善fpg、2 h pg、hba1c水平外,还能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

【关键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 2型糖尿病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33笔者对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经饮食运动疗法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社区内新诊断的t2dm 患者56例,符合以下条件: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年龄35~65岁;确诊时间≤3个月;未服用过降糖药;经糖尿病饮食及适当运动治疗2个月后,fpg(指血)≥7.0 mmol/l,无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无药物过敏反应史。

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格列吡嗪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8.34±7.21)岁,失访1例,完成27例;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55±7.18)岁,失访2例,完成26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格列吡嗪组,起始剂量为2.5~5 mg/d,以后根据血糖及尿糖水平增减剂量,一次增减2.5~5 mg,一日剂量不超过15 mg,分2~3次餐前5~10 min服用,直至达到满意疗效。

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

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

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

在药物治疗的展望部分,将探讨联合治疗的前景。

治疗方法将解析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具体操作。

药物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将分别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结果的呈现,评估联合治疗的效果。

结论部分将总结联合治疗的优势,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药物治疗,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

据统计,2型糖尿病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而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对于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

深入研究这一治疗方案对于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观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对胰岛素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联合治疗的观察和分析,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全面评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毕祥生【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用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BMI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总页数】3页(P49-51)【作者】毕祥生【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2.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3.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陈雪梅4.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5.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J], 杨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的比较 fJ1_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10(3):248—249. [4] 刘小基底节
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叨.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12(2):
l65-l66.
[5】 周龙 ,刘美霞 ,邓 民强 ,等经 侧 裂岛叶入路 与颞 叶皮质入路对基 底 节 区高 血压脑 出血患者近期 预后的影ilf ̄[j].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 志 , 2o17,26(10):1053一lO55. (收稿 日期 :2Ol8-lO一16)
■ 嘧鼹目圈固
基底节 I 高血压脑 f{{血患者预后至 关重要。 目前,临床 有关血肿清除术 以何种手 术入路 方式进行 尚无
统一标 准,常用入路 包括经颞叶皮质 入路 与经外侧 裂 一岛叶入 路两种 。但近年来有研 究报道 ,经颞 叶皮 质入路无法避免对豆 状核 、颞 叶皮 层及岛 叶造成损伤 ,且 由于责任 血管多位于血肿 腔深部 ,操 作相 对困难 ,而过多牵托可增加术后脑梗死风险 ,故 该人路方式并发症相对较多 ,对患 者预后改善不理想I :经外侧 裂 一岛叶入路是通过颅脑 外侧 裂的天然 间隙 ,到达与血肿相距 最近的 岛叶皮质 ,能够将 手术对颅脑结构损伤程度降至最 低 ; 此外 ,该入路方式 较易 寻找 出血 责任血管 ,不仅 可实现精 确止 血 ,亦避免 了过 度牵拉 对正常脑组织造 成的损伤 。本研究结果 显示 ,观察组预后 良好 率高 于对照 组(P<0.05),提示 行经 外侧 裂 一岛叶入路手术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 出血 ,有利 于改善患 者预后 。分析原 因可 能在 于 ,该人路方式 可最 大程度保护脑神 经功能 ,且便 于责任 血管 处理 ,故对预后 改善具有 积极作用。促 进患 者 Et常生活 能力恢复 是临床治疗 高血压脑 出血的重 要 目 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术后 3个月 观察 组 ADL评分高于对照 组(尸<0.05),提示经 外侧裂 一岛叶入路 手术有利于提高基底节 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 日常生活能力 。可能与该入路方式对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家:山东司邦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4081)治疗疾 控制情况不良、病程长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接受药物治疗。
病。二甲双胍治疗方式同观察组,格列齐特缓释片应用方式为: 在出现 2 型糖尿病之后会引致患者机体内多器官发生进行性损 每次 30 mg,1 次 / 日,餐前口服。患者接受为期 12 周的临床治 害 [2]。通过有效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值以及血糖波动水平,能
1 资料与方法
12.251,P < 0.05)。
1.1 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情况
本研究择取 2018 年 4 月 30 日~ 2020 年 4 月 30 日来我院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07%,观察组为 7.32%。两组
就诊的 8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经诊断,受试者符合 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35,P < 0.05),详情参照
1.2 方法 观察组受试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疾病。用药
表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对比详情(χ— ±s,n = 41)
组别 观察组
FPG(mmol/L)
干预前
干预后
11.61±1.34 6.38±1.40
HbA1c(%)
干预前
干预后
9.15±1.39 6.33±1.05
方案为:二甲双胍(生产厂家: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
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以免胰高血糖素持续上升,体现出良好的
[4] Glenn LA,Neuscamman S. Metformin/sitagliptin/vildagliptin:
降糖效应 [6]。
Bullous pemphigoid in elderly patients(first report with metformin and

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给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il-6等指标。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10周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il-6以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指标显著下降。

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腹胀,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但服药第2周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结论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能存在互补机制,能显著降低血糖,提高疗效,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初诊2型糖尿病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85-01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1],而2型糖尿病多并发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短期内分泌耗竭,甚至导致糖中毒,而以往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我院通过对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10周,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48例,女32例。

年龄(52.3±10.31)岁。

糖尿病病史(6.3±1.36)年,治疗前体重指数为(25.5±3.12)。

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且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空腹血糖7.0-13.9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7.0%。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糖化 血红蛋 白 (b I 、血 脂、体 重指数 (MI等 数据。 H Ac ) B ) 结果 : 治疗 6 月、1 月后 两组 F G G b 1、血脂 、B I 2 P 、2h 、H A c P M 等数据 均较治疗前
有显著改善 。 结论 : 格列吡嗪、二 甲 双胍缓释片除能有效改善 F G P 、H A c P 、2 G b l 水平外 ,还能降低 B I h M ,改善血脂水平。 【 关键词 】 格Y , 嗪 ; 二甲双胍缓释片 ; 2 Ut I 型糖尿病
两组治疗 前后 F G G MI P 、2hP 、B 、Hb e Al、血脂检测数 值 比较见表 1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 测指标均值变化
{ 0月比较, < .1;△与 6月末 比较 , 00 与 P 00 P< .5
①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 区李营街道卫 生院 山东
②兖矿集团南屯煤矿 医院 通讯作者 : 陈汉华
胰外 效 应 1 用于单 用饮 食、运动 控制不满 意的轻、中度 ,适 急 眭并发症、非妊娠 期、无严重 的慢性并发症患者。二甲双胍
2 1 2 服降糖 药控制不佳 时联合用药的对照 T D 患者,其胰 岛 B细胞具 有一定的分泌胰 岛素功能 ,无 【 李 正芳,江 阳 .型糖尿病 口 2M
研究 【 . J 中国医刊,2 0 ,4 (0 : 6. 1 0 8 31) 7 9
格列吡嗪组 出现恶心、上腹胀满 3例,轻微头痛 1 例,二
甲双胍缓释片组出现腹泻、恶心、腹胀 4例,乏力 1 例,以上
醇水平,但本药无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 对正常人无明显降低
血糖作用,T D 2 M患者单用本药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较为安 全,还可减轻体 重及缓解高胰岛素血症。能减低 超重或肥胖 TD 2 M患者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危 险性约 3 %,减少 中风的发 9 生率约 4%t 1z  ̄ 。本观察序列显示二甲双 胍缓释片能降低 Hb l Ac 肯 定。因此 ,2 0 年 国际糖尿病联 盟 ( F 根据循证 医学的 05 I 1 D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观察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观察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观察徐振华;李娜;汪浩狄【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09(21)9【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集仕港中心卫生院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11.1mmol·L-1(26例),给以二甲双胍缓释片1.5/天,睡前顿服,吡格列酮15mg/天,早晨顿服.乙组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1(22例),并查尿酮体阴性,给以预混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1日2次,二甲双胍缓释片1日1.5g,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线用药.【总页数】2页(P94-95)【作者】徐振华;李娜;汪浩狄【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中心卫生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中心卫生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中心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180例临床观察 [J], 杨小莲2.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J], 冯小南;王大冰3.酒石酸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 HbA1c的观察 [J], 任宏涛;李广4.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酒石酸罗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观察 [J], 李广5.酒石酸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HbA1c的观察 [J], 任宏涛;李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糖尿病杂志 第 7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 7 No. 1
年龄在 19 ~ 53 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 料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给予放射性[1]I 治疗; 治疗照组: 金 水宝胶囊 1. 0g,日三次口服 1 年; 治疗初期给予丙基硫氧嘧 啶 100mg,日三次口服一个月; 减量期给予丙基硫氧嘧啶 100mg,日二次口服半个月,维持期丙基硫氧嘧啶 50mg,日 一次口服半年。 3 治疗结果 ( 1) 显效: 甲功; F3、F4、TSH 恢复正常,TPOAb、TGAb 转阴; ( 2) 有效: 甲功恢复正常。TPOAb 、TGAb 未转阴; ( 3) 无效: 甲功未恢复正常。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9. 2 ± 4. 8 6. 1 ± 3. 3 22. 1 ± 5. 6 16. 0 ± 9. 5 0. 31 ± 1. 0 1. 4 ± 1. 8 115 ± 28 100 ± 29
TGAb9( 正常 < 30IU/mL)
46 ± 17 21 ± 15
58 ± 19 35 ± 14
·51·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
观察项目
FT3( 正常 3. 5 ~ 6. 5Pmol /L) FT4( 正常 8. 8 ~ 22. 5pmol /L) TSH( 正常 0. 35 ~ 5. 29uiu/mL) TPOAb( 正常 < 75Uu/mL)
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8. 9 ± 5. 30. 2 0. 21 ± 0. 9 2. 5 ± 1. 1 110 ± 25 80 ± 23
例,女 22 倒。年龄 45 ~ 69 岁,符台下列条件①均符合 1999 年 WHO 糖尿病标准②单纯饮食及运动疗法 1 个月,血糖仍 高③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严重急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 不全 r 无急性糖代谢紊乱,无消化道疾病。( 2) 方法,入选 者经糖尿病 教 育,饮 食 控 制,运 动 辅 导 1 个 月,空 腹 血 糖 ( FBG ) ≥ 7. 0mmol / h 或 餐 后 2 小 时 血 糖 ( 2hpBG ) ≥ 11. 1mmol / L,由计算机随机分成 2 组 A 组: 20 例( 男 11,女 9) 平均年 50. 00 ~ 7. 56 岁,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 B 组: 23 例( 男 10,女 13) ,平均年龄 51. 17 ± 6. 15,服用格列毗嗪控 释片,服药后 4 周、8 周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最后剂量格列 齐特缓释 片 90mg / d,格 列 吡 嗪 控 释 片 15mg / d,二 甲 双 肌
关键词 格列齐特缓释片; 格列吡嗪控释片,临床观察
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格列毗嗪控释片均为第二代磺脲类 口服降血糖药,常用于成年后发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目 无酮症倾向的轻、中型糖尿病。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 较长时间内持续维持血药浓度以达到长效作用. 控释制剂 系指药物能柑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 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我们采用又 盲方法,选用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挣释片联台二甲双 胍治疗 2 型糖尿病,以比较控释片与缓释片在控制血糖的 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就诊 2 型糖 尿病患者 43 例( 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 ,其中男 21
以口服的甲亢治疗用药。同时,给予金水宝胶囊口服,可减 少 TPoAb 的细胞毒作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治疗期间应监 测甲功,肝功,血白细胞等实验检测。当 TSH 受体刺激阻 断抗体( TSBAb) 占据 TSH 受体时,促进了甲状腺萎缩及功 能低下,则易发生甲减,临床要注意鉴别原发性甲减或中枢 性甲减。临床治疗以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其剂量取决于患 者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老年患者则需较低剂量补 充甲腺素。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平衡。每 4 - 6 周监测激素指标,同时给予金水宝胶囊配合治疗提高 自身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 2010—12—24 收稿)
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福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350099) 章江南
摘要 2 型糖尿病忠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呲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43 例 2 型糖尿 病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为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台二甲双胍,一组为格列毗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12 周后以就两组的空腹向糖( FBG) 及早镁后 2h 血糖( PBG) 、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 的对比情况,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 列吡嗪控释片疗效有效性。同时通过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的比较. 强调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结果: 12 周治疗后,43 例患者使用格列齐特缓释剂后和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型对比的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明临床疗效相当。两组血糖日均值也相近。两组经血糖监测观察到低血糖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格列齐特 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疗效相似,但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 2 小时及夜间血糖水平都不尽相同: 有些患者表现 为空塍血糖轻度升高,早餐后高血糖. 夜间血糖轻度升高; 另一些患者表现为空腹高血糖. 早餐后 2 小时血糖轻度升高,夜 间高血糖。缓释荆是 l 级释放( 等比释放) 较适台于前者,控释剂是 0 级释放( 等量释放) 较适台于后者。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25 25
显效 5 0
有效 18 18
无效 2 8
总有效率 92% 75%
4 讨论 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应限制碘摄入量,在安全范 围内每日碘量 150μg ,有助于阻止甲状腺自身免疫破坏的 进展,临床上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约是男性 3 - 4 倍,在药 物治疗同时应注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上甲亢期给予丙基 硫氧嘧啶口服治疗。目前丙基硫氧嘧啶是唯一一种孕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