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九字真言]抱朴子全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一、九字真言的来源和意义1.1 抱朴子简介抱朴子,又称《抱朴子内篇》或《内篇》。

它是我国古代道家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作者为东汉末年的魏国人吕洞宾。

《抱朴子》是一本以修身养性、探索仙道为主题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家修行的方法和智慧。

《抱朴子》以其朴素、深邃的言辞,吸引了无数追求真理的人。

1.2 九字真言的特点九字真言是《抱朴子》中的一句经典口诀,它由九个字组成,分别是“心、口、身、性、命、骨、血、皮、毛”。

这九个字代表了人体不同层次的存在,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修行方法。

九字真言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口诀,能够帮助人们修炼身心,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二、九字真言的解读和修行方法2.1 心心是人体修行的基础,也是思想、意识和情感的源泉。

修行者应该通过打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的心处于平静、宁静的状态。

只有心静如水,才能真正和宇宙之间的能量相连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2.2 口口代表着修行者的言辞和行为。

修行者应该时刻保持口德,用正直、善良、慈悲的言辞和行为对待他人。

通过此,可以培养自己的德性,并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

2.3 身身是修行者与外界相联系的桥梁。

身体健康是修行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修行者可以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

2.4 性性是人体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修行者的精神核心。

通过控制性欲,修行者可以将生命力转化为精神力量,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突破现实的束缚。

2.5 命命代表人生的轨迹和命运。

修行者应该相信自己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努力,可以超越尘世的枷锁,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2.6 骨骨是身体的基础,也是人体的根本。

修行者需要通过修炼体魄,使自己的骨骼更加坚固强健。

通过此,可以增强自身的气场,抵御外界的干扰。

2.7 血血是人体的能量之源。

修行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调理和养生,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

只有血液流通畅通无阻,人体的能量才能自由流动,达到身心的平衡。

抱朴子全文及译文讲解

抱朴子全文及译文讲解

抱朴子是一本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作者是先秦儒家学者抱朴。

抱朴子讲述了抱朴对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考。

以下是抱朴子的全文及译文:第一章经论人之生也相似,礼之事也相同,孝之为大与,不孝为大不仁。

人的生命是相似的,礼仪的事情也是相同的,孝顺是最重要的,不孝顺则是最不仁慈的。

第二章养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养性,使自己的身心健康;齐家,使家庭和睦;治国,使国家和平稳定;平天下,使世界和平。

第三章家训言必信,行必果。

话要信实,行为要有果效。

第四章礼论礼,所以传意也。

礼,是传达意义的方式。

第五章行论君子行,先施诸己,欲取天下,先求其心。

君子的行为,先要对自己有所施为,想要得到天下,先要得到人心。

第六章齐论齐,心也;敬,所以致礼也。

齐,指的是心意和谐,表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做法都应该保持一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敬,指的是尊重他人,表示应该对他人表示尊重和敬意,这是致礼的方式。

第七章孝论孝有三,无则不孝。

父母在,言必闻;父母不在,事必慎。

孝顺有三个方面,若是没有任何一个方面就是不孝顺的。

在父母在的时候,应该听从他们的话;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应该慎重做事。

第八章兄弟论兄弟,所以共内也。

兄弟,是共同的内部关系。

第九章师论师之所贵,在乎其德。

师长的价值,在于其品德。

第十章友论友,所以共外也。

友谊,是共同的外部关系。

第十一章父论父之贵,在乎其亲。

父亲的价值,在于其亲密关系。

第十二章子论子之贵,在乎其孝。

子女的价值,在于其孝顺。

第十三章君论君之贵,在乎其德。

君王的价值,在于其品德。

第十四章臣论臣之贵,在乎其忠。

臣子的价值,在于其忠诚。

第十五章朋友论朋友之间,必有信。

朋友之间,必须有信任。

第十六章爱人论爱人,所以传道也。

爱人,是传授知识的方式。

第十七章王论王,所以统纪也。

王,是统治和纪律的方式。

第十八章道论道,所以明也。

道,是智慧的方式。

第十九章德论德,所以致远也。

德,是造就远大前程的方式。

第二十章礼论礼,所以和也。

抱朴子

抱朴子

龙源期刊网
抱朴子
作者: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5期
若夫操隋珠以弹雀,舐秦痔以属车,登朽缗以探巢,泳吕梁以求鱼,旦为称孤之客,夕为狐鸟之馀。

栋挠覆,倾溺不振,盖世人之所为载驰企及,而达者之所为寒心而凄怆者也。

拿珍贵的隋侯的宝珠去射击鸟雀!舔舐秦王的痔疮以获取车马,攀援枯朽的树枝去掏鸟窝,在湍急的呂梁河里去捞鱼虾,早上还是称孤道寡的人,傍晚卻沦为狐狸和鸟儿残剩的食物。

横梁折断,鼎翻食覆,倾覆沉溺,一蹶不振。

大致说来,这就是庸俗之辈盲目奔走,倾心追慕的;但这恰是通达得道者感到心寒和可悲之所在。

抱朴子外篇全文及译文

抱朴子外篇全文及译文

抱朴子外篇全文及译文
摘要:
1.抱朴子外篇的内容概述
2.抱朴子外篇的主张与观点
3.抱朴子外篇的文学价值
4.抱朴子外篇的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正文:
抱朴子外篇是道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人间得失、世俗讥刺、治民之法等诸多内容。

本文将从抱朴子外篇的内容概述、主张与观点、文学价值以及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抱朴子外篇的内容概述
抱朴子外篇是抱朴子书的一部分,作者为东晋时期的葛洪。

全书共分为十八卷,主要内容包括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二、抱朴子外篇的主张与观点
抱朴子外篇主张道教与儒学、玄学、方术等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体现了作者葛洪博采众长的思想特点。

书中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强调君主应当任人唯贤、爱民如子、节欲养德。

此外,抱朴子外篇还提倡超脱俗世,修身养性,追求道教神仙境界。

三、抱朴子外篇的文学价值
抱朴子外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书中文笔优美,论述深刻,既有道家经典的玄妙高远,又有儒家经典的伦理教化。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抱朴子外篇的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抱朴子外篇将玄学、道教神学、方术、金丹、丹鼎、符、儒学、仙学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书中讲述了神仙的境界、修炼方法、符咒等诸多内容,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论仙(1),原文加译文

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论仙(1),原文加译文

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论仙(1),原文加译文【译文】有人问:“神仙能长生不死,这真的可能做到吗?”抱朴子回答说:就算视力最好的人,也不能把有形的事物全部看见;就算听力最好的人也不能把所有的声音一一听见;就算拥有大章、竖亥那样的捷足,所走过的地方,也还是没有没走过的多;就算拥有大禹、伯益、章谐那样的智慧,所见识的,也还是没有见识过的多。

宇宙万物纷杂,什么没有呢?况且成仙的人已随处见于各种记载,不死之道,怎么会没有呢?” 于是问话的人大笑说:“有始则必有终,有存则必有亡。

所以像三皇五帝、孔丘、周公那样的圣人,后稷、樗里子、张良、陈平那样的智者,端木赐、晏婴、随何、郦食其那样的辩才,孟贲、夏育、五丁那样的勇士,也都死了,这是人生事理的必然规律,是一定会来临的最后归宿。

人们只听说过在霜降之前就枯萎,正值盛夏便落青,含孕着穗儿却不开花,没有结果实就凋零的事,还没有听说过有谁享受万年之寿,长生久视而不死。

所以古人做学问不求成仙之术,言谈话语不涉及怪异的东西,杜绝那些不合正道的学说,遵守这种自然法则,把乌龟仙鹤排斥归为人以外的类别,把生死看作如朝暮一般短暂。

若苦心约束自己,去做些没有益处的事,有如刻镂冰块,雕琢朽木一样,到头来也不会有任何成效的,不如施展出匡世济时的高明策略,得至毕生的宏福,使紫青绶带重新系在身上,用黑色公畜祝祭王朝的兴起,用华美的车子替代步行,用鼎中的美食取代田间的农耕,不也很好吗?每当想起诗人做《甫田》讽刺国君,再深思孔子关于人‘皆死’的论断,就不去做那些如同把握不具形态之风,捕捉难以捉摸之影,索求不可得到之物,行走不达目的之路,放弃荣华富贵而去涉足困苦,丢下唾手可得而去谋求艰难的事。

这些就像‘桑者之逐游女’的故事中说的那样,必然会两头受损而后悔;又好像单豹、张毅那样,固执偏信,必然会招致身内外的灾祸。

即使是公输班、墨翟,也不能把瓦石削成针尖;欧冶子也不能把铅锡铸成宝剑,所以说,做不到的事,即使鬼神也做不到;做不成的事,哪怕天地也做不成。

古诗抱朴子翻译赏析

古诗抱朴子翻译赏析

古诗抱朴子翻译赏析《抱朴子》为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

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

“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全书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b/bapuzi,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

《抱朴子》在道教经典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

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抱朴子内篇:01章畅玄、02章论仙、03章对俗、04章金丹、05章至理、06章微旨、07章塞难、08章释滞、09章道意、10章明本11章仙药、12章辨问、13章极言、14章勤求、15章杂应、16章黄白、17章登涉、18章地真、19章遐览、20章袪惑抱朴子外篇:21章嘉遁、22章逸民、23章勖学、24章崇教、25章君道、26章臣节、27章良规、28章时难、29章官理、30章务正31章贵贤、32章任能、33章钦士、34章用刑、35章审举、36章交际、37章备阙、38章擢才、39章任命、40章名实41章清鉴、42章行品、43章弭讼、44章酒诫、45章疾谬、46章讥惑、47章刺骄、48章百里、49章接疏、50章钧世51章省烦、52章尚博、53章汉过、54章吴失、55章守塉、56章安贫、57章仁明、58章博喻、59章广譬、60章辞义61章循本、62章应嘲、63章喻蔽、64章百家、65章文行、66章正郭、67章弹祢、68章诘鲍、69章知止、70章自叙---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抱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抱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抱朴子曰:“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夫!人生若朝露,岂不痛哉!”译文:抱朴子说:“学习,必须保持宁静。

才能,需要学习。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沉迷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冒险急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枯萎衰败,大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

可悲啊!人生就像朝露一样短暂,怎能不感到痛苦呢!”抱朴子,名葛洪,字稚川,东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

他所著的《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人生哲理。

本文选取了《抱朴子》中的一段话,对其进行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译文。

原文中,“夫学,须静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保持宁静,这是学习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强调了学习与才能、志向之间的关系,指出才能需要学习才能得以提升,学问需要志向才能得以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两句话警示人们,沉迷懒散和冒险急躁会使人无法激发精神,也无法修养性情。

最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表达了人生短暂,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意志随日子消磨,最终导致枯萎衰败,大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

整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宁静、修养性情、树立志向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这段话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远大志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抱朴子葛洪传原文及译文翻译

抱朴子葛洪传原文及译文翻译

抱朴子葛洪传原文及译文翻译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医古文-葛洪传,整理了原文和翻译,帮助大家学习!【原文】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

祖系,吴大鸿胪。

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

【译文】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

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

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

【原文】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

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

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译文】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

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扌雩..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

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好名利,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有交游。

【原文】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

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

【译文】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郭文举,互相对视了一阵,双方没有说一句话。

他时常寻访典籍探究学问,哪怕是千里之遥道路崎岖艰险,也必去寻问,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就这样得以博览群书,而又特别爱好神仙导养之法。

从祖葛玄,吴时学道成仙,号为葛仙公,曾把炼丹秘术传授给弟子郑隐。

【原文】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

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

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

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译文】葛洪投奔于郑隐门下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所授的全部法术。

后来又师从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

鲍玄也精通谶讳之学,能预测未来,见到葛洪非常器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为妻。

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无不透彻精妙,而文辞也很华美。

【原文】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己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朴子九字真言]抱朴子全文及译文【--自我介绍】导语:生活要为理想而冲刺,不要放慢脚步,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即使风雨,就当是一种历练,就算是为生活画卷增添色彩。

以下为大家介绍抱朴子全文及译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抱朴子全文及译文【原文】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

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

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光乎日月,迅乎电驰。

或倏烁而景逝,或飘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福因兆类而为有,讬潜寂而为无。

沦大幽而下沈,凌辰极而上游。

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

方而不矩,圆而不规。

来焉莫见,往焉莫追。

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

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徊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

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玄之所去,器弊神逝。

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

鲜华艳采,彧丽炳烂,伤明者也。

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乱性者也。

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

其唯玄道,可与为永。

不知玄道者,虽顾眄为生杀之神器,唇吻为兴亡之关键,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

组帐雾合,罗帱云离。

西毛陈於闲房,金觞华以交驰,清弦嘈囋以齐唱,郑舞纷纟柔蜲,哀箫鸣以凌霞,羽盖浮於涟漪,掇芳华於兰林之囿,弄红葩於积珠之池,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揽以遗朝饥,入宴千门之焜熀,出駈朱轮之华仪。

然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

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心悲也。

寔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

彼假借而非真,故物往若有遗也。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

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

高不可登,深不可测。

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

出乎无上,入乎无下。

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

逍遥恍惚之中,倘佯彷佛之表。

咽九华於云端,咀六气於丹霞。

俳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跚旋玑,此得之者也。

其次则真知足,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

纡鸾龙之翼於细介之伍,养浩然之气於蓬荜之中。

繿缕带索,不以贸龙章之暐晔也。

负步杖策,不以易结驷之骆驿也。

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沈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动息知止,无往不足。

弃赫奕之朝华,避偾车之险路。

吟啸苍崖之闲,而万物化为尘氛。

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握耒甫田,而麾节忽若执鞭。

啜荈漱泉,而太牢同乎藜藿。

泰尔有馀欢於无为之场,忻然齐贵贱於不争之地。

含醇守朴,无欲无忧,全真虚器,居平味澹。

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

浩浩茫茫,与造化钧其符契。

如暗如明,如浊如清,似迟而疾,似亏而盈。

岂肯委尸祝之坐,释大匠之位,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不以臭鼠之细琐,而为庸夫之忧乐。

藐然不喜流俗之誉,坦尔不惧雷同之毁。

不以外物汩其至精,不以利害污其纯粹也。

故穷富极贵,不足以诱之焉,其馀何足以悦之乎?直刃沸镬,不足以劫之焉,谤讟何足以戚之乎?常无心於众烦,而未始与物杂也。

若夫操隋珠以弹雀,舐秦痔以属车,登朽缗以探巢,泳吕梁以求鱼,旦为称孤之客,夕为狐鸟之馀。

栋挠餗覆,倾溺不振,盖世人之所为载驰企及,而达者之所为寒心而凄怆者也。

故至人嘿韶夏而韬藻棁。

奋其六羽於五城之墟,而不烦衔芦之卫。

翳其鳞角乎勿用之地,而不恃曲穴之备。

俯无倨鵄之呼,仰无亢极之悔,人莫之识,邈矣辽哉【译文】抱朴子说:玄道,是自然的始祖,万事万物的根本。

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称之为“微”;它悠远得绵绵莽莽,所以称之为“妙”。

玄道的崇高,就像那峨冠覆盖在九天之上,玄道的空旷,就像那巨笼环罩在八方之外。

它比日月更光明,比闪电更疾速。

时而闪现,好似那光影浮动;时而飘移,又似那流星疾行;时而荡漾,好比深渊清澄;时而纷飞,又胜游云悠浮。

玄道,可因其附于万事万物之上而呈现为“有”,又可因其寄寓于幽深清寂之中而转化为“无”。

其沦落到大幽国则往下沉潜,凌越过北极星则向上游移。

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不如它刚劲,即使是浓厚的露珠也不如它轻柔。

说它方,却不能用矩尺来衡量,说它圆,却不能用圆规来测度。

它来时不可见,去时不可追。

天因为它而高峻,地因为它而地下,云因为它而浮行,雨因为它而降临。

它孕育元气,创造天地,化育出原始,又冶炼出万物,回旋着星宿,培养出混沌,驾驭着机关,鼓动着四时的天气,囊括了淡泊怡静之志,抒发出鲜明浓盛之情。

玄道能遏制污浊,扬发清明,增减黄河,损益渭水。

增加它,不会显得盈溢;耗损它,不会显得贫乏;给予它,不会显得旺盛;剥夺它,不会显得憔悴。

所以玄道所在之处,其乐无穷;玄道不在之所,则精神破弊,精神消亡。

那五声八音,清新的商曲,流畅的徵调,是损伤挺立的罪魁。

那艳丽的色彩,夺目的光华,却有如损害听力的祸首。

那安逸的宴席,快乐的聚会,清澈的酒浆,芳香的玉液,是扰乱本性的毒药。

妖艳的容貌,妩媚的身姿,化妆的脂粉,洁白的丽质,是砍伐生命的利斧。

只有得道的人,才能与玄道一起永存。

那些不懂玄道的人,即使是回首注目,也会冲犯生死的机关,尽管只是口唇的动作,也会触动兴亡的键钮。

华丽的台榭高耸入云,华丽的屋宇参差排列。

华丽的帷帐像是轻雾聚合,锦罗的绣幕如同彩云笼罩。

西施毛嫱,却自守空房,金杯交错,徒流彩飞花。

清雅的丝竹却喧闹而齐声响,xx的舞步又杂沓而极纷乱。

哀婉的箫声飞凌于红霞之中,翠羽的帷盖飘荡于碧波之上。

在那兰林宫的花园里去采摘芳香的鲜花,在那积珠殿的湖池中去玩欣赏绿肥红透的奇葩。

登高望远,则忘却诸般忧愁;俯拾枝蔓,则充实早间饥肠。

入室欢宴聚会,成千雕门上流光溢彩;出门飞马驰骋,朱轮华车前仪仗威严。

然而,快乐到极限,悲哀则汇集而至;盈满至顶点,亏损必接踵而来。

所以欢乐的歌曲终了时,就会哀叹顿发,欢快的宴会结束时,则会心情悲凉。

这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趋势,就像影子与形体、回声与喊叫永相伴随,永不分离。

那种种欢愉原本就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必然情随景迁,终将怅然若失。

玄道,从内在而得到,靠外在来持守;善于运用玄道的人则可畅达其精神,而忘却玄道则只会拘泥于形体。

这是思索如何真正掌握玄道的主要秘诀。

凡真正掌握玄道者则显贵,不必借用黄钺以显威风;体会到玄道者富有,不必凭借罕见的财货以示贵重。

真正得道者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

他可乘驭流动的光线,鞭策飞扬的虚影,凌驾上下四方,贯穿浩瀚宇宙。

可高至无极,深入幽冥。

经行于无边无际的门楣,游荡在幽暗玄妙的四野。

在那迷茫不清,唯恍唯惚中逍遥;在那迷迷朦朦,仿仿佛佛中徜徉;在那云端吮吸日月的精华,在那红霞之中咀嚼天地元气。

徘徊于无形无迹之中,翱翔在不见不闻之际,脚踏着蜿蜒的彩虹,足登着北斗七星。

这便是真正掌握玄道者所达到的境界。

次一等的是真正知足者。

这种人能够隐遁而不为世用,韬光养晦于山林之中。

他收拢鸾凤蛟龙般的翅膀而处于卑贱的地位,身置于破弊的茅舍,颐养浩然正气。

他宁肯身穿褴褛的衣衫以草绳系腰,也不愿意用它来交换光彩辉煌的龙袍。

他宁愿背负重物以竹杆为手杖徒步而行,也不愿意用它来换取来往不绝的马车。

把夜光碧玉藏于高山之中,以避免他山之石的雕琢;将灵龟的甲壳沉于幽深的渊潭,以避免钻孔火烧的祸害。

动静知道节制,则无往而不利。

抛弃光彩照人的晨花,避开覆车的险路。

低音高呼于青崖之上,静观万物化为尘土空气。

到茂密的树林中修身,旁观富贵之家破落为贫寒之家。

在田中执农具耕作,将军权在握的将军鄙视为手执皮鞭的奴仆。

吃粗饭饮泉水,把牛羊猪等佳肴视为野菜粗食。

泰然自若,在“无为”的氛围里享尽欢乐;怡然自得,于“不争”的心境中混同贵贱。

含涵醇厚,持守朴素,没有贪欲,没有忧愁,保全真率,漠视外物,居处平庸,体味淡漠。

坦坦荡荡,与浑然的玄道一样自然。

浩浩茫茫,与天地自然达到默契。

似乎幽暗,又似光明,好像混浊,又好像清澈;似乎迟缓,却又迅速,看似亏损,却又盈溢。

怎能抛弃主祭的身份,抛弃大匠的地位,而越过樽俎去代替无知的厨师,或者丢弃绳墨去帮助伤手的工人呢?不因为像臭老鼠似的细琐利禄,而像凡夫那样喜怒哀乐。

傲然不喜欢世俗的称誉,坦然不畏惧众口一词的低回。

不会因为身外之物而扰乱了他至真至朴的精神,不会由于利害关系而污染他纯洁的胸襟。

极度的富有,显赫的地位,都不足以引诱他,其他的名利又怎能使他欢喜呢。

锋利的刀刃,沸腾的鼎镬,不足以胁迫于他,那些诽谤与谗言又怎能引起他的忧惧不安呢?他从来对烦恼都是无动于衷,从来不曾与外物有一丝相混杂。

拿隋侯的宝珠去射击鸟雀,舔舐秦王的痔疮以获取车马,攀援枯朽的树枝去掏鸟窝,在湍急的吕梁河里去捞鱼虾,早上还是称孤道寡的人,傍晚却沦为狐狸和鸟儿的残剩的食物。

横梁折断,鼎翻食覆,倾覆沉溺,一蹶不振。

大致说来,这就是庸俗之辈盲目奔走,倾心追慕的;但这恰是通达得道者感到心寒和可悲之所在。

所以懂得玄道的至人使《韶》《夏》一类华丽的音乐沉默,将有文采的柱子遮掩暗藏起来。

他们像鸿雁振动着翅膀翱翔于昆仑五域的废墟之上,而不需要口衔芦苇以自卫。

他们像蛰龙隐藏鳞角而不用,而没有必要凭借洞穴去防备。

他们处于上位时,没有倨傲鹞鹰般的咋呼,他们失去上位时,也不会有像亢龙般悔恨,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种境界,因为玄道渺邈而又空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