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问答题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问答题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问答题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问答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物的优点?

答:1、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

3、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4、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

程进行改造和去除;

5、可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2.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

答:目的基因的克隆;

构建DNA 重组体;

将DNA 重组体转移入宿主菌构建工程菌;

工程菌的发酵;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验等。

3. 化学合成目的基因的先决条件?

答:较小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编码基因可以采用人工化学合成,其先决条件: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按相应的密码子推导出DNA 的碱基序列。

4. 人工合成基因的限制有哪些?

答:1、不能合成太长的基因,50~60 个碱基对;

2、人工合成碱基对时,遗传密码的简并会为选择密码带来很大的困难:

3、费用高。

5. 基因工程宿主菌应满足那些要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宿主菌有哪些?

答:1、容易获得较高浓度的细胞;

2、能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

3、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

4、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

5、容易进行代谢调控;

6、容易进行DNA 重组技术操作;

7、产物的产量、产率高,产物容易提取。

宿主菌可分两大类:1、原核细胞: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

2、真核细胞:酵母菌、丝状真菌、哺乳动物细胞。

6. 表达载体须具备哪些条件?常用载体有哪些?

答:1、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2、具多个限制酶切点,但每种切口最好只有 1 个,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3、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4、所产生的mRNA 必须有翻译的起始信号。

5、具有很强的启动子。

6、有很强的终止子。

常用载体有:1、细菌细胞的质粒。

2、λ噬菌体载体。

7. 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

答:有三种形式:

(1)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

(由一段短的原核多肽和真核蛋白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称为融合蛋白.。)

(2)非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

(3)分泌型表达形式。

8. 表达用的酵母菌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表达用的酵母宿主菌应具备:

①体生长力强.

②菌体内蛋白酶要较弱.

③菌株性能稳定.

④分泌能力强。

9.基因工程菌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罐有哪些要求?

答:①要提供菌体生长的最适宜条件;

②培养过程不得污染,保证纯菌培养;

③培养及消毒过程中不得游离出异物;

④不能干扰细菌代谢活动。

10.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

答:当离子交换剂处于水溶液中时,活性离子可以从活性基因上解离下来,在基质骨架与溶液间自由迁移,并可与溶液间的同性离子,因与活性基因的化学亲和力不同而发生交换,即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11.疏水层析的基本原理?

答:蛋白质表面多由亲水基团组成,也有一些疏水性较强的疏水区。在高盐浓度时,蛋白质表面疏水部位的水化层被破坏,暴露出疏水部位,疏水作用增强,与固定相上的疏水基团产生疏水性作用而被吸附;盐浓度降低时蛋白质疏水作用减弱,目的蛋白质被逐步洗脱下来。

12.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答:通过将具有亲和力的两个分子中一个固定在不溶性基质(也称载体)上,利用分子间亲和力的特异性和可逆性,对另一个分子进行分离纯化。

(被固定在基质上的分子称为配体,配体与基质共价结合,构成亲和层析的固定相,称为亲和吸附剂。)

13.凝胶过滤层析的优缺点?

答: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复性好、不改变样品生物学活性。

缺点:分辨率较低,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分子之间。

第三章细胞工程制药

1.动物细胞的生理特点?

答:1 细胞分裂周期长(动物细胞分裂所需时间一般为12~48h。)。

2 细胞生长需贴附于基质,有接触抑制现象。

3 二倍体细胞寿命有限(异倍体细胞系寿命长)。

4 对生长环境要求敏感。

5 培养基要求高。

6 合成的蛋白质有修饰。

2.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血清的作用机制?

答:提供基本营养物质;

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

提供贴附因子和伸展因子;

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提供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PH;

影响培养系统中的某些物理特性如:剪切力、黏度、渗透压和气体传递速度等。

3.无血清培养基的优点?

答:优点:①可避免血清批次间的质量变动,提高细胞培养和实验结果的重复性。

②避免血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血清源性污染;

③避免血清组分对实验研究的影响;

④有利于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化;

⑤可提高产品的表达水平并使细胞产品易于纯化。

(缺点:主要表现为细胞的适用范围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易受某些机械因素和化学因

素的影响,培养的保存和应用不如传统的合成培养基方便。)

4.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根据培养细胞的种类: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细胞培养。

②根据培养基的不同: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③根据生产实际:贴壁培养、悬浮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假悬浮培养)。

5.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的优缺点?

答:优点:适用的细胞较广;

容易更换培养液;

容易采用灌流培养的方式使细胞达到高密度。

缺点:操作比较麻烦;

培养条件不易均一;

传质、传氧较差;

不能有效监测细胞的生长;

需要合适的贴附材料和足够的面积;

扩大培养比较困难,投资大。

6.动物细胞贴壁培养的优缺点?

答:优点:操作简单,培养的体积大、成本低;

培养条件比较均一;

传质、传氧较好;

传代时无需消化分散;

容易扩大培养规模。

缺点:由于细胞体积较小,难采用灌流培养,细胞密度较低

7.动物细胞包埋或微囊培养的优点?

答:包埋在在体内的细胞可以获得保护,避免了剪切力的损害。

可以获得较高的细胞密度,一般都在10^7~10^8 个/ml 以上。

可以使产品浓缩在微囊内,利于下游产物的纯化。

可以采用多种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培养。

8.动物生物反应器的作用、类型及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应满足的条件:材质无毒;

结构的传质、传热和混合性能;

密封性好;

参数能自动检测和调控;

长期连续运转;

内面光滑、无死角;

拆装、清洁、维修和消毒;

设备成本。

动物生物反应器的作用:是给动物细胞的生长代谢提供一个最优化的环境,从而使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出最大量、最优质的所需产物。

反应器类型:搅拌罐式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透析袋或膜式

生物反应器和固定床或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

第四章抗体工程制药

1.免疫导向疗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从哪些方面可以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

答:阻碍:A.单克隆抗体的均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可内可产生人鼠源抗体,加速了排斥反应,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只有5-6h,难以维持有效药物的作用

靶组织时间。

B.完整的抗体份子Ig 分子质量过大,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改造:A.降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

B.降低单克隆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1)人-鼠嵌合抗体:由人抗体的恒定区与鼠源单抗的可变区融合得到。

(2).改型抗体:把鼠抗体的CDR 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可变区内,所得到的抗体

(3)小分子抗体小分子抗体包括:Fab、Fv 或ScFv 、单域抗体、最小识别单位。

这些部位都可以改造。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及方法。

流程:将有用抗原免疫过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用PEG 进行杂交融合。

把融合的细胞在HAT 培养基上选择出来。

将选择后的整合细胞分散,培养成杂交瘤细胞。

使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

杂交瘤细胞抗体的性状的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一是在培养液中大更是繁殖,二是注入纯系小鼠腹腔中大量繁殖。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制备方法:体内诱生法和体外法。

3.动物体内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优缺点

答:优点:简单,比较经济,所得单克隆抗体量较多且效价较高,可有效地保存杂交瘤细胞

株和分分离已污染的杂菌的杂交瘤细胞株。

缺点:小鼠腹水中混有来自小鼠的多种杂蛋白,给纯化带来难度。

4.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后的抗体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答:①人-鼠嵌合抗体:保持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但对人免疫原性大幅下

降了。

②改型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 区)序列替换人的Ig 分子中的

CDR 序列。基本消除免疫原性。

③小分子抗体:Fa b 将Ig的重链在铰链区的 C 端裂解,获得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

合片段。才铰链区和二硫键相连。有完整的生双价抗体活性,相对分子

质量减少为三分之一,排斥反应也降低,人体内很稳定。Fv 含有L 链

和Fd 链一半的N 端可变区。有完整的抗体相似的结能力,相对分子

质量减少为六分之一。

④单链抗体scFv:单链易改造;体内半衰期短,免疫原性低;稳定性低,重轻链之间

的分子间作用力弱;功能单一,只能与一种抗原特异性结合;亲和

力低,稳定性差,体内清除过快。域抗体:只由一个CDR 构成。

5.多功能抗体的优点。

答:具有高亲和力性能,由于具有多个结合价,可同时与细胞膜上相邻的两个或多个靶抗原

结合,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多价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影像分析及治疗。

6.有应用价值的多功能抗体应具备有哪些特征。

能高选择性,高亲和性地同靶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结合。

在血循环中,与效应细胞或细胞毒触发分子有较低亲和力。

应为人源化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抗鼠蛋白的排斥反应,使得复给药不受限制。

分子应大小适中,既能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又能保证适当的滞留时间。

7.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中酶和前药有哪些要求?

答:(1)对酶的要求:活化酶最好来自非哺乳动物,而人体内不存在相应的类似物,以保证高度的特异性。酶还能通过化学交联与单抗结合,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

定性和活性。

(2)对前药的要求:前药本身应无活性或活性很低,只能被相应的酶活化为高度扩散性的小分子,以实现在肿瘤组织内的广泛分布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前药还应具

有极短的生物半衰期,避免重新进入循环产生非特异性毒性。

第六章酶制药工程

1.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优点:

答:(1)微生物种类多,品种齐全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3)培养方法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经济效益高,并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提高酶的产量

(4)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2.优良的产酶菌株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1 繁殖快,产酶量高,酶的性质应符合使用要求,最好是产生胞外酶的菌,

2 不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与病原体无关,也不产生有毒物质,

3 产酶性能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4 能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周期短,易于培养

3.固定化酶的优点:

答:1 可以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酶的稳定性高。

2 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开,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3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4 酶的利用率高。

5 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4.物理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答:优点:操作简单,可选用不同电荷和不同形状的载体,固定化过程和纯化过程同时实现,酶失活后载体仍可以再生。

缺点:最适吸附酶量五规律可循,对不同的载体和不同酶的吸附条件不同,吸附量和酶

活力不一定成平行关系,同时载体与载体之间结合力不强,酶易于脱落,导致酶活力下降并污染产物。

5.共价结合法制备固定化酶的优点和缺点;

答:酶以共价键结合于载体上即将酶分子上非活性部位功能团与载体表面反应基团进行共价

结合的方法。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稳定性好,

缺点:条件苛刻,操作复杂,而且采用了比较强烈的反应条件,会引起酶蛋白的高级结构的变化,破坏活性中心,所以往往不能得到比活高的固定化酶,甚至底物的专一性等酶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6.酶固定化过程中选择载体的依据以及载体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依据: 1 酶促反应的性质;2 底物类型; 3 固定化方法。

载体需满足的条件: 1.固定化过程中不引起酶变反性。2.对酸碱有一定的耐受性。 3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4.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5.有一定的疏松网状结构,颗粒均匀。

6.共价结合时具有可活化基团。

7.有耐受酶和微生物细胞的能力。

8.廉价易得。

7.固定化细胞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无需进行酶的分离纯化。

2.细胞保持酶的原始状态,固定化过程中酶的回收率高。

3.细胞内酶比固定化酶稳定性更高。

4.细胞内酶的辅酶因子可以自动更生。

5.细胞本身含多酶体系,可催化一系列反应。

6 抗污染能力强。

缺点:1.利用的仅是细胞内酶,而细胞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

2.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作用。

3.载体形成的孔隙大小影响高分子底物的通透性。

8.固定化酶和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类型:

答:1.间歇式搅拌罐反应器。 2.连续流动脚步罐反应器。 3.填充床反应器。 4.流化床反应器。

5.循环反应器。

6.连续流动脚步罐—超滤膜反应器。

7.其他反应器。

9.有机相中酶催化反应的优点:

答:1.增加流水性地位或产物的溶解度。

2.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

3.可抑制有水参与的副反应。

4.酶不溶于有机介质,易于回收再利用。

5.容易从低沸点的溶解中分离纯化产物。

6 酶的热稳定性提高,pH 的适应性扩大。

7.无微生物污染。

8.能测定某些在水中不能测定的常数。

9.固定化酶的方法简单,可以只沉积在载体表面

1.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

(1)应用重组DNA 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基因稳定性

(6)免疫原性

(7)体内的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性

(10)检验的特殊性

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

应用主要有:

(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基因

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

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3)酶工程制药

(4)发酵工程制药

4.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基因的计量

(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a、启动子的强弱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c、SD 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d、密码子组成

(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4)细胞的代谢负荷

(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5.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

代菌的现象;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DNA 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

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如下:

(1)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

(2)选择合适的载体

(3)选择压力

(4)分阶段控制培养

(5)控制培养条件

(6)固定化

6.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影响因素:

(1)培养基

(2)接种量

(3)温度

(4)溶解氧

(5)诱导时机的影响

(6)诱导表达程序

(7)PH 值

7.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

酵?

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 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 (4)温度(5)代谢副产物

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1)改进发酵条件:a、培养基b、建立流加式培养基c、提高供养能力

(2)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菌宿主菌:a、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b、对碳代谢流进行分流c、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d、引入血红蛋白基因

(3)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8.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反相色谱、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

(1)离子交换色谱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

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2)疏水层析HIC: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与固定相上疏水性基团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对蛋白质组进行分离的层析方法。

(3)亲和层析AC:是利用固定化配体与目的蛋白质之间的非常特异的生物亲和力进行

吸附,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

(4)凝胶过滤层析: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对溶液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

液相层析方法。

9.对由基因重组技术所获得的蛋白质药物进行鉴定时,常做哪些项目分析?

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产品的鉴别,纯度,活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一

致性

项目分析主要有:

(1)生物活性测定

(2)理化性质鉴定

(3)蛋白质含量鉴定

(4)蛋白质纯度分析

(5)杂志检测

(6)稳定性考察

(7)产品一致性的保证

10.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分为哪些类型?

分为三类:

(1)贴壁细胞:细胞生长必须有可以贴附的支持物表面,细胞依靠自身分泌的培养基中提供的贴附因子才能在该表面上生长增殖。

(2)悬浮细胞:细胞的生长不依赖支持物表面,可在培养液中悬浮状态生长

(3)兼性贴壁细胞:既可贴附于支持物表面生长,又在悬浮生长。

11.常用的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的种类有哪些?

(1)天然培养基

(2)合成培养基

(3)无血清培养基

12.如何进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大规模培养的方法:

(1)悬浮细胞

(2)贴壁细胞

(3)贴壁—悬浮细胞:a、微载体培养b、包埋和微囊培养c、结团培养

大规模培养的操作方式:

(1)分批式操作

(2)半连续式操作

(3)灌流式操作

13.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求?有哪些类型?特定是什么?

动物细胞反应器具备的基本要求:

(1)制造生物反应器所采用的一切材料,尤其是与培养基,细胞直接接触的材料,对细胞必须是无毒性的。

(2)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必须使之具有良好的传质、传热和混合的性能

(3)密封性良好,可避免一切外采的不需要的微生物污染。

(4)对培养基环境中多种物理化学参数能自动检测和调节控制,控制的精度高,而且能保持环境质量的均一。

(5)可长期连续运转,这对于培养动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显得尤其重要。

(6)容器加工制造时要求内面光滑,无死角,以减少细胞或微生物的沉积。

(7)拆装,连结和清洁方便,能耐高压蒸汽消毒,便于操作维修

(8)设备成本尽可能低。

反应器类型及特点:

(1)搅拌罐式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是悬浮细胞培养,微载体培养,微囊和巨载体培养以及结团培养

(2)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气体通过装在罐底的喷管进入反应器的导流管,致使该部液体

的密度小于导流管外部的液体形成循环流。

(3)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占地空间小,产品产量、质量高,生产成本低,不能重复使用,不能耐高压蒸汽灭菌,需用环氧乙烷或其它消毒剂灭菌,难以取样检测。

(4)透析袋或膜式生物反应器:可使细胞达到高密度,又可随意组合进行操作,对产品

进行浓缩纯化。

(5)固定床或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结构简单,装填材料易得。

14.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有哪些不足?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又是单一的 B 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不足:

(1)单克隆抗体均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内可产生人抗鼠抗体,加速了排斥反应,在人体内半衰期只有5-6h ,难以维持有效药物作用靶组织时间。

(2)完整的抗体分子,即Ig 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

治疗浓度。

15 如何制备杂交瘤细胞?

将两个细胞(例如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诱导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具体操作时为了提高成功率会用多个细胞同时杂交,然后筛选出目的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使其有丝分裂

而增值,得到大量目的细胞(杂交瘤细胞)。

16.基因工程抗体有哪些类型?其特性和制备方法有什么不同?

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完全人源抗体、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1)嵌合抗体嵌合抗体(chimeric atibody )是最早制备成功的基因工程抗体。它是由鼠

源性抗体的V 区基因与人抗体的 C 区基因拼接为嵌合基因,然后插入载体,转染骨髓瘤组织表达的抗体分子。因其减少了鼠源成分,从而降低了鼠源性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

并有助于提高疗效。

(2)人源性抗体是将人抗体的CDR 代之以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CDR ,由此形成的抗体,鼠源性只占极少,称为人源化抗体。

(3)完全人源化抗体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Ig 基因敲除,代之以人Ig 基因,然后用Ag 免疫小鼠,再经杂交瘤技术即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

(4)单链抗体是将Ig 的H 链和L 链的V 区基因相连,转染大肠杆菌表达的抗体分子,又称单链FV (single chain fragment of variable region,sFv )。SFv 穿透力强,易于进入局部组织发挥作用。

(5)双特异性抗体将识别效应细胞的抗体和识别靶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制成双功能性抗体,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由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和识别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CTL 细胞、NK 细胞、LAK 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CD3 抗体或CD16 抗体)制成的双特异性

抗体,有利于免疫效应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17.抗体治疗药物有哪些?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

(2)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

(3)毒素偶联的抗体药物

18.抗体诊断试剂有哪些类型?

(1)血清学鉴定用的抗体试剂

(2)免疫标记用的抗体试剂

(3)导向诊断药物

(4)CD 单克隆抗体系列

19.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有什么意义?

原理:

B 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B 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

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 B 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

B 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

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过程

1)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多采用纯系Balb/c 小鼠。免疫的方法取决于

所用抗原的性质。免疫方法同一般血清的制备,也可采用脾内直接免疫法。

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在融合前,骨髓瘤细胞应经过含8-AG 的培养基筛选,防止细胞发生突变恢复HGPRT 的活性(恢复HGPRT 的活性的细胞不能在含8-AG 的培养基中存活)。骨髓瘤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融合前24h 换液一次,使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

3)细胞融合的关键:

1 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

2 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

4)阳性克隆的筛选应尽早进行。通常在融合后10 天作第一次检测,过早容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方法应灵敏、准确、而且简便快速。具体应用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以及所需单克

隆抗体的功能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RIA 法、ELISA 法和免疫荧光法等。其中ELISA 法最简便,RIA 法最准确。阳性克隆的筛选应进行多次,均阳性时才确定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5)克隆化克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克隆化应尽早进行并反复筛选。这是因为初期的杂交瘤细胞是不稳定的,有丢失染色体的倾向。反复克隆化后可获得稳定的杂

交瘤细胞株。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

(1)显微操作法:在显微镜下取单细胞,然后进行单细胞培养。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效率

低,故不常用。

(2)有限稀释法:将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用培养液作一定的稀释后,按每孔 1 个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细胞增值后成为单克隆细胞系。第一次克隆化时加一定量的饲养细胞。由于第一次克隆化生长的细胞不能保证单克隆化,所以为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需经2~3 次的再克隆才成。应该注意的是,每次克隆化过程中所有有意义的细胞都应冷冻保存,以便重复检查,避免丢失有意义的细胞。

(3)软琼脂法:将杂交瘤细胞稀释到一定密度,然后与琼脂混悬。在琼脂中的细胞不能自

由移动,彼此互不相混,从而达到单细胞培养的目的。但此法不如有限稀释法好。

(4)荧光激光细胞分类法:用抗原包被的荧光乳胶微球标记杂交瘤细胞,然后根据抗原与

杂交瘤细胞结合的特异性选出细胞,并进行单细胞培养。

6)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7)大规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增

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该法需用特殊的仪器

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最普遍采用的是小鼠腹腔

接种法。选用BALB/c 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一周后

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的腹水产生,每只小鼠可收集5~10ml 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40ml 。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达数

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

意义:

用于以下各种生命科学实验并具有医用价值

(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2)凝集实验:haemaglutination

(3)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免疫复合物

(4)流式细胞仪:用于细胞的分型和细胞分离。

(5)ELISA 等免疫学检测

(6)BIAcore biosensor:检测Ab-Ag 或与蛋白的亲和力。

(7)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

(8)免疫沉淀:

(9)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

(10)磁珠分离细胞

(11)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酶的分离、纯化、大批量生产及应用。

(2)酶和细胞的固定化及酶反应器的研究。

(3)酶生产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遗传修饰酶研究。

(4)酶的分子改造与化学修饰以及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5)有机相中酶反应的研究。

(6)酶的抑制剂,激活剂的开发及应用与研究。

(7)抗体酶,核酸酶的研究。

(8)模拟酶,合成酶及酶分子的人工设计、合成的研究。

21.固定化酶回合固定化细胞的特点和优点各是什么?怎样制备?

固定化酶的特点和优点:

(1)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3)稳定性显著提高;

(4)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

(5)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固定化细胞的特点和优点:

1.使用固定化细胞省去了酶的分离过程,显著降低了成本。

2.固定化细胞为多酶系统,不需要辅助因子

3.增加了细胞对不利环境的耐逆性,可重复使用。

4.增加了酶的稳定性。

固定化酶制备:

(1)吸附法:

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简单的方法。酶与载体之间的亲和力是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和氢键等。

(2)包埋法:

将酶包埋在高聚物的细微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化方法。前者又称为凝胶包埋法,酶被包埋成网格型;后者又称为微胶囊包埋法,酶被包埋成微胶囊型。

(3)共价键结合法:

将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4)交联法

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由于酶蛋白的功能团,如氨基、酚基、巯基和咪唑基,参与此反应,所以酶的活性中心构造可能受到影响,

而使酶失活明显。但是尽可能地降低交联剂浓度和缩短反应时间将有利于固定化酶活力的提

高。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

一种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甲烷利用细菌Methylomonas sp.GYJ3,在可供给微生物能量的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辅以无机培养基进行培养;

b.培养好的菌体细胞离心后用无机培养基悬浮,加入到硅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制成的溶胶

中,待溶胶凝固变成凝胶后,就制得了包埋的细胞,将包埋细胞置于低温环境中以增加包埋

强度;

c.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包埋细胞的杂质,充入可给微生物提供能量的相应的甲烷与空气的

混合气体,在摇床上培养48-120 小时。

22.为什么要对酶进行化学修饰?

(1).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核酸酶性对于临床应用很重要;

(2)提高酶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

(3)提高酶蛋白的靶向性;

(4)提高酶蛋白效力。

23.何谓分子印迹?分子印迹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分子印迹: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

应用范围:

(1)用于化学仿生传感器

(2)色谱分离

(3)固相萃取

(4)天然杭体模拟

(5)模拟酶催化

(6)控缓释药物

24.有机相酶反应的定义及其优点是什么?

有机相酶反应:是指酶在具有有机溶剂存在的介质中所进行对的催化反应。

优点是:

(1)增加疏水性底物或产物的溶解度。

(2)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

(3)可抑制有水剂中分离纯化产物。

(4)酶不溶于有机介质,易于回收再利用。

(5)容易从低沸点的溶剂中分离纯化产物。

(6)酶的热稳定性提高,PH 的适应性扩大。

(7)无微生物污染。

(8)能测定某介质中反应时,通过改变溶剂,能够控制底物的特异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

选择性,并可以催化某些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25.何谓人工模拟酶?

人工模拟酶:是指根据酶的作用机理,用各种方法人为制造的具有酶性质的催化剂。

26.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发酵工程研究内容涉及:菌种的培养和选育、菌的代谢与调节、培养基灭菌、通气搅拌、溶

氧、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过程各种参数与动力学、发酵反应器的设计和自动控制、产品的

分离纯化和精制等。

27.微生物菌种诱变使用的主要诱变剂有哪些?它们的诱变机制是什么?

(1)物理诱变剂:主要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和超声波等。

(2)化学诱变剂:金属离子、一般化学试剂、生物碱、抗代谢物、生长刺激素、抗生素及

高分子化合物、杀菌剂、染料等。

诱变机制:1、碱基的类似物诱发突变

2、改变DNA 的化学结构

3、结合到DNA 分子上诱发移码突变

4、紫外线及其他射线引起的DNA 分子的变化

28.微生物发酵主要有哪些方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一)分批发酵:是将全部物料一次投入到反应器中,经灭菌,接种,经过若干时间的发酵

后再将发酵液一次放出的操作方式。

特点:

(1)对温度的要求低,工艺操作简单;

(2)比较容易解决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问题;

(3)对营养物的利用效率较高,产物浓度也比连续发酵要高

(4)人力、物力、动力消耗较大;

(5)生产周期较长

(6)生产效率低

(二)补料分批发酵: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

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

术。

特点:

(1) 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 可以减少菌体生长量,提高有用产物的转化率;

(3) 菌种的变异及杂菌污染问题易控制;

(4) 便于自动化控制

(三)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特点:

(1)设备的体积可以减小;v

(2)操作时间短,总的操作管理方便,便于自动化控制;

(3)产物稳定,人力物力节省,生产费用低

(4)对设备的合理性和加料设备的精确性要求甚高;

(5)营养成分的利用较分批发酵差,产物浓度比分批发酵低

(6)杂菌污染的机会较多,菌种易因变异而发生退化。

29.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

(1)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加快,发酵反应的速率加快。当超过最适温度范围以后,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温度也能影响生物合

成的途径。例如,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但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而不合成金霉素。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

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因此,要保证正常的发酵过程,就需维持最适温度。但菌体生长和

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如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产生抗生素的最适温度是28 ℃。通常,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不同菌种各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采取分段控制。

(2)pH pH 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如果发生

变化,膜的透性也会改变,从而有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此外,pH 还会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等。因此,应控制发酵液的pH。但不同菌种生长阶段和合成产物阶段的最适pH 往往不同,需要分别加以控制。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

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的pH 必然发生变化。如当尿素被分解时,

发酵液中的NH+4 浓度就会上升,pH 也随之上升。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在发酵液中添加

维持pH 的缓冲系统,或通过中间补加氨水、尿素、碳酸铵或碳酸钙来控制pH。目前,国内已研制出检测发酵过程的pH 电极,用于连续测定和记录pH 变化,并由pH 控制器调节酸、碱的加入量。

(3)溶解氧氧的供应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从葡萄糖氧化的需氧量来看, 1 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需 6 mol 的氧;当糖用于合成代谢产物时,1 mol 葡萄糖约需 1.9 mol 的氧。因此,好氧型微生物对氧的需要量是很大的,但在发酵过程中菌种只能利

用发酵液中的溶解氧,然而氧很难溶于水。在101.32 kPa、2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 mmol/L。在同样条件下,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仅为0.20 mmol/L。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

溶解度还会下降。因此,必须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大量的氧,经搅拌,可以提高氧在发酵液

中的溶解度。

(4)泡沫在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及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分解等,都有可能产生泡沫。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泡沫是正常现象,但过多的持久性泡沫对发酵

是不利的。因为泡沫会占据发酵罐的容积,影响通气和搅拌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代谢异常,因而必须消除泡沫。常用的消泡沫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安装消泡沫挡板,通过强烈的机械振荡,促使泡沫破裂;另一类是使用消泡沫剂。

(5)营养物质的浓度发酵液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特别是碳氮比、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浓度,会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如在谷氨酸发酵中,NH+4 浓度的变化,会影响代谢途径(见谷氨酸发酵)。因此,在发酵过程中,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30.如何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种纯化和扩增特定DNA 片段的方法。常含有目的基因,用体外重组方法将它们插入克隆载体,形成重组克隆载体,通过转化与转导的方式,引入适合的寄主体

内得到复制与扩增,然后再从筛选的寄主细胞内分离提纯所需的克隆载体,可以得到插入

DNA 的许多拷贝,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

微生物简答题 ()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 coli 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芽孢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铁丝菌 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生物化学(药学72学时)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执笔人:朱利娜 审定人:方振伟 学院负责人: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820003 学分:4分 学时:72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医学遗传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二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实际应用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和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密切联系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的实际。 Introduction COURSE CODE:B82003 UNITS OF CREDIT:4 HOURS OF CREDIT:72 REQUIRING COURSE: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Biopharmacyand Pharmacokinetics,Microbiotic and Biochemical Pharmacy SUITED PROGRAM:Pharmac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4 Years) Biochemistryis the study of life on the molecular level. Life, at its most basic level, is a biochemical phenomenon including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self-refresh (metabolism)and self-replication and self-assembly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life science. Lots of wonders are being created, and explosive information is being provided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 a window ope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science. Thus, the knowledg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hi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chemical molecules and reactions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lucidations of the nature of live phenomenon on the molecular level, is essential to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also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pursue their scientific career in the future.

药学考研,热门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药学考研,热门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药学的考研反向:1.药物分析2.药理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4.药剂学5.药物化学6.制药工程学7.临床药学8.微生物与生化药学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药学信息学11.药事管理。药学方向考研的科目每个学校都不太一样。 中山大学要考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0药理学综合 参考书目: 650 药理学综合:报考药理学专业的考生参考:①《分子生物学》,版本参照913分子生物学。②《药理学》(第五版),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F3308 药理学前沿:①《药理石岩方法学》,徐淑云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②《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张均用,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③《药理学前沿》,魏尔清,科学出版社,1999。 安徽医科大学要考科目: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第六版,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第五版,药物化学郑虎主编第六版,药剂学崔德福主编第六版,药事管理学吴莲主编第四版;全是人民出版社的 南京医科大学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69药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生理学、有机化学各占1/3) 参考书:《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钧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吴博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有机化学》(上、下册)(修订版)胡宏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第二版)徐叔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理学》(第五版)李端主编、殷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医科大学考研科目: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③306西医综合或602化学综合 研究方向:01临床药理学02药物分析03临床药理及药代动力学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 coli 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2)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芽孢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铁丝菌

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

2020-2021南开大学药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2020-2021南开大学药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南开大学药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南开大学的介绍,院系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药学考研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南开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被誉为“学府北辰”。 二、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065药学院 学术型拟招生人数(拟接受推免人数):95(45) 全日制专业学位拟招生人数(拟接受推免人数):38(23) 学术型招生计划含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生计划7人,含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招生计划68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中含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生计划11人。

085235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研究方向: 01应用药物化学 02微生物酶工程与制药工程 03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 04细胞培养工程与蛋白质表达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制药工程 100701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01糖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02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04药物分析与药物传输 05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 06天然活性物质与先导化合物

南开大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2012-2019真题-70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一、名解 1. Continuous cell line 连续细胞系 2. Plant protoplast 植物原生质体 3.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4.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5. Intron 内含子 6. Apoptosis 细胞凋亡 7. Meiosis 减数分裂 8. 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 9.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0.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11.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12.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13. Oncogene 癌基因 14. Mitochondria 线粒体 15.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 16. Epitope 表位;抗原决定部位;抗原决定基 17. Metastasis 转移灶 18. Pseudogene 假基因;假性基因 19. Transposon 转座子 20.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 二、简答 1.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过程。 2.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3.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 4.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和作用机制 5.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6.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7.细胞内微管的功能有哪些? 8.简述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哪些? 9.密码子的偏好性。 1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三、论述 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以及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2.什么是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为什么基因工程中既需要克隆载体也需要表达载体?他们各需要哪些功能元件? 3.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4.结合信号假说,蛋白分选信号介绍糖基化分泌蛋白翻译后转运的过程。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计18 分)

微生物期末考问答题及答案

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扩散。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借助载体,后者需要借助载体进行。主动运输是指将营养物质逆自身浓度梯度由稀处向浓处移动,并在细胞内富集的过程,分为简单的主动运输和基团转移。 2、协同反馈抑制与合作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的第一酶的反馈调节方式。而合作反馈抑制是指两种末端代谢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到比一种末端产物大得多的抑制作用。包含体与伴孢晶体:包含体是某些感染了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而伴孢晶体是某些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的蛋白晶体。两者都能作为生物农药。 3、中间体与线粒体 中间体:细菌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一个或数个不规则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称为中(间) 体,相当于去核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的功能,同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与核分裂。 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棒状细胞器,参与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所具有遗传的独立性。 类病毒与病毒 : 类病毒是当今所知道的最小、只含有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病毒也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病毒比前者大,同时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一般不能通过种子传播。 4、好氧与厌氧 答:好氧:大多数微生物需要在有充足的利用氧供应,才能很好的满足生长的需要。 厌氧: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不能利用氧,,而且只能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因为氧对它们的生长有害。 5、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物理、化学条

药学考研

药学的考研反向:1.药物分析 2.药理学 3.药物代谢动力学 4.药剂学 5.药物化学 6.制药工程学 7.临床药学 8.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药学信息学 11.药 2 药理学:现在一般都是考药学综合了,各个学校不一样的,你要根据具体想考的学校的大纲来确定,基础课像: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很多学校都考的,也有的学校选择专业课,比如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等! 学校排名

B+等(25 个):吉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温州医学院、南华大学、暨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昆明医学院、青岛大学 B 等(28 个):成都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广东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广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同济大学、贵阳医学院、烟台大学、东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北大学、徐州医学院、河南大学、潍坊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宁夏医学院、辽宁医学院、皖南医学院 中山大学要考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650 药理学综合 参考书目: 650 药理学综合:报考药理学专业的考生参考①《分子生物学》,版本参照 913 分子生物学。 ②《药理学》(第五版),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F3308 药理学前沿:①《药理石岩方法学》,徐淑云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②《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张均用,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③《药理学前沿》,魏尔清,科学出版社,1999。 安徽医科大学要考科目: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第六版,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 编第五版,药物化学郑虎主编第六版,药剂学崔德福主编第六版,药事管理学吴莲主编第四版;全是人民出版社的 南京医科大学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一③669 药学基础综合 (生物化学、生理学、有机化学各占 1/3)参考书:《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钧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姚泰、吴博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版;《有机化学》(上、下册)(修订版)胡宏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药理学》(第二版)徐叔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研专业解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考研专业解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一、专业介绍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是一门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来研究生化药物的一门新的学科。是药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方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药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理论和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具有从事药学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生物技术制药、天然产物制药的能力,能胜任高等教育、科研开发以及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学业基础和开拓创新的素质基础。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 1、研究方向 01微生物药物和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02微生物药物和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制造工艺技术及制造鉴定规程研究 03生物分离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生物药物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04基因药物与基因治疗 05生物药物分析及其体内过程监测 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 三、推荐院校 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 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 四、该专业研招单位索引 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医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 五、就业方向 可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方面的教学、科研以及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材料的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相同一级学科下其他相关专业 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 六、课程设置(以重庆工学院为例)

微生物32道问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的分类(按大小、结构来分)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细胞壁有何差异 青霉素++ + 溶菌酶++ + 3、何为细菌L型,它的成因和特点是怎样的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特点: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大多为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致病力。 4、细菌特殊结构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意义如何 荚膜: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形成生物膜 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有关;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性菌毛传递质粒 芽胞:有强大的抵抗力;致病性;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5、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把细菌分为哪几类;专性厌氧菌厌氧的原因 (1)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专性厌氧菌厌氧的原因: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 6、细菌个体及群体的繁殖规律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一条生长曲线。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7、生长曲线的分期及各期的应用 生长曲线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选对数期的细菌;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8、IMViC试验是哪几个试验,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试验结果是怎样的 I:吲哚试验M:甲基红试验Vi:VP试验C:枸橼酸盐于鉴定肠道杆菌,大肠埃希菌+ + - - 9、热原质的定义及特点 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 min),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10、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定义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11、在同等温度下,湿热灭菌法为何优于干热法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学科代码:100705)(2017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 2、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基因克隆、基因工程制药及微生物药学等研究的能力和相关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4、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骨分子生物学 2、生物光子学 3、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4、生物技术药物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课程学习为主,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完成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培养方式 第一学期完成集中授课的课程学分,第二至第六学期在培养单位实验室完成论文研究。 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专业课为医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学,共80学时,5学分。要求硕士生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专业课学习方式以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以辅导和讲座为辅。考试方式为闭卷,主要考核基础理论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及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反义技术、核酶、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微生物学总论、微生物学各论、微生物检测技术、基因工程学原理、基因芯片等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等。 专业英语要求硕士生掌握本学科常用的专业词汇,并达到熟练运用。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学期间要求阅读15万~20万字的英文文献,写出2篇与本专业有关的综述(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占成绩的50%。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为翻译2000字左右的专业文献资料(2小时占50%)。 六、实践环节(必修) 1、文献阅读与综述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与本专业相关书籍和中外文文献,完成不少于2篇的书面综述报告。 2、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本学科常规的学术活动,听报告的总次数10次以上,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鼓励硕士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学术会

药学生物化学思考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 精品文档第一章糖的化学 1.糖的概念及生物学作用 概念: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生物学作用: 1.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糖原、葡萄糖等 2.具有结构功能。纤维素、壳聚糖、粘多糖等 3.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功能。戊糖、FDP、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肝素等 2.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掌握几种二糖中单糖成分,多糖种类 糖的分类(根据含糖单位的数目) ?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寡糖(oligosaccharide): 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含2~6个单糖)。 ?多糖(polysaccharide):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很大,均无甜味 也无还原性。 二糖:两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蔗糖(sucrose) G+F 麦芽糖(maltose)G+G 乳糖(lactose)G+Gal 多糖:复合糖。 3. 多糖分类(来源分类) 1.植物多糖:水溶性多糖:(如当归、枸杞、大黄、艾叶等)多糖。 水不溶性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2.动物多糖:多为水溶性粘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猪胎盘脂多糖等 3.微生物多糖:香菇、茯苓、银耳等的多糖 4.海洋生物多糖:甲壳素、螺旋藻多糖等。 6. 多糖提取方法分几类来进行? 第一类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液。主要是胶类,如木聚糖、半乳聚糖 第二类易溶于温水,难溶于冷水的多糖。 第三类黏多糖的提取(组织中黏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1)碱液抽提法:(据糖肽键对碱不稳定) 软骨中提取软骨素即用此法。 (2)蛋白水解酶消化法:组织中释出粘多糖的方法(蛋白水解酶:木瓜蛋白酶及链霉蛋 白酶) 。 **7. 多糖基本纯化方法有几种?原理? 1.分级沉淀法:乙醇分级沉淀分离各种硫酸软骨素。 2.季铵盐络合法:表面活化剂与粘多糖聚阴离子形成络合物,水不溶(低离子强度)。 3.离子交换层析:利用pH及盐浓度梯度分离各种多糖。 4.制备性区带电泳:利用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区分。

微生物问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问答题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试比较G+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答: 2.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理学意义? 答:(1)荚膜:a,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的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鞭毛: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根据细菌能否运动(有无动力),鞭毛的数量。部位和特异的抗原性,可用于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 (4)芽胞:细菌的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是否将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答:(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含量高,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 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微生物问答题

微生物问答题 1.含碳有机物分解转化特点 2.纤维素分解微生物有哪些 3.参与淀粉向乙醇转化中的微生物 4.木质素降解微生物主要类型 5.硝化、氨化、反硝化、固氮作用 6.硫化、反硫化作用 7.硫循环与水体黑臭、管道腐蚀的关系 8.自然界磷化氢形成机制 9.水管铁锈形成机制 10.甲基汞的形成机制 11.污水微生物处理的形式 12.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体组成,菌胶团细菌优势类型 13.活性污泥对有机物处理的3个步骤 14.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15.好氧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类型及其功能 16.好氧生物膜对有机物的净化过程 17.有机物厌氧降解为甲烷的三价段四类群理论 18.污水生物脱氮及其类型 19.聚磷菌特性及污水生物除磷过程机制 1、含碳有机物分解转化特点 答:微生物对含碳有机物的分解转化特点 1)纤维素、淀粉、脂肪等:易降解;分解微生物类型多样,自然界广泛存在;分解速率快,循环速率快 2)木质素:较难降解;分解微生物类型以真菌为主;分解速率较慢,循环速率慢 3)石油烃、芳香烃:难降解;分解微生物种类单一,需特别驯化;分解速率很慢,循环速率非常慢 2、纤维素分解微生物有哪些 答:1)细菌: A、好氧纤维素分解菌中,黏细菌最多,有生孢食纤维菌、食纤维菌及堆囊黏菌。革兰氏阴性菌,生孢食纤维菌中的球形生孢食纤维菌和椭圆形生孢食纤维菌较常见; B、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C、厌氧的有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Clostridium cellobioparum)、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是专性厌氧菌。 2)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3)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3、参与淀粉向乙醇转化中的微生物 答:根霉和曲霉是糖化菌,先转化为葡萄糖,接着由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4、木质素降解微生物主要类型 答: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是: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生化重点整理

选择题出题点: 20种氨基酸各自的特点和碱基 蛋白质,核酸变性的特点 测定蛋白质含量与分子量的方法原理 各类连接键,结构稳定的键 二级结构特点 PI的计算,氨基酸解离分析 分析方法原理:凝胶层析,电泳,离子交换等 单抗,多糖,疾病原因 酶活力,比活力,Km,(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效应 代谢:限速酶,场所,转运,重要联系点代谢物 抑制剂,呼吸链,限速酶 过程:EMP,TCA,尿素循环,β氧化 血浆脂蛋白种类作用 名词解释 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变性核酸的增/减色效应 Tm α螺旋β折叠DNA双螺旋结 构tRNA的三叶草结构碱基互补原则 蛋白质的结构域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米氏常数米氏方程变构酶变构效酶活 力固定化酶同工酶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的竞争性抑制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粘多 糖TCA循环乳酸循环糖异生作用 酮体必需脂肪酸必需氨基酸β氧化尿素循环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一碳单位半保留复制遗传中心法则 遗传密码冈崎片断转录逆转录基因表达核蛋白体循环抗代谢物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药物 单克隆抗体基因文库cDNA文库核酸的杂交分子病基因敲除DNA芯片核酸复性蛋白质印迹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 问答(有些和名解重复)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 固定化酶的概念制备方法及优点 β氧化与脂肪酸合成的比较 乙酰CoA的来源去路及在细胞内的定位 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磺胺药与抗菌增效剂的抗菌机制 现代生物技术的定义主要内容及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哪些生化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设计研究 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及基本原理 糖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 糖酵解与糖异生的比较 酮体的生成利用及意义 尿素循环过程,特点及意义 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 RNA转录过程 重组DNA技术概念过程及应用

2019年北中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 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2016年10月29日,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教授为首任院长,史渊源教授为常务副院长,卢涛教授、王建勋教授为副院长,现任党总支书记为姜苗同志,党总支副书记为许珊同志。 自创办之日起,生命科学学院广泛招贤纳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积极引进具有多种交叉学科背景的国内外专家团队、海外教授学者。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9名、讲师/助理研究员2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55名,包括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伊利诺斯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引进的8名留学归国人员。 学院目前共有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35人。下设4个教学机构、3个科研中心以及学院综合办公室。4个教学机构为: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免疫与微生物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3个科研中心为:整合医学中心、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所、医学气功研究所。同时拥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上数据截止到2018年11月5日)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学院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逐渐深入,与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十余个科研团队展开积极探讨与相关合作。 生命科学学院的创立,将聚焦于传统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发展方向。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学院正加快步伐,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知名度高的一流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介绍

微生物 问答题总汇

问答题 五、问答题:(22分,每题分值如下) 1、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6) 答:原理: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之一,其原理是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CVI dye complex)。G+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4分) 1min 1min 步骤:细菌涂片+结晶紫染液→冲洗+卢哥氏碘液→冲洗(吸干)+95%乙醇(脱 1min 未脱色(兰紫色)+沙黄(番红)→兰紫色→阳性(G+) 0.5min 色)→冲洗1min 脱色(无色)+沙黄(番红)→红色→阴性(G-) ――――――――――――――――――(1分) 注意事项:(1)95%乙醇(脱色)时间0.5min是最关键步骤; (2)取菌量合适,涂片薄而均匀; (3)菌龄以18h为宜; (4)染色时间:1min,1min,0.5min,1min。―――――――――(1分) 2、单细胞微生物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对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何 指导意义。(6) 答:单细胞微生物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 (1)延滞期: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形态变大,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①接种龄:采用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而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期较长;②接种量: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③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延滞期较短;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延滞期较短。―――――――――――――――——————(1.5分)(2)指数期: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细胞进行平衡生长,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影响指数期代时长短的因素主要有:①菌种: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②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③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④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指数期微生物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1.5分)(3)稳定期: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零,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这时的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①营养物质被消耗不能满足生长需要;②代谢废物或有害物质积累到抑制生长水平;③pH、氧化还原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稳定期是发酵生产中以菌体为终产品的最佳收获期;某些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在此阶段,某些细菌的芽孢也发生在此阶段,故又称作代谢产物合成期;导致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改进。—————(1.5分)(4)衰亡期:生长速率常数R为负值,微生物个体的死亡速度超过新生的速度,整个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补充营养和能源,以及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死亡期细胞的死亡速率,延长细菌培养物的存活时间。—――――――――――――(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