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

合集下载

常玉——中国马蒂斯

常玉——中国马蒂斯

为了更好 地 阐释意 象油画 的创作 实践 ,下面 选择 部分 有代 表性 的中国油画 家及其 作品进 行简m f述 。 _z q 虽 然 同 为留 学西 域 的 早 期油 画家 ,但 常 玉显 然 没 有徐 悲 鸿 、刘 海粟 、林风 眠等 人在 中国 的影响 力 。不过 。他 的个 陛 , 他 的经 历 ,他 的艺术 ,同样有 着不可 磨灭 的传奇色 彩。
约 1 4 年代 作 90
1 艺术博览 Alxo 4 lEp
Ar t tS or

上图 《 猫与 雀》常 玉 佳 士得 2 0 成 交价4 1 7 港元 09 203 中图 《 中牡 丹》 常玉 1 5 油彩 7 6 c 盆 5 9 8 5m x
下图 《 裸女 》 常玉作 品
常玉 仕女 泥 塑 手 绘 釉 彩
4 1 5x8 m 1x 2 c
有 人称 常 玉 是近 代 中 国画 坛 的 一个 “ 异数 ” ,他 的确 可 以称得 。常玉 原名 常有 书 ,号 幼书 ,10年 生于 四川顺 庆 的一 91
个富 商家 庭 。1 1 年 入上海 美术 学校就 读 ,1 2 年勤 工俭 学赴 97 91
应 该 为 “ 国 ”独 有 。 也就 是说 , “ 象油 画 ” 必然 与 “ 中 意 中
国”有 所渊源 ,它属于 “ 中国” ,也同样属 于 “ 世界” 。 对 于现 当代 中国油画 发展 来说 ,意象 油画 不是唯 一式样 ,


却 是其 中的一 种必然 趋 向。在 文化审 美 的现 代性 突 围中 ,中国 画 与油画 、新 与旧 、传统 与改 良 、东 方与 西方 、古典 与现 代 ,
另外 ,在东 西方艺 术 的交融 中 ,一 个创作 群体 也在这 项 自 觉 与非 自觉 情境 下 的创建 “ 工程 ”中 发挥 着积 极 的作 用。具 有

分析野兽主义绘画风格并列举代表画家及作品

分析野兽主义绘画风格并列举代表画家及作品

分析野兽主义绘画风格并列举代表画家及作品【简析】此题简述野兽主义的概念、绘画特点、马蒂斯的绘画特点、《舞蹈》《红色和谐》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亦译为“野兽派”。

在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展出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

这群艺术家被批评家路易·沃塞尔戏谑地称为“野兽”,从而“野兽主义”得名。

野兽主义是一个很松散的团体。

他们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实际上,野兽主义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

该流派强调用扭曲夸张的形体、狂放的笔触鲜艳刺目的色彩平涂和鲜明自由的轮魔线造型,保持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尤其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属于泛表现主义范畴。

1908 年左右解散。

主要成员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安、卢奥、杜菲等。

马蒂斯绘画特点:是野兽主义的主将,20世纪初,马蒂斯的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他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他画面上特有的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

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

早期的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妇人》《奢华、宁静和愉悦》《生命的快乐》《华丽》《红色和谐》《舞蹈》《音乐》等。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

除作油画、壁画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书籍插图家。

晚年创作了不少剪纸,有的剪纸尺幅很大,用来装饰墙面,犹如壁画。

图片《舞蹈》:色彩和线条就像词语之间激情的结合,体现着色和构图结合的情趣。

线条是舞蹈流动的痕迹,而色彩使得抽象画面更为干净。

线条和色块在马蒂斯那里非常合乎美感地融合起来,它所产生的空间感让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态。

五个舞者相互协作,群舞的一致性让舞蹈自然产生生命感和由此带来的喜悦。

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和烦恼沮丧的内容,只是一种欢《舞蹈》马蒂斯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

西方绘画中色彩技法表现论文

西方绘画中色彩技法表现论文

探索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技法表现摘要:色彩是西洋绘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

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奥妙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

关键词:科学;平面色块;装饰性;精神性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3-02一、前言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

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

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重要,十七世纪的画家们视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

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

由于从牛顿时代开启了科学观念,印象派的画家们依此为理论,在观察之中发展出了至今仍影响画坛的诸多画法,例如物体的暗部可用互补色描绘、影子可添加蓝紫色、物体依照光线的颜色变化,印象派的画家根本是为了光线与颜色在创作。

等到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用色的方法更是随心所欲,开始展现出主观的个人色彩,之后的野兽派更经过后印象派的洗礼,而继承了这个观念,画面的平面化与装饰性风格,让文艺复兴以来的明暗素描概念,在画面上的地位,从此让给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马蒂斯对“东方主义”绘画传统的扬弃

马蒂斯对“东方主义”绘画传统的扬弃

马蒂斯对“东方主义”绘画传统的扬弃20世纪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对东方一样也有着高度的酷爱,他从东方吸收的养分在学习进程中从初期狂野的艺术风格慢慢转向宁静和谐。

在那时“东方主义”绘画传统盛行的欧洲,马蒂斯因其特立独行的风格成为核心,1910年在观看了在慕尼黑轰动一时的艺展后马蒂斯对东方产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也是1912年―1913年马蒂斯前后两次来到摩洛哥进行创作的直接缘故。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东方题材的绘画作品。

马蒂斯曾经说过他深受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阻碍,这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发觉。

德拉克洛瓦无疑是“东方主义”绘画传统中重要的一环,那么,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是不是与“东方主义”绘画传统有着紧密,乃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呢?关于这一点,在那时的法国也是颇具争议的。

一方面,西方评论界否定马蒂斯在摩洛哥创作的作品中包括“东方主义”绘画传统的因素,要紧有两个缘故。

第一,就马蒂斯本人而言他以为自己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前位性和现代性,并非等同于传统的“东方主义”绘画,他在《画家笔记》中就曾提到:“那些偏执地仿效人家,并成心识的漠视真像的人们是远离真实的。

固然,画家在试探时,他应当了解他的画是虚拟性的,可是当他在作画的时候,他就应当为如此一种感觉支配:他在摹绘一个真像。

而且,当他即便不能依照真像时,他也应当坚信,他如此做事为了更充分的表现真像。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马蒂斯极力想表达和描述出事物的真像,这点和“东方主义”绘画那种不在意真像,只在意知足自身利益和需求的行为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他也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

当法国的画家们把作品送到“东方主义画家沙龙”希望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时(那时法国的上流社会把收藏东方主义题材绘画作为一种时尚),马蒂斯选择不参加该协会的沙龙展。

他的这种做法在专门大程度上阻碍了评论家们对他的作品的判定。

他们大体上都以为马蒂斯的画作不属于“东方主义”绘画的范围。

因为马蒂斯舍弃了传统的学院派画法,采纳了现代派画法,而且在他的作品中缺少奇闻轶事的题材,这种题材恰正是“东方主义”绘画的典型特点之一。

马蒂斯绘画风格中的平面装饰性与东方元素

马蒂斯绘画风格中的平面装饰性与东方元素
更 加 深入 的 了解 。
作用价值 的地 位。在 1 9世纪下半 叶 , 追求纯视觉 审美 功能已
成为这一 时期 的一种普遍 的艺术思想 ,绘画 的叙事 的功能性
四、 在“ 安 乐椅” 中结束
从摩 洛哥 回巴黎之 后 ,马蒂斯的画风在这个时期是对摩 洛哥的时期衍生 , 随后迎来 了他绘 画生涯 中著名 的尼斯时期 , 1 9 4 3 —— 1 9 5 4年 , 他 的绘画与剪纸艺 术的精致形式 与柔 美色 彩不 断增加 。 马蒂斯认 为剪纸艺术是他所找到 的最简单 、 最直 接 的 自我表达方式 。剪 纸艺 术可以说是马蒂斯对平面装饰性 追求 的极致 , 他 根植 于“ 艺术是一种装饰 ” 的绘 画理念 , 具体展 现 了物象 的 自然本质 , 洋溢着美丽浪漫 的异 国风情 , 创造高度
转瞬即逝的印象单纯反 映的只是一时 的刺激 。 马蒂斯也将 “ 平 面”纯艺 术性 的斗争引到了一个能够不受打扰地放射 出它 的
当成一种流行 的趋 势 , 而 马蒂斯则 采用 接近抽 象的创作方法 , 表达内心对东方事物的真情流露 。整篇文章一直 围绕着 马蒂
斯与欧洲传统 的“ 东 方主义 ” 所展开 的 , 其 中提 出了许多 的问 题, 并且给予 了解答 , 让 我对马蒂斯的“ 东方情结 ” 的根源有 了
1 9世纪 和 2 0世纪初一些 画家认为应该恢 复“ 平 面装饰 ” 的功
能 。马蒂斯也成为其 中的一员 , 而这种平面化 的追求 , 正是马
蒂 斯 一 生 探 求 的 中心课 题 。
二、 关于马蒂斯绘画平面装饰性 的研 究
经历过昙花一现的野兽派之后 ,马 蒂斯致力 追求一种平 衡 、纯粹与宁静的艺术。他转 向高度色彩与装饰性 的简约画

浅析马蒂斯的绘画风格特征与艺术本质

浅析马蒂斯的绘画风格特征与艺术本质

浅析马蒂斯的绘画风格特征与艺术本质摘要:二十世纪的西方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更加关注人类自身情感的表达,其中野兽派以其单纯的色彩、简洁粗犷的造型及强烈的视觉冲击为特点的作品出现。

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受印象派的影响极大,并吸收东方艺术与非洲艺术的表现形式,形成“纯粹化”的艺术主张。

作品色彩鲜明强烈,笔触突出有力,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有主观随意性,追求画面的装饰感和形式感。

马蒂斯必生追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他的艺术理念对传统绘画的理论与实践突破有着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马蒂斯;线条;主观色彩;纯粹化;艺术本质一.绘画风格特征(一)简洁强烈的线条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是人们观察和描绘世界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形式多样,在不同画家的笔下表现形式也是多样。

马蒂斯作品中原始和简练的线条,是他探索实验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更加直击观者内心。

头像,脸谱,杂技演员,梧桐树等是马蒂斯作品中常见的表现题材,他将来自东方的毛笔线条画发挥到了极致,“通过极简的手段达到最有说服力的效果。

”是他始终追求的艺术和精神境界。

莫罗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

”这种简单是从缜密、繁复的思考提炼出来的回复。

马蒂斯灵动简洁的线条融入了东方绘画中线条的优秀因素及精神内涵,致使他的线条具有了情感性,装饰性和节奏性的倾向。

马蒂斯晚期开始完全用线条表现主题,不断追求新的表现形式。

此时他的作品已没有了色彩装饰的效果,只剩下间接地勾勒和强烈的表现。

在作品的创作中,他将素描和绘画同时进行,极度简练的线条使画面显得更加纯粹,除去鲜明的色彩,所创作的绘画反而达到了他一直追求的艺术的本质。

从马蒂斯的作品来看,线条在勾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通过毛笔线条粗与细的细微变化来突出事物和人物轮廓,以此来代替绘画中的光与影,明与暗的对比。

马蒂斯在晚年从中国绘画中找到了新的绘画语言,他用最简单的手段去表现画面的丰富性。

从色彩角度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

从色彩角度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

106从色彩角度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文/杨杰摘要: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突破传统色彩的表现方式,通过将个人情感与色彩揉和在一起,开辟了色彩艺术语言表现方式的新领域,丰富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强化了西方近现代画家的色彩个性,同时也对后续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及现当代艺术在色彩语言的表达方式方面提供了开创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色彩;情感;构成;装饰一、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在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色彩成为了画面情感表达、视觉感受和画面组成关系的主导力量,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有感觉,是经由颜色,我的画将永远藉由颜色来组织”。

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是注入了个人感受、情感的,二是色彩在作品中起到了组织画面的作用。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马蒂斯作品中所呈现的色彩是一种带有个人感情的色彩。

感情色彩的产生要求艺术家要有敏锐的色彩感觉,在透彻领悟色彩内在本质的基础上,从自身感受出发,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个性色彩,将需要表达的对象与作者的心灵产生沟通,使得色彩本身生发出生命力、感染力和冲击力,让色彩在情感的抒发中迸发出绚丽的光芒。

《鱼缸前的女人》所描绘的是年轻的女子双手交叉支撑在桌面上,双目注视这鱼缸中游动的鱼儿,专注而若有所思,桌面上随意摆放着松果,背景是家居生活中的窗格以及草绿色的窗帘。

从画面整体氛围上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带有一种忧郁的心理,没有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反而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正如画中的人物,看似专注的盯着鱼缸中游动的鱼儿,可思绪早已神游于画面之外。

马蒂斯在色彩方面选择了以冷色调为主,很好的烘托了作品中人物的安静而略带忧伤的情感,从情感的传达与色彩的运用方面来看,无疑是相得益彰的。

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马蒂斯作品中对于色彩的感受和描绘,看似随意涂抹,杂乱无章,甚至有种儿童式的描绘,实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奔放有力、纯粹而直接等情感,这些情感的体现都是源自于色彩本身的张力以及画面中色彩的组织,当第一眼看马蒂斯的作品时,往往最先接收到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在近似平涂的色彩块面里展现出的是色彩的自由、色彩的强烈对比、色彩的装饰意味等等。

马蒂斯《舞蹈》

马蒂斯《舞蹈》

强烈色彩的呼唤——论马蒂斯的《舞蹈者》野兽派是西方20世纪前卫美术运动中最早的一个派别。

他们继续了后印象主义、凡.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朗﹑简洁的意境。

也有人认为,野兽派只是一个松散的艺术流派,一个特别注意线条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缚的阶段。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标志性人物。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精神领袖。

在色彩上的创造性不容置疑有莫罗色彩的影响。

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早年在罗浮宫认真临摹过普桑、华托和弗拉戈娜尔的画,探索这些色彩大师艺术表现上的奥秘。

实际上,塞尚给予了马蒂斯摆脱传统艺术羁绊的勇气和信心!他的作品很多,但是他的代表作《舞蹈者》是他作品中的佼佼者!在他的代表作《舞蹈者》中,马蒂斯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而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

整幅画色彩强烈而简约,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

西方古典绘画在造型上主要以块面为主,线条的运用不太重要,而马蒂斯的《舞蹈者》恰恰是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热烈的色彩来打动和感染人的。

这幅画中的线条与色彩正体现了一种奔放和热烈,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舞蹈者》给我们强烈的色彩感觉,这也是野兽派的的一大特色。

20世纪初,马蒂斯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至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出现在他的笔下。

这类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

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

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的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舞蹈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对于马蒂斯的《舞蹈者》给我们一种抽象理解的感觉,画面上只用三种颜色绘制画面,但是它所表现的力度又是不可估量的。

虽然那些舞者的面目被颜色所代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画家的画面中读出那种韵味,那种对青春、对自由、对人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给读者的信息吧记得马蒂斯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是给人提供愉快,给人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郑勤砚(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马蒂斯主要从非洲艺术、日本版画、阿拉伯装饰图案及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使其绘画论述形成了独特风格,极具东方色彩的形式美感、造型观念、表现特性等,从而提升了马蒂斯绘画艺术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马蒂斯绘画;东方艺术;东方色彩[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1)01-0093-05[收稿日期]2000-07-10[作者简介]郑勤砚(1976-),女,甘肃张掖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是西方绘画史上野兽派运动的精神领袖,与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

亨利 马蒂斯生于庇卡底,最初在巴黎学法律,20岁上转学绘画。

在巴黎进入朱利安学院,随古典派画家布格罗学习。

1892年,他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中,收入自己的画室。

莫罗当之无愧地是第一位现代艺术教育家,马蒂斯一生都忘不了这位恩师的教导。

多少年后,只要一提到莫罗的名字,他的眼睛就会湿润。

1898年,他首次在全国协会沙龙展出作品并获得成功。

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毕沙罗、西涅克、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

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偏爱用平涂的画法,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

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 生活的欢乐 、 红色中的和谐 、 舞蹈 等是其代表作品。

除了油画、壁画外,马蒂斯在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54年,马蒂斯逝世,享年85岁。

一、马蒂斯和他的绘画艺术马蒂斯一生大部分是在巴黎和尼斯度过的,其间多次出游各地,如1898年去科西嘉,1906年到阿尔及利亚,1907年至1925年时曾游历意大利,1906年涉足慕尼黑,1911年访问莫斯科,1911年至1913年冬赴摩洛哥,1930年和1931年经美洲到达塔希提岛。

这些旅游的经历不断地开拓着他的思想和视野,成为他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和个性化的源泉,产生了他一生中最美和最富异国情调的大批风景画。

尤其是当他广泛地吸收了非洲艺术、日本的版画和阿拉伯装饰图案等东方932001年3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01第19卷第1期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Vol.19No.1艺术的表现风格后,他个人绘画历程中的 新艺术 风格逐渐形成了。

在慕尼黑参观伊斯兰宗教展览时,他自认发现了最重要的画面装饰;走访意大利归来后,他那著名的 画家笔记 开始被一位崇拜者萨拉 斯坦恩记录并保存下来,其中多次谈到东方艺术对他创作的影响。

尤其是他对中国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给安德列 鲁维尔的信中回忆说: 中国老师常常对他们的学生说 当你画树时要从下往上画,要有一种随它上升的感觉 。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至1954年他逝世期间,马蒂斯所画的毛笔画以浓郁的东方风格闻名于世。

这种东方风格早在1900年他那些出色的静物画中已经显示出来。

由此可见,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已经成为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二、马蒂斯和东方艺术马蒂斯曾说: 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艺术 。

[2]的确,他尤其对非洲艺术、日本的版画、阿拉伯的装饰图案及中国艺术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非洲大陆黑色人种创造了丰富无比的灿烂文化,其中由黑人祖先创造的美术形体 岩画、雕刻、巨石群、陶器、手工艺品等具有重要价值。

正是非洲艺术打开了马蒂斯的眼界,黑人雕刻冲击着他的艺术灵感;岩画及许多工艺美术品中的半抽象半写实的技法给他新的启示;陶器和黑人木雕中既有原始性,又有现代感,既有抽象性又有具象性的特点给他创作的灵动。

那么,一种人类的原始本性,一种超脱尘世的人性欲念,一种脱离于肉体形象的内在精神,一种与由现代科技促成的机械单调和暴露无遗的特性相违反的特性 神秘莫测、渺远虚幻但却真实流露的感受正是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也正是马蒂斯从非洲艺术中感悟到的。

正如他在 画家的札记 中说: 我们有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美的理想境界,看看埃及的一件雕像就够了:对我们来说它看起来是坚硬的,然而,我们在它里面感到了充满运动的人体的形象,却是生动的。

我们看到一幅非洲岩画 洗浴图 与马蒂斯 舞蹈 及其它作品中人物形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这种渊源关系显而易见。

日本美术的发展基本上体现着中华文化主流的倾向,即与中国孔孟儒教文化的中庸之道及佛教文化的禁欲主义相一致的一条以意念为主流的正宗道路。

从美术角度看,纯日本的审美情趣既不是西方的写实主义,也不是中国的意念主义,而是日本的装饰美。

具体讲,当时日本人对美术绘画中的三维空间、色彩调和、明暗虚实之美的西洋手法及其效果并不感兴趣,对所谓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笔墨气韵等中国画手法,也不完全服气和接受。

公元17世纪江户时代,以亻表屋宗达为代表的画家们,在大和绘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与中西美术风格完全不同的纯日本情趣的装饰美风格。

后来,由早期直接画在纸卷及障屏上,开始往木板刻制转移,而成为浮世绘版画。

它除了绘形技法的创作过程外,在工艺过程上也在寻找有别于直接绘画的特殊性,并成为最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日本画种。

在马蒂斯个人风格的探索中,日本浮世绘版画无疑给他很多灵感,尤其是装饰风格在其绘画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 舞蹈 画来看,画面仅用了三种色彩,即人体的砖红色,地面的深绿色和背景的深蓝色,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然一体,这与浮世绘版画的丹绘、江折绘、漆绘等手法有极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明其中的因缘关系。

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营养最丰富的体系群之一。

它不仅从人种血脉中秉承了埃及、两河的内含文化及波斯文化,还融汇吸取了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及中国唐宋文化的养料。

因此,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既丰富全面、又独具特色。

阿拉伯的陶瓷、壁挂、地毯等民间工艺多以图案为主要内容,花纹装饰华丽充实,线条纵横交942001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1期错、曲直相间,将各式动物造型与抽象图案放到一起,给人以活泼轻盈而又内秀稳重的双重美感,形式感极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的书法艺术。

提起书法艺术,中国人是很骄傲的,事实上,阿拉伯书法也一直处于与中国书法争雄的地位。

带有阿拉伯文字书法的装饰物应用于阿拉伯人的所有艺术品生活,而且用阿拉伯字组合各类造型,真可谓阿拉伯书法艺术一绝。

其库菲体、诺斯奇体、斯尔斯体、诺斯塔里克体具有强烈的线条美和装饰趣味。

总括看来,阿拉伯书法与中国汉字书法体现了不同的宇宙观:由直线构成的稳定牢固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由曲线构成的螺旋发展是宇宙根本规律。

马蒂斯在中年时代的旅行生活对他的风格成熟起很大作用。

自18世纪末起,法国对中近东的异国情调饶有兴趣。

回教国王的后宫美女成了法国上层附庸风雅的艺术题材。

从1818年起,马蒂斯画了不少土耳其宫女,背景常衬以斑谰杂陈的东方图案的墙纸或挂毯。

在他的 笔记 里开宗明义就表白了他对这种题材的崇拜,说他从中表现了自己 对于人生的近乎宗教式的感情 。

[4]在马蒂斯的艺术中,色彩节奏的抽象化,图案纹样的装饰化已成为主要特点,而这些与对阿拉伯艺术营养的汲取是密不可分的。

马蒂斯对中国艺术也是情有独钟。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表现物象内在的 神 和 意 ,而非外在的 形 ,甚至 得意忘形 。

要求在艺术形象上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本质,即精神的感受。

中国艺术重传神,重情趣,重单纯而简洁的形态观念,在 光 与 色 的理解上,从来都是重主观轻客观、重表现轻再现的,而且对物象的色彩观念,偏重其固有色,忽略 光 予以物象的明暗层次及色彩变化,强调色面的单纯性。

受东方平面绘画形式影响的马蒂斯,透过其设计的色、线、面组织,表现出空间。

他认为空间 空虚的空间,能有表现性。

他说: 我的画面整个安排是富有表现力的。

人物和物象所占有的地位,他们四周的空白、比例都起着作用[5]。

在马蒂斯的晚年,他在毛笔画中不借助明暗色调,而任线条在空中游刃自如,使黑白两色交相辉映。

或浓或淡的线条以对比色的方式暗示出明确的体积,甚至是 标准系数 ,白色的极辉煌的效果使人惊叹不已。

这与中国画中以马远、夏王圭为代表的 边角之景 的构图方式,有一脉相通之处。

由此可见,中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在马蒂斯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

1 与充满着写实气息的西方绘画风格不同,马蒂斯的绘画是一种情感的综合,是一种带有东方色彩的真正的写意书法。

他在谈到创作时说: 创作 就是反映你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一切真正的创造性的努力,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完成的。

而感情也需要 营养 ,这营养来自它观察外在世界的对象。

[3]马蒂斯正是将东方美学中线条的抽象性结合西方的造型观念而创造了这种书法笔势表现型的不定型抽象绘画形式。

他将画面视为一大空间,以作者的性灵来进行空间造型。

笔触粗大、厚重、有力,多用线的独特魅力,纵横驰骋作色彩的结构,暗示内蕴的宇宙统一的力,希图传达出一种类似神秘的东方 禅 的精神。

生活的欢乐 这幅画充满着抒情性,反映了马蒂斯绘画的表现主义倾向。

马蒂斯曾说: 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

在我看来,表现并不是由人的面部表情,也不是通过一个强烈的动态所反映的激情所组成。

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要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装饰意义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

[6]在这里,马蒂斯其实是要通过色彩、线条、形体来组织一个传达着某种欢快情感的画面。

对他来说,那些绘画性的要素给他带来无穷的快意,他要将那种令人喜悦的清新感通过他的画传达给观众。

这些思想与东方95郑勤砚: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艺术中尚意重趣的推崇不谋而合。

2 马蒂斯摒弃了透视和明暗手段,以极具东方色彩的强烈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

这些特点在其代表作 红色的和谐 中有突出表现。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