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吴忠豪

合集下载

吴忠豪观点

吴忠豪观点

吴忠豪: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一.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认同的。

课文仅仅用于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仅仅“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阅读,学写作。

不过这仅仅我们长期来对语文课程的一种理性理解,遗憾的是“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很多教师客观上还是在教“课文”: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语文课主要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组织教学过程;一堂课下来,最后能够总结的也往往是学生在课文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

比方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最后教师作总结时问学生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懂得了香港是我国南部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香港很美丽很繁华”,“香港是万国市场,是美食天堂,还是旅游胜地”等等;至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水平方面究竟有何长进,学生包括老师往往都说不清楚。

这样的语文课,其教学效率当然很低,甚至连这堂课上的是否是“语文课”也让人质疑。

全国小语会前理事长崔峦先生曾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个观点得到了绝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认同,并且作为近两届全国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评课的主要指标。

遗憾的是当下很多教师主要还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分析展开教学,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还是严重存有。

看来语文课“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个观点,教师在理论上容易接受,但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特别是“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以后语文课该怎么上?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教什么?这对早就习惯课文内容分析的语文教师包括教研员来说,既需要澄清很多理论观点方面的问题,更需要提供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操作层面的方式方法。

二.用具体课例诠释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秋季,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受国家教育部委托,举办了“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

来自江苏、山东、吉林、安徽四个省的160多名骨干教师分三期汇聚黄浦江畔,沉浸在学术气氛浓郁上师大校园里,在语文教学专家的引领下,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个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结合小学低中高年级具体课例展开了专题行动研究。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细心解读,就会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1性质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这和原来0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描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比较而言,突出了工具性的地位。

这也是01版课标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重新定位。

十年的课程改革,编写者看到了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落实课标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带来的诸问题。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的转变。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

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

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2不够合理等等。

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 学生语文能力
• 学生学习兴趣
• 学生学习负担 • 教师教学难度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 语文、数学、科学、 学科 数学 科学 思品 语文 合格率 78.3 71 68.3 62.8
思品四门学科,数学
合格率最高,语文最 低。 • 有近30%学生的语文 成绩是处于基本合格 水平,
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 2009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 课程· 教材· 教法2010.12
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课程层面
• 课程结构:阅读与表达严重失衡
• 课程内容:随意、无序、经验化 • 教学形态:无视学生认知水平的文本解读
《家乡的桥》教学内容的选择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 2、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体会课文用词要准确。 • 4、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如何在行文中融入自己爱乡、怀乡 之情。 5、积累优美的词语,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6、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运用。 • 7、复述课文内容。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8、学习欣赏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文章描写上的独具匠心。 • 9、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10、学习“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几个 方面和运用举例的方法写具体的。 • 11、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理解课文中四字词语。 2、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 六个词语说话写话。 3、理解香港是我国南海 之滨璀璨的明珠。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六个词语说 话写话。
的含义。
• 教学重点 认识香港,理解“东方之珠”

现代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现代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现代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吴忠豪教授访谈录(转载)访谈嘉宾:吴忠豪(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培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

)课程内容应该是教什么,教材内容是用什么教,语文课是用课文去教语文,现在的语文教材里缺少对教什么的清楚表述。

一门合法的课程应该有规定的课程内容,没有规定的课程内容这门课程的合法性就应该受到质疑。

问:改革开放以来课改历经30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改取得了哪些成果呢?您如何看待这些成果?答:首先,课改是一个宏大的题目,从建国初到现在课改从未停止,2000年开始的第八轮小学语文课改,总结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点:1.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持续深化;2.对语文课程基本任务的理解日趋完善;3.语文课程形态建构有新的突破;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持续改进;5.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持续进步。

改革成果应该肯定,但是这些成果总结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

评价课改成功的关键指标是学生,学生语文水平有没有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有没有增强,学习负担是否减轻。

就教师来说,还要看语文教师教学的难度高了还是低了,负担轻了还是重了,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学生负担没有减轻,而教师越教越难。

就这些情况来说,我们的课改至少不能说是成功了。

据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小学四门学科的合格率,语文62.8%、数学78.3%、科学71%、思品68.3%。

数学合格率最高,语文垫底。

语文学科的合格率甚至低于科学,低于思品。

更匪夷所思的是,思品课一般都是语文教师来教的,语文教师在思品学科的用力远不及语文学科。

问: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改成果与问题并存,那么,当前语文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答: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注重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问题更主要的是存有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重点取向失当等。

1956年教育部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存有五大问题:1.字词教学重视不够;2.对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3.分析讲读课文有脱离语言的现象,单纯讲故事情节或抽象地讲述思想内容;4.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不恰当地讲些文学上的抽象概念;5.不能很好地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关系问题。

谈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谈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谈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吴忠豪本刊记者郭利萍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丈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主编教育部推荐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史专著《建国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概述》以及《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科学化的探索》《小学生阅读辞海》《小学语文阅读辞典》等;参与编写《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生实用作文手册》等学术著作和教学辅导书籍。

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二十多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

主持科研项目《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获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术著作《建国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概述》获全国小语会20年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中国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课程论层面记者:我国语丈教学的改革一直受到社会密切关注。

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批评很多,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语文教学不满意;而广大语文教师也很迷茫,自觉已尽心尽职,而教学效果却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您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请谈谈您的看法。

吴忠豪:中国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教学论层面,而是出在课程论层面,要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

课程是怎样一个概念?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中认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

”“课程”和“教学”的区别是: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编制课程的决定权,教师有的只是选择教学过程或手段的权力。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关注得较多的是教学层面的问题,而我认为浯文教学的问题恰恰是比较集中在课程层面上;因此,仅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或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层面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似乎均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吴忠豪教授关于当前语文教学转型及一些问题解决的专题报告

吴忠豪教授关于当前语文教学转型及一些问题解决的专题报告

吴忠豪教授关于当前语文教学转型及一些问题解决的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感谢全国小语会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听到全国十六个省市的语文课,了解语文改革最新的动向,并且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表达我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观点。

陈主任在小语会上提出:鼓励创新,讲求实效。

创新是手段,提高是目标。

这次会议的定位,提高实效,途径就是创新。

我觉得,这次观摩活动的最大特点:在课程上有很大创新。

这次语文观摩活动,研究了两个视野:阅读和表达。

我们的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运用的综合性课程。

表达,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板块。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对提高语文效益关系重大。

八节阅读课,八节习作和口语交际课,研究价值非常大。

这次会议,对表达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理论和操作领域的问题需要研究。

阅读教学问题很多,口语交际和习作也很多。

我们的语文课程正面临着转型期。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一直将体会思想内容和情感作为目标。

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段话老师们耳熟能详。

这段话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指明了今后我们语文课程改的方向,改革的意义不亚于三中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中全会,把我国历来的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

这样的转变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无变化,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的语文课程,六十多年来,一直徘徊在低效、高耗能状态,老师们不满意,原因是对我们的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不清楚。

语文课一直在学习思想内容,感悟体会文章的情感。

语文课其实不是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情感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吴忠豪)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吴忠豪)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语文教育要走出困境,就要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对症结施以外科手术式的系统重构:改变“讲读课文”为主的语文课程形态,建构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形态;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由施教者选择的随意无序状态;调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适当侧重使用的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多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谓不努力工作,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也不可谓不高,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依然令人失望。

多少年来中小学生花了12年时间学习本国语文,却依然绝大部分不过关,语文水平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语文课投入高效率低,学生负担重,大学生语文仍不过关,社会各界人士对语文科的批评仍然不绝于耳。

什么原因使语文教育长时间难以摆脱困境?我们要探寻的语文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我的看法是:中国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教学论层面,不是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问题,而是出在课程论层面,要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

”“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1]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注重的主要是教学论层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改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很少从课程论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有教学层面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存有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课程是上位概念,教学仅仅传递课程的过程,是下位概念。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吴忠豪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吴忠豪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吴忠豪第一篇: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编者按: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语文界的热烈讨论。

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这可能是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惑的地方。

吴忠豪教授在本文中,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破和深化。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

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都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而成。

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我们曾经做过两次语文课教学效率的调查,一次是调查教师教课文后学生对课文理解究竟有多少提高,结果三年级学生提高幅度是10%左右,五年级学生提高幅度仅1.5%。

还有一次是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教课文”两种方式教学同一篇课文,测试结果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自学效果都略高于教师教学效果。

这两次调查样本不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教师“讲课文”的教学效率非常有限。

为何语文教师认认真真备课,辛辛苦苦讲课,实际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我对“讲课文”这种常态化的语文教学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长期来我们将“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当作了语文课主要目标进行教学,造成语文课“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关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我们都认同,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
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 一、语文课改之现状 • 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 三、语文课改之路径 • 四、语文课改之愿景
十年课改之成绩
• 1、教师教学观念有明显变化 • 2、学生学习方式初步转变 • 3、学业评价方式开始变化 • 4、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逐步增强 • 5、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有了提高
《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 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 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 他是怎么想—— 于是推门而入
•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 ·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迁移运用 ,情境写话 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情景写成一段话, 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教师教与学生自学有何差异?
三年级
《智烧敌舰》
人数 字词正确率 阅读正确率
教师教学
98
83.81%
65.31%
学生自学
99
81.06%
68.81%
五年级
《月光曲》
教师教学
96
89.8%
67.26%
学生自学
97
85五.9年%级《月光曲》67.62%
关于小学语文课学生自学效果的调查 教学月刊 2012.7-8 语文教学通讯 2012.9
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形态
欣赏
认读
课文阅读
• 自本世纪初迄今为 止的全部语文教科 书,无不是文章的 集锦,这似乎已经 定型化了。
理解
朱绍禹主编《中小语文教材概观》
日本课程形态—板块式
听说
习作
国语
阅读
语言 事项
日本《国语》
“三领域一事项”并列式形态
• 听说领域 • 写作领域 • 阅读领域 • 语言知识事项
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
学的效率等等,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
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
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
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从课程层面思考语文教育改革
64.47% 55.26%
74.64% 80.36%
70.28% 71.69%
《语文课教学效率的调查》教学月刊 2010.4
《一尊铜像》选择题
• 于连的雕像成为布鲁塞尔城市标志的原因是 • 撒尿的小男孩又调皮又可爱 ( ) • 这个小男孩是救布鲁塞尔城的英雄 ( ) • 这座雕像在布鲁塞尔中心广场 ( ) • 到比利时的游客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 )
于永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感情朗读指导 • 二、如何写批注指导 • 三、代儿子给父亲写信
三年级 前测 后测 五年级 前测 后测
教和不教有何差异?
样本一
样本二
样本三
平均
81.01
74.51
64
73.17
87.0 样本一
86.87 样本二
78.47 样本三
85.82 平均
71.73% 79.46%
非本体性课程内容
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审美教育 多元文化 ——
本体性课程内容的两种处理方式
——“教课文”语文课形态
教师 自选
知识
非本体性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
技能
方法
初读 精读 总结
深入挖掘
本体性课程内容的两种处理方式
——“教课文”语文课形态
渗透
态度
情感 本体性 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方法)
日本《国语》
目录 二年级(下)
• 第第11单单元元阅阅读读 • 第2单元 字词学习 • 第3单元 写作 单词练习 • 第第44单单元元阅阅读读 说说话话练练习习 词语词学语习学习 • 第5单元 词汇练习 诗歌欣赏 • 第6单元 语文活动 单词练习 游戏 • 第第77单单元元阅阅读读 单单词词练练习习 • 第8单元 写作 • 第第99单单元元阅阅读读 写写作作 说话说话
• 1、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问 题
• 2、要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 3 、语文教学必须跳出过度讲析的误区 • 4、构建“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模式。
2011年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
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 1、语文课程形态 • 2、语文课程内容 • 3、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 4、语文课程的重点
《毕加索与和平鸽》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
1、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习新词。
二、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认识流程图是什么 2、小组合作画流程图 3、全班分享
三、创设情境,学习画流程图
1、现场观察 2、小组合作第二次画流程图 3、全班分享
四、布置作业:观察妈妈做家务的片段,试画流程图。
于永正《月光曲》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 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 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 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后交流。
教25篇VS教60篇有何差异?
项目
人数
平均分
60篇
294人
13.5
(实验校)
25篇
282人
13.4
(对照校)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
• 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 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组织教学过程
• 课堂表现——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

语文课程内容分类
本体性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 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教 学内容: 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 文技能
价值观
认知 实践 学会 迁移
语文课程之追问
• 1、语文课程形态 • 2、语文课程内容 • 3、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 4、语文课程重点取向
语文课程重点取向
• 工具性——人文性 • 阅读为重——表达为重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特有
本体性课程内容 (工具性) 知识 技能 方法
去写三句话。怎么写呢?仔细看这幅图,看着弟弟的样子和神态,鹅的样子,想
想书上讲的内容,然后写三句话:先写弟弟怎么样,再写鹅怎么样,再写弟弟又
怎么样。
生:(写句子。)
语文教育改革从教学层面深进入到课程层面
• 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比
如如何改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转
•师:师对:呀对,了你,看是“指这奶些奶鹅养”的“五这只些鹅鹅。”“,我用弟得弟太特多别了喜,欢听它起们来”就,显这得“罗它嗦们了”。是用 “它指们谁”?很明确,就是指的这些鹅,用“它们”来代替“这些鹅”,就不喀苏了, •所以生这:句这话个要“用它“们它”们是”指。那讲五话只要鹅有。变化。看下面一句,“鹅一看见他,就伸长 •了生脖 :师它子这:们围里是”着用指可他“这填转它五什”们只么,”鹅?如,。果小“这弟常儿 弟常不 也给用 用它“ “们鹅 他喂” ”食, ,”用 别,“ 人也它 搞是们 不指” 清这来 楚五代了只替,鹅,词。好是这不指地好谁方??不填“ •生师: :生“对:它呀我们,弟!要弟’是特又这别用地喜得方欢太再“多用这了 “五。 它只们鹅””,。“它们”又用得太多了。我认为还有一个 •原因师,:上可面以一的句。主要是讲谁的事情? •生:生是:讲我弟弟弟弟喜特欢别鹅喜的欢事“情这。些鹅”。 •师:师对:,可这以一的句。是这讲句谁话的如事果情改?填“这些鹅”,我们一起读读看。 ••生师么: : 样生师这对;::句,刚(从话是才齐“是讲同读这讲鹅学)些鹅对们“鹅的弟说我红事弟的弟嘴情的也弟巴态。是特”度对别开,的喜 始主。欢 ,要所这 读是以些 到讲这鹅 “鹅地, 给的方常 这事用常 些情“给 鹅,鹅这 喂所”些 食以好鹅”一。喂,开食一始。起说”读清。楚“鹅”怎 •生:生这:里(用齐“读它)们“”这不些会鹅混红起嘴来巴的,,高“额它头们,”浑的身“雪它白”。是我动弟物弟的特“别它喜”欢,这后些面鹅的 “他,”常是常指给人这的些“鹅他喂”食,。不”会混起来的。 •师:师你:讲想的想也看有,道你理们,觉要得是用看“着它字们,”“好它,”还是是指用动“物这,些后鹅面”的好“,他为”什是么指呢人?,但 我们读的时候,就没办法分辨了。
一声叹惜,只悔课文解读粗
• 据周一贯粗略统计,70%的课堂教学 问题都源于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 的欠缺。问题大量处在对于“教什么” 总是不甚了了。

小学语文教师 2008.7、8合刊
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
• 课程内容应该由课程制定者规定。无论哪 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都应该是明确的, 结构化的(系统),典型(科学)的,循 序渐进的。如果一门课程不能形成科学的 课程内容体系,那么这门课程的合法性就 应该受到质疑。
语文课程之追问
• 1、语文课程形态 • 2、语文课程内容 • 3、语文教学方法
“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 四年级《太阳》
大陆老师: 研究太阳的 特点, 太阳与人类 的关系
台湾老师: 学习说明文 文体的阅读 方法
毕加索和和平鸽
•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 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 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 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 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 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 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 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 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 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 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 幅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