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镜下微创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探 查 等 方 面 操 作 的 可 行 性 及 效 果 又 明显 优 于 M D和常规 手术 J实 践上具 有 微创 、 后 疼痛 轻 、 E , 术 神经根 周 围瘢痕 形成 少 等优 点 。 。采用 显 微镜 能 够使 手术 视野放 大 6~1 0倍 , 于辨 别 游 离 至椎 管 易 内的髓 核与硬膜 囊 、 神经 根 的关 系 , 对避 免神 经损 伤 具有 视觉 优势 。可 调节 的冷 光源使 术野 亮度 恒定适 宜 , 清 晰 的视 野 特 别适 合 分 离 神 经根 后 显 露 突 出 其 椎 间盘表 面 的静脉 丛 , 以微 型 电凝 逐条灼 凝 , 显著减 少 了 因盲 目剥 离 导致 的出血 。保 护脊柱 后方 骨性 结 构是 显微 镜下 操作 的显 著 优 点 , 由于使 用 小 器 械操 作( 刮勺 、 核 钳 、 板 钳 直 经 均 为 1m 1 , 微 放 髓 椎 n) 显
露后再切除易伤及神经根 , 可先行切除外侧显露 的 部分椎 间盘, 解除神经张力后再将剩余椎间盘切 除 较为 安全 。④椎 间盘突 出切 除后要 沿神 经根仔 细检 查侧 隐窝 , 有狭 窄压 迫 者 给 予 致压 物 充 分 切 除减 压 手术 注意 事项 : 中开 窗 的大 小 主要 以突 出椎 问 盘 术 的 面积 而定 , 般均 要达 到突 出椎 问盘 的边缘 , 一 过度 强调 小开 窗 有 时 造 成 切 除 困难 , 长 了手 术 时 间 。 延 镜下 神经 拉钩 要保 持平 面拉持 , 免拉 钩歪斜 , 避 其边 缘压力过大 , 会造成神经根过深的拉痕 , 出现术后神 经损 伤症 状 。
[0 Ppd l , os nnuD K u a P e a a u r n r 1 ] aa u sS K n at o , or , t 1 s l j y oa t i eH .V c a i u c p c i m a d cs g y y e a cr i J . u J o la n l br i u e .A s t t e e ] E r m itg u s r r s m i v w[
微创手术怎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手术怎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大家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按摩等保守方法,只是能够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达到彻底根除的目的。
因此有很多患者都愿意尝试进行微创手术,不想再因为病情发作而受折磨。
那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进行的手术一般都哪一些呢?下面就会将搜
集到的资料总结一下。
1、小切口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切除部分正常结构到达神经和突出间盘,解除神经压迫。
缺点是需切除部分椎板以及韧带,甚至要切除部分关节突,长期而言会影响到脊柱稳定,加速退变。
2、显微镜下突出间盘摘除术:切口和操作均与小切口手术相似,只是将显微镜来辅助医生的肉眼,将事物放大,提高手术精细度。
缺点是,如此一来,操作视野变小,需要熟练的应用。
3、椎间盘镜下突出间盘摘除术:椎间盘镜是早期的微创手术方法,现在部分医院仍有施用。
椎间盘镜直径是1.8cm,放置镜子的切口其实和小切口手术的切口大小类似;手术操作是镜下操作,医生通过影像屏幕观看神经组织,但是操作器具与传统手术并无很到差别。
4、椎间孔镜下突出间盘摘除术: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为先进的微创技术。
椎间孔镜手术是经皮穿刺将孔镜放置入椎间孔。
缺点是,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较长,一般均需有内镜操作基础而且有经皮手术经验的医生。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方式就是上述几种,在文章中不仅说出了手术的优势,也将它们所具有的缺点都全部讲述了出来,因此就可以权衡一下利弊,并参考着专业医生给出的相关建议,然后再开始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法。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及注意哪些事项罗亮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及注意哪些事项罗亮发布时间:2023-07-07T01:45:58.62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8期作者:罗亮[导读]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200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微创手术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入脊柱椎间孔,利用内窥镜和微型手术器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定义、适应症、手术过程、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定义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结缔组织环状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核心物质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下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群。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一种利用高清内窥镜和显微镜技术在脊柱椎间孔内进行的微创手术。
它通过小切口进入椎间孔,利用内窥镜和微型手术器械,去除腰椎间盘突出的组织,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疼痛。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适应症1. 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伴随着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经过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效果不佳,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2. 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椎间孔镜手术适用于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式。
如果经过保守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椎间孔镜手术可以是一种选择。
3.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如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导致肌力下降、不能站立、行走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椎间孔镜手术可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 对传统手术有禁忌症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开放切口,创伤大、恢复慢,对于一些对手术创伤敏感的患者,例如老年患者、体弱多病的患者,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手术选择。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 要 :目的 探讨 显微镜辅助 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 问盘突出症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 6例腰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采 用 显 微 镜 辅 助 下 微 创 椎 间 盘 髓 核 摘 除 术 治 疗 。 观 察 4 6例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 中 出 血 量 、 术 前后 术 手 J OA 评 分 及 临 床 疗 效 等 情 况 。结 果 单 节 段 手 术 时 间 6 ~ 9 i , 均 5 n 术 中 出 血 量 5 ~1 0 mL, 均 0 0r n 平 a 5 mi ; O 2 平 8 。 双 节段 手 术 时 间 8 ~ l Ori , 均 7 n 术 中 出血 量 6 ~ 1 0mI 平 均 1 0mL 6 患 者 术 后 均 获 随 5 mL O 8 n 平 a 5mi ; O 5 , 0 。4 例 访, 随访 时 间 6 4个 月 , 均 8 6个 月 。 应 用 改 良 J ~2 平 . OA 评 分 法 评 价 疗 效 , 3 优 3例 , 1 良 1例 , 2例 ; 良 率 为 可 优
微 镜 辅 助 下 微 创 椎 间 盘髓 核 摘 除 术 具 有 创 伤 小 、 出血 少 、 后 恢 复快 及 疗 术
效 满 意 等 优 点 , 冶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一 种 较 好 的手 术 方法 。 是
关键 词 : 腰椎 ; 间盘 突出症 ;显微镜 ; 问盘髓核摘除术 椎 椎
i 6 a int wih de e e a i e u a ic e na in. Op r to i n 4 p te s t g n r tv l mb r d s h r it o e a in tme, l o ls p e p r tv nd b o d o s, r o e a ie a
显微镜下微创术与传统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G u a n g x i 5 4 5 6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n t r e a t i n g l u m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b y mi n i m a l l y i n v a —
临床 骨科 杂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2 8 7 . 2 0 1 3 . 0 4 . 0 1 2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2 0 1 3 A u g : 1 6 ( 4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 R 6 8 7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2 8 7 ( 2 0 1 3) 0 4— 0 3 8 9—0 3
显微 镜组切 口长度 、 术 中出血量 、 术 中引 流量 、 下地 时
间、 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 1 2个月的 J O A、 V A S 评分及 O D I 均 明显优 于传 统组 ( P<0 . 0 1 ) ; 手术 时 间和并发症 显微镜下手术 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创伤 小 , 出血少 , 术后恢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措施旳种类及手术方案旳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疼痛最常见旳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体现旳一种综合征。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旳患者通过牵引和加强腰肌锻炼等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和,不过约有15%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上海同济医院脊柱外科贾永伟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旳Mixter和Barr初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腰椎间盘突出症旳手术治疗史已达70数年。
通过大量旳试验和临床研究,该病旳诊断技术逐渐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旳发展和创新。
一、直视下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老式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仍是目前常用、疗效可靠旳手术措施,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用旳治疗手段,其手术适应证为:(1)症状严重,经严格旳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导致神经根功能损伤者;(3)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4)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椎滑脱,需同步做腰骶部融合者。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旳经典手术方式,根据咬除椎板旳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式手术包括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种方式。
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入路轻易,手术视野较宽阔,可直接摘除髓核,对神经根减压充足,术后疗效肯定;但该手术方式旳减压范围过大,会导致脊柱后柱构造旳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术中有潜在旳神经根和腹膜大血管损伤旳危险;术后部分病人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是目前较常用旳手术措施。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长处,局限性之处是暴露范围小。
对椎板间隙较窄旳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中央型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患者采用双开窗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均能充足显露突出旳椎间盘、神经根和侧隐窝,手术定位精确、创伤小、出血少,最大程度保留腰椎后部构造旳完整性,尽量减少硬膜囊粘连,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观察 组 患首 平均 住 院时 间 ( 7 . 0 5 ± 0 . 5 1 )d ,对照 组 患者平 均住 院
时间 ( 7 . 2 4±0 . 2 5) d ,差 异兀 统 计 学 意 义 ( P>O . 0 5);两组 患 者 术后 均 未 出现 严 重 并发 症 ,差 异兀 统 计学 意 义 ( P>0 . 0 5 )。 两 组 患 者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观 察 组 患 者 手 术 时 间及 切 口长 度均 长 于 对 照 组 ( P<0 0 5 );两组 患 者术后 均未 出现严 重并 发症 。
分显 露 ,在椎 间开 小 窗 ,咬除 黄韧 带 ,对 神经 根进 牵 引保 护 , 对 突 出纤 维 环 、髓 核进 行 切除 。神 经 根管 狭窄 患者 则 需 同时 对神
3 讨论
显微 腰 间盘 切除 术具 有切 口小 、出 血少 等优 势 ,然而其 使 用 具 有 一定 局 限性 ,手 术操 作较 为 复杂 ,学 习进 展较 长 ,而 市体 视
1 , 2 方 法 :① 观察 组 :手 术在 头 带 式 2 ~6 倍 可变 焦 白带 光 源 显 微镜 下 进 行 操 作 ,腰 椎 后正 中偏 向患 侧 0 . 5 c r n 左 右作 2— 4 C l T I 纵 切 口,拨 开椎 旁肌 ,采用 特制 窄拉 钩 牵开 ,保 证椎 板 、椎 间 隙充
节段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患者 ,随机 分 为观察 组与 对照 组 ,分别 采用 MS L D 及 ME D治疗 ,观 察两 组患 者手 术时 、 术 中出血量 、并 发症 发生 情况 及平 均住 院时 间 。结 果 :两组患 者临 床治疗 效果 、平 均住 院时 间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O . 0 5 );观 察组患 者 手术时 间短于 对照组 , 观察 组患 者切 口长度 均长 于对 照组 ( P<0 . 0 5 );两组 患者 术后 均未 出现严 重并 发症 。结论 :显 微腰 间艟 切除术 椎 间盘镜 治疗 单 节段腰
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MED)术的护理配合

椎间盘镜各种仪器摆放床头, 双极电凝摆放术者左侧, 显示屏于 隙感 染的机会 。
右上方 , 便于观察 。 13 2 术中配合要点 ..
ME D术 是近几 年开展 的一项新 的脊柱微创 手术 , 器械 护士
巡 回护士的配合 : 热情 接待患者 , 对 应熟 悉手术步骤 , 分 了解器 械 的性 能及 使 种仪 器 的使 用 和性 ① 核 充
信心 , 更好地 配合手术 。②特殊物品 、 械准备 : 器 仔细检查各仪器 续手术 。
设备运转情况 , 括椎 间盘镜 的器 械 , 时准备 双极 电凝 、 包 同 4—0
术 中高压水流 冲洗 , 采用枢法模器械包 内吸引器头插入椎 间
连接 1 I 0f 注射 器加压快 速 冲洗 , n 能使椎 间 隙内残 留的变 可 吸收线 、 制脑棉片 :③体位物品准备 : 自 手术体位为俯卧位 , 手 隙 内, 4 减少髓 核 的残 留 , 少复 发 , J 减 同时 减少 椎 间 术 时使用专用 弓形软支撑海绵垫 , 并且术前指导体位训练。④ 将 性髓核碎屑冲 出L ,
7 8例 , S9 l3例 。
12 方法 .
特制弓形海绵垫上 , 使腰 部 呈 弓形弯 曲 , 背 前屈 , 腰 椎板 间隙 撑 开 , 间隙成一平 面 , 椎板 使椎 间盘镜 工作通 道末端 更适 合于 椎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 醉 , 患者取俯 卧位 , C臂 x线机定
防止定位错 误及 肌 肉挤进 通道 内遮 挡镜 头… 。弓形 海 位, 在显微 内镜下咬除黄韧带 、 部分椎板及 内聚小关节突 , 显露神 板表 面 ,
3 讨论
后恢 复快等优 点。2 0 0 0年 l 2月至 2 0 04年 l 2月 , 我院开展 此手 r , n 平均 6 l有 1 l 4r , n 例椎 间隙感染 , 1例因定位错误 而再 次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本强彭新生龙朝仪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
方法:分别选取4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 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后JOA、VAS和ODI改善率情况。
结果:MSLD组及OL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2.6±0.8)cm和(5.4±1.8)cm,手术时间分别为(56.0±16.9)min和(71.0±30.5)min,出血量分别为(86.0±33.0)mL和(110.0±47.0)mL,住院天数分别为(9.2±2.5)d和(11.2±3.6)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3个月随访时,MSLD组及OLD组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5.3%±8.2%和84.9%±7.5%,VAS改善率分别为86.4%±1.8%和84.4%±2.0%,ODI改善率分别为81.5%±6.2%和80.8%±5.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可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手术刺激,安全、可靠,术后病人切口痛苦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但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熟练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显微外科训练基础,学习时间曲线较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显微镜Clinical effect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scopy surgery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Methods: A clinical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 for single 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from April 2007 to June 2010, one group of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 and the other of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 The factors considered included the length of skin incision, the operative tim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pre- and postoper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visual analog scaled(VAS),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Results: The m ean length of skin incision was 2.8±0.8cm and 5.5±1.8cm, the operative time was 57.0±16.9 min and 72.0±30.5 min, the blood loss was 85±33ml and 110±48ml,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0.2±2.5days and 12.2±3.6days for MSLD and OLD respectively. Al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Three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JOA was(85.3±8.3)%and(84.9±7.6)%for MSLD and OLD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VAS score was(86.4±1.9)%.and(84.4±2.1)%for MSLD and OLD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ODI score was(81.5±6.3)%and (80.8±5.6)%for MSLD and OLD respectively. All showed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s(P>0.05).Conclusion: MSLD has advantages of little cut, little bleeding, clear surgery field, safety , little hurt to nerve root and dura mater. But skilled operation requires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of microsurgery training foundation. 【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scopy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微创方向不断进行着研究和探讨。
我科自2007年开展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取得较好效果。
笔者对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分别选取30例,统计获得较完整随访病例的资料。
所有病例均有下肢放射痛及不同程度腰痛。
术前均行腰椎X线六位相片、CT和MRI检查。
病例纳入标准:①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或不伴单/双侧下肢麻木疼痛;②体检有明确的神经定位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③MRI及CT检查显示明显的椎间盘突出,且突出节段与体征相符;④既往无腰椎间盘手术史;⑤术前至少经三个月的正规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排除标准:①非神经根性、椎间盘源性疼痛;②伴椎间盘炎或其他感染:③广泛的椎管狭窄或脊柱失稳、滑脱:④原有椎间盘手术史或背部脊柱手术史;⑤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者。
MSLD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58岁,平均34岁,平均病程14个月。
坐骨神经痛22例,神经根刺激症状24例,肌力减弱15例,直腿抬高试验(+)25例。
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13例,外侧型6例.游离型3例。
手术节段:L2/3 2例,L3/4 9例,L4/5 14例,L5/S1 5例。
传统手术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8~56岁,平均37岁,平均病程18个月。
坐骨神经痛24例,神经根刺激症状23例,肌力减弱13例,直腿抬高试验(+)27例。
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5例,旁中央型18例,外侧型5例.游离型2例。
手术节段:L2/3 3例,L3/4 10例,L4/5 12例,L5/S1 5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类型和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手术方法1.2.1 MSLD组全麻满意后,患者俯卧位于脊柱外科手术床,腹部垫脊柱拱形托架,常规消毒铺巾,在C形臂X线机下确定病变椎间隙位置,取病变节段后正中线约2-3cm切口,逐层切开至椎板及关节突骨质,再次用C形臂X线机确认病变推间隙位置。
切口处放置微型椎板拉钩,充分显露手术野。
用无菌套袋套好手术显微镜,调整焦距和视野位置,选择4-8倍的放大率。
清除遮挡手术野当中的软组织,双极电凝止血,分清上位椎体椎板下缘、黄韧带及关节突,剥离并咬除黄韧带,酌情咬除上位椎板下缘。
认真分离出神经根,暴露部分硬膜囊,剥离神经根周围粘连,探查神经根管是否有狭窄,若神经根牵拉明显受限,则需扩大神经根管和侧隐窝,神经根游离移动达1cm左右。
将神经根牵至手术野外加以保护,用显微直刀锋切开后纵韧带及纤维环,摘除突出髓核,用双极电凝静脉丛止血。
彻底冲洗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逐层缝合腰背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1.2.2 传统手术组 全麻后,C 形臂X 线机下定位病变椎间隙。
取相应背部正中切口4-5cm ,建立手术通道,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常规手术方式。
1.2.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抗菌素3d,24-48h 拔除引流条,24h 后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3d 后开始腰背肌肉功能锻炼,1-2周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4周去除腰围并可恢复工作,3个月内避免行剧烈的弯腰和扭腰动作。
1.3 观察指标1.3.1 腰椎JOA 评分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评分。
JOA 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
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10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1.3.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腰腿痛VAS 评分结果。
VAS 评分标准:0分为完全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