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浣溪沙·杨花》诗词赏析
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评述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的词作

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评述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的词作作者:徐雯恬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 云间三子”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以陈子龙为核心、以李雯和宋徵舆为羽翼的一个文学群体。
这个文学群体积极地展开文学活动,从诗到词,从创作到理论都多有建树,从而推进了松江地方文学的兴盛,使天下士子为之注目。
三者既同出云间派,其创作定有同有异。
本文将从三人都撰写过的“杨花词”为切入点,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浅析三家词的异同。
关键词:云间三子;杨花词;知人论世;创作比较“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
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
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在古人眼中是“诗余”,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
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那何为“知人论世”呢?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在解读文本时要重点关注作者与社会背景。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是在论交友之道时提出“知人论世”的。
在孟子看来,诵读古人诗书是与古人交友,也是与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智慧,然而却在客观上为我们提出了解读文本的原则和方法。
赵岐注曰:“颂读其书者,犹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论其世以别之也。
”。
“颂其诗,读其书”是解读的文本对象,“知人”即“知古人高下”,“论世”即“以别之也”。
所谓“知人”包括对作者思想行为、创作动机等等的了解。
孟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人论为中心,所以了解人的思想与行为便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从三者创作杨花词的背景来看,是存在差异的。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第一篇: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参考译文:微风压着白云贴着水面吹过,池馆初晴燕子争着衔泥,沈郎多病廋得衣服都不合体了。
沙滩上听不到大雁的叫声,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的啼叫,这时的情形只有落花了解我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
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
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
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古诗浪淘沙·杨花翻译赏析

古诗浪淘沙·杨花翻译赏析《浪淘沙·杨花》作者为明朝诗人李雯。
其古诗全文如下: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阑。
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
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
【前言】《浪淘沙·杨花》是曾为明代进士的李雯在降清时所做的一首咏物词。
作者借咏杨花自伤身世,描述了他被迫降清的悲惨遭遇,抒发了一种伤春愁绪,渲染了忧伤的情调。
【注释】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也是词牌名。
②金缕:金缕残月。
柳永《雨霖铃·杨春》:“扬花榆荚无才思,唯廷贵族之家。
③素雪:白雪,形容杨花。
④章台:街名,在汉时京兆(今陕西西安),为妓女聚居之处。
韩翊寄给柳氏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⑤沾惹忒无端:以柳絮无端沾惹风雨,喻自己无端沾惹荣辱是非。
忒,太。
⑥青鸟:《汉武故事》中指西王母的使者。
传递信息的鸟,此处喻指引荐自己入仕清延人。
⑦绿萍:即浮萍。
⑧罗袖:古代女子的衣服,其中罗指一种丝织品。
【翻译】初春鹅黄色的柳枝被晓风吹拂,杨花在艳阳下翻飞飘舞。
看这翩翩弄晴的杨花,为什么,为什么她要飞上玉砌雕栏?可惜只为了一念偷生,她便如同雨后委身于沙土的杨花,名节丧尽,任人践踏。
纵使有青鸟衔起,受到新朝的重用,也洗不尽此生的耻辱。
只不过是一春有梦。
一位罗袖单薄,亭亭玉立的女子,她躲在暗处消魂,独自悄悄弹泪。
【赏析】此词通过描写暮春景色,通体凄怆悲凉,哀婉欲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失为清人令词中的一篇上乘之作。
上阕首韵三句,写残春之景,点画入微。
以金缕晓风、杨花飞舞、玉栏花翻,营造了一片衰败、悲凉、清冷孤寂的气氖。
柳色嫩黄,如丝如缕,晓风吹拂均与晏殊“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的《蝶恋花》景似同。
而一“残”字实景中寓情。
在这一情景之上,一场春雨之后,章台街上,遍地落花。
雪白的杨花,被踏入污泥之中。
这里作者选用章台这一环境,寓有深意。
《浣溪沙·杨花》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浣溪沙·杨花》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浣溪沙杨花》原文,《浣溪沙杨花》原文翻译,《浣溪沙杨花》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浣溪沙杨花》原文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二、《浣溪沙杨花》原文翻译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三、《浣溪沙杨花》作者介绍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
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
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
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
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
陈子龙各体诗歌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律诗与七言古诗。
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著名词评家谭献、龙榆生等人均对其词作评价甚高。
陈子龙的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
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注释: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
亦作苏州之别称。
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
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
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庄子》:“肌肤若冰雪。
”郭象注:“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所以说“雪”在这里是与“凝脂”同义。
⑶“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
落日:喻亡国。
又解:“空落日”,在落日照耀下显得更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不复见,只有夕阳西照。
⑷“越王”句:越王勾践的宫殿,也大半为荒草所掩。
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
乱草。
⑸菱蔓(wàn万):菱角的藤子。
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赏析: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词的上片写西施。
“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
“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
关于赞美太阳的诗句

关于赞美太阳的诗句关于赞美太阳的诗句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赞美太阳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赞美太阳的诗句 1No.1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李白《长歌行》No.2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No.3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No.4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No.5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No.6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No.7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No.8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No.9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No.10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No.11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晏殊《送凌侍郎还宣州》No.12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杜甫《琴台》No.1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No.14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陈子龙《浣溪沙·杨花》No.15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No.16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No.17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No.18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
——夏言《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No.19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秋》No.20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
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注释浣溪沙:有的本子词调作“浣沙溪”。
查词律、词谱,《浣溪沙》一调并无“浣沙溪”的别名,当系传抄之误。
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官至吏部尚书。
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词,有《南涧甲乙稿》。
陆游这首《浣溪沙》是和词,韩元吉的原唱不见于他的词集,恐已亡佚。
"懒向沙头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炉醉玉瓶"。
玉瓶:此处指酒瓶,称玉瓶,是美化的修辞手段。
同赏:一同欣赏。
夕阳吹角:黄昏时分吹起号角。
关情:牵动情怀。
闲日:休闲的日子。
新愁:新添的忧愁。
赏析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词当是其中之一。
创作背景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固,观江景、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懒向沙头醉玉瓶”一句。
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这首词的头一句即由此而来,不但词语极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离别的含意。
既然懒得再去观景饮酒,那么,更好的选择就是“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了。
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
但此时的“情”究竟是什么,却因为它的千头万绪而难以表述得清晰具体。
古代民歌《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导语】:髻绾湘云淡淡妆,早春花向脸边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龙《浣溪沙·杨花》诗词赏析
浣溪沙·杨花
明代:陈子龙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
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
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
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
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
少有人知道。
注释
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
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
“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
道名,多设歌楼*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
“春晖”,指春光。
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赏析
上片“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是对柳如是处于名
*生活的写照。
这里明写杨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语意双关。
“百尺”,指柳如是当时居住高楼,名望甚高,难以攀折。
“撩乱飞”,有思绪
撩乱纷纷之意。
“重重帘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为豪华。
“弄春晖”,指舞弄着“春色”,正在走红。
整个两句,描写柳如是
当时在*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华生活。
对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据
的年少书生陈子龙来说,自然既存爱慕之心,又有怜惜之意。
遂有
“怜他漂泊奈他飞”的感慨。
柳如是幼年即为周道登玩弄于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风尘,漂泊的命运犹如杨花柳絮,引起陈子龙的怜惜与同情;加以对柳如是深情相爱,但因为自己生计尚不富裕,家有嫡妻把持,无法将柳如是救出水火,结为鸾风,在这无奈之中,只有像杨花
一样,任他随风飘荡了。
下片“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这里将柳如是的未
来生涯,继续比作杨花柳絮,作动态的描述加以警告。
此处“淡日”,指暗淡的日子。
“软风”,指柔和的微风。
就是说,不须要强劲的风,即可轻轻地将花下的絮球吹到楼边墙角,了它残生。
这里有着深刻的
含义,作者向他的恋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这青春盛日,被那
名流学士竞相追逐的繁华似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帘幕弄春晖”的
盛况),还须想到日后年老色衰,逐步为人所弃的暗淡日子里的悲惨
处境。
上片一个“弄”字,下片一个“残”字,上片渲染“春晖”,
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后,遥相呼应,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
是值得玩味。
最后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结,含蓄有致,给读者留
下了想像的余地。
就是说,我的这个番心事,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您
可知否?真是语重心长,含情脉脉,其中蕴藏着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
至于此处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语情怀;还是人在
咫尺,心怀天涯之事?又,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恋情堪虑的
心事,还是事业抱负的心事?都未明言。
所有这些,留给读者去品味吧!
陈子龙在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丰富真挚,笔调高雅蕴藉,非大
手笔莫能为之。
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实感及其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