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化学2教材分析—fa
高中化学 必修2 教案 鲁科版

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课件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一、烷烃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烷烃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和强 氧化剂反应。 1.取代反应: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的蒸气反应 光 CnH2n+2+X2――→CnH2n+1X+HX 2.燃烧 3n+1 点燃 CnH2n+2+ O2――→nCO2+(n+1)H2O 2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体会有机化合物的
多样性。 2.了解甲烷及烃的结构特点,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 异构现象。 3.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逐步培养空间想象
能力。
4.掌握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 必修2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结构式
分子结构 示意图
球棍模型
填充模型
中心 , 分子空间 正四面体 _________构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_____
构型
4个顶点 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__________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定义
链状 ,碳原子的其他 单键 结合成______ 分子中碳原子间以________ 价键都被_____________ 所饱和的有机物。 氢原子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pt课件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 系
[填一填]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1.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分析: E1>E2 E1<E2 反应______ 吸收 能量(_____ 吸热 反应) 释放 能量(______ 放热 反应) 反应_____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2)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消 石 灰 [Ca(OH)2] 与 氯 化 铵 固 体 的 反 应 : Ca(OH)2 + △ 2NH4Cl=====CaCl2+2NH3↑+2H2O。 △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NH4Cl=====HCl↑+NH3↑。 △ ③碳与水的反应,C+H2O(g)=====CO+H2。 ④部分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 △ CO2=====2CO。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释放 能 2.结论:每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______ 吸收 能量。 量,有的________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如木 炭、H2、CH4等在氧气中的燃烧,H2在Cl2中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H++OH-===H2O。 点燃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如H2+ Cl2=====2HCl。
化学 必修2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第1章 原子结构1.3.2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50张)

归纳总结
1.判断元素的类型 通常,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大部分是 金属 元素,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 大部分是非金属 元素。 2.判断元素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 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 金属元素越活泼 。
3.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1)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 为正值。 (2)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 为负值。 4.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1)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离子键;(2)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 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第1章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学会用电负性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两成键元素间形成 的化学键类型。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新知导学
一、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规律 解析 答案
二、电负性的应用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通常,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2.0 的元素,大部分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与金属元素边界的元素的 电负性在2.0左右,它们既能表现金属的性质,又能表现非金属的性质。
秒19:51:2218 November 2021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7时5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化学电池

Pb + PbO2 + 2H2SO4==2PbSO4 + 2H2O
放电
充电
负极 正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Pb+ PbO2+ 2H2SO4
2PbSO4 + 2H2O
汽车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时,应 该怎样将蓄电池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C
镍氢(MH-Ni) 电池 负极: H2 + 2OH- - 2e- = 2H2O 正极: 2NiOOH + 2H2O + 2e-= 2Ni(OH)2 +2 OH电池反应:H2 + 2NiOOH =2Ni(OH)2
电池的优点
①能量转化率较高 ②供能稳定可靠 ③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的电压的电 池及电池组 ④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衡量电池优劣的指标
• 比能量: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 能的多少,符号(W·h)/kg ,(W·h)/L
• 比功率: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 率的大小,符号W/kg ,W/L
2.锌锰干电池 酸性锌锰干电池用久后会出现变软 甚至液体渗出的现象,为什么?
请谈一谈干电池有哪些优缺点。
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 → Zn2+ +2e— 正极 2NH4+ + 2e— → 2NH3 +H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Zn+2OH–→ZnO+H2O+ 2e正极: MnO2+2H2O + 2e- →Mn(OH)2+2OH– 电池反应: Zn+MnO2+H2O=ZnO+Mn(OH)2
高中化学新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共价键的类型 课件(41张)

2.(2021·南京高二检测)根据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 F2 和 HF 分子中形 成的共价键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为 s—s σ 键 B.两者都为 p—p σ 键 C.前者为 p—p σ 键,后者为 s—p σ 键 D.前者为 s—s σ 键,后者为 s—p σ 键
【解析】选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1,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5,p 轨道上有 1 个未成对的 p 电子。F2 是由两个氟原子未成对的 p 电子轨 道重叠形成的 p—p σ 键,HF 是由氢原子中的 s 轨道与氟原子中的 1 个 p 轨道形成 的 s—p σ 键。
【解析】选 B、D。PCl3 的电子式为
,P—Cl 键都是 σ 键。PCl5 分子
中有 5 个 P—Cl σ 键,这违背了传统价键理论饱和性原则,说明传统价键理论不能解
释 PCl5 的结构,即传统价键理论存在缺陷。
4.(2021·银川高二检测)在下列分子中,①H2,②CO2,③H2O2,④HCN(填序号): (1)分子中只有 σ 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含有 π 键的是________。 (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分子中含 有由两个原子的 s 轨道重叠形成的 σ 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 s 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 p 轨道重叠形成的 σ 键的是________。 (3)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p-p 型
形成过程
(2)π 键的常见类型——p-p π 键。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 σ 键和 π 键 (1)σ 键与 π 键的实质相同,都是由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σ 键与 π 键由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两者的稳定性不同。 (3)由于 s 轨道没有方向性,所以两个 s 轨道只能形成 σ 键,不能形成 π 键。 (4)两个原子之间可以只形成 σ 键,但不能只形成 π 键。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课时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件鲁科版必修

(2)在改正的装置中,请写出下列各试剂的作用: ①饱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OH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浓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________(填序号)物质干燥 Cl2。 ①碱石灰 ②无水 CaCl2 ③P2O5
1.实验药品:浓盐酸与二氧化锰或浓盐酸与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用氧化剂(MnO2、KMnO4)氧化浓盐酸中的 HCl 而生成 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或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
(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
(4)实验室制取氢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相同。
()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 (1)× (2)× (3)× (4)√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l2 和 HCl 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 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 )
A.湿润的 KI-淀粉试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发生装置:氯气的发生装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圆底烧瓶、分 液漏斗、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5.验满方法:①因氯气是黄绿色气体,若观察到整个集气瓶内 都是黄绿色,则说明氯气已收集满。②可在集气瓶口放一湿润的淀 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氯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元素周期律
[填一填]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___________
化。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2.每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随元素原子序数递 增 ):
(2)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Cl-)>r(Cl)。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 小。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Si C.S 点拨: B.P D.Cl
)
根据原子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比较原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一、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1.电子层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大。 3.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 径越大。 (1)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Na)。
素代码)
(5)氯元素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_,最低负价为________。 答案: (1)相同 ① (5)+7 -1 (2)1、3、4、7 (3)①②③④ (4)④③②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
本节教材主线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点
原
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原
核外 电子
子 的 构 成
子结构示意
图)
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子间的 电量关系和 质量关系
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主线
P3 交流研讨 P3 迁移应用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点
原
子
核外
的
补全了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元素化合物
制备方法 用途
介绍了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核心知识在全套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分布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核心知识: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
物质结构 与性质
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核外 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 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据统计,城市附近古建筑在本世纪所遭受腐蚀的程度比过 去二十个世纪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你能运用学过的知 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24、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预 测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 解释、对实验结论进行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请从 氧化还原的角度对硫单质的性质进行探究。 (可选用的仪器、药品有: 烧杯、试管、集气瓶、酒精灯、石棉网、胶头滴管、铁架 台、玻璃棒、燃烧匙、氧气、硫粉、铁丝、铁粉、铜丝、 硝酸、酸性KMnO4溶液等)
评价标准建议
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
子数的关系,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
关系,能说出
A Z
X
的含义。
原 子 结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 素(不要进行概念辨析);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 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构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写出1~18
《化学与技术》介绍了几种 工业上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 (如以乙烯和丙烯为原料的 合成)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 甲醛和苯酚的性质、检验阿 司匹林的主要官能团、制备 乙酸乙酯
《化学与生活》借助栏目 介绍了甲醛、氨基、羧基 的性质,缩聚反应等
《化学2》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 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感性认识);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 应(加聚反应)及应用
《化学2》教学建议
知识上不“深挖洞”,不拓展 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注重探究 对教辅材料中的习题进行筛选
了解化学的研究 领域和学习方法
《海南日报》2004年4月30日报道——处置海南大学地下氯气罐现 场直击。一个氯气罐的处置,牵动着上万人的心。……4月29日, 在海南大学游泳池附近的地下,发现氯气罐,下午,氯气罐口找到 了,没有泄漏,一个长达1.8米、直径70厘米的氯气罐被顺利吊到 游泳池边上。根据预定的方案,游泳池已撒下了3吨生石灰,打开 气罐,氯气将在水中慢慢稀释,并被石灰粉中和。晚上9时30分左 右,海口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接到电话,有黄绿色的氯气冒出水 面,……据介绍,由于锈蚀严重,被安置到水中的氯气罐的放空阀 出现了意外的松动,压力增大,在放空阀完全松开后,冒出的氯气 急剧增多,池水无法及时稀释,部分散发到空气中。为此,消防队 用四支水枪喷射,稀释散发在空气中的氯气。……4月30日1时04 分,瓶底浮上了水面,预计有600多公斤氯气的气罐完全排空,水 面很平静。 阅读上述报道,写出与氯气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讨论
问题
变量
比较钠、镁、铝的 失电子能力
再次,实施实验
反应的剧烈程度;
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现象
反应条件或 反应速率; 碱性强弱
最后,分析、讨论
关注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这一部分教材的线索为:
认识化学反应
一 节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限度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关注栏目的多维度功能
过程方法目标
栏目
P2 联想质疑 体验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P6 交流研讨
P3 交流研讨
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P4 观察思考 P11 活动探究
综合探究能力
P19 活动探究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
《化学2》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能量变 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 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电能的转化(感性认识)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方向(定量判断);化学反应 速率(理性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定量计算、理性分析)
《化学与技术》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知道), 并应用该理论初步探索氨的工 业合成的最佳生产条件
化学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1~18号元素)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电离能、电
与性质
负性)的递变规律
化学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族、周期)、周 期表中元素性质(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的递变规律
3、自然界中的元素 4、元素与材料世界
满足了后续课程在化学知识 结构发展上的需要,以及 建立知识逻辑的需要,为 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
《化学2》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3、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结合物质 性质进行
讨论
研究物质 性质的方 法和程序
部分 基本概念
结合物质 知识进行 介绍
Cl2 、 Br2 、 I2 的 性质(化学1中
交流
分散介绍)
研讨
发现同主族元素 性质递变规律
整 合 VIIA 族 元 素 及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
观察 思考
应用同主族元素性 质递变规律获取新 知识
学 习 IA 族 元 素 及 化合物的主要性 质
结合《化学1》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构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立体 网络。
第二章
深
化
1.化学键
对 具
2.化学反应
体
个中的物质
物
个变化和能
质 性
个量变化
质
3.化学反应
的 认 识
个的速率和 个限度
深化对 化学反 应的认 识
《化学2》与《化学1》的关系
《化学1》和《化学2》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质上 是一个整体 《化学2》是《化学1》的 补充和深化。
借助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整合和发展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举例说明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化
合价)的关系。
4.知道元素原子量与核素原子量的关系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关于科学方法——模型、假说的教学
如何进行科学方法的教学? “模型”和“假说”这两种科学方法认识的误区
教材中是如何为“模型”和“假说”的教学搭建平台的?
Cl2 、 Br2 、 I2 的 性质(化学1中
交流
分散介绍)
研讨
发现同主族元素 性质递变规律
整 合 VIIA 族 元 素 及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
观察 思考
应用同主族元素性 质递变规律获取新 知识
学 习 IA 族 元 素 及 化合物的主要性 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理论线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线索的关系, 将二者融合。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说出1~18号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
3.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知道IIA族、VA族和过 渡金属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教材编排说明:
符合科学事实 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发现 元素周期律,同时初步形 成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最好让学生手工作图
对学生进行活动表现评价
本节教材主线
认识同周期 元素性质的 递变
元素周 期表的 应用
指导化学 学习和科 学研究
预测同主族 元素的性质
指导生产实践 (寻找新材料 、探矿等)
P19 活动探 究:探究第 三周期元素 原子得失电 子能力的递 变
P21 交流研 讨、P22 观 察思考:预 测金属钾的 性质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P2
设计本栏目的意图: 引出本节核心知识,并进
行科学研究方法(模型、假 说)教育
实施建议: 重现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综合分析)
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P6
设计本栏目的意图: 引出核外电子排布,并使学生亲自尝试使用假说、模型等
电子
构 成
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原
子结构示意
图)
质子、中子、电 子间的电量关系 和质量关系
原子核
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P4 观察思考
P7 交流研讨
引导学生关注原子结构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并 能分析简单问题;但一 定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 度。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
本节教材主线
探究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元素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归纳
出元素 周期律
认识
元素周 期表的 结构
了解
某些主 族元素 和过渡 金属元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