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牛学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

摘要: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种社会思潮与各种艺术风格不断涌现,使得摄影风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了四大主流派别之外,还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荒诞派等多个摄影流派。但不论是摄影思想上的变化,还是风格表现上的不同,这些新出现的派别都受到过四大流派的影响。

关键词: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3)03-0000-00

摄影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1839年8月19日,当法国人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被认定为最早的摄影术,并通过法兰西科学院和艺术院共同公诸于世时,就已经表明摄影术的发展得益于两个支撑点,一个属于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一个属于人文科学的造型艺术。这两个支撑点并不完全同步,甚至也不完全同轨。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摄影术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在当今“影像时代”演绎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深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空前的规模介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和丰富的艺术元素,它不仅需要摄影者掌握与摄影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摄影的技巧技法,还对摄影者的学识水平、审美能力及艺术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使摄影术产生了诸多流派。

一、画意派

在摄影术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间,摄影者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摄影器材和摄影化学的研究与优化上,很少有人会顾及到摄影的艺术风格。随着摄影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人们开始把日光投向技术与审美。复杂的操作工艺和笨重的器材,以及绘画艺术对摄影的影响,使得摄影走上了模仿绘画之路,由此摄影艺术的第一个流派——画意派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画意派摄影是流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一个摄影艺术流派,它产生于1850年左右的英国。由于摄影术刚刚发明不久,许多画家和具有深厚美学修养的艺术人士都痴迷于摄影神奇的再现力,纷纷从绘画转向摄影艺术创作。他们在创作上追求摄影作品的绘画效果或“诗情画意”。1869年,亨利·佩奇·鲁宾逊(Henry Peach Robinson,1830~1901)的著作《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出版,为画意派摄影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指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这样才可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毫无疑问,摄影技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天地。但是技术上的进步不一定就等于艺术的进步。因为技能本身无论怎样精巧完备,对摄影的艺术追求来说,它也还会把我们引领到更高的目标。”

同为视觉艺术,绘画与摄影本身就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在早期摄影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画意派摄影的美学准则是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要以绘画为前提。早期画意派摄影成为一种倾向于古典审美的流行时尚,画意派的摄影风格反映了早期艺术摄影对绘画——————————————

收稿日期:2013—06—20

作者简介:牛学(197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讲师。

的依附。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画意派摄影家追求摄影艺术的精神。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才为摄影取得艺术上的地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连环会、汉堡画意摄影展、巴黎摄影俱乐部、伦敦摄影沙龙等协会的成立和相关摄影活动,使得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高峰。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直接摄影的崛起及摄影分离派的后期影响,画意摄影逐渐衰落。

(一)高艺术摄影

19世纪50年代,英国兴起高艺术摄影,50年代至80年代,是高艺术摄影发展的鼎盛时期[1](p3)。高艺术摄影受“拉斐尔前派”的影响甚深,所表现的主题大都具有宗教色彩,题材基本来源于圣经、诗歌、历史等方面。高艺术摄影是用绘画的规则、原理和摄影的技法,以取得绘画的效果。摄影师在拍摄时刻意追求照片画面的古典绘画效果,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可以采取导演摆布的手法,摄影师预先设计好草图,选定模特和道具,精心组织安排场景,最后通过暗房加工将作品制作完成。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有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1813-1875)、亨利·佩奇·鲁宾逊(Henry Peach Robinson,1830~1901)、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15~1879)等。

(二)印象摄影

印象摄影是在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产生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登上了摄影艺术的舞台。印象摄影追求一种朦胧和模糊的美感,许多摄影家开始用各种柔焦和软焦手法进行拍摄,并且使用布纹相纸和树胶重铬酸盐印象工艺,甚至直接用橡皮和画笔在照片上制造粗糙的肌理效果,这些手法都是为了达到朦胧美的效果。印象摄影的代表人物有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1856~1930),约翰·杜德利·约翰斯顿(John Dudley Johnston,1868-1955)、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Demachy,1859~1936)、海因里希·库恩(Heinrich Kuehn,1866~1944)、埃米尔·尤阿希姆·康斯坦特·普约(Emile Joachim Constant Puyo,1857~1933)等。

(三)自然主义摄影

随着高艺派的衰落,自然主义摄影作为一种写实风格的画意摄影思潮,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起来。自然主义摄影认为,绘画主义摄影是专供展览用的矫揉造作的沙龙摄影,与生动的自然现实格格不入。自然主义摄影家主张回归到自然中去追寻创作灵感,号召摄影家重新重视亲身感受,在实际的环境中拍摄作品,凭借写实的手法表现拍摄对象的真实原貌[2](p115)。1889年,彼得·亨利·艾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 1856~1936)撰写了《自然主义摄影》一书,此书被认为是自然主义摄影的宣言。自然主义摄影的出现一改当时聚焦于达官贵人的风气,摄影师们将镜头对准大自然和普通老白姓的日常生活。因此,自然主义摄影多以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为创作题材。自然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有彼得·亨利·艾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 1856~1936)、弗兰克·梅多·萨克利夫(Frank Meadow Sutcliffe,1853-1941)、里德尔·沙耶(Lidell Sawyer,1856~1895)等。

二、纯影派

纯影派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反对画意派的基础上产生的。之所以被称为纯影派,是因为这一流派主张摄影艺术应该通过纯粹的摄影手段获得摄影所独有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画意派摄影允许扮演、允许后期剪贴叠放、允许使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控制画面;纯影派则认为,摄影应该发挥自己的本色,反对以写实性绘画为依据进行模仿,反对人为地对照片做后期加工和修改,主张仅仅依靠相机、镜头和感光材料等摄影器材的运用获得具有特殊美感的影像。追求尽可能清晰的焦点、尽可能宽的景深、尽可能大尺寸的底片,使其作品在摄影艺术上达到优良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表现被摄物的光线、线条、影调、色彩、纹理、质感等方面。

法国人尤金·阿杰特(Eugene Atget,1857~1927)和德国人艾伯特·伦格尔·帕兹格

(Albert Renger Patzch,1897~1966)是纯影派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摄影家。阿杰特在世的时候没有名气,是一位靠出售照片维持生计的摄影师。从1897年开始,阿杰特用简陋的相机和朴实的手法开始系统的拍摄巴黎街头,此时欧洲正是画意摄影一统天下的阶段,几乎所有的摄影师都在不顾一切的要使摄影向绘画靠拢,而阿杰特逆流而进,开始了自己孤独的摄影人生。阿杰特在30多年里拍摄了一万多张底片,直到 30年代,才被美国摄影家曼雷的助手所发现,并筹款买下阿杰特的许多照片和底片,使这些影像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杰特的照片是将微妙的感性认识直接地记录下来,他的照片也许是纯粹摄影艺术最早的表达方式。德国的帕兹格的拍摄手法清新直率,在他出版的《世界是美丽的》影集中,大部分作品成像清晰、影调丰富,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纯影派特征的照片。

帕兹格的作品和表现手法很快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使得一些在画意摄影上已经很有成就的摄影家纷纷投入到纯影派的阵营。如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1879-1973)、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等人。在美国纯影运动初期,影响最大的人物要数保罗·斯特兰德,他从1915年开始就拍摄了一批聚焦特别清晰的照片,斯特兰德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黑白影调和能够激发美感的细节。

纯影派的出现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是迄今为止为了确立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有别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场最具意义的革命。它标志着摄影开始从形式上走出了绘画的光环笼罩而真正回到其本质,标志着摄影艺术本体观念的进一步觉醒,它彻底动摇了画意派摄影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推动了摄影艺术与技术的发展。

(一)摄影分离派运动

创始于1902年的摄影分离派是活跃在20世纪初的一个美国摄影组织。由于当时的发起者和主要骨干基本都是印象摄影的探索者,所以摄影分离派基本上是连环会在美国的一个分支机构。在初建的五年内,摄影分离派的成员一方面延续着连环会印象摄影的美学观念,另一方面努力推崇各种前卫美术思潮和摄影实验。由斯蒂格里茨主持的“291”小画廊多次举办跨国摄影比赛和各种风格的绘画展览,成为当时美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之一。从1907年开始,摄影分离派中主张直接、即时、瞬间拍摄应优于画意的营造和有意降低影响鲜锐度的印象摄影的人逐渐占据优势,斯蒂格里茨、斯泰肯和斯特兰德等人成为直接摄影的倡导者。由于印象摄影和直接摄影的美学思想不同,甚至相互对立,导致连环会内部矛盾重重,1908年摄影分离派与连环会分手,受到重创的连环会于1910年正式解体。这标志着摄影最终与绘画分离。摄影依附于绘画的“古典时代”终于结束,摄影的大本营也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摄影分离派运动成功的从画意摄影转变到直接摄影,从此为画意摄影转向纯影摄影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摄影分离派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1879~1973)、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约瑟夫·特纳·基利(Joseph Turner Keiley,1869-1914)、格里特鲁德·卡塞比尔(Gretrude Kasebier,1852~1934)、克拉伦斯·赫德森·怀特(Clarence Hudson White,1871-1925)、阿尔文·兰登·科伯恩(Alvin Langdon Coburn,1882~1966)、安妮·布里格曼(Anne Brigman,1868~1950)、弗兰克·尤金(Frank Eugene,1865~1936)等人。

(二)新客观主义摄影

新客观主义摄影也被称为新即物主义摄影,是纯影派发展的一个分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新客观主义认为,摄影有着自己的特性,而客观准确地再现事物,解释事物的自然本质,就是摄影的特性,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

新客观主义摄影家们将镜头对准了自然、工业和当代社会中的平常事物。他们强调摄影应该通过其自身的特性追求美感,注重拍摄现实中具有丰富细节的影像,并强调光线在作品

中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强调通过观察和发现,以直观写实的手法,对客观世界做真实细致的描绘。它舍弃对大场景的观察,转向对事物局部和细节的关注,借助近距离拍摄和特写等手法放大被摄对象的局部,精确的刻画出被摄物的某个局部,使局部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在形式与质感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新客观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艾伯特·伦格尔·帕奇(Albert Renger Patzch,1897~1966)和卡尔·布洛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1865~1932)。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摄影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植物和蕨类的照片,他的这些照片用特写镜头忠实的记录下大自然中植物的细节,这些植物的局部都是旁人未曾留意的细节。他所拍摄的系列植物几乎都被抽象化了,有的甚至变成抽象的图形,这些摄影作品似乎已经模糊了记录和美学的界线。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和新客观主义摄影师的作品影响深远,美国摄影大师爱德华·亨利·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的一些特写作品就极具新客观主义摄影风格。

(三)F/64小组

F64小组是真正把纯影派摄影推向高峰的一个组织,它是由一批生活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摄影家于1932年创立,主要成员有爱德华·亨利·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1883~1976)、威拉德·凡·戴克(Willard Van Dyke,1906~1986)等人。F64小组没有负责人,未举行过会议,也不交会费,于1935年解散。它讲求“纯正”和“直接”的表现风格,要求对原有事物进行直接拍摄,摄影画面应当全部清晰,各层次的影调都要细微丰富;在拍摄上提倡用大篇幅相机,必要时将光圈缩小至最小的F64,通过对曝光、显影和印放技术的控制,依靠纯正的摄影工艺,以保障摄影的纯粹。F64小组把纯影风格的摄影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并将纯影派的美学观点发挥到极致。

三、纪实派

纪实摄影就是真实地记录、反映事件和对象的摄影类别。纪实摄影是对某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事件在某一时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因其真实性、客观性和纪实性,多用于纪实文学创作以及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的文献存档中。常以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状态和文化变迁为关注对象,兼有报道性,但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广义上的纪实摄影包括各种体现摄影纪实特征的实用摄影及新闻摄影;狭义的纪实摄影通常是指社会纪实摄影。

早期的纪实摄影由于受到器材笨重和感光缓慢的限制,往往很难去捕捉动态的事物,只能拍摄一些静态的对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金·阿杰特(Eugene Atget,1857~1927)、刘易斯·威克斯·海因 (Lewis Wickes Hine,1874~1940)等摄影师为纪实派摄影早期的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对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这时中小型相机和感光速度较快的胶片问世,为纪实摄影的抓拍手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20世纪30年代,“FSA”摄影群体的出现标志着纪实摄影走向成熟,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社会有大量的自耕农和小佃农、手工业者破产失业。“FSA”是“美国农村安全行政署”(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简称。这个机构为了向有关上级报告某些农业地区所发生和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附上用形象加以说明和证实的照片,为此招聘了不少颇具才华的纪实摄影家[3](p78)。政府委派他们去拍摄记录自然和社会灾害,或拍摄其它社会危机情况,用来作为证据档案材料,为国家的政策提供依据。FSA的主要成员有罗伊·斯特莱克尔(Roy Stryker,1893~1975)、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1903~1975)、多罗西娅·兰琪(Dorothea Lange,1895~1965)、卡尔·迈等斯(Carl Mydans,1907~2004)、阿瑟·罗斯坦因(Arthur Rothstein,1915~1985)等人,他们总共拍摄了近30万张底片。

这是世界摄影史上规模最大的专门的摄影文献资料。FSA摄影家们的作品最初只是用作文字材料的配图,但是这些独具感染力的照片使它们成为独立的作品,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在1936年左右《LIFE》、《LOOK》等大型画报相继问世后,美国的纪实摄影进入到空前繁荣的阶段。

1946年法国著名的纪实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论点,即摄影创作应该“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决定性瞬间”的提出为纪实派摄影奠定了理论依据。布勒松与卡帕等人共同创立了马格南图片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社,马格南的摄影师们在几十年间拍摄了无数传世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

在诸多的摄影流派中,纪实派是最需要良知和勇气的。摄影家想要捕捉到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坚持深入现实,深入生活,深入到各种紧张激烈的斗争中去。因此,为了贯彻自己的信念和主张,纪实摄影家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献出鲜血和生命[4](p101)。纪实派的著名摄影师有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hof,1915~1954)、大卫?西蒙(David Seymour,1911~1956)、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1898~1995)、威廉?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e Smith,1918~1978)、马克?里布(Marc Riboud,1923~)、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1944~)等。纪实派的摄影风格在今天的新闻、报道、民俗、战争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抽象派

抽象派的思潮来源于美术界,在抽象艺术家眼中,艺术创作变成一种精神的宣泄,和一种文化和思想的灵性表达,因为精神是抽象而非具体的,因此艺术作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抽象派摄影师在摄影技法上沿用了纯影派的手段,但对被摄对象的处理上与纯影派是相反的。他们的作品不带有任何故事和情节,也没有任何具体内容,他们舍弃了与被摄物具体形象有关的元素,保留下简单的线条和图形,通过对画面中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元素的组合与变化,构成某种特殊的形式来抒发情意。

为了追求画面的抽象形式,摄影家们创造性的利用了抖动相机、中途曝光、多次曝光、剪辑等手法为作品服务。在抽象派摄影家眼中被摄物只不过是借来表现自身思想和个性情感的符号,任何物体都能够成为他们的创作对象,在废弃的工厂、普通的石头、枯萎的植物、爆裂的漆皮上,他们都能发掘出新意,让这些不起眼的事物在镜头下获得新生。抽象摄影改变了被摄物原本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影像可能是模糊的,可能是由一些斑点、线条或色块组成,让人难以辨认和理解。抽象摄影一般具有被摄物体元素化、画面构成平面化、作品内涵情绪化、艺术语言符号化等特点。代表人物有曼·雷(Man Ray,1890~1976)、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1895~1946)、阿伦·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1903~1991)、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1912~1999)、厄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1986)、彼得?凯特曼(Peter Keetman,1916~2005)、威廉·格尔纳特(William Garnett,1916~2006)、查理斯·斯坦因哈克(Charies Steinhacker)等。

五、结语

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和抽象派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主流派别。这四大派别之间也有着诸多联系。比如,摄影分离派运动的斯蒂格利茨、斯泰肯和斯特兰德就是美国公认的画意派代表人物。经过分离派运动后他们纷纷投身到直接摄影的阵营中,拍摄了诸多画意摄影的经典作品。斯特兰德更是对纯影、画意、纪实、抽象等风格都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

四大流派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联系,也促进了其它流派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摄影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时期,摄影与商业也日趋结合,各种社会思潮与各种艺术风格不断涌现,这都使得摄影的风格也不断在发生变化。除了四大主流派别之外,还出现了超现实

主义、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荒诞派等多个摄影流派。但不论是摄影思想上的变化还是风格表现上的不同,这些新出现的派别都受到过四大流派的影响。理清绘画与摄影之间的渊源,以及四大流派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把握住整个摄影艺术发展的脉络。——————

参考文献:

[1] 张雄、王彬.现代摄影基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一可.摄影术的历史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 狄源沧.20世纪外国摄影名家名作[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4] 牛学.摄影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梅大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

咏历史名人诗四首

咏历史名人诗四首 1、咏司马迁 题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 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 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 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惨遭宫刑愧对祖, 忍辱负重写巨笺。 阅尽书简三千卷, 走遍江河五百川。 史家绝唱开新体, 无韵离骚赋宏篇。 一代大椽古今范, 字字泣血筑高山。 2016.3.3 2、咏屈原 题记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 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 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 人”的比兴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 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 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 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浪漫诗祖赋离骚, 滋润众芳竞妖娆。 求索名句传千古, 天问思考启万朝。 太息民生常掩涕, 不群鸷鸟翱碧霄。 余身危死何曾惧? 踏歌汨罗任逍遥。 2016.3.4 3、咏刘勰 题记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 )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 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 定林寺。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的美学地位。《文心雕龙》这部巨著集四六骈体的大成,内 容广泛深邃,涵盖了文学史论、批评论、鉴赏论、创作论、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派系 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

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的外形,形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4 浏览量: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2、四大姓氏:李、王、张、刘; 3、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4、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名)、泰山(文); 5、四大名刹:山东长青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 6、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7、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8、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9、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10、四大自然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1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1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1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1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1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17、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18、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19、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20、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一、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四大流派

四大流派三个标准十个符号 ●四合院派 特点:该派的特点是继承北方传统的四合院风格。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该派项目在其产品的设计中较多地采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间等。比如北京易郡的户型包括了一些以院落为空间的平层四合院、独栋三合院、双拼三合院,门窗设计上采用方窗子;观唐的规划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轴和环路形成明确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宽、胡同窄、内庭院豁然开朗,使得空间序列连续变化。庭院的设计和街巷式布局是完全借鉴和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而方格窗子则是典型的中国窗子。 ●江南园林派 特点:继承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有江南风格的味道。中式园林崇尚顺应自然,虽为人工造景,却仿若天成,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式园林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创造出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中式符号派 特点:在产品的设计中把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和元素运用进来,加入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中式符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式建筑不应是简单的模仿建筑符号,而要突出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好的中式住宅应该是“神”的效仿。 ●改良派 特点:在文脉上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新式的中式住宅要按照现代人群的消费思路来做,为消费者服务,体现消费者的个性而非设计者的个性。该派的建筑风格理念兼顾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布局设计的国际化要素,在设计风格上有融合趋势,在设计中参照了不少西式住宅的手法。

世界、中国电影奖分类介绍(超强版附一览表)

世界、中国电影奖分类介绍(超强版附一览表) 值奥斯卡金像奖颁发之际,本人特搜集整理了19项世界、中国有关电影奖项,以作分享。本片包含了国际四大电影奖、中国三大电影奖、九大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其他国内影视奖项。 ——johnlee 世界四大电影奖(奥斯卡&欧洲三大奖) 1.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简称奥斯卡奖,也即学院奖(Academy Award),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颁发。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享有盛誉,不仅是美国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也倍受世界瞩目。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

金棕榈奖前身为“金鸭奖”,是戛纳(gā nà)电影节至高无上的大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必须说明,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长片)。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 金人。

金熊奖(Golden Bear)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电影的最高奖项。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 柏林国际电影节[2],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由于柏林市徽为熊,柏林影展的大奖便称为金熊奖。影展除竞赛部份外,另有非竞赛影片及青年电影以及各项回顾展。

【中式元素】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细讲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 四合院是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视外则明,自外视则暗,既防止寒气侵,又能保持室光线充足。夏季糊

欧洲三大电影节华语电影获奖及提名

1959年,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的《荡发与圣女》成为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影片。 李翰祥(台湾导演):1960《倩女幽魂》、1962《杨贵妃》、1963《武则天》入围”金棕榈奖“。《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夺得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第17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侠女》夺得仅次于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大奖的最高综合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1983年岑范《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 1990年,张艺谋《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大奖(第一部“金棕榈”大奖华语影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侯孝贤《戏梦人生》获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获最佳男主角(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第48届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春光乍洩》入围主竞赛单元,夺得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获得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花样年华》获得戛纳最佳艺术成就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评审团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蔷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边几点》获戛纳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哭泣女人》获“一种注视”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清洁》(法国电影)摘戛纳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 2005年,巩俐获得“戛纳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青红》获得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电影节六十年来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春风沉醉的晚上》梅峰获最佳编剧奖(继王小帅《左右》柏林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编剧奖) 2010年,王小帅《日照重庆》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宣布,“金马车奖”授予中国导演贾樟柯[1](第一位华人导演获该奖);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刺客聂隐娘》夺得最佳导演。

中国烹饪概论试卷

《中国烹饪概论》综合复习题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烹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烹饪与中国烹饪学 一、名词 烹饪、烹调、食品、中国烹饪学、传统烹饪 二、单项选择 1.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 )。 (1)《周易》(2)《论语》(3)《礼记》(4)《尚书》 2.( )的出现是古老烹饪的开始。 (1)火(2)青铜器(3)鼎(4)铁器 3.烹饪的性质是( )。 (1)手工制作(2)成新(3)烹炒调制(4)食物由生变熟 4.中国烹饪学属于一门( )学科。 (1)自然科学性(2)社会科学性(3)技术科学性(4)综合性 三、多项选择 1.传统手工烹饪的特点有( )。 (1)手工性、地区性(2)传承性、个性化(3)时间性 (4)全面性(5)狭隘性 2.现代烹饪相对于传统烹饪来说,具有的优势有( )。 (1)规模化(2)规范化(3)标准化 (4)智能化(5)现代化 3.烹饪成品以能提供( )为基本要求。 (1)营养(2)蛋白质(3)卫生 (4)美感(5)维生素

四、判断 1.在不久的将来,现代烹饪必将全面替代手工烹饪。 五、简答或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烹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传统手工烹饪与现代食品工业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第二章中国烹饪文化 一、名词 文化、中国烹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烹饪典籍、饮馔语言、饮食成语、饮食谚语、饮食歇后语、医食相通 二、单项选择 1.《饮膳正要》是( )人( )编着的。 (1)宋代、林洪(2)明代、宋诩(3)清代、袁枚(4)元代、忽思慧 2.以下书籍中,( )是唐代一本谈烹饪技艺的刀工专着。 (1)《调鼎集》(2)《醒园录》(3)《山家清供》(4)《砍脍书》 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叶的科学专着《茶经》的作者是( )的陆羽。 (1)汉代(2)唐代(3)明代(4)清代 4.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 ) (1)烹饪典籍(2)饮食文献(3)饮食思想与哲理(4)食风食俗 5.豆腐的发明者是( ) (1)黄庭坚(2)老子(3)苏轼(4)刘安 6.“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 ) (1)《礼记》(2)《论语》(3)《尚书》(4)《道德经》 7.最早记月饼这一食品名称的着作,是宋代周密的( )。 (1)《清嘉录》(2)《荆楚岁时记》(3)《风土记》(4)《武林旧事》 8.《厨者王小余传》的作者是( )。 (1)李渔(2)张英(3)袁枚(4)徐珂 9.最早进行中西饮食比较研究的书籍是( ) (1)《厨者王小余传》(2)《武林旧事》 (3)《清稗类钞》(4)《建国方略》 10.清代郎廷极编着的( )对中国古代酒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酒名记》(2)《胜饮篇》

大器晚成名人事迹

国外 1、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 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 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 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 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 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 2、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 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 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界四大电影节获奖名单

奥斯卡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历届获奖名单 奥斯卡最佳影片历届获奖名单 2005百万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 飞行者(THE AVIATOR) 2004指环王3:王者回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芝加哥CHICAGO 时时刻刻(The Hours) 2002 美丽心灵(Beautiful Mind, A) Beautiful Mind, A 2001 角斗士(Gladiator) (73) Gladiator (2000) 2000 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American Beauty (1999) 1999 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1998 泰坦尼克(Titanic) (70) Titanic (1997) 1997 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 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1996 勇敢的心(Braveheart)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1995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Forrest Gump (1994) 1994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Schindler[*]s List (1993) 1993 杀无赦(Unforgiven) Scent of a Woman (1992) 1992 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Lambs) Bugsy (1991) 1991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1990 为戴茜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1989 雨人(Rain Man) Rain Man (1988) 1988 末代皇帝(Last Emperor)(60)Last Emperor, The (1987) 1987 野战排(Platoon) Platoon (1986) 1986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Out of Africa (1985) 1985 莫扎特(Amadeus) Amadeus (1984) 1984 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1983 甘地传(Gandhi)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1982 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On Golden Pond (1981) 1981 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Ordinary People (1980) 1980 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 Kramer vs Kramer (1979) 1979 猎鹿人(Deer Hunter) Midnight Express (1978) 1978 安妮-霍尔(Annie Hall)(50)Turning Point, The (1977) 1977 洛奇(Rocky) Rocky (1976) 1976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教父2(Godfather: Part II) Chinatown (1974)

现代大学生最崇拜的十大伟人

现代大学生最崇拜的十大伟人 从古到今,中国出现了成千上万个伟人。这些伟人有的是诗人,有的曾是军事家,有的曾是国家的主席。他们确实影响了整个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伟人?他们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哪些伟人是当代大学生最崇拜的?最近,不少大学生网友们还对他们的事迹做了详细的概括,相信你们看完后,也会崇拜他们。 一,孔子--中国第一思想家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现代,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在我国的很多高校,还开设了《论语》选修课。 二,屈原--中国第一诗人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员,也是我国杰出的大文豪,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年幼的他就资质聪颖,被公认为是王族子弟中的姣姣者。屈原青年时,就明于治理,德才兼备,18岁就选入王室,20岁就奉命第一次出使齐国,出色地完成了六国联盟的重任。22岁被任为左徒,参与怀王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他积极主张明王法度。举贤荐能,联齐抗秦,统一中国,实现"美政"。他的诗影响了当代的大学生,每年端午节,大学生都采用各种形式纪念他。 三,孙中山--中国民主共和之父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他推翻了2000年来的封建帝制,成为中国民主共和之父。他还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在中国,许多城市的路和公园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四,周恩来--中国第一管家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起了推动作用。 五,毛泽东--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评称为20世纪最为大的领袖也绝不为过。 今天,在国内很多高校都有他的雕像,在国外也有。

中式建筑特点四大流派三个标准十个符号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 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论坛新闻)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 4 条。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新中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