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
西藏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 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 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 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 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 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 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 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 元素和规霞光 升腾在积雪的山顶 法号晨钟 是谁第一个迎来拉萨的黎明 呀拉索布达拉宫 你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藏汉联姻的历史见证 你是一道不落的彩虹 飞架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璀璨的星光 辉映着窗口的酥油灯 念佛诵经 是谁第一个祈祷幸福的美梦 呀拉索布达拉宫 你是神州的古迹名胜 吸引着天下香客民众 你是一串吉祥的佛珠 悬挂在中华母亲的心中 呀拉索布达拉宫 你是神州的古迹名胜 吸引着天下香客民众 你是一串吉祥的佛珠 悬挂在中华母亲的心中 悬挂在中华母亲的心中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 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 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 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 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 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 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 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 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 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 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 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 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 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 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 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 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 绺白毛,表示吉祥。
藏族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

藏族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对于藏族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饮茶文化上,也有着独特的方式及文化习俗。
下面一起来了解藏族人民的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藏族饮茶方式藏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生命之茶。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辐射强,在高原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热能食物以适应自然环境,而藏茶恰好能够调和与分解油腻、达成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又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抗辐射、抗氧化等保健功效,因此藏茶自古以来便成为藏族人民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藏族民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藏茶是全发酵茶,属于黑茶的一种。
藏茶的主要产地在四川雅安、云南普洱、林芝易贡等。
历史上,沿茶马古道运往西藏的茶又被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销茶等。
早在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藏族人民就把藏茶当作开胃养身之佳饮。
从吐蕃时代至今的1300多年间,藏茶文化已经深入到藏族人民的民风民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其中客来敬茶的习俗反映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恭敬、和睦、祥和的氛围。
藏族的饮茶方式除饮用藏茶熬煮的清茶外,还有用藏茶茶汤与乳制品调配制作的酥油茶、甜茶、奶茶等。
酥油茶是以用酥油和藏茶茶汤加工融合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
饮用酥油茶能给身体迅速补充营养和能量,且能减缓高原反应、滋润嘴唇,非常适合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
甜茶以拉萨地区的最为有名,用印度红茶或普洱茶头与奶粉浓汁、糖共同熬制而成,香甜浓郁。
拉萨全城遍布着大大小小各式甜茶馆,在甜茶馆边喝甜茶边交流新闻是拉萨本地人独具特色的一种生活方式。
原味奶茶在安多和康巴地区比较普及,它的制作方法同甜茶类似,但不加糖亦不加盐,且多用藏茶熬制,天然原味,久喝不上火。
用藏茶熬制的奶茶不同于内地奶茶店里冲泡的奶茶,它有着藏茶的陈香与鲜奶的新鲜度,入口爽滑,没有茶的苦涩,不需加糖也有着自然的微甜与清香。
藏族待客要注意的禁忌

藏族待客要注意的禁忌
藏族待客要注意的禁忌
待客禁忌:
1.客来临,须掸尽净座位,让客人坐在主客席上。
2.送客人要躬腰屈膝,以表示尊重;要面带笑容,热情礼貌。
3.给客人献茶或酒时,碗杯要擦拭干净,必须倒满。
敬茶或酒时,手要先在裙裤上擦一下,表示手已干净,然后双手捧上,忌讳手指放在碗或杯子口沿上。
4.敬酒时,客人先用无名指向佛法、双亲、朋友连续弹酒三次(各地含义不同),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节。
5.给客人赠送礼品时,要双手高举过头,客人受礼后,主人应退回原位。
6.不要在客人面前放屁,从客人面前走过时要躬身,紧缩袍裙,以免扬起尘土。
7.不要将脚底对着人坐,那表示蔑视。
8.不要大摇大摆从客人面前行走。
与客人谈话,要洗耳恭听,回话要用敬语,不谈令客人不愉快的事情。
9.客人走后,不能马上扫地和倒垃圾,不然会认为对客人不尊敬,对客人也不吉利。
10.不要在房中打口哨,那会赶走神灵,招来鬼魅。
11.不要在聊天时提及死者的名字,因为那会使亡灵得不到安宁,如果必须,就要在名字前念一句六字大明咒。
12.不要吹其他人家正在烹调用的.炉火,否则你的嘴就会发炎,你将会成为灶神咒语的牺牲品。
1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藏族饮食礼仪

藏族饮食礼仪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藏族饮食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饮食礼仪栏目!一、藏餐的起源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云南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二、藏餐的原料1、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
一般分为“乃糌”(青稞糌粑)、“散细”(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玛”(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种。
2、酥油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其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后能耐寒耐饥。
酥油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藏民抵抗低温的。
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酽酽的酥油茶。
3、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肴馔中的重要原料。
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
藏餐中的肉类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
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就是风干牛羊肉。
三、藏餐的独特制作方法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
较为独特的食品有:1、“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
2、“卓玛哲丝”(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四、藏族饮食习俗1、藏民的主食(1)农区: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麦、玉米、土豆和其他杂粮;饮用酥油茶、青稞酒。
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
(2)牧区:奶类、肉类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
面粉、大米只是偶尔吃一点儿,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
牧民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手抓肉”,主要饮料为奶茶,饭后多饮酸奶。
基本为一日三餐。
牧区很少产酒,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
(3)城区: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还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藏族茶文化论析(四)

藏族茶文化论析(四)四综上所述,藏族茶文化是藏族与各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结晶。
但是,藏族茶文化在内涵上则与内地茶文化有很大差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藏族茶文化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选择、吸收、消化、交融、发展的过程,其认识功能、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已经与内地茶文化有很大差异。
汉族饮茶,讲究“逸”、“悦”。
而藏族茶文化则体现为“敬、逸、和、静、怡”,即献茶有礼,是为敬;用茶不羁,是为逸;以茶调食,是为和;饮茶宁心,是为静;茶事寓乐,是为怡。
藏族的茶文化特点显著,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
(21)注:(1)解放后,茶已在察隅、易贡等地试种成功。
(2)(5)(7)(16)见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汉藏史集》陈庆英译本上篇13章、20章、21章。
(3)〈唐〉李肇:《国史补》卷下。
(4)〈唐〉封演:《封氏见闻录》卷二。
(6)〈明〉谈修:《滴露漫录》。
(8)(美)L. A.怀特:《文化的进化》页9。
(9)(12)杨仲华:《西康纪要》第九章。
(10)民国《中甸县志·风俗》。
(11)〈唐〉陆羽:《茶经》卷下之五、之六。
(13)彭仲巴·才丹:《茶酒仙女》。
(14)桑杰坚赞:《米拉日巴传》,刘立千译本第七章。
(15)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第十二章。
(17)《西番馆译语·来文》。
(18)(20)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叶史》第五、第六章。
(19)《康定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页55。
(21)其它参考文献: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任乃强《西康图经·民俗篇》;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青海风土志》;《甘肃风土志》等。
信息来源:海峡茶学港。
[藏族的茶文化]藏族喝茶礼节[修改版]
![[藏族的茶文化]藏族喝茶礼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17d465dd88d0d232d46aeb.png)
藏区绝少产茶,而茶却是藏族男女老幼的最佳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藏族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又说“饭可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
由此数百年来形成的茶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多彩,极富民族特色,在世界茶文化园地中是一枝奇葩。
茶叶是如何传入西藏的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四五世纪时,吐蕃王朝军队曾攻占到中原边州,夺得了大量茶叶,却不知其用途。
《藏汉史集》中记,茶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吐蕃,当时是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
他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鸟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
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
”公元781年唐德宗时“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
赞普问:‘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赞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湖者。
’”由此可知,早在5世纪以前,吐蕃社会还没有饮茶之习俗,只是把茶叶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药品而被王室所珍藏。
自唐开元后,内地僧人坐禅“务于不寐,又多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辗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随着唐蕃之间友好往来,有的汉僧到藏区传法,有的则经吐蕃去印度求法,使饮茶习俗传入吐蕃。
据《汉藏史集》记载:“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和尚,此后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扎贡布又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传了下来。
”但更多的是流传在王宫贵族间和寺庙里。
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在位时实行灭佛,僧人们各自逃生。
离开寺庙的僧人又将饮茶之习俗传入民间。
而茶之止渴、消食、少睡、去腻等诸多功能,正好适用于藏族需求,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这是饮茶习惯传入民间的最早时期。
至晚唐,唐蕃关系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和平友好阶段。
唐朝的丝织品和茶叶与吐蕃的马牛交换,民间贸易在陇、蜀、洮、岷等一带活跃起来。
安史之乱以后,唐蕃间在河西及青海日月山一带进行茶马互市,茶叶大量运往藏区。
藏族人的敬茶文化

在西藏 ,藏族喝的茶可分为酥油茶、甜茶、清茶 , 其制作方法各不 j
真理 ,重新体 悟身心 的每 一个 细微 j相同。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酥油茶。酥油茶的制作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工 j 变化 ,重新 分配生 命 力的使 用 。人 艺 色彩 ,方法是 :以产于 四川 、云南 的青砖 茶作原 料 ,先把砖 茶熬 煮成 ; 身难 得 ,我 们要 勤之 ,养之 ,不能 浓 浓的 茶汁荚 沽 ,滤 出茶 叶 ,倒入茶罐 ,放 在一 旁待 用 。做 茶时 ,取适 毁之 , 之 。“ 害 养生 ”是一 个积 精蓄 量 的浓 茶汁加一 定 比例 的水和盐 ,倒入 “ 董莫 ”( 酥油 茶桶 ) ,加入酥 油 ,
空 间 。在心 灵 的空 间里 ,则要 经过
一
路平 安 。村 口、车 站 、机场 ,常 常可以 见到送 行的 人们 背着盛满 酥油
思 考 开 悟 ,使 人 生 过 程 和 谐 而 豁 茶 或甜 茶的 暖水瓶 , 为亲友 送行 ; 孩生 下来 的第二 天 ( 小 女孩 是第 四天 ) ,j
达 ,愉 悦而 潇洒 ,让 生命 之花 开得 亲朋好友也要带上酥油茶为之祝贺 ;到医院里去探望病人 , 带上一瓶浓 ?
自然 而 灿烂 。
Ⅱ 辑 :修 远 编
蒸{ ; 辩 # # t#t 必 * g * F * 4} ∞ | 描 i | 勰 * ∞ * ≈ I* l g l #荆 镕
浓 的酥 油茶 或甜 茶 ,病人 会 感到莫 大 的安慰 。
编辑 :修 远
可 以 供 给 人 体 健 康 ,做 到 颐 养 天 了现代 的操 作方 式 。
年 ,无 病而终 。 我们还 要 认识到 , 养生 ” “ 是个
体生 命操 行之 学 ,是对 个体 生命 的
礼仪常识藏族茶文化礼仪_0876文档

2020礼仪常识藏族茶文化礼仪_0876文档EDUCATION WORD礼仪常识藏族茶文化礼仪_087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在西藏高原的茶文化中,还有奶茶。
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或者不放);另有一种在拉萨等城镇最为盛行,因为要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
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甜茶传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那里。
之后,这种饮品很快得到了拉萨贵族们的喜欢,有的上层家庭甚至专门从尼泊尔、印度请来厨师,这些厨师在制作西式菜肴的过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
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拉萨上层家庭,成了必需品和待客饮品。
到上个世纪20年代,拉萨街上出现了甜茶馆。
有资格进入甜茶馆的只是那些贵族、商人和有钱人。
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练些,几乎每个拉萨妇女都会做甜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馆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如果谁家的女人去了甜茶馆不但会很快传遍全城而且会在顷刻之间留下轻浮女人的污名,连累家人。
虽然10年后各式茶园遍布拉萨各处,但甜茶馆依旧生意兴隆。
如今转经的老人会进去喝上几杯,远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会在那儿休息一下或就着甜茶吃上一些从家乡带来的干馍或别的食品,还有那些同样要去茶园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甜茶馆依旧是原来的甜茶馆,甜茶馆依旧是新闻发布中心。
在农牧区,一般藏族的早点喜欢吃“强木都”。
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糌粑、干酪粉(细奶渣)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糌粑用勺搅着吃。
藏族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一般早上更要喝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Document Writing
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西藏高原的茶文化中,还有奶茶。
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或者不放);另有一种在拉萨等城镇最为盛行,因为要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
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甜茶传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那里。
之后,这种饮品很快得到了拉萨贵族们的喜欢,有的上层家庭甚至专门从尼泊尔、印度请来厨师,这些厨师在制作西式菜肴的过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
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拉萨上层家庭,成了必需品和待客饮品。
到上个世纪20年代,拉萨街上出现了甜茶馆。
有资格进入甜茶馆的只是那些贵族、商人和有钱人。
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练些,几乎每个拉萨妇女都会做甜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馆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如果谁家的女人去了甜茶馆不但会很快传遍全城而且会在顷刻之间留下轻浮女人的污名,连累
家人。
虽然10年后各式茶园遍布拉萨各处,但甜茶馆依旧生意兴隆。
如今转经的老人会进去喝上几杯,远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会在那儿休息一下或就着甜茶吃上一些从家乡带来的干馍或别的食品,还有那些同样要去茶园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甜茶馆依旧是原来的甜茶馆,甜茶馆依旧是新闻发布中心。
在农牧区,一般藏族的早点喜欢吃“强木都”。
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糌粑、干酪粉(细奶渣)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糌粑用勺搅着吃。
藏族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一般早上更要喝茶。
如果在农牧区,你可见到几乎每个藏族家庭都有火钵,上面经常煨着一壶清茶。
有条件的家庭早茶必须是酥油茶,到中午以后就喝清茶了。
藏族民间对喝茶也十分讲究,喝茶时不能作响,而要轻啜慢饮,喝茶发出声响被当成缺少修养的表现。
在西藏民间,藏族把敬茶作为远别的一种重要礼仪,祝愿亲朋好友一路平安。
村口、车站、机场,常常可以见到送行的人们背着盛满酥油茶或甜茶的暖水瓶,为亲友送行;小孩生下来的第二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也要带上酥油茶为之祝贺;到医院里去探望病人,带上一瓶浓浓的酥油茶或甜茶,病人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西藏,不管是在农区、牧区,还是在城镇,无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住的友人,一踏进主人家门,首先端出的是香喷喷的酥油茶,主人双手捧上,恭敬地请你喝一杯,接着再寒喧议事。
请喝茶是藏族人民好客的表示。
在西藏高原形成的以酥油茶、甜茶为主体的多姿多彩的茶文
化,把茶的内涵发展到了极致,共同构成中华茶文化的大观。